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皖0123民初1003号
裁判日期: 2017-05-26
公开日期: 2018-02-28
案件名称
朱克云、武梅等与武行稳等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一审民事判决书
法院
肥西县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肥西县
案件类型
民事案件
审理程序
一审
当事人
朱克云,武梅,武行稳,肥西县上派镇北张社区居民委员会,肥西县上派镇人民政府
案由
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第十六条,第三十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二���第一款
全文
安徽省肥西县人民法院民 事 判 决 书(2017)皖0123民初1003号原告:朱克云,女,1971年7月21日出生,汉族,住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原告:��梅,女,1992年12月4日出生,汉族,住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委托诉讼代理人:翟荣稳,安徽端维律师事务所律师。被告:武行稳,男,1969年12月9日出生,汉族,住安徽省肥西县。被告:肥西县上派镇北张社区居民委员会,住所地安徽省肥西县上派镇三河镇以南3公里处。负责人:张大曙,主任。委托诉讼代理人:解倩,安徽皖国泰律师事务所律师。被告:肥西县上派镇人民政府,住所地肥西县上派镇人民西路43号。法定代表人:翟荣胜,镇长。委托诉讼代理人:李霞,安徽皖国泰律师事务所律师。原告朱克云、武梅诉被告武行稳、肥西县上派镇北张社区居民委员会(以下简称北张社居委)、肥西县上派镇人民政府(以下简称上派镇政府)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一案,本院于2017年3月9日立案后,依法适用简易程序,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原告朱克云本人及其与原告武梅的共同委托诉讼代理人翟荣稳、被告北张社居委的委托诉讼代理人解倩、被告上派镇政府的委托诉讼代理人李霞均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朱克云、武梅向本院提出诉讼请求:1、依法判令三被告连带支付原告征地补偿款20万元;2、本案诉讼费用由被告承担。事实与理由:原告朱克云与被告武行稳原系肥西县上派镇北张社区居民,二人于1990年结婚,育有一女武梅。2001年3月5日,双方离婚,武梅随朱克云生活。1995年土地二轮承包时,朱克云、武梅与武行稳共有承包地2.5亩。2015年6月1日,两原告通过多种方式告知各被告,原告朱克云与被告武行稳已经离婚,要求将该户的征地补偿款单独支付给原告本人,但被告仍将全部征地补偿款支付给武行稳个人,造成原告应得的征地补偿款无法领取。为维护原告的合法权益,特诉至本院。北张社居委答辩称:1、依据《农村土地承包法》的相关规定,家庭承包的承包方是以户为单位。本案中两原告已于2006年2月17日将户口迁移至肥西县高刘镇高刘村,故被告北张社居委将征地补偿款发放至各户即被告武行稳符合法律规定;2、2001年3月5日,原告朱克云与被告武行稳协议离婚时就相关财产债务已协议处理。现两原告与被告武行稳因土地补偿款引起的纠纷应由家庭内部自行解决,被告北张社居委无需承担共同支付义务。综上,请求驳回原告的全部诉讼请求。上派镇政府答辩称:1、依据相关法律规定,上派镇政府作为征地实施单位,已将征地补偿款发放给北张社居委,而土地补偿款的具体分配,则是由北张社居委背塘村武斌村民组通过民主议定程序确定分配方案后��由北张社居委以家庭承包经营户为单位将土地补偿款发放至各户,上派镇政府对该土地补偿款无具体发放义务,原告将上派镇政府作为被告无事实和法律依据;2、本案中,所涉土地补偿款的土地承包经营户为武行稳,原告与武行稳离婚后即带女儿从北张社居委背塘村武斌组迁入蜀山区高刘镇高刘村夹衡村民组生产、生活。北张社居委依据武斌村民组提交的征地分配方案将征地补偿款发放至各户包括被告武行稳户在内,符合法律规定。原告要求土地补偿款单独支付给原告个人,无法律依据。综上,被告上派镇政府和北张社居委已履行各自法定义务,请求驳回原告对上派镇政府和北张社居委的诉讼请求。原告朱克云、武梅针对其诉讼请求及陈述的事实、理由提交以下证据予以佐证:1、户口本、离婚证、离婚协议书,证明两原告与被告武行稳身份,离婚后,��梅随母亲朱克云生活;2、关于农业土地申报、补偿主体的说明、EMS快递单页及查询结果单,证明原告向被告要求将土地补偿款单独申报,单独补偿的请求告知了各被告;3、信访事项的受理告知书、信访事项处理意见书,证明各被告在明知的情况下,依然将两原告名下的征地补偿款发放给被告武行稳,各被告应承担共同支付的义务;4、北张社区征地补偿款分配花名册原件,证明被告武行稳领取了该户含两原告在内的征地补偿款250190.6元;5、证明原件一份,证明原告在迁入地夹衡村民组未享受承包地。被告武行稳针对其答辩及抗辩的事实、理由提交以下证据予以佐证:证明原件一份,证明原承包地由被告武行稳的弟弟武行玉承包耕种,补偿费也由武行玉实际领取。被告北张社居委针对其答辩及抗辩的事实、理由提交以下证据予以佐证:批量开户清���,证明武斌村民组作为村民自治性组织,在土地被依法征收后,北张社居委依法将补偿款分给各户。