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2017)苏05民终3923号

裁判日期: 2017-05-25

公开日期: 2017-06-29

案件名称

储志杨与孙海浪财产损害赔偿纠纷二审民事判决书

法院

江苏省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江苏省苏州市

案件类型

民事案件

审理程序

二审

当事人

孙海浪,储志杨,孙海锋

案由

财产损害赔偿纠纷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

全文

江苏省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民 事 判 决 书(2017)苏05民终3923号上诉人(原审被告):孙海浪,男,1987年10月30日出生,汉族,住江苏省射阳县,暂住江苏省太仓市。被上诉人(原审原告):储志杨,男,1963年3月6日出生,汉族,住江苏省射阳县。委托代理人:单术兵,射阳县海通法律服务所法律工作者。原审第三人:孙海锋,男,1980年7月16日出生,汉族,住江苏省射阳县。上诉人孙海浪因与被上诉人储志杨、原审第三人孙海锋财产损害赔偿纠纷一案,不服江苏省太仓市人民法院(2016)苏0585民初5802号民事判决,向本院提起上诉。本院于2017年4月17日立案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审理了本案。本案现已审理终结。孙海浪上诉请求:撤销一审判决,改判孙海浪不承担赔偿责任;一、二审诉讼费用由储志杨负担。事实和理由:涉案车辆虽登记在孙海浪名下,但实际购买人为孙海锋。因孙海锋不能办理贷款,故登记在孙海浪名下。车辆购买后该车借给储志杨使用,储志杨归还银行贷款当作使用费和折旧费。由于储志杨逾期归还贷款造成孙海浪信用受损,并被没收了1万元担保保证金,故孙海浪将车辆开走。涉案车辆购车费用为35万余元,其中贷款21万元。储志杨向孙海锋转账的14万元,是储志杨向孙海锋支付的购树款,并不是涉案车辆的购车款,有孙海锋提供的(2016)苏0924民初3749号以及(2016)苏09民终4625号案件(储志杨与孙海锋之间民间借贷纠纷案)的庭审笔录加以佐证。综上,请求二审法院支持孙海浪的上诉请求。储志杨辩称,一审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请求二审法院驳回孙海浪的上诉,维持原判。孙海锋则未作答辩。储志杨向一审法院起诉请求:要求孙海浪归还苏E×××××轿车,并协助办理过户手续。审理中,储志杨变更诉讼请求为要求孙海浪赔偿损失20万元。一审法院认定事实:2013年4月,孙海锋通过案外人沈建平购买涉案车辆。车辆购置时产生的费用为车价309800元+5000元装潢、购置税26478元、商业保险9554.33元、交强险950元、车船税270元、出库费500元、上牌杂费500元、贷款人人身意外险600元,合计353652.33元,另有担保保证金1万元、担保费11450元,共计375102.33元。2013年4月20日,储志杨向孙海锋转账14万元,当日孙海锋向东菱汽贸沈建平转账5万元作为购车定金。孙海浪及孙海锋陈述后于2013年5月1日前现金支付沈建平115100元。涉案车辆贷款为21万元,共36期,自2013年5月起至2016年4月止,分期贷款手续费为23100元,各方确认由储志杨负责偿还贷款及支付手续费。后储志杨归还了前35期的贷款及分期付款手续费,其中第一期系由储志杨根据孙海浪提供的银行账户转账支付,孙海浪在第二期贷款还款前将还款银行卡直接交付储志杨,其余34期贷款由储志杨直接通过银行卡存入,最后一期因储志杨逾期未归还,由孙海浪向银行归还了最后一期贷款、分期付款手续费及因逾期产生的利息、滞纳金共计6816.17元。涉案车辆于2013年5月7日初次登记,登记牌号为苏E×××××,初次登记的机动车所有人为孙海浪;孙海锋于2013年5月下旬提车后2日内,即将车辆从太仓市开回射阳县,并将车辆交付储志杨后一直由储志杨占有使用并由储志杨购买车险。涉案车辆购置税发票复印件、车辆购置费用结算清单、贷款担保协议等所有相关购车凭证留存在车内,随车一起交付储志杨,贷款合同由孙海浪保管。孙海锋将车辆交付储志杨时仅交付了1把钥匙。