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2017)川06民终694号

裁判日期: 2017-05-22

公开日期: 2017-07-03

案件名称

邓某某与朱某某、肖某甲、肖某共有纠纷一案二审民事判决书

法院

四川省德阳市中级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四川省德阳市

案件类型

民事案件

审理程序

二审

当事人

邓某某,肖某甲,肖某,朱某某

案由

共有纠纷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

全文

四川省德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民 事 判 决 书(2017)川06民终694号上诉人(原审被告):邓某某,女,汉族,1970年7月15日出生,住四川省绵竹市。委托诉讼代理人:王小敏,四川维扬律师事务所律师。被上诉人(原审原告):朱某某,女,汉族,1944年8月18日出生,住四川省绵竹市。委托诉讼代理人:陈华,四川泰仁律师事务所律师。原审原告:肖某甲,男,汉族,1943年1月19日出生,住四川省绵竹市。原审原告:肖某,男,汉族,1993年6月9日出生,住四川省绵竹市。上诉人邓某某因与被上诉人朱某某、原审原告肖某甲、肖某共有纠纷一案,不服四川省绵竹市人民法院作出的(2016)川0683民初1697号民事判决,向本院提起上诉。本院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审理了本案。上诉人邓某某的委托诉讼代理人王小敏,被上诉人朱某某的委托诉讼代理人陈华,原审原告肖某甲、肖某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邓某某上诉请求:1.依法改判邓某某不支付朱某某供养亲属抚恤金及其他工亡补助金;2.由被上诉人朱某某承担诉讼费用。事实和理由:1.朱某某不符合《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范围规定》。肖某甲与朱某某虽是夫妻,但已有十年以上的时间分别由两个儿子供养,朱某某不是由本案死者肖某乙供养,而是由肖某丙供养,肖某甲才是肖某乙供养的。2.肖某乙生前为修房等事宜产生了大量外债,本案不应先对因肖某乙死亡获得的工伤保险赔偿款进行分配,应先清偿肖某乙生前的债务。朱某某答辩称,自己作为肖某乙母亲符合供养亲属范围,应当获得赔偿,邓某某应当将领取的赔偿款进行分配。原判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审理程序合法。肖某甲同意邓某某的上诉理由。肖某同意邓某某的上诉理由。朱某某向一审法院起诉请求:1.依法判决邓某某给付朱某某、肖某甲、肖某应分得的工亡赔偿金、供养抚恤金,其中朱某某应分得354110元;2.本案的诉讼费及保全费由邓某某承担。肖某甲和肖某向一审法院起诉请求:依法分割属于肖某甲、肖某应分得的部分工亡保险待遇。一审法院认定:2016年8月29日,死者肖某乙在案外人威泰公司承建的位于上海的工程工地发生触电身亡事故。2016年8月31日,威泰公司与肖某乙的亲属达成赔偿协议,并与亲属代表肖某、邓某某签订协议书一份,其上载明:威泰公司补偿100万元,分两次支付至邓某某在上海凉城路支行开户办理的农业银行卡上。协议还约定上述赔偿费用已包括《工伤保险条例》等规定的可能获得的所有款项,并约定该款项为一次性了结,再无其他任何纠纷,自协议签订之日起,威泰公司与肖某乙劳动关系解除。2016年9月1日和2日,威泰公司经其总包公司负责人常启君分两次个人转账给邓某某名下账户100万元。邓某某出具签字收条两份,载明上述协议中约定的100万已分两次转账至邓某某指定账户。一审法院另查明,朱某某现72周岁,肖某甲现73周岁,肖某现23周岁,邓某某现46周岁。朱某某申请了诉前保全。一审法院认为,威泰公司赔偿的100万元赔偿款项系与死者亲属协商后赔偿的工伤死亡赔偿金。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七条的规定,工伤死亡赔偿金包括丧葬补助金、一次性工伤死亡补助金和供养亲属抚恤金。庭审中,双方当事人均认可死者肖某乙的丧葬事宜由邓某某处理,则丧葬补助金由邓某某分得。根据《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范围规定》,肖某乙的父亲肖某甲及母亲朱某某符合享受供养亲属抚恤金的人员范围。结合2015年度国家统计局和上海市统计局的数据标准,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的相关规定,计算出丧葬补助金为35634元(5939元/月×6个月),肖某乙母亲朱某某的供养亲属抚恤金171043.2元(5939元/月×12个月×8×30%),父亲肖某甲的供养亲属抚恤金149662.8元(5939元/月×12个月×7×30%),一次性工伤死亡补助金623900元(31195元/年×20年),除去以上金额,余19760元。一审法院认为,死者肖某乙的去世给其直系近亲属造成了沉重的伤害,一次性工伤死亡补助金及其他补偿金额,宜由其直系近亲属均分。则100万赔偿金中属朱某某应分得的金额为331958.2元,肖某甲应分得的金额为310577.8元,肖某应分得的金额为160915元。朱某某要求邓某某承担保全费的主张,符合法律规定,予以支持。据此,依照《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九条,《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范围规定》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第一款之规定,判决:一、邓某某应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朱某某支付331958.2元;二、邓某某应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五日内向肖某甲支付310577.8元;三、邓某某应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五日内向肖某支付160915元;四、邓某某应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朱某某支付保全费2020元;五、驳回朱某某的其他诉讼请求。如果未按本判决指定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规定,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案件受理费减半征收3300元,由邓某某承担。二审中,当事人没有提交新证据。本院二审查明的事实、证据与一审一致,本院予以确认。本院认为,二审中双方当事人争议的焦点问题是:1.朱某某是否是肖某乙的供养亲属;2.赔偿款应否先扣除肖某乙生前债务再行分割。关于朱某某是否是肖某乙的供养亲属的问题。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范围规定》第二条规定:“本规定所称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是指该职工的配偶、子女、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兄弟姐妹。”第三条规定:“上条规定的人员,依靠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按规定申请供养亲属抚恤金:……(三)工亡职工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的;……”。朱某某是本案因工死亡职工肖某乙的母亲,其应是肖某乙供养的亲属。虽然朱某某与肖某甲分别随肖某丙、肖某乙生活,但肖某丙与肖某乙就父母亲的赡养问题进行的分工,并不表明他们只对父亲或者只对母亲予以赡养,按照法律规定,肖某丙、肖某乙作为子女对其父母均负有赡养义务,都是其父母的赡养人。朱某某已年满55周岁,其应当获得供养亲属抚恤金。故邓某某关于朱某某不应作为肖某乙供养亲属的上诉理由不能成立。关于应否扣除肖某乙生前债务后再行分割赔偿款的问题。因工死亡的劳动者依照《工伤保险条例》获得的赔偿款项并非死者的遗产,死者生前债务应首先在其遗产中予以偿还。本案赔偿款非死者肖某乙的遗产,邓某某主张先扣除肖某乙生前债务,再予分割,没有法律依据;且其二审中明确陈述对债务的存在及债务有多少没有证据证明。故其该上诉理由因缺乏事实及法律依据,不能成立。综上,原判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审理程序合法。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第一款第一项之规定,判决如下:驳回上诉,维持原判。本二审案件受理费6600元,由邓某某负担。本判决为终审判决。审判长 邵 敏审判员 李玉兰审判员 魏红敏二〇一七年五月二十二日书记员 郑 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