经庭审及原、被告双方质证,本院对原、被告双方提供的证据作如下认证:(一)原告所提交的证据1系证明原告与被告武行稳的婚姻及身份情况,对其证明效力予以确认;证明2可以证明原告向被告北张社居委和上派镇政府寄送过材料,但关于寄送材料的具体内容无法在本组证据中体现;证据3的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本院予以认定;证据4的证明效力本院予以确认;证据5中出具单位为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高刘社区高刘村民委员会,其系对包括原告迁入地肥西县高刘镇高刘村夹衡村民组的土地发包情况及该居委会所有村民在内行使管理权能的基层自治组织,且原告提交的证据4和被告北张社居委提供的批量开户清单均能证实征收补偿的2.5亩土地补偿款均打入武行稳账户,可见涉案土地被征收时,原告的承包地未被北张社居委背塘村武斌队收回,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三十条之规定,原告提交的证明的真实性可以认定。(二)被告武行稳提交的证明,作为当时该户成员之一的原告对其证明内容表示不知情亦不认可,即使该证明能够证实案涉土地被武行稳弟弟耕种,但该证明内容与被告武行稳认可案涉土地补偿款发放至其个人银行卡的情况相矛盾,不能证明案涉土地收补偿款由武行稳弟弟武行云领取。(三)被告北张社居委提交证据具有真实性、合法性及关联性,足以证明其所主张的证明目的,对其证明效力本院予以确认。本院经审理认定事实如下:武行稳系北张社居委背塘村武斌队村民,1995年土地二轮承包时,武行稳户有2.5亩土地承包经营权,该户有武行稳、朱克云、武梅三人。后,���户土地已被依法征收,2016年北张社居委将土地补偿款250190.6元发放至武行稳银行账户中。另查明:武行稳与朱克云于1990年结婚,于1992年12月4日生育一女武梅,后双方于2001年3月5日协议离婚。2006年2月17日,朱克云与武梅户口迁至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高刘镇高刘村夹衡村民组。现朱克云与武梅诉至本院,要求分配案涉征地补偿款。本院认为:本案案由应为承包地征收补偿费用分配纠纷。农村土地承包采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家庭承包方式,土地承包经营权自土地承包经营权合同生效时设立。1995年二轮土地承包时,原告朱克云、武梅与被告武行稳作为一户在上派镇北张社居委背塘村武斌队享有2.5亩土地承包经营权,后,案涉土地被依法征收,并经北张社居委发放250190.6元征收补偿款至武行银行账户,上述三人对案涉土地被依法征收后所取得的���收补偿款亦应为共同共有关系。被告武行稳辩称原2.5亩土地已由其弟弟武行玉耕种,相应的土地征收补偿款也由其弟弟武行玉实际领取,但根据原告提交的北张社区武斌组征地补偿费分配花名册及北张社居委提交的批量清单可以看出,案涉2.5亩土地的征收补偿款250190.6元已发放至武行稳银行账户中,故武行稳之辩称本院不予采信。原告朱克云与武梅诉求被告武行稳给付上述征地补偿款的三分之二即166794元(250190.6元÷3×2=166794元),有事实和法律依据,本院予以支持。上派镇政府即非案涉土地的发包方,亦无直接向土地承包户直接发放土地征收补偿款的义务,且其已将土地征收补偿款支付至北张社居委,而北张社居委已将土地征收补偿款发放至持有《土地承包权证》的户主武行稳账户中,符合相关法律规定,并无不妥,故原告诉求上派镇政府和北张社居委承担连带责任,无事实和法律依据,本院依法予以驳回。综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第十六条第(二)项、第三十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二条之规定,判决如下:一、被告武行稳于本判决生效后十五日内一次性给付原告朱克云、武梅征地补偿款166794元;二、驳回原告朱克云、武梅的其他诉讼请求。本案受理费4300,减半收取2150元,由被告武行稳负担。如不服本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出副本,上诉于安徽省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代理审判员 朱丽晖二〇一七年五月二十六日书 记 员 张媛媛附相关法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第十六条承包方享有��列权利:(一)依法享有承包地使用、收益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权利,有权自主组织生产经营和处置产品;(二)承包地被征收、征用、占用的,有权依法获得相应的补偿;(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第三十条承包期内,妇女结婚,在新居住地未取得承包地的,发包方不得收回其原承包地;妇女离婚或者丧偶,仍在原居住地生活或者不在原居住地生活但在新居住地未取得承包地的,发包方不得收回其原承包地。《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二条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或者反驳对方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有责任提供证据加以证明。没有证据或者证据不足以证明当事人的事实主张的,由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不利后果。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