2016年6月28日下午16时53分左右,孙海浪用备用钥匙开走了涉案车辆。储志杨报警,双方至射阳县城南派出所处理时,储志杨拿走了放在车内的相关购车凭证及自己的物品,孙海浪将车辆开走。孙海浪于2016年7月16日归还了最后一期贷款后,与贷款银行解除了抵押权,向该行取回了车辆权证、购车发票等。涉案车辆于2016年9月13日变更登记所有人为黄卫亚,变更登记后的号牌为苏E×××××;后又于当月27日变更登记所有人为陈峰,变更后的号牌为苏E×××××。孙海浪及孙海锋陈述:孙海浪将涉案车辆开走并还清最后一期贷款后,将车辆交付孙海锋,孙海锋于2016年9月12日转让了车辆,转让价款为177000元,转让时一并处理了车辆上自2015年5月16日至2016年6月26日期间发生的违章(共计记分125分、罚款3850元),费用共计22160元,由孙海锋承担,在车款中直接予以了抵扣。储志杨认可涉案车辆在2016年9月的转让价值为177000元。上述事实,有储志杨提供的存款凭证、转账记录、保险单、担保协议、结算清单、收据、购车发票、接处警记录、二审民事判决书,孙海浪提供的证明、信用卡对账单、违章记录、银行卡交易明细,孙海锋提供的一审民事判决书、庭审笔录、证明,一审法院调取的车辆登记信息、变更登记信息以及各方当事人当庭陈述等证据证实。一审法院认为,本案的主要争议焦点为:涉案车辆系储志杨委托孙海锋购买抑或孙海锋自行购买后借给储志杨使用。储志杨认为车辆系其委托孙海锋购买,其称因当时盐城地区没有涉案车辆这样的大众途观车,孙海锋提出其堂弟孙海浪在太仓能够买到,于是储志杨就委托孙海锋为其购车。储志杨于2013年4月20日向孙海锋转账14万元作为购车首付款,首付款除此之外,另有储志杨为孙海锋归还的贷款6000多元、以及储志杨为孙海浪父亲垫付的家中造房办证的5000元,共计151000多元,储志杨还归还了车辆的贷款,同时,购车发票复印件、结算清单原件、担保公司出具的收据原件及担保协议原件均在储志杨处,车辆也一直由储志杨使用。孙海浪及孙海锋认为,储志杨转账的14万元系其向孙海锋买树的钱,对储志杨陈述的代为归还6000多元贷款以及垫付办证款5000元不予认可;车辆贷款是因为车辆由储志杨使用而约定由储志杨承担的,作为车辆的折旧费用;相关购车凭证系遗忘在涉案车辆上,被储志杨占为己有的。孙海锋为证明储志杨向其转账的14万元系储志杨向孙海锋支付的树款,提供了(2016)苏0924民初3749号及(2016)苏09民终4625号案件(储志杨与孙海锋之间的民间借贷纠纷案)的庭审笔录,以及朱文球、陆正球出具的证明。庭审笔录中载明孙海锋在开庭时陈述,案涉储志杨转账给孙海锋的14万元系储志杨向孙海锋支付的购树款,并在一审案件开庭时中申请了证人李某到庭作证。朱文球、陆正球出具的证明内容载明,两证明出具人自2013年至2016年期间,多次向孙海锋提供绿化苗木。储志杨对开庭笔录真实性没有异议,但认为孙海锋的陈述及证人的陈述无法证实储志杨结欠孙海锋购树款的事实;对证明的真实性及内容不予认可。一审法院认为,当事人应当对自己主张的事实提供相应的证据予以佐证。综合分析储志杨、孙海浪及孙海锋提供的证据及各方当事人的陈述,一审法院认定涉案车辆系储志杨委托孙海锋购买,在2016年9月13日前的实际所有权人为储志杨,理由如下:首先,涉案车辆购车费用为35万余元,其中贷款为21万元,其余部分为14万余元;从购车款的支付情况看,2013年4月20日储志杨向孙海锋转账14万元,且储志杨及孙海锋约定车贷由储志杨负责偿还,实际除最后一期贷款外,其余贷款及手续费均由储志杨支付;孙海锋虽提出14万元系储志杨支付的树款,但其提交的证据不足以证实其主张的事实,且孙海锋于储志杨转账当日即支付5万元购车定金,孙海锋对于贷款由储志杨偿还、作为储志杨承担的车辆折旧费的解释亦不符合常理,孙海锋与储志杨并未明确约定借用期限、使用费用及贷款还清后车辆如何处理,亦不符合车辆借用的通常往来模式,故一审法院对孙海浪及孙海锋的相应意见不予采信,认定储志杨转账支付的案涉14万元系用于支付购车款,且车辆贷款亦由储志杨偿还;其次,涉案车辆在购买后随即由孙海锋交付储志杨使用,在孙海浪于2016年6月28日开走车辆之前,车辆一直处于储志杨的控制之下;再次,储志杨持有购买涉案车辆的相关凭证原件,孙海浪及孙海锋虽认为因票据原件始终在车内才由储志杨持有,但孙海锋若作为车辆所有权人,其仅将车辆借给储志杨使用,则其在交付车辆时未将相关购买凭证取出,且在储志杨使用车辆的3年时间内从未向储志杨提出要求返还,明显不合常理,且从孙海浪将涉案车辆开走后,储志杨、孙海浪双方在射阳城南派出所处理时,在孙海浪将车辆开回而由储志杨从车中拿走了上述购车凭证的行为看,孙海浪对于上述凭证应由储志杨持有亦是认可的。