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京0102民初5619号
裁判日期: 2017-06-20
公开日期: 2017-08-17
案件名称
杨×1、杨×2与杨×3法定继承纠纷一审民事判决书
法院
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北京市
案件类型
民事案件
审理程序
一审
当事人
杨×1,杨×2,杨×3
案由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三条,第五条,第十条第一款,第十三条第一款
全文
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民 事 判 决 书(2016)京0102民初5619号原告杨×1,女,1961年8月28日出生,汉族,北京广汽航天汽车销售服务有限责任公司退休员工,住北京市丰台区。原告杨×2,男,1959年10月5日出生,汉族,北京市外事学校职工,住北京市丰台区。二原告委托代理人黄争荣,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被告杨×3,女,1964年3月3日出生,汉族,北京益童食品厂退休员工,住北京市丰台区。原告杨×1、杨×2与被告杨×3继承析产纠纷一案,本院于2016年2月18日立案后,依法适用普通程序,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原告杨×1、杨×2及其委托代理人黄争荣,被告杨×3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原告杨×1、杨×2向本院提出诉讼请求:1、依法对陈×1给付原、被告的购房款50万元进行分割,要求由原告杨×1分得30万元,原告杨×2分得20万元。2、诉讼费用由被告承担。事实和理由:被继承人杨×4与赵×1系夫妻,二人育有三个儿女,即本案原、被告三人。赵×1于2000年10月12日去世,杨×4于2015年1月19日去世。2014年9月26日杨×4与杨×3之子陈×1签订《存量房屋买卖合同》,约定杨×4以50万元的价格将位于本市丰台区×203号房屋(以下简称203号房屋)出售给陈×1。此后杨×4将房屋过户到陈×1名下,但是陈×1却一直未支付购房款。2015年,杨×1以陈×1为被告向法院提起房屋买卖合同纠纷诉讼,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于2016年作出(2015)西民初字第23787号民事判决(简称23787号判决),判决陈×1给付杨×1、杨×2、杨×3购房款五十万元,现该判决已经生效。50万元在法院判决后已由原被告三人继承,不属于遗产。由于杨×3拒绝申请强制执行,原、被告对于五十万元的分割存在争议,无法达成一致,故起诉要求依法分割。另外,原告杨×1在杨×4购买203号房屋时垫付了51500元,应当从50万元购房款里扣除给杨×1。多年来杨×1在日常生活中、在家庭居住的房屋拆迁过程中、在父母生病期间,体谅、孝顺、关心父母,出资出力,尽到了赡养义务,应当适当多分。杨×2为家中老大,勤劳能干,婚后与父母一起生活,母亲体弱多病,家务活和照顾老人主要靠杨×2承担。杨×3通过不正当手段引诱老人写遗嘱,在陈×1得到房产情况下,迫不得已地去照顾老父亲。杨×3在家中最小,付出最少,得到的却远远超出她应得的那份,故不能三人均分,请求法院支持原告的诉讼请求。被告杨×3辩称,本案属于继承纠纷。