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新01民终1716号
裁判日期: 2017-06-05
公开日期: 2017-06-20
案件名称
葛某甲、葛某乙共有纠纷二审民事判决书
法院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中级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
案件类型
民事案件
审理程序
二审
当事人
葛某甲,葛某乙,葛某丁
案由
共有纠纷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
全文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中级人民法院民 事 判 决 书(2017)新01民终1716号上诉人(原审原告):葛某甲,女,1962年12月30日出生,汉族,某某物业责任有限公司职员,住乌鲁木齐市。上诉人(原审被告):葛某乙,男,1956年11月26日出生,汉族,农民,住乌鲁木齐市。委托诉讼代理人:葛某丙(葛某乙女儿),女,1995年4月15日出生,汉族,某某区就业服务管理办公室科员,住乌鲁木齐市。上诉人(原审被告):葛某丁,男,1965年8月28日出生,汉族,无固定职业,住乌鲁木齐市。上诉人葛某甲因与上诉人葛某乙、葛某丁共有纠纷一案,不服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人民法院(2016)新0105民初2945号民事判决,向本院提出上诉。本院于2017年4月24日立案后,依法组成合议庭于2017年5月18日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上诉人葛某甲、葛某丁、上诉人葛某乙的委托诉讼代理人葛某丙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葛某甲上诉请求:撤销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人民法院(2016)新0105民初2945号民事判决,改判葛某乙、葛某丁各向我返还抚恤金3,433.41元,共计6,866.81元。事实和理由:我母亲付某某的抚恤金20,600.44元不属于遗产,是死者近亲属的共有财产,应当平均分配。一审法院比照遗产的分割比例,判决给我分割了26%的份额,给葛某乙、葛某丁分割了37%的份额明显错误。请求二审法院支持我的上诉请求。葛某乙、葛某丁对葛某甲的上诉请求答辩称,不同意葛某甲的上诉请求,我母亲付某某在世时,葛某甲没有承担过我母亲的任何费用。我母亲去世后,丧葬费用都是我们承担的,葛某甲没有承担。我们认为葛某甲不应分割我母亲的抚恤金,请求二审法院驳回葛某甲的上诉请求。葛某乙、葛某丁上诉请求:撤销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人民法院(2016)新0105民初2945号民事判决,改判驳回葛某甲的诉讼请求。事实和理由:我母亲付某某去世后,其名下的遗产已经法院生效判决作出处理,葛某甲要求分割抚恤金违反一事不再理的原则。我母亲生前一直由我们扶养直至去世,葛某甲没有尽到赡养义务。我母亲去世前和去世后所花费的医疗费、火化费、丧葬费、购买墓地费等都由我们承担,葛某甲没有承担过上述费用,其要求分割我母亲的抚恤金无事实和法律依据。请求二审法院支持我们的上诉请求。葛某甲对葛某乙、葛某丁的上诉请求答辩称,抚恤金不属于遗产,是死者近亲属共有财产,分割时应平均分割。我母亲在世时,我长时间给予父母物质、经济和劳动等方面的扶助,尽到了赡养义务,应当分割我母亲的抚恤金。请求二审法院驳回葛某乙、葛某丁的上诉请求。葛某甲向一审法院起请求:依法分割付某某的抚恤金20,600.44元。一审法院认定事实:葛某乙、葛某丁分别为葛某甲的兄弟。2014年葛某甲以继承权纠纷将葛某乙、葛某丁诉至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人民法院。2014年12月8日,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人民法院作出(2014)水民一初字第847号民事判决书,该民事判决书经审理查明部分载明:“…..葛某甲、葛某乙、葛某丁的父亲葛某某2007年8月5日去世,母亲付某某2014年2月4日去世。……付某某名下社会保障养老保险金发放至2014年4月,2014年6月葛某丁申请办理付某某名下一次性待遇社会化发放款项合计58,517.31元,其中包括抚恤金20,600.44元,丧葬费2,492.92元,葛某乙、葛某丁各分得一半。……2012年7月25日至2013年2月初付某某与葛某甲共同生活,其余时间分别与被告葛某乙、葛某丁共同生活至去世。……”该判决本院认为部分载明:“……根据葛某甲、葛某乙、葛某丁关于葛某某去世后,付某某与葛某甲仅共同生活六个月,其余近七年时间分别与葛某乙、葛某丁共同生活至去世的陈述,本院在分割付某某遗产时依法给予葛某乙、葛某丁多分,酌情给予葛某甲分割26%的份额,给予葛某乙、葛某丁各分割37%的份额。……”葛某甲不服(2014)水民一初字第847号民事判决书,上诉至乌鲁木齐市中级人民法院,2015年4月8日,乌鲁木齐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2015)乌中民一终字第93号民事判决书,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后葛某甲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2015年12月3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作出(2015)新民申字第1871号民事裁定书,驳回葛某甲的再审申请。一审法院认为:抚恤金是死者所在单位给予死者家属的精神抚慰和经济补偿,抚恤金不是死者生前的财产,不属于遗产的范围,属于死者近亲属共同共有,应比照遗产在各继承人之间分配。(2014)水民一初字第847号民事判决书中审理查明部分确定抚恤金数额为20,600.44元,并依据付某某与葛某甲、葛某乙、葛某丁双方共同生活的时间确定由葛某甲分割26%的遗产份额,葛某乙、葛某丁各分割37%的遗产份额。本案抚恤金参照上述份额进行分配,葛某甲应分得5,356.12元(20,600.44元×26%),葛某丁、葛某乙各应分得7,622.16元(20,600.44元×37%)。因葛某丁、葛某乙已各分得20,600.44元一半,故葛某丁、葛某乙应各返还葛某甲抚恤金2,678.06元(5,356.12元÷2)。判决:一、葛某丁返还葛某甲抚恤金2,678.06元;二、葛某乙返还葛某甲抚恤金2,678.06元。二审中,当事人未向本院提交新证据。经本院审理查明,确认原审认定的事实。本院认为,死亡抚恤金是死者所在单位给予死者近亲属的生活补助,其具有一定的精神抚慰内容,死亡抚恤金发生于死者死亡之后,并非死者生前所有的财产,故不属于遗产的范围,应属于死者近亲属共同共有的财产,上诉人葛某甲、葛某乙、葛某丁均系死者付某某的子女,均应分得该抚恤金。2014年12月8日,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人民法院作出的(2014)水民一初字第841号民事判决中并未对付某某的抚恤金作出处理,上诉人葛某乙、葛某丁认为葛某甲要求分割抚恤金的诉讼请求违反一事不再理原则的上诉理由不能成立,本院不予支持。关于抚恤金如何分割,目前并无明确的法律规定。一审法院以生效民事判决认定的付某某与葛某甲、葛某丁、葛某乙共同生活的时间长短为事实依据,并参照该生效民事判决分割遗产的份额对抚恤金进行分割,充分考虑了葛某甲、葛某丁、葛某乙对其母亲付某某尽赡养义务多少的因素,符合我国法律的基本精神,一审判决并无不当,本院予以维持。综上所述,上诉人葛某甲、葛某乙、葛某丁的上诉请求均不能成立,应予驳回。一审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应予维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第一款第一项之规定,判决如下:驳回上诉,维持原判。二审案件受理费100元(上诉人葛某甲、葛某乙、葛某丁已预交),由上诉人葛某甲负担50元,上诉人葛某乙、葛某丁共同承担50元。本判决为终审判决。审判长 马 骏审判员 张 诚审判员 陈思英二〇一七年六月五日书记员 董 颖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