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苏09民终1173号
裁判日期: 2017-05-27
公开日期: 2017-08-02
案件名称
陈仲荣与杨艳、王晓奇民间借贷纠纷二审民事判决书
法院
江苏省盐城市中级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江苏省盐城市
案件类型
民事案件
审理程序
二审
当事人
陈仲荣,杨艳,王晓奇
案由
民间借贷纠纷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九十一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三条第一款;《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
全文
江苏省盐城市中级人民法院民 事 判 决 书(2017)苏09民终1173号上诉人(原审原告):陈仲荣。上诉人(原审被告):杨艳。上诉人(原审被告):王晓奇。上诉人陈仲荣因与上诉人杨艳、王晓奇民间借贷纠纷一案,均不服建湖县人民法院(2015)建冈民初字第0469号民事判决,向本院提起上诉。本院于2017年2月9日立案后,依法组成合议庭进行了审理。本案现已审理终结。陈仲荣上诉请求:撤销一审判决,发回重审或改判两上诉人支付2004年9月5日起至偿还全部债务期间的债务利息(本金5万元,月利率2分)。事实和理由:陈仲荣与杨艳、王晓奇于2006年1月28日签订的协议书最终并未实现,该协议亦被一审法院认定为无效协议,故其背面陈仲荣书写的承诺亦无法律约束力,一审判决未支持上诉人陈仲荣的利息主张错误。杨艳、王晓奇对陈仲荣的上诉理由辩称,1.陈仲荣陈述协议书最终并未实现不是事实,2016年3月21日,由陈仲荣经手申请该房屋的土地证并于2006年4月4日由陈仲荣领取;2.杨艳、王晓奇在协议书上签字及出具借条是对刘如万欠陈仲荣的5万元担保,在物保和人保同时存在的情况下,物保应当优先,不足的情况下才由担保人偿还,协议书约定由房屋先偿还陈仲荣,现房子处理得到7万元,故杨艳、王晓奇不应再承担担保责任。杨艳、王晓奇上诉请求:撤销一审判决,改判两上诉人不承担还款责任;一、二审诉讼费由陈仲荣负担。事实和理由:1.杨艳、王晓奇与陈仲荣之间不存在借贷关系,因案外人刘如万差欠陈仲荣借款5万元,陈仲荣阻拦杨艳装修,上诉人才不得以提供担保,但担保的前提是,如刘如万到期不偿还借款,由上诉人将刘如万姐姐的房屋出卖偿还欠款,借款到期刘如万未偿还,上诉人已将刘如万姐姐的房屋交给了陈仲荣,陈仲荣并已出售获取了售房款,刘如万差欠陈仲荣的款项已处理完毕,上诉人不应再承担保证还款责任;2.上诉人提供担保系受陈仲荣胁迫不得已而为,故担保应属无效;3.一审认为抵押的房屋未经登记故作出抵押无效的认定,适用法律错误,未经抵押登记并不导致合同无效。陈仲荣对杨艳、王晓奇的上诉理由辩称,王晓奇、刘如万曾将两套房子抵押给我的,将由西向东第三间房子的建房许可、土地证交给我,并且承诺任一间房屋的卖房款给我。我在看房时发现他们把有证的房子销售给杨艳,我就向刘如万要钱,刘如万准备把另一间房子给我,我不要,因为那房子没有证。后杨艳说可以把另一间房子押给她,刘如万打条子给王晓奇、杨艳,由王晓奇、杨艳归还我钱。2005年我打算把房子卖给陈树的,但没卖掉,到2006年双方签订了协议,打算由我来继续卖房子,我打算卖给夏正刚的,我把房子的相关手续补起来了,把房产证办给了夏正刚,当时没收他钱,等办成功了才收钱,办理夏正刚证件的钱都是夏正刚给的,后因刘如万的姐姐到政府喝药水,政府让我不要再问这事了,借款没再向夏正刚主张,政府和他们怎么处理的我也不知道,也没有人给我钱。故我又向杨艳、王晓奇要。