2010年杨×4写遗嘱时就表达了将203号房屋过户给陈×1的心愿。2014年,杨×4将自己名下的203号房屋,以50万元的价格交易给了外孙陈×1,是为了过户时减少过户税。杨×4生前从未向没有经济来源正在上学的陈×1索要50万元购房款。现法院判决将50万元购房款给原被告三人,50万元应作为遗产,按照继承法的规定继承,故本案应先确认继承权。依照法律规定,对被继承人尽到主要赡养义务,或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可以多分,反之应当不分或少分。二原告在杨×4生前,十余年不与杨×4来往,杨×4去世后被告通知二原告他们才知晓,未尽到对杨×4的赡养义务,对杨×4的遗产没有继承权。杨×4的遗嘱和杨×3提供的证人证言可以证明,二原告在杨×4生前对杨×4没有给予经济上的给付、精神上的抚慰。杨×4病重时,二原告不探望、不照顾、不赡养,直到杨×4安葬一事完毕,二原告没掏一分钱。杨×4生前起居由杨×3夫妻及外孙陈×1照顾,聘请保姆、买保健品、日常生活和看病都需要花钱,杨×4每月工资3800元,付保姆费3400元,剩余工资不够生活,都是杨×3一家负担。2013年下半年开始,杨×4需人照顾离不开人,均为杨×3一家照顾,杨×3为杨×4日常生活及看病支出9万余元,轮椅就买了三个,尽了主要义务。因此50万元应由杨×3全部继承。如果原告继承只同意给二原告各继承五万元。另外,2002年购买203号房屋时杨×4原住房拆迁,杨×1带着杨×4去购房,购房款均为杨×4支付,杨×1并未支付。当事人围绕诉讼请求依法提交了证据,本院组织当事人进行了证据交换和质证。杨×1、杨×2提交的证明信、(2015)西民初字第23787号民事判决,杨×3无异议;杨×3提交的死亡证明、证明信、房屋买卖保证书、收款证明、契税完税证、印花税发票、收据、房屋买卖合同,杨×1、杨×2对证据真实性无异议,本院予以确认并在案佐证。对于有争议的证据和事实的认定:一、涉案203号房屋购买时杨×1是否个人出资支付51500元。杨×1、杨×2提交5份证据,证明:杨×1在杨×4购买涉案203号房屋时,杨×1共支付51500元,应从50万元遗产中扣除给杨×1,扣除后因为杨×1对家庭贡献大应当多分遗产。证据1、2002年6月3日杨×1与刘丽丽签订《房屋买卖合同》,买方杨×1,卖方刘丽丽,合同主要内容为,双方交易丰台区开阳里小区一街10号楼9单元203号房屋,交易价格30万元,买方在签订合同时支付定金2万元,2002年8月31日前支付房款25万元,剩余房款3万元在办理过户手续后买方一次性交付证据2、2002年6月3日署名刘丽丽签收的《收条》,内容为:今收到杨×1交来购房定金2万元;证据3、2002年9月1日署名刘纳利的《汇款附言》,内容为:今收到买房约定人民币2万元;证据4、2002年6月4日中介服务费发票,发票内容:付款单位杨×1,支付中介服务费7500元;证据5、2002年5月31日、6月2日北京市逸峰律师事务所律师代理费发票二张,付款单位:杨×1,付款金额合计4000元。杨×3质证意见为:不认可此组证据。房屋买卖合同购买的涉案203号房屋,买房人是杨×4,当时杨×1带着杨×4去办理,由杨×4用西四房屋的拆迁款,从刘丽丽、刘纳利处购买,是杨×4自己全款买房,购房款均由杨×4支付。杨×4的存款足够买房,不需要他人垫付。杨×3为证明自己上述主张提供下列相反证据:证据1、2003年8月25日杨×4与刘丽丽签订的《房屋买卖保证书》,买方杨×4,卖方刘丽丽,刘丽丽愿将丰台区开阳里一街10号楼9单元203号房屋卖予杨×4;证据2、2003年8月25日《收款证明》,内容为:今收到杨×1交来买房余款3万元。