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2017)晋民申542号

裁判日期: 2017-06-20

公开日期: 2017-09-04

案件名称

陈志岗与潘永胜、永济市好来屋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等股权转让纠纷再审审查与审判监督民事裁定书

法院

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山西省

案件类型

民事案件

审理程序

再审审查与审判监督

当事人

陈志岗,潘永胜,永济市好来屋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安素庆

案由

股权转让纠纷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四条

全文

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民 事 裁 定 书(2017)晋民申542号再审申请人(一审被告、二审上诉人):陈志岗,男,汉族,1983年4月7日出生,住山西省永济市。被申请人(一审原告、二审被上诉人):潘永胜,男,汉族,1960年10月3日出生,住山西省万荣县居民。原审被告:永济市好来屋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住所地:山西省永济市中山西街城西中学对面。法定代表人:王仰海,该公司总经理。原审被告:安素庆,女,汉族,1982年2月12日出生,住山西省永济市居民。再审申请人陈志岗因与被申请人潘永胜及原审被告永济市好来屋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好来屋公司)、安素庆股权转让纠纷一案,不服山西省运城市中级人民法院(2016)晋08民终1919号民事判决,向本院申请再审。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对本案进行了审查。现已审查终结。陈志岗再审请求:1、依法撤销运城市盐湖区人民法院(2015)运盐民初字第2433号民事判决;2、依法撤销山西省运城市中级人民法院(2016)晋08民终1919号民事判决;3、依法改判驳回被申请人潘永胜的全部诉讼请求。理由:一、原判决、裁定认定的基本事实缺乏证据证明。1、被申请人潘永胜在原审起诉时编造虚假事实,其起诉不实,应驳回其诉讼请求。被申请人潘永胜在原审起诉状中称:在变更股权过程中,被告陈志岗将原告所持股份通过关系转让到了安素庆名下。但这显然是被申请人歪曲事实,任意编造的虚假事实。通过一、二审已经查明,是被申请人与安素庆在2011年7月11日签订了《股权转让协议》,潘永胜与安素庆依据股权转让协议将其30%股权转让给安素庆,并在工商部门办理了变更登记。被申请人潘永胜在原审起诉时回避这一重要事实,却编造了陈志岗利用关系将股权转让至安素庆名下的虚假理由。但在事实和证据面前,潘永胜不得不承认该客观事实。但被申请人紧接着又编造了另一个理由,称是陈志岗让其转让到安素庆名下的。既然是陈志岗让被申请人转让给安素庆的,那么又为什么要编造陈志岗通过关系把股权转到安素庆名下的理由呢?既然是要把股权转让到安素庆名下,被申请人又为什么要和陈志岗签订股权转让合同呢?既不符合情理,更不符合法律,且被申请人起诉的事实和理由难以自圆其说。被申请人在原审的起诉事实不成立,应依法驳回其诉讼请求。2、被申请人潘永胜并未履行与再审申请人签订的《股权转让合同》,未依约将其持有的股权转让给再审申请人,其要求再审申请人交付房屋或支付房屋折价款的请求毫无事实和法律依据,而一审、二审法院却违背这一最基本事实,认定事实明显错误,应当纠正。一审、二审均已查明:2011年2月17日,再审申请人与被申请人签订《股权转让合同》,合同约定由再审申请人支付给被申请人60万元及两套房屋后,被申请人退出公司并将其持有的30%股权转让给再审申请人。但被申请人潘永胜在转让其股权时却违背约定,将其持有的股权转让给安素庆,最终未将其持有的30%股权转让给再审申请人,完全没有履行双方签订的股权转让合同。现被申请人已无法履行《股权转让合同》,却要求再审申请人交付房屋或支付房屋折价款,无任何事实依据和法律依据。但一审、二审法院却无视本案的最基本事实,作出的判决结果明显违背事实和法律,应予纠正。