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2016)沪0112民初31123号

裁判日期: 2017-05-24

公开日期: 2017-12-01

案件名称

鲍某某与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医疗损害责任纠纷一审民事判决书

法院

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上海市

案件类型

民事案件

审理程序

一审

当事人

鲍某某,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

案由

医疗损害责任纠纷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五十四条

全文

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法院民 事 判 决 书(2016)沪0112民初31123号原告:鲍某某,女,1949年1月2日出生,汉族,户籍地上海市黄浦区,现住于上海市。委托诉讼代理人:徐某某(系鲍某某的女儿),女,住上海市杨浦区。委托诉讼代理人:徐江,上海市康正律师事务所律师。被告: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住所地上海市闵行区。法定代表人:吕飞舟,院长。委托诉讼代理人:徐宏智,男。委托诉讼代理人:XX芳,上海申浩律师事务所律师。原告鲍某某与被告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市五医院)医疗损害责任纠纷一案,本院于2016年11月8日立案受理后,依法适用简易程序,于2017年5月22日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原告鲍某某的委托诉讼代理人徐某某、徐江、被告市五医院的委托诉讼代理人徐宏智、XX芳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鲍某某向本院提出诉讼请求:市五医院赔偿鲍某某医疗费60,000元、护理费39,030元(按110元/日计算365日)、营养费10,950元(按30元/日计算365日)、交通费3,143元、鉴定费7,000元、精神损害抚慰金10,000元、律师费5,000元,合计135,123元。事实和理由:2012年3月24日18时许,鲍某某因腹痛至市五医院就诊;当晚22时许,在腰麻与硬膜外联合麻醉下进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诊断为粪石堵塞性肠梗阻、急性腹膜炎等,进行小肠切开取粪石术,手术历时2小时左右;据护理记录单记载,2012年3月26日8时,鲍某某被发现右侧肢体瘫痪,经头颅CT等检查,院方于当日11时许对其进行脑梗塞治疗;2012年4月1日,鲍某某转入神经内科病房治疗至今;现鲍某某右侧肢体瘫痪,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市五医院在对鲍某某的诊疗过程中,术前术中未进行血糖监测,对其脑梗塞未及时诊断和治疗,又在术后对其提供禁忌饮食,且在书写病历时存在严重不规范的行为,上述医疗过错行为与鲍某某目前的瘫痪现状存在因果关系。现鲍某某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诉至法院。市五医院辩称,鲍某某接受手术治疗后出现的问题,与其自身体质有关,是现有医疗技术水平下无法避免的后果,院方不存在医疗过错,不同意承担赔偿责任。当事人围绕诉讼请求依法提交了证据,本院组织当事人进行了质证。对当事人无异议的证据,本院予以确认并在卷佐证。现根据当事人陈述和经审查确认的证据,本院认定事实如下:2012年3月24日,鲍某某因下腹部疼痛30小时,伴呕吐数次入住市五医院。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10余年,均服药控制;有脑梗死病史,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有胆囊炎、胆结石病史;有甲亢病史,服药治疗中。入院查体:神清,体温37.4℃,脉搏6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70/80mmHg,全腹平软,左、中、右下腹均有压痛,以右下腹压痛明显,轻度肌卫、反跳痛,Murphy’征(-),肝区叩痛(-),移动性浊音(-),瞳孔双侧等大等圆,对光反射正常,四肢关节活动正常,生理反射存在。同日,腹部CT平扫:①胆囊显示欠清,胆囊及肝内胆管积气;②十二指肠壁增厚、水肿;③盆腔积液。入院诊断:①急性腹膜炎,阑尾穿孔可能;②胆囊及肝内胆管积气,胆囊结石,胆囊MT?③胆囊穿孔?胆肠内瘘可能;④甲亢;⑤高血压病;⑥糖尿病;⑦脑梗后。血常规:白细胞19.57×l09/L,中性粒细胞92.6%,血红蛋白130g/L,血小板383×l09/L。