至此所有买房的房款全部结清,不存在任何欠款。落款“交款人杨×1;收款人刘丽丽”;证据3、2003年9月9日《契税完税证》,该证记载:纳税人杨×4,税目房屋买卖,计税金额30万元,实缴金额4500元;证据4、2003年9月9日收据1张,内容为:今收到杨×4交纳经济适用房定金9000元;证据5、2003年9月9日印花税发票,该票记载购买人刘丽丽、杨×4购买印花税票。杨×1、杨×2质证意见为:认可证据真实性,不认可证明目的,不能证明杨×1没有拿自己的钱替杨×4支付购房款,也不能证明杨×4支付了购房全款。203号房屋确实是杨×4购买,买房时由于杨×4岁数大了,杨×4让杨×1帮助办理买房的事情,杨×1与杨×4、律师一起去办理手续,代办时杨×1不懂,签的自己名字,后来过户时卖房人与杨×4另外签订了合同,产权证的产权人是杨×4。杨×3提交的证据2《收款证明》“今收到杨×1交来买房余款3万元”确为杨×4支付。家中房屋拆迁一共给了40余万元,钱在杨×4处。杨×1主张的51500元是杨×1支付的房款,帮杨×4买完房子后就没再向杨×4要钱。本院认证如下:原、被告均认可203号房屋为杨×4从刘丽丽、刘纳利处购买,杨×4在购房过程中杨×1陪同。杨×1自认其提交的证据1《房屋买卖合同》买房人虽由其签名,实际购房人是杨×4,该合同与杨×3提交的《房屋买卖保证书》卖方均为刘丽丽,杨×3不认可《房屋买卖合同》及证据2《收条》,对刘丽丽的签字不申请鉴定,没有相反证据证明其异议,故对其异议不予采信。本院确认杨×1代杨×4签订《房屋买卖合同》。杨×1证据2刘丽丽签写的《收据》,“今收到杨×1交来购房定金2万元整”,该收据收取款项与《房屋买卖合同》约定的支付定金时间及金额相吻合,互相印证可以确认证据的真实性。杨×1证据3《汇款附言》,内容没有记载交款人,不能确认该款为杨×1交纳;杨×1证据4-5中介服务费发票、律师代理费发票,付款人虽为杨×1,但没有其他证据佐证为杨×1购买203号房屋所支出,故对杨×1证据3-5本院不予认证。关于杨×3提交的反证,杨×1、杨×2认可证据真实性,本院对证据真实性予以确认。关于反证的证明事项,杨×3证据2刘丽丽于2003年8月25日签收的《收款证明》,“今收到杨×1交来买房余款3万元”,杨×1认可该款为杨×4支付,杨×1为代办,《收款证明》显示交款人与杨×1证据2《收条》交款人均为杨×1,两证证明事项相反,而根据杨×1的陈述,203房屋购买过程中由杨×1陪同,具有代理代办身份,现杨×1主张其持有的证据2《收条》所交2万元定金为其个人所付,在无进一步证据佐证证明的情况下,不能确认杨×1的主张,故对杨×1所述其个人支付2万元定金的主张本院不予采信。关于杨×1、杨×2尽赡养义务情况,应结合当事人陈述和其他证据综合分析予以认证。二、关于遗嘱及赡养事实的举证、质证及认证。杨×1、杨×2除提交上述证据外,还提交了证人刘某的证言,证明杨×1对父母尽到了赡养义务。杨×3质证意见为认可2007年杨×1带杨×4看过一次病。杨×3提供11组证据如下:证据1、2010年8月4日杨×4遗嘱及订立遗嘱时的视频光盘;证据2、北京市崇光律师事务所委托合同、收据2张。以上二证据证明:杨×4生前立有遗嘱,遗嘱真实有效;杨×4希望把203号房屋无偿给陈×1,不可能向在上学没有经济能力的陈×1要房款;二原告对杨×4没有尽到赡养义务;杨×3对杨×4尽孝的事实。证据3、证人宋某1的出庭证言。证明二原告对杨×4没有尽到赡养义务。证据4、证人宋某2的证言及视频,证言内容为证人父亲所写,由证人签字。证明宋某2在杨×4处做保姆八年,没见过杨×2,见过杨×1几次。杨×1、杨×2质证意见为:不认可杨×3证据1、3、4的真实性及证明目的;认可证据2的真实性,不认可证明目的。