3、一审、二审均已查明:潘永胜并不仅仅将其股权转让给陈志岗,且最终依工商局备案的股权转让协议转让给安素庆,一审、二审却判决再审申请人陈志岗承担责任,违背事实和法律。通过一、二审的庭审调查,可以确定的是,潘永胜将其30%的股权转让了三次,分别为:(1)、2011年2月17日,再审申请人与被申请人签订《股权转让合同》,合同约定由再审申请人支付给被申请人60万元及两套房屋后,被申请人退出公司并将其持有的30%股权转让给再审申请人。(2)、2011年7月11日被申请人又与好来屋公司签订《协议书》,约定潘永胜将30%的股权转让给好来屋公司。(3)、2011年7月11日潘永胜与安素庆再次签订《股权转让协议》,约定潘永胜将30%的股权转让给安素庆。一审、二审也查明,潘永胜在好来屋公司总共持有30%的股权。也就是说被申请人将自己30%的股权先后转让给陈志岗、好来屋公司、安素庆等三个不同的民事主体,而被申请人潘永胜最终依据在工商局备案的股权转让协议,将其30%的股权转让给安索庆。对于如此明显的事实一、二审法院已经查明,却判决未受让股权的再审申请人陈志岗承担责任,违背事实和法律。4、被申请人分别与三个不同民事主体签订三份股权转让合同,而依据事实和法律被申请人潘永胜与再审申请人陈志岗签订的股权转让合同并未生效,一、二审判决再审申请人履行一份未生效的股权转让合同,于理不通、于法相悖。(1)、2011年2月17日,再审申请人与被申请人签订《股权转让合同》。该合同的第五条第二款约定,本合同一式三份,由甲方、乙方、见证人各执一份,自甲乙双方及见证人签字捺印之日起生效。而通过审理查明,该合同中只有陈志岗和潘永胜的签字捺印,并无见证人的签字捺印。《合同法》第四十五条规定,当事人对合同的效力可以约定附条件,附生效条件的合同,自条件成就时生效。因此,2011年2月17日,再审申请人与被申请人签订《股权转让合同》,因合同约定的生效条件未成就而未生效。要求再审申请人陈志岗履行或承担未生效的合同义务,显然不符合法律规定。事实上,潘永胜虽与陈志岗签订股权转让合同,但却并未将其股权依约转让给陈志岗,合同也未履行。(2)、2011年7月11日被申请人潘永胜与好来屋公司签订的《协议书》,约定潘永胜将30%的股权转让给好来屋公司。要求好来屋公司将锦园坊391#、392#房屋给潘永胜。同日,好来屋公司与潘永胜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将开发的391#、392#房屋交与潘永胜。可见该合同签订并生效,且也履行。(3)、2011年7月11日潘永胜与安素庆再次签订《股权转让协议》,约定潘永胜将30%的股权转让给安素庆。该协议明确约定,该合同双方签字后成立,工商机关核准登记之日起生效。此后,潘永胜与安素庆依据双方签订的股权转让协议,潘永胜将其30%股权转让给安素庆,并经过工商局核准在工商局变更登记。据此,该合同成立、生效并己履行。据上述,潘永胜将其股权转让给三个不同的民事主体,签订了三份股权转让合同,而与陈志岗签订的股权转让合同因合同约定的生效条件未成就而未生效。一、二审判决再审申请人履行一份未生效的股权转让合同,于理不通、于法相悖。5、二审法院的认定既矛盾又错误,股权转至他人名下,却判决再审申请人承担责任,即违背事实又违背法律,应当纠正。二审法院认定潘永胜主张陈志岗支付595075元并未超过与安素庆所签订协议约定的股权转让款150万元,原审判决陈志岗支付潘永胜股权款正确,该认定明显错误。首先,二审法院并未在判决中认定三份转让合同的效力,显然三份转让合同只有一份是有效的,在判决时是依据哪一份转让合同进行判决,在本案的基础法律事实末查明的情况下,如何判决?其次,认定安素庆将股权转让到吕美丽名下,但未支付合理对价。一审、二审安素庆、吕美丽均未出庭,法院是依据何种证据认定没有支付对价的呢?认定明显错误。再次,潘永胜与安素庆所签订的合同是潘永胜与安素庆的约定,而合同的相对性决定了潘永胜与安素庆的合同约定仅对该二人有约束力,对再审申请人没有任何约束力。最后,二审法院判决认定”潘永胜主张陈志岗支付595075元并未超过与安素庆所签订协议约定的股权转让款150万元,原审判决陈志岗支付潘永胜股权款正确”,事实依据何在?凭什么让陈志岗支付?法律依据又在哪里?再审申请人无论依据何种法律,亦不可能承担他人在合同中设定的义务。6、即便是再审申请人与被申请签订的合同有效,法院亦无权擅自改变双方的约定。