陈仲荣向一审法院起诉请求:判令杨艳、王晓奇偿还借款本金5万元,并承担自借款之日起按月息2分计算至本息偿清之日止的利息;诉讼费用由杨艳、王晓奇负担。一审法院认定事实:王晓奇的亲戚沈为兰在南沙居委会六组有一块地皮,委托刘如万进行代建,当时共建四间。因为刘如万缺少开发资金,向陈仲荣借款5万元。刘如万用其所代建的房屋中的西侧两间向陈仲荣提供抵押。后来抵押的两间房屋中有一间被杨艳购得,在杨艳准备装潢时,陈仲荣进行阻止。2004年9月5日,经陈仲荣、杨艳、王晓奇及刘如万三方协调,由杨艳、王晓奇共同向陈仲荣出具5万元的借条,同时刘如万也向杨艳、王晓奇出具了借条,并且在借条上约定将其所建房屋中最西侧一间抵押给杨艳、王晓奇,如刘如万在2004年10月30日前偿还借款,则房屋收回;如不能偿还借款,则房屋作价5万元给王晓奇和杨艳,双方清帐。后刘如万到期未能清偿借款,王晓奇就将该抵押房屋的相关建筑手续及钥匙全部交给了陈仲荣。2004年11月5日,陈仲荣向王晓奇、杨艳出具保证书,保证书载明:“王晓奇、杨艳出面借款担保借陈仲荣给刘如万沈为兰楼房,现刘如万没有还,刘如万将四间的西一间由王晓奇、杨艳出卖,卖的款回陈仲荣,如在2004年11月底买不出,房子由我收下作抵冲刘如万所借的款,多退少补。保证人:陈仲荣,2004.11.5”。陈仲荣收到房屋后,将房屋出售给了案外人夏正刚,后因刘如万的姐姐不同意,并向地方政府反映,经政府协调,房屋又返还给了刘如万的姐姐。后陈仲荣持据向杨艳、王晓奇主张还款未果,遂向一审法院提起了诉讼。一审法院认为,杨艳、王晓奇共同向陈仲荣出具借条,但双方并未发生借贷事实,实际上是杨艳、王晓奇对案外人刘如万欠陈仲荣债务的承担。欠条出具后,案外人刘如万向杨艳、王晓奇出具了欠条,并承诺以其建造的房屋进行抵押,但并未办理抵押登记,且合同条款中部分条款无效。王晓奇后又将房屋的相关建筑手续交付给陈仲荣,陈仲荣在向杨艳、王晓奇出具的保证书中也承诺,可用房屋抵充债务,但实际上陈仲荣、杨艳、王晓奇对该抵押房屋均无权处分,陈仲荣、杨艳、王晓奇之间的债务也就没有因履行了房屋交付手续而消除。现陈仲荣持据向杨艳、王晓奇主张还款,符合法律规定,一审法院予以支持。陈仲荣主张按照约定的月利率2%主张利息。但陈仲荣曾于2006年元月28日在陈仲荣、杨艳、王晓奇签订的协议书背面出具承诺,承诺载明:“房屋交给乙方后,如发生矛盾的损失及利息,乙方不再向甲方要求赔偿,但甲乙方必须按刘如万曹萍承诺赔欠,如要不到也与甲方无关,陈仲荣,2006.元.28”。根据该协议,杨艳、王晓奇已履行了交付房屋的义务,故陈仲荣主张相关利息的诉讼请求,一审法院不予支持。杨艳辩称,陈仲荣多年来一直未向其追要过欠款,但王晓奇在庭审中陈述,陈仲荣多次向其提出追要欠款的事实,故一审法院对杨艳的辩称不予采信。判决:一、杨艳、王晓奇于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偿还陈仲荣欠款50000元;二、驳回陈仲荣其余的诉讼请求。案件受理费1050元,由杨艳、王晓奇负担。二审中,当事人没有提交新证据。一审查明的相关事实有证据予以印证,对一审查明的事实本院予以确认。二审另查明,2006年1月28日,杨艳、王晓奇作为甲方与乙方陈仲荣签订协议书一份,协议书中载明:“甲方于2004年9月5日向乙方借款伍万元正,约定借款利息为月息贰分。甲方自2004年9月至2006年3月未向乙方还款结息。从借款之日起,甲方现应向乙方支付本金及利息计人民币陆万捌千元正。乙方多次向甲方催要借款,甲方每次都以种种借口搪塞,并承诺等刘如万回来,将房屋卖出后还款付息。现刘如万躲债外出,下落不明。甲方二人与乙方商量,将刘如万抵押给甲方的房屋(在南沙居委会六组沈为兰户的四间房屋的最西边一间和倪同林紧邻)按房屋现状包括转户费用等作价柒万捌千元给乙方冲账还款,由乙方负责将房屋出售,房屋售价盈亏与甲方无关,并将房主沈为兰的建房执照、土地使用证交给乙方。