证据1光盘是复制品,不是原始载体,从光盘看出杨×4立遗嘱是律师教的,是杨×4按照电脑打印文件,在旁边人指导下抄写,遗嘱见证人是保姆宋某2、邻居宋某1,而非律师,遗嘱既不是自书遗嘱也不是见证遗嘱,遗嘱不符合形式要件和实质要件。遗嘱签名处的手印是证人宋某1拿着杨×4的手让杨×4所按,不是杨×4本人的真实意愿。立遗嘱时杨×4患陈旧性脑梗,头脑已经不清楚,有语言障碍,录像中杨×4自始至终没有一句完整话,并且哭了两次。遗嘱虽为杨×4签字按印,但不具效力。证人宋某1与杨×1有利害关系,且证言多处矛盾,如,证人宋某1出庭作证称遗嘱是去公证处所立,杨×4写遗嘱时没有照抄的稿子,与证据1遗嘱视频相矛盾,证人宋某1所述去杨×4处的时间前后矛盾等。证人宋某1到杨×4处是去抽烟喝酒与杨×4、杨×3及其爱人玩麻将,杨×1下夜班去看杨×4,厨房还有碗筷未刷,都是杨×1收拾。不能证明遗嘱及杨×3尽义务情况。证人宋某2没有出庭作证,不认可证言真实性。视频中杨×3拿出一个写好的材料让证人宋某2念了一遍,不能证明证言是证人的真实意思表示,证人不会写字,证言内容不是本人书写,且所述与事实不符,宋某2照顾过杨×4,但证言不真实。本院对杨×1、杨×2提供的刘某的证言及杨×3提交的本组证据1-4认证如下:1、杨×1提交的证据刘某的证言,杨×3认可2007年杨×1带杨×4看过病,本院予以认证。其他证言内容需结合各方陈述及其他证据综合认证。2、杨×3的证据认证:认可杨×3证据2的真实性,证据显示杨×3委托北京市重光律师事务所代为起草遗嘱,提供法律咨询,该所指派律师王峰具体执代理事项。证据1遗嘱与遗嘱视频从形式上看,遗嘱见证人署名为证人宋某1、宋某2,并非律师;杨×4的遗嘱书写时间为2010年8月4日,9段遗嘱视频显示视频类型为电影剪辑,修改时间为2010年8月26日,与遗嘱时间不相符,杨×3未能提供原始视频,遗嘱视频不能反映立遗嘱时的完整过程;遗嘱视频显示遗嘱签名处的手印是宋某1拿着杨×4的手所按,视频显示遗嘱内容为杨×4按照宋某1的指引抄写,杨×3证据3证人宋某1出庭证言,称遗嘱是去公证处办理,杨×4写遗嘱时没有照抄的稿子,与前述内容矛盾,因此,证据1、3杨×4遗嘱及遗嘱视频及宋某1的证言不能相互印证,不能证明遗嘱完全是杨×4本人的意思表示,故对证据1、3不予认证。证据4宋某2的证言,证人没有出庭,且内容非本人所写,杨×3提交的视频显示宋某2的证言宣读的为杨×3拿出的写好的材料,不能证明证言内容为证人本人完整的真实意思表示,故对宋某2的证言本院不予认证。证据5、杨×4住院费收据、住院通知单、银联刷卡记录、救护车收据、门诊票据、护工费收据、ICU病房费收据、工资卡明细。证明杨×4生活及看病期间一直是杨×3照顾。杨×4的退休工资每月是3800元,请保姆的费用是每月3400元,差的费用都是杨×3支付,支付金额20045.18元。杨×1、杨×2质证意见为有医院盖章的收据认可,但杨×4有退休工资,医保能报销,不能证明是被告支付的费用。对工资存折的真实性认可,对证明目的不认可,正好可以证明杨×4自己有退休金,退休金每月是3800元。丰盛医院护工费的票据真实性认可,证明目的不认可,不能证明费用是被告所出。对银联刷卡的真实性不认可,证明目的不认可,不能证明是杨×3给杨×4看病支出的费用。不认可杨×3所述的每月给3400元。姓宋的保姆大概是2006年来照顾杨×4,2014年9月26日房子过户,保姆十一期间离开,十一之后杨×3又给请了一个保姆,大概3、4个月,杨×4办后事时保姆还出现了,保姆说办完后事她就走。本院认证意见:杨×1、杨×2认可证据5中杨×4的工资存折明细,该证据可以证明杨×4的退休收入;2013年12月27日杨×4交纳护工费240元的收据与杨×3当日银联卡刷卡记录相互印证,可以证明该笔护工费为杨×3支付。