跳转到主要内容

(2017)琼刑终46号

裁判日期: 2017-06-09

公开日期: 2017-12-04

案件名称

郑世顺、邓世春与韩绵畴二审刑事裁定书

法院

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海南省

案件类型

刑事案件

审理程序

二审

当事人

郑世顺,邓世春,韩绵畴

案由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2年)》:第二百二十五条第一款

全文

.MsoNormal{margin-top:0cm;margin-bottom:0px}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刑事裁定书(2017)琼刑终46号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刑事裁定书(2017)琼刑终46号原公诉机关海南省海口市人民检察院。上诉人(原审被告人)郑世顺,外号”黄毛”、”阿鸡”,男,1973年6月4日出生,汉族,海南省海口市人,小学文化,无业,户籍地海口市,捕前暂住海口市美兰区海甸五东路钻石水岸小区*栋***房。因犯贩卖毒品罪,于2013年10月15日被海口市龙华区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七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一千元。因涉嫌犯贩卖毒品罪于2015年7月29日被刑事拘留,同年9月3日被逮捕。现羁押于海口市第一看守所。辩护人刘宴辰,海南威盾律师事务所律师。上诉人(原审被告人)邓世春,外号”海北”,男,1966年4月1日出生,汉族,广东省徐闻县人,初中文化,无业,住徐闻县。因涉嫌犯贩卖毒品罪于2015年7月29日被刑事拘留,同年9月3日被逮捕。现羁押于海口市第一看守所。指定辩护人熊磊,海南海大平正律师事务所律师。原审被告人韩绵畴,外号”阿陆”,男,1979年9月14日出生,汉族,海南省文昌市人,初中文化,无业,住文昌市。因犯贩卖毒品罪被海口市美兰区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十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一千元。因涉嫌犯非法持有毒品罪于2015年7月29日被刑事拘留,同年9月3日被逮捕。现羁押于海口市第一看守所。海口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海口市人民检察院指控被告人郑世顺、邓世春、韩绵畴贩卖毒品一案,于2016年11月25日作出(2016)琼01刑初34号刑事判决。宣判后,被告人郑世顺、邓世春不服,提出上诉。本院于2017年2月22日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于2017年6月9日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海南省人民检察院指派检察员谢善彪、孙景志出庭履行职务。上诉人郑世顺、邓世春、原审被告人韩绵畴及辩护人到庭参加诉讼。审理期间,海南省人民检察院查阅案卷一个月并申请延期审理一个月。现已审理终结。原判认定,2015年7月27日9时许,被告人郑世顺电话联系被告人邓世春购买100克海洛因和300克甲基苯丙胺(冰毒),商定海洛因每克280元,甲基苯丙胺每克40元,在郑世顺租住处海口市××区房交易。当日10时30分许,邓世春携带100克海洛因、300克甲基苯丙胺到达钻石水岸小区3栋604房,将毒品交给郑世顺,郑世顺先支付毒资2万元,称剩下的钱晚点再给,邓世春拿钱离开后郑世顺即在房内将毒品进行加工。当日17时30分许,郑世顺电话联系被告人韩绵畴是否购买毒品,韩绵畴称购买2万元的毒品,二人遂约定在钻石水岸小区交易。当日19时许,邓世春再次来到604房,郑世顺又支付毒资1.3万元,称剩下7千元晚点再给。邓世春在郑世顺出门后,在客厅吸食毒品后到床上睡觉,收取的1.3万元毒资放在床下。当日21时30分许,韩绵畴驾驶×××本田思域轿车搭载李某(另案处理)到达钻石水岸小区停车场,郑世顺在停车场将1盒用芙蓉王烟盒包装的海洛因、2包甲基苯丙胺交给韩绵畴,韩绵畴将海洛因放到挎包内,甲基苯丙胺放到本田思域轿车前排中间的储物箱。郑世顺提出停车场光线太暗,到604房再支付毒资,三人分别离开停车场。随后,公安民警在××区电梯出口分别抓获郑世顺、韩绵畴和李某,在604房抓获正在睡觉的邓世春。