在过户时,如发生矛盾,甲方必须继续承担5万元的借款和1万元的变更费用的利息,包括有人在此房屋无理取闹所造成的一切经济损失,全部由甲方负责赔偿,乙方协助甲方向刘如万、曹萍追偿。本协议签订时起法律效力。如有违约,则违约方必须承担另一方所造成的一切经济损失。”陈仲荣在协议书背面下端书写:“房屋交给乙方后如发生矛盾的损失及利息乙方不再向甲方要求赔偿,但甲乙方必须按刘如万曹萍承诺赔偿,如要不到也与甲方无关陈仲荣2006.元28”。协议签订后,陈仲荣将该房屋出售给案外人夏成刚,夏成刚于2006年4月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证及村镇房屋所有权证。2006年5月8日夏成刚起诉至一审法院,要求刘如凤、吴开江停止对其房屋侵占,让出侵占房屋,一审法院立(2006)建民一初字第728号案件进行审理。该案经一审法院调解,双方于2006年7月21日自愿达成如下调解协议:“一、原告夏成刚自愿将座落在建湖县上冈镇南沙居委会6组上冈供电所西侧的砖混结构住宅一间二层和厨房一间一层售给被告刘如凤、吴开江(售房价款另议,房屋过户及房款等问题由双方自行确定)。二、原告夏成刚不再主张对该房的财产权属。案件受理费50元,其他诉讼费150元,合计人民币200万元,由被告吴开江负担。(双方签字生效,不再发书面调解书)。”该调解协议经当事人签字确认并经审判员、书记员签名,已发生法律效力。后夏成刚将该房屋过户至刘如凤、吴开江之子吴胜林名下。以上事实有陈仲荣与杨艳、王晓奇签订的协议书及本院依职权调取的(2006)建民一初字第728号案件相关材料及吴开江在一审法院所作的谈话笔录等予以证实。本院认为,当事人经平等协商、自愿达成的合同,自成立时具有法律约束力。经查,杨艳、王晓奇于2004年9月5日自愿向陈仲荣出具5万元借条,并接受刘如万向其出具的借条及抵押房屋,应视为杨艳、王晓奇同意负担刘如万差欠陈仲荣的5万元债务,杨艳、王晓奇应当按照借条约定承担还款责任。因杨艳、王晓奇未能偿还5万元欠款本息,经陈仲荣与杨艳、王晓奇协商,杨艳、王晓奇作为甲方、陈仲荣作为乙方,自愿于2006年1月28日签订一份协议书。协议书约定:杨艳、王晓奇将刘如万抵押给其的房屋作价78000元,给陈仲荣冲账还款,由陈仲荣负责将房屋出售,房屋售价盈亏与杨艳、王晓奇无关。该协议书系平等民事主体之间自愿达成的合同,自成立时发生法律效力,陈仲荣、杨艳、王晓奇虽对房屋无处分权,但并不影响该协议的效力。协议书签订后,杨艳、王晓奇将房屋交付给陈仲荣,陈仲荣后亦将房屋出售给案外人夏成刚并办理了房屋登记手续。杨艳、王晓奇已按照协议书的约定履行了交付房屋及相关证件的义务,用以抵债的房屋亦被陈仲荣出售并过户至买受人夏成刚名下,双方已按照协议书的约定履行完毕,故陈仲荣与杨艳、王晓奇之间的债权债务已消灭。陈仲荣现再依据借条向杨艳、王晓奇主张还款,无法律依据。一审法院以杨艳、王晓奇、陈仲荣无权处分房屋为由,认定陈仲荣与杨艳、王晓奇的债务并未消除,适用法律错误,应予纠正。综上,上诉人杨艳、王晓奇的上诉请求成立,予以支持;上诉人陈仲荣的上诉请求不能成立,应予驳回。本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九十一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第一款第二项规定,判决如下:一、撤销建湖县人民法院(2015)建冈民初字第0469号民事判决;二、驳回陈仲荣的诉讼请求。一审案件受理费1050元,由陈仲荣负担;二审案件受理费2100元,由陈仲荣负担。本判决为终审判决。审 判 长 徐 祥审 判 员 吕伟平代理审判员 朱 倩二〇一七年五月二十七日书 记 员 谢 超 来源: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