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2016)晋09民终777号

裁判日期: 2017-05-20

公开日期: 2017-09-14

案件名称

杜某1、杜某2等与杜某5、杨某法定继承纠纷二审民事判决书

法院

山西省忻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山西省忻州市

案件类型

民事案件

审理程序

二审

当事人

杜某1,杜某2,杜某3,杜某4,杜某5,杨某

案由

法定继承纠纷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十条第一款,第十三条第一款,第二十九条第一款;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五十八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

全文

山西省忻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民 事 判 决 书(2016)晋09民终777号上诉人(原审原告)杜某1,男,1960年3月12日出生,汉族,原平市公安局工作,现住原平市。上诉人(原审原告)杜某2,女,1964年6月16日出生,汉族,原平市第六小学老师,现住原平市。上诉人(原审原告)杜某3,女,1966年6月25日出生,汉族,原平市残联干部,现住原平市。上诉人(原审原告)杜某4,男,1976年11月4日出生,汉族,太原市委组织部干部,现住太原市。上诉人(原审被告)杜某5,男,1958年2月20日出生,汉族,原平市电杆厂职工,现住原平市。上诉人(原审被告)杨某,女,1962年5月22日出生,汉族,原平市电杆厂职工,现住原平市,系杜某5之妻。原审原告杜某1、杜某2、杜某3、杜某4与原审被告杜某5、杨某法定继承纠纷一案,原平市人民法院于2013年10月22日作出(2013)原民重初字第12号民事判决书,已发生法律效力。原审被告杜某5、杨某以(2013)原民重初字第12号民事判决超出一审诉讼请求为由,申请再审。原平市人民法院于2014年2月3日作出(2014)原民再字第2号民事裁定,对本案进行再审,于2015年2月25日作出(2014)原民再初字第2号民事判决。原审原告杜某1、杜某2、杜某3、杜某4和原审被告杜某5、杨某均不服,提出上诉。2015年7月16日本院以(2015)忻中民再终字第7号民事裁定撤销原平市人民法院(2014)原民再初字第2号民事判决,发回原平市人民法院重审。2016年6月3日原平市人民法院��出(2015)原民再初字第1号民事判决,原审原告杜某1、杜某2、杜某3、杜某4和原审被告杜某5、杨某均不服,提出上诉。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原审原告杜某1、杜某3、杜某2、杜某4,原审被告杜某5、杨某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原审原告诉称:四原告与被告杜某5系兄弟姐妹关系,父亲杜华于2009年1月20日去世,母亲贾招银于2010年11月25日去世,父母亲生前给子女留下三处房地产未分割,其中包括原平市××街336号1号院一处,原平市新原乡太平街宅基地一处,魏家庄村老宅院一处。母亲贾招银生前所欠343037.37元债务未清偿。母亲去世后,被告以取东西为由强行住进了父母生前所居住的原平市××幸福西街面粉厂宿舍336号1号院落,侵害了原告的继承权,现提起诉讼,请求:分割父母亲遗产、处理母亲所欠债务,本案诉讼费评估费由原、被告共同负担。原审被告辩称:原平市××街面粉厂宿舍336号院落一处,不属于遗产,被继承人生前已将此房赠与被告杜某5,并且将房产证土地证也交给杜某5保管。原、被告父母杜华、贾招银的遗产有:原平市新原乡太平街空宅基地一处;魏家庄村老宅院一处;房屋所有权人登记为221厂离退休人员安置管理处的位于原平市××楼××单元××西户单元楼一套,该房屋由221厂和杜华共同出资购买,杜华出资11226.8元,可按规定继承。