从郑世顺处缴获搅拌机、毒品疑似物7包、毒品疑似物1瓶、手枪1支、×××黑色比亚迪汽车1辆等物品;从邓世春睡觉的床下缴获毒资1.3万元;从韩绵畴处缴获毒品疑似物8包、毒资2万元、×××本田思域轿车1辆。经鉴定,从郑世顺身上缴获白色晶体状固体4包,净重233.1克,甲基苯丙胺含量为75.4%;灰白色块状固体2包,净重99.9克,检出海洛因、烟酰胺、二羟丙茶碱、乙酰可待因、单乙酰吗啡成分,其中海洛因含量为42.9%;从郑世顺租住的604房缴获透明液体1瓶,检出甲基苯丙胺成分,净重263.8克;提取搅拌机残留物净重0.0015克,检出海洛因成分;604房橱柜内缴获白色粉末状固体1包,净重61.3克,检出喘定成份;从韩绵畴身上缴获灰白色块状固体6包,净重36.0603克,检出海洛因、烟酰胺、二羟丙茶碱、乙酰可待因、单乙酰吗啡成分,其中海洛因含量为42.9%;从韩绵畴驾驶的×××本田思域轿车缴获白色晶体状固体2包,净重199.1克,甲基苯丙胺含量为77.3%。原判认为,被告人郑世顺、邓世春为牟利贩卖毒品,二人均构成贩卖毒品罪,其中郑世顺贩卖甲基苯丙胺696克、海洛因135.9618克,邓世春贩卖甲基苯丙胺300克、海洛因100克,被告人韩绵畴非法持有毒品甲基苯丙胺199.1克、海洛因36.0603克,依法构成非法持有毒品罪。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四十七条第一款、第二款第(一)项,第三百四十八条,第四十七条,第四十八条,第五十二条,第五十三条,第五十七条第一款,第五十九条,第六十一条,第六十四条之规定,判决:一、被告人郑世顺犯贩卖毒品罪,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二、被告人邓世春犯贩卖毒品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三、被告人韩绵畴犯非法持有毒品罪,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三万元。四、缴获的毒品及含喘定成分的61.3克白色粉末状固体由扣押机关海口市公安局秀英分局予以销毁;扣押各被告人的犯罪工具及款、物(附清单)予以没收或折抵罚金,由扣押机关海口市公安局秀英分局上缴国库。上诉人郑世顺上诉及辩护人辩护认为:1.原判认定郑世顺向韩绵畴贩卖毒品海洛因36.0603克、甲基苯丙胺199.1克的事实不清、证据不足;2.在郑世顺住处查获的透明液体一瓶(净重263.8克),虽检出甲基苯丙胺成分,但该液体系吸毒工具,也未经郑世顺现场指认和质证,不能认定为毒品;3.对原判认定其向邓世春购买海洛因100克、甲基苯丙胺300克无异议,但其购买毒品是为了吸食,应定性为非法持有毒品罪,原判定性为贩卖毒品罪不当;4.原判量刑过重,请求二审予以改判。上诉人邓世春上诉及辩护人辩护认为原判认定邓世春向郑世顺贩卖毒品海洛因100克、甲基苯丙胺300克的事实不清、证据不足,请求二审改判邓世春无罪。经审理查明:原判认定2015年7月27日,上诉人郑世顺向上诉人邓世春购买海洛因100克、甲基苯丙胺300克,原审被告人韩绵畴向上诉人郑世顺购买海洛因36.0603克、甲基苯丙胺199.1克,公安机关从郑世顺身上和租住房间缴获甲基苯丙胺233.1克、海洛因99.9015克的事实清楚,有一审判决所列相关证据证实,本院予以确认。二审庭审另查明:上诉人郑世顺因犯贩卖毒品罪,于2013年10月15日被海口市龙华区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七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一千元。原审被告人韩绵畴因犯贩卖毒品罪被海口市美兰区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十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一千元。上述事实,有二审经庭审举证、质证的下列书证证实:1.海口市龙华区人民法院(2013)龙刑初字第556号刑事判决书。证实上诉人郑世顺因犯贩卖毒品罪,于2013年10月15日被判处有期徒刑七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一千元。2.海口市美兰区人民法院(2010)美刑初字第74号刑事判决书。证实原审被告人韩绵畴因犯贩卖毒品罪,于2010年3月10日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一千元。针对上诉人的上诉理由及辩护人的辩护意见,结合本案的事实、证据和相关法律规定,本院综合评析如下:1.