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均正常,纤维蛋白原4.52g/L。入院后,给予禁食、胃肠减压、吸氧、抗炎、补充电解质补液等处理。同日,麻醉前访视记录:鲍某某意识清醒,心率129次/分,呼吸18次/分,体温37℃,血压170/94mmHg,肌力及感觉无异常。血糖12mmol/L。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左室肥大。ASA病情估计分级:III级。同日22时10分,鲍某某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距回盲部4Ocm处探及回肠腔内3.5cm×3cm×3cm结石一枚,近端40cm肠腔扩张明显,充血水肿,术中诊断“粪石堵塞性肠梗阻、急性腹膜炎、胆肠内瘘、胆囊结石、甲亢、高血压病、糖尿病、脑梗后”,即行小肠切开取粪石术。据麻醉记录单显示,21:49麻醉开始,血压l40/70mmHg,施行硬膜外麻醉+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麻醉;22:10手术开始;23:52手术、麻醉结束。出室情况:清醒,肌松恢复差,咳嗽吞咽反射好,意识清醒,定向力好。麻醉平面:上T5-T6(第5胸椎-第6胸椎),下S5(第5骶椎)间隙。术后给予二级护理、禁食、抗感染、制酸及营养支持等治疗。2012年3月25日,长期医嘱予生长抑素针每日2支、胰岛素8单位等加入补液静脉点滴,测手指血糖每日三次,心痛定舌下含服。傍晚数次测手指血糖15.4-16.3mmol/L,予常规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3月25日术后麻醉随访记录:血压165/85mmHg,心率115次/分,呼吸17次/分,意识清醒,四肢肌力及感觉同术前。3月25日1时压疮评估表(续表):感觉与体位中“截瘫、偏瘫”处打勾。2012年3月26日8:00护理记录,血压131/82mmHg,鲍某某今晨突发右侧肢体偏瘫伴右侧脸部抽搐,遵医嘱予急行头颅CT及MRI(核磁共振),请神经内科会诊。神经内科急会诊:神清,不语,血压l26/80mniHg,双眼球各方向活动好,伸舌居中,右肢肌力0级,左肢肌力5级,未及病理征。诊断:肠梗阻;急性脑血管病;EP(继发性癫痫)?给予适当脱水、降颅压、完善头颅CT、MRI、电解质、血糖检查,对症处理。头颅CT平扫示:①左侧基底节区及额叶梗死灶;左侧颞枕叶软化灶。头颅MRI平扫+增强示:①左侧额叶大面积急性脑梗死灶、左侧基底节区急性脑梗死;②脑内多发腔隙性梗死灶;③左侧颞枕叶软化灶;④左侧上颌窦炎症。血糖14mmol/L。血钾钠氯正常范围。检查后神经内科会诊,给予甘露醇脱水降颅压、胞二磷胆碱保护脑细胞等处理。次日,给予饮水。2012年3月28日,鲍某某家属诉鲍某某言语不清,请神经内科会诊,适当加强脱水,必要时头颅CT,注意内环境。次日,给予米汤。复查头颅CT平扫:左侧大脑半球大面积脑梗死(左侧基底节区及额、顶、枕叶见大片低密度影)。3月31日,给予咸半流质。2012年4月1日,鲍某某转入神经内科进一步治疗,给予甘露醇、甘油果糖、胞二磷胆碱、丙戊酸钠、格列吡嗪等治疗,并予抗炎治疗,予忌碘饮食。2012年4月12日,头颅CT平扫:左侧大脑半球大面积脑梗死,较2012-3-29片比较部分好转。2012年5月11日,头颅CT平扫:左侧大脑半球大面积脑梗死,趋于软化。2012年7月7日,头颅CT平扫:左侧大脑半球大面积脑梗死,趋于软化,与2012-5-11片大致相仿。鲍某某住院期间,市五医院给予灯盏细辛、醒脑静、神经节苷酯、银杏达莫等治疗;请内分泌科会诊,调整糖尿病治疗,给予糖尿病饮食;康复科会诊(4月28日),给予偏瘫肢体综合训练、低频脉冲电治疗、电子生物反治疗法每周五次。2012年11月20日,病程记录:鲍某某能坐轮椅外出,康复锻炼中。查体:神清,言语欠流利,右侧上肢肌力0-1级,右下肢肌力约2+,左侧肌力5级,告知鲍某某及其家属可出院至康复医院或回家休养锻炼,家属拒绝。2016年5月4日,头颅MRI平扫:①左侧大脑半球大面积梗死,部分趋于软化;②脑内多发腔隙性梗死、软化灶,脑白质变性,脑萎缩;③部分空蝶鞍。2016年11月16日,病情介绍,鲍某某长期卧床,不完全性混合性失语,右侧肢体无力,不能自行进食,大小便不能自理,需要持续护理。查体:神清,血压110/70mmHg,意识清晰,定向力、理解力、判断力下降,不完全混合性失语,右侧鼻唇沟浅,口角向左侧歪斜,咽反射迟钝;伸舌偏右,左上肢肌力5-级,左下肢肌力4+级,右上肢肌力0-1级,右下肢肌力1-2级,四肢肌张力增高,右侧明显,双侧巴氏征(-)。鲍某某在市五医院持续住院至今。2013年8月13日,上海市长宁区医学会出具沪长医损鉴[2013]007号《医疗损害鉴定意见书》,鉴定意见为:1.本例不属于对患者鲍某某人身的医疗损害;2.医方存在对患者术前安全评估不到位、病史记录欠规范的缺陷,但与患者急性脑梗死的发生无因果关系。后鲍某某对该鉴定意见不服,申请再次鉴定。经本院委托,上海市医学会于2017年3月13日出具沪医损鉴[2016]230号《医疗损害鉴定意见书》,记载:“五、分析说明……根据送鉴资料,专家组分析认为:1.