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豫09民终949号
裁判日期: 2017-06-02
公开日期: 2018-09-26
案件名称
陈同军、孙圣学民间借贷纠纷二审民事判决书
法院
河南省濮阳市中级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河南省濮阳市
案件类型
民事案件
审理程序
二审
当事人
陈同军,孙圣学
案由
民间借贷纠纷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
全文
河南省濮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民 事 判 决 书(2017)豫09民终949号上诉人(原审原告):陈同军,男,1959年12月25日出生,汉族,住河南省濮阳市。委托诉讼代理人:郭军杰,河南天盈律师事务所律师。被上诉人(原审被告):孙圣学,男,汉族,1962年8月14日出生,住范县。上诉人陈同军因与被上诉人孙圣学民间借贷纠纷一案,不服河南省濮阳市华龙区人民法院(2016)豫0902民初10184号民事判决,向本院提起上诉。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审理了本案,上诉人陈同军的委托诉讼代理人郭军杰、被上诉人孙圣学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陈同军上诉称:借款条足以证明,孔圣学为借款人孙建忠与出借人田英的50,000元借款及利息提供担保,是其自愿行为,该借贷关系合法有效;债权转让通知了债务人孙建忠,由孙建忠在债权转让通知书上签字,足以证实。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债权转让通知债务人生效,该债权转让通知了债务人孙建忠,该转让合法有效,陈同军即取得了该债权,有权作为债权人向债务人孙建忠及担保人孙圣学主张权利,也可以直接向债务担保人孙圣学主张权利。综上,一审法院认定事实错误,请求二审法院依法撤销原审判决,改判支持陈同军的诉讼请求。全部诉讼费用由孙圣学承担。孙圣杰答辩称:本案债权转让不属实,原借款人孙建忠早已失踪多年不可能在有关债权转让通知书上签字。另原出借人田玉英向我本人借款53,000元一直未予归还。孙圣杰不承认本案债权转,也不承认担保,孙建忠、田玉英未到庭证实书面的债权转让通知中孙建忠的签字,不足以证实债权转让合法有效。债权转让通知证据是虚伪的,不是真实的,本案债权不是经合法转让取得。对原审判决没有意见,该判决正确。请求驳回上诉,维持原判。陈同军向原审法院起诉称:2012年12月18日,孙建忠向田玉英借款50,000元,并约定利息,孙圣学对该笔借款提供连带担保。2016年3月18日,田玉英将该笔借款转让给陈同军,并通知孙建忠。后经陈同军多次催要,孙圣学以各种理由推脱不还,请求判令孙圣学偿还借款50,000元及利息3,000元,并承担该案诉讼费用。原审法院审理查明:2012年12月18日,孙建忠、孙圣学向田玉英出具借款条一份,内容为:“借款条,今借到田玉英现金伍万元整,月息3分,担保期5年,借款人:孙建忠,担保人:孙圣学”;2016年3月18日,田玉英作为甲方、孙建忠作为乙方制作了一份债权转让协议书,协议下方有陈同军签名的名字和一枚手印,此转让协议并没有田玉英与孙建忠的签名,同日出具的债权转让通知书上有孙建忠的名字。陈同军于2016年4月26日持上述债权转让协议、债权转让通知书,以与孙圣学存在民间借贷法律关系向法院提起诉讼。孙圣学应诉后否认与陈同军存在民间借贷的事实,并提供田玉英欠其53,000元借款的借条三张,证明田玉英欠其款53,000元没有偿还。多年找不到实际借款人孙建忠,债权转让协议及通知上并非孙建忠本人的签字,田玉英采取这种办法是为了逃避债务,为此双方发生争执,形成纠纷。