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浙0106民初7167号
裁判日期: 2017-05-04
公开日期: 2017-09-28
案件名称
方涛与沈某1、沈某2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纠纷一审民事判决书
法院
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杭州市
案件类型
民事案件
审理程序
一审
当事人
方涛,沈某1,沈某2,李某,陆某1,陆某2,潘某1,潘某2,伍某1,伍某2,冶某,冶哈克
案由
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纠纷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六条第一款,第十六条,第二十二条,第三十二条第一款;《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第一百四十四条
全文
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法院民 事 判 决 书(2016)浙0106民初7167号原告:方涛,男,1998年6月14日出生,汉族,户籍地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现住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委托诉讼代理人:寇迪,浙江四乔律师事务所律师。委托诉讼代理人:应吉吉,浙江四乔律师事务所律师。被告:沈某1,男,1999年8月4日出生,汉族,住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法定代理人:沈某2(沈某1父亲),住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沈家渡村*组*号。法定代理人:李某(沈某1母亲),住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沈家渡村*组*号。被告:沈某2,男,1973年6月6日出生,汉族,住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被告:李某,女,1977年10月24日出生,汉族,住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被告:陆某1,男,2000年8月15日出生,汉族,户籍所在地浙江省上虞市,现住浙江省杭州市。法定代理人:陆某2(陆某1父亲),住浙江省杭州市黄姑山路社区天目山路***号集体宿舍。法定代理人:何某(陆某1母亲),住浙江省杭州市。被告:陆某2,男,1959年3月16日出生,汉族,户籍所在地浙江省上虞市,现住浙江省杭州市。被告:潘某1,男,2000年7月22日出生,维吾尔族,住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法定代理人:潘某2(潘某1母亲),住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古荡新村**幢*单元***室。被告:潘某2,女,1965年9月30日出生,汉族,住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被告:伍某1,男,1999年10月6日出生,汉族,户籍地河南省汝州市,现住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法定代理人:伍某2(伍某1父亲),住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益乐新村北3区**号。被告:伍某2,男,1976年1月16日出生,汉族,户籍地河南省汝州市,现住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被告:冶某,男,1999年2月17日出生,回族,户籍地青海省海东地区化隆回族自治县,现住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被告:冶哈克,男,1967年11月2日出生,回族,户籍地青海省海东地区回族自治县,现住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原告方涛与被告沈某1、沈某2、李某、陆某1、陆某2、潘某1、潘某2、伍某1、伍某2、冶某、冶哈克身体权纠纷一案,本院于2016年8月4日立案后,依法适用简易程序。后本院经审理发现有不宜适用简易程序的情形,裁定转为普通程序,于2017年4月25日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原告的委托诉讼代理人应吉吉,被告沈某1,被告沈某2并作为被告沈某1的法定代理人,被告潘某1,被告潘某2并作为被告潘某1的法定代理人,被告伍某2并作为伍某1的法定代理人,被告冶某,被告冶哈克到庭参加诉讼。被告李某、陆某1、陆某2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原告向本院提出诉讼请求:1.十一被告赔偿各项损失216910.59元(残疾赔偿金96632元,医疗费23342.49元、住院伙食补助费540元,营养费3000元,护理费37053元,鉴定费2640元、后续治疗费6000元、误工费15903.1元、精神损害抚慰金10000元、交通费1800元、其他损失20000元);2.本案诉讼费用由十一被告承担。诉讼过程中,原告变更第1项诉讼请求为:十一被告赔偿各项损失188656.49元(残疾赔偿金96632元,医疗费23342.49元、住院伙食补助费540元,营养费3000元,护理费24702元,鉴定费2640元、后续治疗费6000元、精神损害抚慰金10000元、交通费1800元、其他损失20000元)。