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皖11刑终154号
裁判日期: 2017-06-15
公开日期: 2017-10-25
案件名称
柴修荣、王旭保险诈骗二审刑事裁定书
法院
安徽省滁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安徽省滁州市
案件类型
刑事案件
审理程序
二审
当事人
柴修荣,王旭,俞彬,许林超,张长权
案由
保险诈骗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2年)》:第二百二十五条第一款
全文
安徽省滁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刑 事 裁 定 书(2017)皖11刑终154号原公诉机关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区人民检察院。上诉人(原审被告人)柴修荣,男,汉族,1970年8月2日出生于安徽省肥东县,小学文化,个体工商户,住肥东县。因涉嫌犯保险诈骗罪,于2016年7月29日被滁州市公安局琅琊分局刑事拘留,同年9月1日被滁州市琅琊区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次日由滁州市公安局琅琊分局执行。现羁押于滁州市看守所。上诉人(原审被告人)王旭,男,1989年10月10日出生于安徽省五河县,汉族,初中文化,个体工商户,住五河县。因涉嫌犯保险诈骗罪,于2016年8月1日被滁州市公安局琅琊分局刑事拘留,同年9月1日被滁州市琅琊区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次日由滁州市公安局琅琊分局执行。现羁押于滁州市看守所。原审被告人俞彬,男,汉族,1989年6月1日出生于安徽省定远县,初中文化,个体工商户,住定远县。因涉嫌犯保险诈骗罪,于2016年7月26日被滁州市公安局琅琊分局刑事拘留,同年9月1日被滁州市琅琊区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次日由滁州市公安局琅琊分局执行。现羁押与滁州市看守所。原审被告人许林超,男,汉族,1990年3月10日出生于安徽省定远县,初中文化,个体工商户,户籍地定远县,经常居住地定远县。因涉嫌犯保险诈骗罪,于2016年7月26日被滁州市公安局琅琊分局刑事拘留,同年9月2日被取保候审,同年10月14日被滁州市琅琊区人民检察院取保候审。2017年1月19日被滁州市琅琊区人民法院决定逮捕,次日由滁州市公安局琅琊分局执行。现羁押于滁州市看守所。原审被告人张长权,男,1985年6月26日出生于安徽省肥东县,汉族,小学文化,个体工商户,户籍地肥东县,经常居住地肥东县。曾因犯盗窃罪,于2005年11月被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人民法院判处拘役六个月,并处罚金三千元。因涉嫌犯保险诈骗罪,于2016年8月8日被滁州市公安局琅琊分局刑事拘留,同年9月1日被滁州市琅琊区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次日由滁州市公安局琅琊分局执行。现羁押与滁州市看守所。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区人民法院审理滁州市琅琊区人民检察院指控被告人俞彬、许林超、张长权、柴修荣、王旭犯保险诈骗罪一案,于2017年5月16日作出(2017)皖1102刑初13号刑事判决,宣判后,原审被告人柴修荣、王旭不服,提出上诉。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经过阅卷、讯问上诉人,认为事实清楚,决定不开庭审理。现已审理终结。原判认定:2015年4月底,被告人俞彬从网上通过广州市丰顺路宝公司竞拍到牌号为湘C×××××宝马X6保险事故残值车,取车后发现该车不能修复使用,随即将该事故残值车以配件出售,并将湘C×××××宝马X6初始车辆档案手续予以保留。2015年5月,被告人俞彬通过安徽凤阳县士万修理厂老板李某购买一辆车牌为沪L×××××的同型号宝马X6车(该车为抵押车)。后将该车开至广州市陈田汽配城把车架号和发动机号打磨为湘C×××××原车车架号和发动机号,并在车辆原注册地湖南湘潭车管所办理过户,过户后牌照变更为湘C×××××,车主为俞彬。2015年9月,被告人俞彬为湘C×××××宝马X6车在安徽滁州定远安邦保险公司购买了第三者责任险、车损险(不计免赔)、破碎险等险种。2015年11月份,被告人俞彬与张长权商议由俞彬提供事故车辆、由张长权出面制造假车辆事故骗取保险金,并许诺事成后给予张长权一定比例的赔付款作为酬金。2015年12月初,被告人俞彬将湘C×××××宝马车和另一辆车牌为蒙H×××××的凯迪拉克轿车(车主名为宋某,实际该车为俞彬所有)提供给被告人张长权用于制造假事故。被告人张长权又与被告人柴修荣和王旭商议帮忙制造假事故,被告人柴修荣和王旭同意。2015年12月7日下午,被告人张长权和柴修荣驾驶上述两辆汽车前往安徽省五河县与被告人王旭会合。次日晚,三人驾车前往事先选择好的五河县头铺镇安淮路段,由被告人柴修荣驾驶湘C×××××宝马车撞向蒙H×××××凯迪拉克车,故意制造了车辆相撞事故并报警。后经五河交警部门认定湘C×××××宝马车负全责。被告人俞彬以湘C×××××宝马车主的身份向滁州市安邦保险公司提出索赔。2016年3月2日,滁州市安邦保险公司将82300元保险金赔付给被告人俞彬。2016年3月中旬,被告人俞彬再次预谋利用CM0313宝马车制造车辆事故骗保。2016年3月25日下午,被告人俞彬在定远县青洛乡附近的乡间公路上选择好制造事故的地点。当晚被告人俞彬邀被告人许林超一起驾驶车湘C×××××宝马车到达事故点,由被告人俞彬驾驶湘C×××××宝马车故意将车开进路边水沟,致使车辆进水损坏。后被告人俞彬安排被告人许林超报警及向安邦保险公司申报事故,并授意被告人许林超向交警和保险公司现场勘验人员编造事故原因,谎称是许林超驾驶湘C×××××宝马车为避让对面来车不慎掉入水沟。向保险公司索赔后,2016年7月4日,被告人俞彬和许林超在《事故车辆全损定损协议》上签字,确认事故保险理赔金额为620376.98元。因安邦保险公司发现可疑并向公安机关报案,未实际赔付保险金。被告人俞彬、许林超、柴修荣到案后如实供述了主要犯罪事实。被告人张长权、王旭主动投案并如实供述了主要犯罪事实。2016年9月14日,被告人俞彬的家属代其向安邦保险公司退还赃款82300元,安邦保险公司谅解了被告人俞彬。