原判认定上诉人郑世顺向原审被告人韩绵畴贩卖毒品海洛因36.0603克、甲基苯丙胺199.1克的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经审查,根据本案证据,2015年7月27日(案发当日)14时25分至郑世顺、韩绵畴被抓获,韩绵畴与郑世顺手机通话达8次之多,韩绵畴到案后供称其与郑世顺电话联系欲购买2万元的毒品,并应约驾车到达郑世顺住处小区的地下停车场,与郑世顺会面,郑世顺交给其1盒用芙蓉王烟盒包装的海洛因、2小包甲基苯丙胺,并准备上楼到郑世顺住处交付毒资。郑世顺对上述事实在侦查阶段亦多次供述,相互印证。公安民警抓获韩绵畴时当场从其身上和车上缴获上述毒品,经扣押、称重、鉴定,海洛因重36.0603克、甲基苯丙胺重199.1克,且该海洛因与从郑世顺处缴获的海洛因成分完全一致;从韩绵畴身上缴获的毒资2万元与上述毒品的交易价格基本相符。郑世顺在二审庭审中称从不认识韩绵畴,与前述通话记录及证人李某的证言相左,显系虚假辩解。其翻供称未向韩绵畴贩毒,理由不充分。在案证据足以认定郑世顺向韩绵畴贩卖毒品的事实。2.从郑世顺住处查获的重量为263.8克的液体不应计入其贩毒数量。经审查,虽侦查人员在查获该瓶液体时有搜查视频在卷,但未制作扣押笔录,扣押清单中亦无记载,也没有经被告人现场指认;鉴定意见中只有毒品成分鉴定,没有做含量鉴定,鉴定意见也没有告知被告人郑世顺。该瓶液体取证不规范,不排除系被告人用以吸食”冰毒”的工具,根据有利于被告人的原则,该瓶液体不应计入郑世顺的贩毒数量。3.上诉人郑世顺向邓世春购买的100克海洛因和300克甲基苯丙胺应定性为贩卖毒品。经审查,从郑世顺手机中的短信内容可以认定其在本案案发前有贩毒行为,本案亦认定其向韩绵畴贩毒的事实。上诉人郑世顺系贩毒人员,根据最高人民法院2015年《全国法院毒品犯罪审判工作座谈会纪要》的规定:”贩毒人员被抓获后,对于从其住所、车辆等处查获的毒品,一般均应认定为其贩卖的毒品。”上诉人郑世顺所购毒品及从其住处、身上查获的毒品,均应认定为其贩卖的毒品数量,原判定性为贩卖毒品罪准确。综上,上诉人郑世顺贩卖毒品的数量为海洛因135.9618克、甲基苯丙胺432.2克。4.原判认定邓世春向郑世顺贩卖毒品海洛因100克、甲基苯丙胺300克的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经审查,邓世春与郑世顺对该事实均有多次供述,在毒品交易的时间、地点,毒品价格及毒资总数额、分两次支付毒资的情况,细节吻合,且有通话清单、扣押笔录、现场缴获的毒品及毒资13000元等证据予以佐证,足以认定。5.关于本案的量刑(1)上诉人郑世顺贩卖毒品海洛因135.9618克、甲基苯丙胺432.2克,数量大,含量高,且二审查明其是毒品再犯、累犯,主观恶性深,人身危险性大,尽管二审在认定毒品数量上减少含甲基苯丙胺成分的液体263.8克,但根据罪责刑相一致的刑法原则,上诉人郑世顺仍应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原判量刑并无不当,应予维持。(2)上诉人邓世春贩卖毒品海洛因100克、甲基苯丙胺300克,数量大,含量高,依法应当判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直至死刑,原判根据邓世春的犯罪事实和量刑情节,判处其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量刑适当,应予维持。(3)原判对原审被告人韩绵畴定罪准确,二审虽新认定其具有毒品再犯的量刑情节,但基于”上诉不加刑”原则,对其量刑亦予维持。本院认为,原审判决除认定上诉人郑世顺贩卖毒品的数量有误予以纠正外,认定其他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定罪准确,量刑适当。审判程序合法。上诉人郑世顺及其辩护人认为查获的263.8克液体不应认定为毒品的意见成立,予以采纳,其他上诉理由、辩护意见及上诉人邓世春的上诉理由和辩护人的辩护意见均不成立,不予采纳。检察员建议二审维持原判的出庭意见,予以采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第一款第(一)项之规定,裁定如下:驳回上诉,维持原判。本裁定为终审裁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七条之规定,本裁定即为核准以贩卖毒品罪判处被告人郑世顺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的刑事裁定。nhdrwbxxy1bpt3j9ka审判长郑兰清审判员李文玉审判员段洪彬法官助理易璐书记员武建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