证据5中杨×4住院费收据、住院通知单、银联刷卡记录、救护车收据、门诊票据、其他护工费收据、ICU病房费收据,发生时间为2005年1月至2014年9月,银联卡刷卡记录与其他缴费凭证不能相互印证,不能证明相关款项为杨×3支付。证据虽有杨×4的工资收入,但没有请保姆的证据,不能证明请保姆每月费用3400元,不能证明杨×3其他支付事实。根据杨×1、杨×2的陈述可以确认宋某2做保姆照顾杨×4的时间。证据6、安葬费票据。证明目的:安葬费一共9970元,有票据的是4000多元。杨×1、杨×2质证意见为:认可票据真实性,费用是杨×3所出,票据只有4000多元。杨×4丧葬费抚恤金5000元是杨×3领取,杨×3到杨×4单位报销医药费还报销了4900多元,杨×3一共拿到了9900多元。本院认证意见:杨×1、杨×2对安葬费票据无异议,可以作为定案依据,共发生费用4170元。证据7、买电票据2张、自来水费票据3张、供暖费票据1960元。证明:杨×4生活中的水电费都是杨×3交纳。杨×1、杨×2质证意见为:证据没有公章,真实性、证明目的均不认可,不能证明杨×3交纳。本院认证意见:证据7中2014年12月26日买电发票、2014年11月15日POS签购单虽金额相同,但非同一时间发生,且签购单没有署名,不能证明为同一事实,不能证明为杨×3支付的款项;自来水票据3张均为交费通知单,不能证明支付事实;供暖费票据2012年10月31日中国农业银行刷卡记录,不能证明所交费用为杨×4房屋的供暖费。故对证据7均不予认证。证据8、2014年中秋节生活照片一组。证明杨×4很开心。杨×1、杨×2质证意见为:照片上没有显示具体的拍摄时间,证据真实性、证明目的均不认可,与本案无关。本院认证意见:此组照片没有拍摄时间,不能证明2014年中秋节时杨×4的状态。证据9、杨×42009年至2014年12月病历本3本。证明:杨×3带杨×4去看病。杨×1、杨×2质证意见为:真实性认可,证明目的不认可,不能证明是杨×3带杨×4看的病。也许是杨×4自己去看的病,杨×1和保姆也带杨×4去看过病。本院认证意见:杨×4病历可以证明杨×4看病情况,但仅凭病历不能证明杨×3带杨×4看病的事实,需结合其他证据综合认证。证据10、2012年至2013年供暖合同和缴费凭据。证明杨×43800元的工资不够交供暖费,是杨×3垫付,之后杨×3去单位报销,杨×3经办。杨×1、杨×2质证意见为:真实性认可,认可杨×3经办供暖费,其他证明目的不认可。本院认证意见:确认证据真实性,2012年至2013年203号房屋供暖费由杨×3经办。证据11、《房屋买卖合同》。证明杨×4将203号房屋无偿过户给陈×1。杨×1、杨×2质证意见为:认可真实性,不认可证明目的,法院已有生效判决对事实作出认定。本院认证意见:确认证据真实性,据生效判决认定此次房屋买卖交易价格为50万元,杨×3证明无偿过户不能成立。根据当事人陈述和上述经审查确认的证据,本院认定事实如下:被继承人杨×4与赵×1系夫妻关系,二人育有三子女,即本案原告杨×2、原告杨×1、被告杨×3。2000年10月13日赵×1因死亡注销户口。赵×1生前未留遗嘱、遗赠、遗赠抚养协议。赵×1死亡后杨×4未再婚,2015年1月19日杨×4死亡。杨×4名下北京市丰台区开阳里一街10号楼2层9单元203号房屋购于2002年,杨×4原住房屋拆迁获得了40余万元的拆迁款,杨×1与杨×4一起去办理203号房屋的买房手续。2002年6月3日杨×1作为杨×4的代表以自己的名义与卖房人刘丽丽签订了203号房屋的《房屋买卖合同》,约定交易价格30万元,合同签订时交纳定金2万元,2002年8月31日前支付25万元房款,余款3万元在办理完过户手续后一次性交付。