根据上述分析可见,涉案车辆在2016年9月13日转让前所有权人系储志杨,孙海浪未经储志杨同意于2016年6月28日将车辆开走,并协助过户至案外人名下,导致涉案车辆不能返还储志杨,造成储志杨财产损失,理应赔偿。孙海浪虽辩称系储志杨未能归还最后一期银行贷款导致孙海浪信用受损而将车辆开走,但其应当采取合法的方式向储志杨主张权利,而非擅自处置涉案车辆,一审法院对孙海浪的抗辩意见不予采信。孙海浪及孙海锋陈述2016年9月涉案车辆的出售价格为177000元,储志杨亦认可涉案车辆在2016年9月的价值为177000元,故一审法院确认孙海浪应当赔偿储志杨车辆损失177000元。因购车的最后一期银行贷款加上滞纳金计6816.17元系由孙海浪向银行偿还,该款应从赔偿款中予以扣除,孙海浪及孙海锋陈述孙海锋在孙海浪还款后由其向孙海浪支付,可由孙海浪与孙海锋就该款自行内部结算,故孙海浪还需支付储志杨赔偿款170183.83元。关于购车担保保证金1万元及储志杨未处理的交通违章所产生的费用,本案中不予理涉,相关权利人可另行主张。据此,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二十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十九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之规定,判决如下:孙海浪赔偿储志杨损失170183.83元,于判决生效之日起10日内履行。如果未按判决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规定,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案件受理费4380元,由储志杨负担653元,孙海浪负担3727元。二审中各方当事人均未提交新证据。本院查明事实与一审判决查明事实相一致。本院认为,涉案车辆登记于孙海浪名下,孙海浪亦认为其并非涉案该车辆实际所有权人,只是认为实际所有人为孙海锋而并非储志杨。从本案现有证据分析,首先,储志杨将14万元转账给了孙海锋,金额与涉案车辆首付款基本吻合。且孙海锋在收到14万元款项当日即支付5万元购车定金。孙海浪上诉认为该14万元是储志杨用于支付孙海锋的购树款,并以(2016)苏0924民初3749号以及(2016)苏09民终4625号案件庭审笔录为证,但该笔录中仅是孙海锋单方陈述该14万元为购树款,储志杨对此并不认可,在未有其他证据进一步证明的情况下,孙海浪该主张不能成立。其次,涉案车辆购买后立即就由孙海锋交付储志杨使用,且一直由储志杨使用了3年以上,除最后一期外,其余贷款、分期付款手续费均由储志杨归还。孙海浪上诉认为车辆系孙海锋借给储志杨使用,储志杨归还贷款和手续费是作为使用费和折旧费,但孙海锋与储志杨未约定使用期限,明显与常理不符。最后,涉案车辆相关购车凭证,一直由储志杨持有,且孙海锋从未向储志杨提出要求返还。在储志杨与孙海浪发生纠纷在派出所处理时,孙海浪任由储志杨拿走车内购车凭证。说明孙海锋、孙海浪对上述凭证由储志杨持有亦是认可。综上分析,本院认定涉案车辆由储志杨实际购买,借名登记于孙海浪名下。孙海浪单方将涉案车辆开走,并在储志杨起诉主张权利后,孙海浪仍然协助将车辆过户至案外人名下,由此造成车辆不能返还,孙海浪理应承担赔偿责任。虽孙海锋、孙海浪一致确认涉案车辆实际出售收入由孙海锋取得,但孙海浪在向储志杨承担赔偿责任后,可另行与孙海锋结算。综上,孙海浪上诉请求依据不足,本院不予支持。一审判决并无不当,应予维持。据此,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第一款第一项之规定,判决如下:驳回上诉,维持原判。二审案件受理费3703元,由上诉人孙海浪负担。本判决为终审判决。审 判 长 包 刚代理审判员 王 炜代理审判员 赵 俊二〇一七年五月二十五日书 记 员 陆晓婷 更多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