原审法院另查明,经向田玉英、陈某调查,田玉英否认孙圣学提供的三份53,000元的借据是自己书写,不承认欠孙圣学款。田玉英同时陈述曾通过孙建忠亲戚找到过孙建忠办理债权转让手续,现在找不到孙建忠了。原审法院又查明,孙圣学申请鉴定田玉英、孙建忠在上述双方提供的证据上的签名笔迹真伪,因涉案当事人不能提供鉴定机构要求的相关检材,鉴定机构没有受理。按照举证责任分配原则,当事人不能提供孙建忠的详细信息,也不能让孙建忠到庭,陈同军提供的债权转让协议、债权转让通知书是否合法取得无法确定。原审法院还查明,债权转让人田玉英与案外人陈某系夫妻关系,本案陈同军与案外人陈某系同胞兄弟。原审法院认为,结合双方当事人的诉辩、举证及证人的陈述,陈同军与孙圣学之间不存在真实的民间借贷的法律关系。陈同军之所以向孙圣学主张权利是基于债权的转让。首先债权的转让应基于存在合法债权,并依法转让才可生效。本案中债权转让人田玉英与孙圣学之间系借款保证关系,因双方对保证方式没有约定,根据《担保法》第十九条之规定,孙圣学应对借款人孙建忠向田玉英的借款承担连带保证责任,基于此,如该案债权转让合法有效,受让权利的人向借款人或连带保证人任何一方主张权利均有法律依据。而本案的关键是债权转让是否合法有效、陈同军是否享有本案债权的主张权?孙圣学持有田玉英欠其借款53,000元未还的借据,尽管田玉英不承认,而孙圣学无法提供其借据形成期间田玉英其他方面的真实笔迹,但田玉英也未按照要求提供期间自己的真实笔迹,导致借条上的签名无法鉴定而真假难辨;本案陈同军系田玉英与陈某夫妇的哥哥,具有血缘和法律上的厉害关系;本案中一个关键人物孙建忠不能到庭接受调查,陈同军主张债权转让合法有效而不能提供孙建忠的详细信息或让孙建忠到庭接受质询,因当事人各方均未按照鉴定机构的要求提供检材,借据与通知书上的孙建忠签名是否系孙建忠本人所签,债权转让及通知是否已告知孙建忠并经其同意而无法确认;孙圣学作为借款保证的连带责任人,具有与孙建忠同样的法律权利和义务,属共同债务人,田玉英与陈同军债权转让的通知没有到达孙圣学;田玉英债权转让的行为可能损害了被告孙圣学的抵消权。故,综合以上事实和分析,现有证据不能确认该案债权转让行为合法有效,且双方当事人之间不存在真实的民间借贷关系,现陈同军以与孙圣学存在民间借贷关系要求被告偿还借款,无事实根据和法律依据,不予支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之规定。原审判决如下:驳回陈同军的诉讼请求。案件受理费563元,保全费520元,由陈同军负担。本案在二审审理期间,双方当事人均未向法庭提交新的证据。经二审查明的事实与原审判决查明的事实一致。本院认为:债权的转让应当通知债务人。本案中,陈同军称通过合法有效的转让取得了田玉英对借款人孙建忠和担保人孙圣学的债权。陈同军提交的转让协议下方只有陈同军一人签署的名字和一枚手印,应当有却没有原债权人田玉英的签名,该债权转让协议不属于完整有效合法的债权转让协议。虽然同日出具的债权转让通知书上有孙建忠的名字,但因孙建忠不能到庭接受调查,陈同军主张债权转让合法有效而不能提供孙建忠的详细信息或让孙建忠到庭接受质询,且因当事人各方均未按照鉴定机构的要求提供检材,借据与通知书上的孙建忠签名是否系孙建忠本人所签,债权转让及通知是否已告知孙建忠并经其同意无法确认。综上,陈同军提供的现有证据不足以证明其合法有效的取得了本案债权,陈同军的上诉请求没有事实和法律依据。原审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依法应予以维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第一款第(一)项之规定,判决如下:驳回上诉,维持原判。二审案件受理费1125元,由上诉人陈同军负担。本判决为终审判决。审 判 长 王瑞峰审 判 员 郭 海审 判 员 田 宇二〇一七年六月二日代理书记员 张中江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