杜某4结婚时母亲借的30万元买房,该30万元应各继承人按份继承。原审查明:被继承人杜华、贾招银生前共有三子二女,即长子杜某5、次子杜某1、三子杜某4、长女杜某2、次女杜某3。父亲杜华于2009年1月20日去世,母亲贾招银于2010年11月25日去世,其夫妇生前对其财产未作分配。其财产有:1、魏家庄村祖遗宅院一处(杜华继承所得祖遗财产,为独家小院,内有正房、南房、炭房、树株等,总建筑面积107.06m2,占地面积459.64m2);原平市新原乡太平街空宅基地一处(户主为贾招银,东西长17.55米,南北长17米);3、原平市××幸福西街336号1号院落一处(户主为杜华,面积353.25m2,内有正房5间、东房3间、西房3间、南房3间,门道一处。2011年6月,被告杜某5夫妇未经其他继承人同意搬入该院居住);4、1995年,杜华原单位核工业221厂为职工解决住房,按级别为其购买住房55平方米。杜华接受核工业221厂委托购买了原平市佳地园小区D52单元2层202号单元楼一套,面积102平方米,其中核工业221厂交房款81329.20元,杜华交房款11226.80元。2008年该房屋由原告杜某3居住。现该房屋所有权人登记为核工业221厂离退休人员安置管理处。贾招银生前所欠债务有:1、���领杜华退休工资43037.37元(贾招银去世后,原告杜某1替母亲退还43037.37元);2、原告杜某4在太原结婚买房,贾招银出面向亲属子女借款,其中向贾全喜借款20000元,向贾还喜借款60000元,向贾通喜借款20000元,向杜某5借款3000元,向杜某1借款50000元,向杜某2借款50000元,向杜某3借款100000元,将借款通过银行汇款给付原告杜某430万元,现均未归还。2012年5月24日,本院委托山西嘉信司法鉴定中心对魏家庄村老宅一处和原平市新原乡太平街空宅基地一处,进行价值评估,该中心于6月18日作出山西嘉信司鉴(2012)资评字第28号、29号鉴定意见书,结论为:魏家庄村老宅院一处,资产总计28835元;原平市新原乡太平街空宅基地一处资产总计93980元。原告杜某1支付评估费8000元,庭审中,原、被告均同意对原平市××幸福西街面粉厂宿舍336号1号院以价值60万进行分割。原审认为:原告杜某1、杜某2、杜某3、杜某4与被告杜某5系被继承人杜华、贾招银的子女,法定的第一顺序继承人,依法均享有继承权。杜华、贾招银的遗产包括:1、魏家庄祖遗宅院一处;2、太平街宅基地一处;3、幸福西街宅院及室内财产。被继承人贾招银生前债务包括:向亲属子女借款303000元,超领221厂工资款43037.37元。被告杜某5辩称将原平市佳地园小区D52单元2层202号单元楼一套作为遗产分割。因该房产杜华夫妇生前已同意了杜某3长期承住,且房产所有权人系核工业221厂离退休人员安置管理处,虽该房不能作为杜华夫妇遗产进行分割,但杜华支付的11226.8元购房款可作为遗产分割。原告杜某1支付的评估费8000元,系为原、被告共同的利益支出,应由各继承人共同负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十三条第一款、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58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的规定,判决如下:一、原平市××幸福西街面粉厂宿舍北以杜华名义登记的宅院西半边(南北23.55米,东西7.5米)范围内的建筑物及室内财物由杜某1继承,原告杜某1分别给付其他继承人杜某5、杜某4、杜某2、杜某3财产分割款每人60000元,合计240000元;二、原平市××幸福西街面粉厂宿舍北以杜华名义登记的宅院东半边(南北23.55米,东西7.5米)范围内的建筑物及室内财物由杜某4继承,原告杜某4分别给付其他继承人杜某5、杜某1、杜某2、杜某3财产分割款每人60000元,合计240000元;三、魏家庄村祖遗宅院一处,由被告杜某5继承,被告杜某5分别给付其他继承人原告杜某1、杜某2、杜某3、杜某4财产分割款每人5767元,合计23068元;四、原平市新原乡太平街以贾招银名义登记的宅基地一处由原告杜某2继承,原告杜某2分别给付其他继承人杜某5、杜某1、杜某3、杜某4财产分割款每人18796元,合计75184元;五、原平市永康南路佳地园小区以核工业221厂离退休人员安置管理处名义登记的D52单元2层202号单元住房归原告杜某3管理使用,将来房改由杜某3一人参与房改,与其他继承人无关。