即便是再审申请人与被申请签订的合同有效,合同约定的亦是交付两套房屋,而非支付钱款,而法院却在不查明事实的情况下改变约定,判决再审申请人交会钱款,明显错误。7、被申请人的诉讼主张早已超过法定诉讼时效,依法应驳回其诉讼请求。再审申请人与被申请人之间于2011年2月17日签订《股权转让合同》,距被申请人起诉主张权利已五年之久,早已超过法定诉讼时效,应依法驳回其诉讼请求。8、被申请人已实际受让好来屋房产公司交付的房屋。退一步讲,即便人民法院强行认定再审申请人与被申请人之间签订的股权转让合同属实,但法院应同时注意:再审申请人己向被申请人支付了60万元,好来屋公司也向被申请人及其指定的人交付了相应的锦园坊小区391、392号房屋,且芦天文将其中的一套房屋还出售给被申请人。那么,由此亦可得知房屋交付的事实,如房屋未交付芦天文怎么可能将房屋再转让给被申请人?二、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是伪造的。被申请人潘永胜持伪造的合同复印件主张再审申请人向其支付595075元房屋折价款,不客观、不真实,一、二审法院认定的基本事实缺乏证据证明。原审中潘永胜持其伪造的商品房买卖合同复印件,主张再审申请人支付其房屋折价款595075元。且得到法院支持,明显错误。首先,好来屋公司已经将约定的房屋交付给潘永胜,不存在再次交付房屋或支付折价款的问题,故被申请人要求支付折价款的请求应不予支持。其次,被申请人仅向法庭提供一份合同复印件,且通过对其提交的两份合同复印件内容查看,明显系被申请人伪造,(1)被申请人提交的证据无法说明证据来源,更未提交原件进行质证,不具有真实性、合法性;(2)更重要的是两份合同的房屋单价相差悬殊、单价和总价计算矛盾,明显存在虚假;(3)约定的锦园坊小区391、392号房屋系由好来屋公司开发,其他任何民事主体无权销售,即便是签订合同亦是无效的;(4)其所提交的合同与约定的合同中载明的房号不一致,与本案亦无关联性。可以说无任何确实充分的证据证实房屋价值,甚至对房屋的面积、单价等都未调查,而一审、二审法院却在无证据、未法庭调查的情况下对房屋价值作出认定,明显错误。再次,需要注意的是本案讼争房屋无合法的土地、规划、建设等手续,更无法进行产权登记,系违法违章建筑,违法的房屋依法应予拆除,如何进行价值大小的计算?三、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确有错误。本案的案由是股权转让纠纷,应当适用公司法、合同法等法律规定,而一、二审判决所引用的实体法为民法通则第一百零八条的规定进行判决,明显错误。原一、二审判决显然是将本案纠纷当做一般的债务纠纷处理,与本案的股权纠纷争议明显不符,原判适用法律确有错误,依法应当再审。综上所述,再审申请人的再审申请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条第(二)、(三)、(六)项的规定,请求高级人民法院对本案进行再审并依法改判,以维护再审申请人的合法权益。本院经审查认为,再审申请人陈志岗原系好来屋公司法定代表人,其与原审被告安素庆婚姻关系存续期间,被申请人潘永胜与再审申请人陈志岗签订《股权转让合同》后,又与原审被告安素庆(当时陈志岗之妻)签订股权转让协议将其持有的原审被告好来屋公司30%的股权转让给原审被告安素庆,再审申请人陈志岗并无异议。在办理了股权转让手续后,再审申请人陈志岗支付被申请人潘永胜60万元。再审申请人陈志岗与原审被告安素庆离婚后,原审被告安素庆将股份转让给再审申请人陈志岗母亲吕美丽。按照股权转让合同约定还应再交付房屋两套,再审申请人陈志岗未交付房屋,被申请人潘永胜主张房屋折价款并无不当。关于诉讼时效问题,被申请人潘永胜知道房屋被出售不能交付的情况下即向人民法院起诉主张权利,本案未超过诉讼时效。再审申请人陈志岗的再审请求没有事实和法律依据,本院不予支持。综上所述,再审申请人的再审申请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条第(二)、(三)、(六)项规定的情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四条第一款的规定,裁定如下:驳回陈志岗的再审申请。审判长  李晓轩审判员  韩红斌审判员  宋 霞二〇一七年六月二十日书记员  殷晓鹏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