同日,刘丽丽写了《收条》,内容为“今收到杨×1交来购房定金2万元整”。2003年8月25日杨×4与卖房人刘丽丽签订《房屋买卖保证书》,约定刘丽丽将203号房屋卖与杨×4。同日,刘丽丽写了《收款证明》,内容为“今收到杨×1交来的买房余款3万元整。至此,所有买房的房款全部结清,不存在任何欠款”。此后,203号房屋产权过户到杨×4名下。上述3万元买房余款为杨×4出资。2010年7月20日,杨×3在北京市重光律师事务所与该所签订《专项法律事务委托合同》,约定,杨×3委托重光律师事务所代为起草遗嘱,提供法律咨询服务,该所指派王峰律师具体执代理事项。杨×3就委托事项支付了律师费3000元。后杨×4书写了遗嘱。2014年9月26日杨×4与杨×3之子陈×1签订《存量房屋买卖合同》,约定杨×4以50万元的价格将其名下203号房屋出售给陈×1。此后杨×4与陈×1办理了产权过户手续,但陈×1未向杨×4支付购房款。2015年,杨×1、杨×2、杨×3在本院起诉陈×1,要求支付50万元购房款。该案中陈×1辩称,杨×4将203号房屋给陈×1,是为了给陈×1更好的经济保障,采用买卖方式过户的唯一原因是降低费用,免征个税和营业税。杨×4多次明确表示五十万元分文不要,放弃权利主张,赠送房屋给陈×1,杨×4的遗嘱证明了他将房屋无偿过户给陈×1的意愿。2016年1月8日本院对该案作出(2015)西民初字第23787号民事判决,认为陈×1未能提供证据证明杨×4存在赠与的意思表示以及相应的形式要件,陈×1提交的遗嘱真实性尚未确定,即使遗嘱真实,遗嘱作出时间早于签订房屋买卖合同时间,杨×4最终采取买卖方式将房屋过户给陈×1,且约定了50万元购房款,虽然约定的购房款价格较低,但杨×1、杨×2、杨×3均未提异议,故杨×1、杨×2、杨×3作为继承人有权继承合同权利义务,要求陈×1按约履行付款义务。因杨×4的遗产份额尚未进行继承析产,故所涉购房款应归三人共同所有。诉讼结束后,若三人对各自应得的购房款数额有争议,可自行协商或另行主张权利。该案本院依据《合同法》第八条、《继承法》第三条的规定作出一审判决:自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陈×1给付杨×1、杨×2、杨×3购房款五十万元。该判决作出后各方均未上诉,已于2016年2月1日发生法律效力。关于尽赡养义务的事实,原、被告各自陈述如下:杨×2陈述,2000年10月12日赵×1死亡后,原告杨×2与杨×4发生矛盾,加之杨×2爱人身体不好,家中困难,未再去看望照顾杨×4。杨×1陈述,2008年10月前对杨×4看望较多,包括带杨×4去看病等,之后因为遗嘱之事去看望杨×4比较少,2013年2月后很少去看望。杨×3陈述,2007年时杨×1曾带杨×4去看病,203号房屋购房时杨×1带着杨×4去办理。杨×4立遗嘱后是杨×3照顾杨×4的生活。另,原、被告三人均认可,杨×4生前与儿女分开居住,家中请有保姆。2006年至2014年“十一”宋某2作为保姆照顾杨×4的生活。杨×42013年至2015年1月的退休金每月在3100元至3800元之间。此外,2012年杨×4供暖费交费事项由杨×3代为办理。2013年12月27日,杨×3为杨×4支付护工费240元。2015年杨×4去世,杨×3通知了杨×2、杨×1,并支付了丧葬费用4170元。同时杨×4单位发放的抚恤金丧葬费5000元,由杨×3领取。本院认为,本案争议的50万元,根据本院23787号生效判决,是2014年9月26日被继承人杨×4与杨×3之子陈×1签订《存量房屋买卖合同》,陈×1未向杨×4支付的购房款。