事实和理由:2015年3月15日12时许,被告冶某集结被告沈某1、陆某1、伍某1、潘某1将原告约至杭州市××井××站附近一弄堂内,被告冶某、沈某1、陆某1、伍某1、潘某1手持西瓜刀、甩棍、指护等工具对原告的头部、手部以及背部等处随意砍切、殴打,并逼迫原告跪倒在地。被告冶某、沈某1、陆某1、伍某1、潘某1对原告的随意殴打行为使原告的身心受到严重伤害,在杭州市西溪医院住院就医数日。原告受伤后,原告父母两人请假专心照顾,给原告家庭造成损失。故原告诉至本院,要求判如所请。被告沈某1、沈某2辩称,原告所述属实,对原告的赔偿项目无异议。被告潘某1、潘某2辩称,请法院公正判决。被告伍某1、伍某2辩称,对打架事实无异议。原告主张的赔偿项目中,对护理费、残疾赔偿金、精神损害抚慰金、其他费用有异议,对医疗费、住院伙食补助费、营养费无异议。被告冶某、冶哈克辩称,对原告主张的残疾赔偿金、护理费、其他费用有异议,其他项目无异议。被告李某、陆某1、陆某2未作答辩。当事人围绕诉讼请求依法提交了证据,本院组织当事人进行了证据交换和质证。本院对原告提供的鉴定费票据、门诊病历、住院病历、医疗费票据、刑事判决书的真实性予以认定并在卷佐证。本院对于双方有争议的证据认证如下:安徽惠民司法鉴定所出具的《鉴定意见书》,因该鉴定系原告方单方委托,且其适用《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标准错误,各被告对此有异议,故本院已重新委托鉴定,应以本院委托的鉴定机构出具的意见为准;收入证明、社保证明,两者不能相对应,故不能以此作为计算原告护理费的依据,但可以证明原告父母事故发生前在杭州生活、工作的事实。根据当事人陈述和经审查确认的证据,本院认定事实如下:2015年3月15日12时许,被告冶某无事生非,纠集被告沈某1、陆某1、伍某1、潘某1将原告约至杭州市××井××站附近一弄堂内。发生争执后,被告冶某率先对原告拳打脚踢,并与被告沈某1(手持西瓜刀)、潘某1(手持西瓜刀),陆某1(手持甩棍),伍某1(未使用工具)一起对原告进行殴打。原告退至垃圾堆附近后,被告冶某使用指护击打原告脑后部,被告沈某1用西瓜刀砍切原告左臂,被告潘某1亦用西瓜刀击打原告背部。被告冶某又逼迫原告跪倒在地,并使用甩棍击打原告,被告沈某1用西瓜刀砍切原告背部,被告潘某1用拳头击打原告。事发后,原告被送往杭州市西溪医院救治,于当日入院,急诊麻醉下行扩创肌肉缝合修复术,于2015年4月1日出院,出院诊断为:1.全身多处刀砍伤;2.左肱三头肌肌肉断裂;3.左肘关节囊开放损伤;4.胸背部肌肉断裂。2016年5月20日,原告委托安徽惠民司法鉴定所对原告的伤残等级、误工期、护理期、营养期及后续治疗费进行鉴定。2016年5月23日,安徽惠民司法鉴定所出具《司法鉴定意见书》一份,鉴定意见:被鉴定人方涛左手刀砍伤参照《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标准构成十级伤残;误工评定为120日,护理期90日,营养期为60日,后续治疗费评估为6000元。原告花费鉴定费2640元。经公安鉴定,原告损伤程度评定为轻伤二级。2016年6月8日,本院作出(2016)浙0106刑初381号刑事判决书,判决如下:被告人冶某犯寻衅滋事罪,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缓刑一年。该判决已生效。因被告沈某1、陆某1、潘某1、伍某1事发时未年满十六周岁,故对上述人员未追究刑事责任。诉讼过程中,依原告的申请,本院委托浙江大学司法鉴定中心对原告的伤残等级、护理期限、营养期限进行鉴定。2016年11月16日,浙江大学司法鉴定中心出具《司法鉴定意见书》一份,鉴定意见:1.被鉴定人方涛于2015年3月15日因故致左肱三头肌肌肉断裂,左肘关节囊开放损伤等,经治疗,目前仍遗留左肘关节活动障碍,参照浙高法[2004]264号《人体损伤残疾程度鉴定标准》,评定为人体损伤十级残疾。2.被鉴定人方涛于2015年3月15日因故致全身多处刀砍伤,左肱三头肌肌肉断裂,左肘关节囊开放损伤,胸背部肌肉断裂,参照《人身损害误工期、护理期、营养期评定规范》(GA/T1193-2014)第10.5条,建议其伤后护理期为60日左右(包括住院时间);营养期为60日左右。原告为此垫付鉴定费1480元。另查明,被告冶某已赔偿给原告2万元。又查明,原告系非城镇户籍,事发前长期在杭州生活、学习。本院认为,公民的人身权利受法律保护。本案中,被告冶某、沈某1、潘某1、陆某1、伍某1结伙殴打原告,致使原告受伤。被告冶某、沈某1、潘某1、陆某1、伍某1作为侵权人,应承担赔偿责任。考虑本案实际情况,根据被告各自责任大小,本院酌情确定被告冶某、沈某1各承担其中40%的赔偿责任,被告潘某1承担其中10%的赔偿责任,被告陆某1、伍某1各承担其中5%的赔偿责任。鉴于被告冶某、沈某1、潘某1、陆某1、伍某1在事发时系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亦无证据显示其本人有财产,故应由其各自的监护人分别对原告所遭受的损害承担赔偿责任。现有证据显示,原告因本次事件受到的损害具体包括:1.医疗费21279.3元。原告提供的医疗费票据总额为21827.3元,因原告已另行主张护理费,住院医疗费中的护理费548元应予扣除,故医疗费为21279.3元;2.住院伙食补助费540元,原告住院17天,按每天50元的标准计算为850元,以原告主张的540元计;3.营养费1800元,根据鉴定意见,本院确定原告的营养期限为60天,按每天30元的标准计算为1800元;4.护理费8459.67元。根据鉴定意见,本院确定原告的护理期限为60天。现无证据证明原告需要且确由两人护理,故护理人数确定为一人。护理费按2015年度浙江省全社会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51463元计算为8459.67元;5.交通费1000元。本院根据原告的伤情及治疗经过,酌情确定原告的交通费为1000元;6.