上述事实,被告人俞彬、许林超、张长权、柴修荣、王旭在开庭审理过程中亦无异议并表示认罪,且有被害人邹某陈述,受案登记表、机动车事故保险理赔材料、车辆档案材料、车辆买卖合同、情况说明、车辆检验报告、银行卡交易明细、到案经过、扣押清单及银行入账凭证、谅解书、前科刑事判决书等书证,证人陈某、耿某、李某、魏某、张某等人证言,现场勘验笔录、现场图、现场照片,辨认笔录等证据在卷证实,足以认定。原判根据上述事实和证据认为被告人俞彬伙同许林超、张长权、柴修荣、王旭故意造成财产损失的保险事故,骗取保险金,其行为均构成保险诈骗罪。俞彬骗取保险金702676.98元,数额特别巨大;许林超骗取保险金620376.98元,数额特别巨大;张长权、柴修荣、王旭骗取保险金82300元,数额巨大。俞彬、许林超共同骗取保险金620376.98元,因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系犯罪未遂,依法减轻处罚;俞彬、许林超、柴修荣到案后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依法从轻处罚;张长权、王旭具有自首情节,依法减轻处罚;俞彬积极退赃,并取得谅解,酌情从轻处罚;张长权有前科,酌情从重处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五条第一款、第一百九十八条第一款第(四)、第二十三条、第六十七条第一款、第三款、第六十四条之规定,认定:一、被告人俞彬犯保险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七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伍万元;二、被告人许林超犯保险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二万伍仟元;三、被告人张长权犯保险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二万元;四、被告人柴修荣犯保险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二万伍仟元;五、被告人王旭犯保险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二万元;六、对扣押的犯罪工具予以没收。柴修荣上诉称:1、其经传唤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犯罪事实,应认定为自首;2、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作用,应认定为从犯。一审未认定其自首、从犯情节,量刑过重,请求二审法院依法改判。王旭上诉称其有首情节,且系初犯,积极缴纳罚金,原判量刑过重,请求二审法院从轻判处。经审理查明:二审法院审理查明的事实、证据与一审法院认定的事实、证据相同。一审判决所据证据,收集合法,且经法定程序查证属实,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二审审理期间,上诉人柴修荣、王旭亦未提出足以影响原判认定事实的新的证据,本院对一审法院认定的事实及证据均予以确认。对于柴修荣提出其具有自首情节的意见,经查,2016年7月29日,公安机关通过柴修荣所在居委会通知,后柴主动到公安机关,但未能如实供述其与张长权、王旭三人商议撞车骗保一事,也未能如实供述所知的同案犯王旭;直至同年8月1日16时,方才如实供述其犯罪事实并供述出同案犯王旭。而在同日8时,王旭已如实供述了其与张长权、柴修荣三人商议撞车骗保的全部犯罪事实。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共同犯罪中的犯罪嫌疑人,除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还应当供述所知的同案犯;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时虽然没有交待自己的主要犯罪事实,但在司法机关掌握其主要犯罪事实之前主动交待的,应当认定为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故柴修荣虽系主动投案,但未能在司法机关已掌握同案犯王旭之前主动交待所知的同案犯情况,也未在司法机关掌握其主要犯罪事实之前主动交待,不符合自首的构成要件。故对此上诉意见不予采纳。对于柴修荣提出其系从犯的意见,经查,俞彬先与张长权商议制造假车辆事故骗取保险金一事,张长权又找到柴修荣和王旭,商议帮忙制造假事故,后柴修荣和王旭驾驶车辆制造了事故,柴修荣分得2000元。柴修荣在共同犯罪中积极实施犯罪行为,与其他同案犯地位、作用相当,无明显主次之分,系一般共同犯罪。此上诉理由与查明的事实不符,不予采纳。本院认为:原审被告人俞彬、许林超、张长权伙同上诉人柴修荣、王旭故意造成财产损失的保险事故,骗取保险金,其行为已构成保险诈骗罪。依法应予惩处。其中,俞彬骗取保险金702676.98元,许林超骗取保险金620376.98元,数额特别巨大;张长权、柴修荣、王旭骗取保险金82300元,数额巨大。俞彬、许林超共同骗取保险金620376.98元,因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系犯罪未遂,依法减轻处罚;张长权、王旭具有自首情节,依法减轻处罚;俞彬、许林超、柴修荣到案后能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依法从轻处罚;张长权有前科,酌情从重处罚;俞彬积极退赃,并取得谅解,酌情从轻处罚。原审法院根据各被告人的犯罪事实、性质、情节、社会危害程度,充分考虑上述从轻、减轻等量刑情节,在法定幅度内判处刑罚,并无不当。故对上诉人柴修荣、王旭提出原判量刑过重的意见不予采纳。原判认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定罪准确,量刑适当,审判程序合法。据此,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第一款第(一)项的规定,裁定如下:驳回上诉,维持原判。本裁定为终审裁定。审判长 樊朝勇审判员 李文业审判员 陈 丽二〇一七年六月十五日书记员 黄 坤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不服第一审判决的上诉、抗诉案件,经过审理后,应当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一)原判决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正确、量刑适当的,应当裁定驳回上诉或抗诉,维持原判;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