由于杨×4过世,杨×4的遗产份额尚未进行继承析产,杨×1、杨×2、杨×3作为继承人承继合同权利义务,要求陈×1按约履行付款义务,本院判决陈×1给付杨×4的继承人杨×1、杨×2、杨×3三人50万元共同所有,该款为杨×4生前的债权,该案作为房屋买卖合同纠纷,并未处理继承析产,现三人对50万元的继承析产发生纠纷,应按照继承法的规定确认继承权,然后进行继承析产。因此本案案由应为继承、析产纠纷。《继承法》第五条规定,继承开始后,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或者遗赠办理。本案杨×3提供的杨×4的遗嘱,真实有效性本院未予确认,退一步讲即使遗嘱真实有效,遗嘱作出时间早于签订房屋买卖合同时间,杨×4将203号房屋卖与陈×1的行为与遗嘱的意思表示相反,且杨×4生前已将203号房屋过户至陈×1名下,所有权已发生转移,依据继承法司法解释的规定,遗嘱也应视为被撤销或部分被撤销。因此,本案继承应按照法定继承办理。依据《继承法》第十条,本案原、被告作为为同一顺序的继承人,均无法律规定丧失继承权的情况,均享有继承权。《继承法》第十三条规定,同一顺序的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有扶养能力和有扶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扶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应当不分或少分。本案原、被告均未与杨×4共同生活,但根据各自陈述及查明的事实,杨×1、杨×3在杨×4生前的不同时期尽义务有多有少,杨×3在杨×4生命的最后阶段,对杨×4尽义务较多,2000年后杨×2对杨×4尽义务较少,原告杨×1、杨×2主张分得50万元购房款中的30万元,原告杨×2主张分得20万元,被告杨×3要求分得其中40万元,与各自尽义务情况均不相符,故对三人的主张本院均不予支持。原告杨×1称203号房屋购买时其出资51500元证据不足,本院不予采信,故对其以此理由要求从50万元中折抵的请求,本院不予支持。但其在2002年协助杨×4购买203号房屋的事实,可以在确定份额是作为杨×1尽义务的情节予以考量。因此本院根据查明的原、被告尽义务情况,在均等份额的基础上酌情增减,确定原、被告继承的份额和数额。综上所述,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三条、第五条、第十条、第十三条之规定,判决如下:一、陈×1给付杨×1、杨×2、杨×3的购房款50万元,由原告杨×1继承分得十八万元,原告杨×2继承分得十二万元,被告杨×3继承分得二十万元。二、驳回杨×1、杨×2、杨×3其他诉讼请求。案件受理费八千八百元,由原告杨×2负担二千一百一十二元,原告杨×1负担三千一百六十八元(已交纳);由杨×3负担三千五百二十元(自本判决生效后三日内交纳)。如不服本判决,可于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出副本,预交上诉案件受理费,上诉于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如上诉期满之日起七日内未预交上诉案件受理费的,按自动撤回上诉处理。审 判 长 石 梅人民陪审员 任 英人民陪审员 肖 青二〇一七年六月二十日书 记 员 郎玉姣-18--17- 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