残疾赔偿金87428元。原告虽系非城镇户籍,但其事故发生前一直随父母在杭州生活、学习,故其残疾赔偿金应按城镇居民标准计算,原告所受之伤构成十级伤残,按照2015年浙江省城镇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43714元计算20年为87428元。关于原告主张的鉴定费,原告自行委托安徽惠民司法鉴定所进行鉴定,鉴定机构所出具的鉴定意见适用标准错误,故该鉴定所需的鉴定费应由原告自行承担。关于原告主张的后续治疗费,可待实际发生后另行主张,本案中不作处理。关于原告主张的其他费用,无证据证明,本院不予支持。上述1-6项共计120506.97元。被告沈某1应承担其中40%的赔偿责任即48202.78元,由其监护人被告沈某2、李某予以赔偿;被告冶某应承担40%的赔偿责任即48202.78元,由其监护人即被告冶哈克予以赔偿,扣除已支付的20000元,尚应赔偿28202.78元;被告潘某1承担10%的赔偿责任即12050.7元,由其监护人潘某2予以赔偿;被告陆某1承担5%的赔偿责任即6025.35元,由其监护人陆某2予以赔偿;被告伍某1承担5%的赔偿责任即6025.35元,由其监护人被告伍某2予以赔偿。关于原告主张的精神损害抚慰金,因被告冶某已被判处刑罚,故其监护人被告冶哈克不再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而被告潘某1、沈某1、陆某1、伍某1未被追究刑事责任,本院根据上述人员的过错程度、赔偿能力、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及受诉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等因素酌情确定精神抚慰金,其中被告沈某1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2000元,由其监护人沈某2予以赔偿;被告潘某1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500元,由其监护人潘某2予以赔偿;被告陆某1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250元,由其监护人陆某2予以赔偿;被告伍某1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250元,由其监护人伍某2予以赔偿。被告李某、陆某1、陆某2经本院合法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不影响本案的审理。综上所述,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六条、第十六条、第二十二条、第三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第一款、第一百四十四条之规定,判决如下:一、沈某2、李某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赔偿给方涛医疗费、住院伙食补助费、营养费、护理费、交通费、残疾赔偿金等各项损失及精神损害抚慰金50202.78元;二、潘某2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赔偿给方涛医疗费、住院伙食补助费、营养费、护理费、交通费、残疾赔偿金等各项损失及精神损害抚慰金12550.7元;三、陆某2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赔偿给方涛医疗费、住院伙食补助费、营养费、护理费、交通费、残疾赔偿金等各项损失及精神损害抚慰金6275.35元;四、伍某2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赔偿给方涛医疗费、住院伙食补助费、营养费、护理费、交通费、残疾赔偿金等各项损失及精神损害抚慰金6275.35元;五、冶哈克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赔偿给方涛医疗费、住院伙食补助费、营养费、护理费、交通费、残疾赔偿金等各项损失28202.78元;六、驳回方涛的其他诉讼请求。如果未按本判决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三条的规定,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案件受理费1343元,由方涛负担606元,由沈某2、李某负担357元,由潘某2负担89元,由陆某2负担45元,由伍某2负担45元,由冶哈克负担201元。原告方涛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申请退费;被告沈某2、李某、陆某2、潘某2、伍某2、冶哈克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七日内,向本院交纳应负担的诉讼费。鉴定费1480元,由方涛负担669元,由沈某2、李某负担394元,由潘某2负担98元,由陆某2负担49元,由伍某2负担49元,由冶哈克负担221元,沈某2、李某、潘某2、陆某2、伍某2、冶哈克负担部分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径直支付给方涛。如不服本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交副本,上诉于浙江省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审 判 长 陈 晶人民陪审员 朱湘江人民陪审员 楼 宏二〇一七年五月四日书 记 员 谢心心 更多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