诊断和手术指证: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医方术前诊断……正确,行剖腹探查术有手术指证,根据术中探查行小肠切开取粪石术,手术方案正确。术前医方对麻醉手术期间可能发生脑血管意外有书面告知,患方签字同意手术。2.脑梗死的预防:术前患者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低血糖等情况。患者存在高血压、糖尿病、术后卧床等多项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且因急性肠梗阻、急性腹膜炎行外科手术(抢救生命所需)停用阿司匹林(避免出血危及生命),围手术期易发生脑血管意外,此情况在现有医学科学技术条件下难以完全预防。3.脑梗死的诊断和治疗:医方护士在3月25日1时压疮评估表(续表)感觉与体位中“截瘫、偏瘫”处打勾。患者3月24日23:52麻醉手术结束,3月25日1时患者椎管内麻醉的神经阻滞作用尚未完全消退,且3月25日术后麻醉随访记录显示患者四肢肌力及感觉同术前(麻醉前访视记录示肌力及感觉无异常),故3月25日1时肢体活动未恢复正常考虑与麻醉药物有关。3月26曰上午患者突发右侧肢体偏瘫伴右侧脸部抽搐,医方急诊行头颅CT及MRI,请神经内科会诊,给予相应的脱水、降颅压等处理,诊断及治疗不存在延误。脑梗死的关键治疗为溶栓、抗凝、抗血小板治疗,但此时患者处于围手术期,存在溶栓、抗凝、抗血小板治疗禁忌症。患者目前脑梗死后遗症,与其自身基础疾病、脑梗死面积大、病情复杂有关,而非医方医疗行为所致。饮食:根据医嘱单所示,医方根据术后不同阶段给予流质、半流质及糖尿病饮食、忌碘饮食,此与患者脑梗死的发生发展无因果关系。康复治疗:2012年4月28日医方请康复科会诊,给予偏瘫肢体综合训练、低频脉冲电治疗、电子生物反治疗法每周五次,符合规范。医方存在以下过错:①病历书写欠规范;②患者腹部手术后及发生脑梗死后均应给予I级护理,但医方仅给予II级护理,至2012年4月1曰改为I级护理,护理级别欠妥。但此与患者目前状况无因果关系。六、鉴定意见1.本例不属于对患者人身的医疗损害。2.市五医院在医疗活动中存在病历书写欠规范、术后护理级别欠妥的医疗过错,但与患者脑梗死后遗症的人身损害结果不存在因果关系。……”。鲍某某支付鉴定费(两次)7,000元。对于两份鉴定意见,鲍某某均不予认可,市五医院表示无异议。为处理本案诉讼事宜,鲍某某支付上海市康正律师事务所律师服务费5,000元。本院认为,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因医疗活动具有高度专业性,医疗科学属于生命科学领域,具有相当复杂性并同时具有一定的风险性,故对于一起医疗纠纷是否存在医疗过错,该过错是否构成医疗损害,尚有赖于具有专业知识、经验、技能的专家作出鉴定。本起医疗纠纷先后经区、市级医学会鉴定,两级医学会鉴定意见一致,鲍某某虽对两次鉴定意见持有异议,但未提供足以反驳鉴定意见的证据,故本院依法确认该鉴定意见于本案中具有证明力。根据鉴定意见,市五医院对于鲍某某的诊疗行为不构成医疗损害,且鲍某某亦未充分举证证明市五医院在诊疗中存在的过错行为与其脑梗死后遗症存在因果关系,故鲍某某要求市五医院承担侵权赔偿责任之相关诉请,缺乏依据,本院难以支持。同时,考虑市五医院在诊疗过程中存在病历书写欠规范、护理级别欠妥等过错行为,本院对鲍某某因诉讼产生的鉴定费、律师费予以支持。综上,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五十四条规定,判决如下:一、被告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赔偿原告鲍某某12,000元;二、驳回原告鲍某某的其余诉讼请求。如果未按本判决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规定,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案件受理费减半收取计1,501.23元,由鲍某某负担501.23元,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负担1,000元(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支付鲍某某)。如不服本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出副本,上诉于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员  何刚二〇一七年五月二十四日书记员  王晶附:相关法律条文《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五十四条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 百度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