原告杜某3分别给付其他继承人杜某5、杜某1、杜某2、杜某4财产分割款每人2245.36元,合计8981.44元;六、被继承人贾招银生前债务346037.37元(其中包括向贾全喜借款20000元、贾还喜借款60000元、贾通喜借款20000元、杜某5借款3000元、杜某1借款50000元、杜某2借款50000元、杜某3借款100000元)分别由继承人每人负担69207.47元;七、原告杜某2、杜某3、杜某4,被告杜某5分别给付原告杜某1评估费1600元;八、被告杜某5无偿从原平市××幸福西街面粉厂北以杜华名义登记的宅院中搬出。上列���至八项限判决生效后30日内履行完毕。案件受理费4350元,由原、被告共同负担,原告杜某1已预交,其他继承人每人给付原告杜某1870元。一审法院再审中,原审原告诉称与原审一致。原审被告辩称,原平市××幸福西街面粉厂宿舍336号1号院落一处,不属于遗产,被继承人生前已将此房产赠与被告杜某5,并且将房产证、土地证也交给杜某5保管。原、被告父母杜华、贾招银的遗产应全部予以分割。杜华、贾招银的遗产除原告提出的原平市新原乡太平街空宅基地一处,魏家庄村老宅院一处外,还有三处房屋也属于遗产。一是房屋所有权人登记为221厂离退休人员安置管理处的位于原平市××楼××单元××西户单元楼一套福利房,该房屋由221厂和杜华共同出资购买,房屋性质为半公半私,请求法院向221厂提出房改公函,进行房改,变更产权;二是位于���平市××街原平市水资源委员会对面土地使用权人登记为杜某1的宅院一处。该宅院虽然登记为杜某1,实际是杜华生前于1998年5月19日向原平市人民政府及城建局写的申请书,土地使用权登记为杜某1,是杜某1造假的结果,该房产属于杜华、贾招银的遗产必须分割;三是位于太原市漪汾小区,由原告杜某4居住的单元楼一套。被继承人杜华、贾招银生前无债务。原告所述的债务343037.37元,其中的303000元是原告杜某4购买太原市漪汾小区住房时杜某4所借的款,属于杜某4个人债务。此借款应由杜某4个人偿还。原告杜某4居住的太原市漪汾小区单元楼一套属于遗产,该房屋系被继承人出资购买,应予分割。如果这303000元债务由杜某4偿还,该房屋则归原告杜某4所有。其余原告所述的43037.37元债务,是原告杜某1冒领的杜华去世后的退休工资,自从杜华退休后,退休工资均由杜某1��取,杜某1退还多领的这笔款是应该的,不属于被继承人的债务。一审再审查明,杜华去世时,其退休工资均由原单位邮寄并通过原告杜某1转交;杜华去世后,其家人未及时告知杜华的原单位,贾招银继续领取工资合计28035.21元;贾招银去世后,原审原告杜某1继续领取工资15002.16元;两项共计超领杜华工资43037.37元。原审杜某1于2012年4月23日将该款退给杜华原单位核工业221厂。其他事实与原审查明的事实一致。一审再审认为,本院(2013)原民重初字第12号民事判决认定:“原审原告杜某1、杜某2、杜某3、杜某4与原审被告杜某5系被继承人杜华、贾招银的子女,法定的第一顺序继承人,依法均享有继承权。原审被告杨某不是法定继承人,无继承权。杜华、贾招银的遗产包括:1、魏家庄村老宅院���处;2、太平街宅基地一处;3、幸福西街宅院及室内财产,原告杜某1支付的评估费8000元,系为原审原、被告共同的利益支出,应由各继承人共同负担,”事实清楚,认定无误,予以确认。原审被告杜某5主张父母生前已将原平市××幸福西街面粉厂宿舍336号1号院赠与被告杜某5,因该处房产属被继承人杜华、贾招银的主要遗产,原审被告杜某5仅持有该处房产的土地使用证与房产证,无其他证据予以佐证,故其主张不予支持,该处房产应作为遗产进行分割。原平市佳地园小区D52单元2层202号单元楼一套因产权归杜华原单位核工业221厂,暂不能作为遗产处分,原审原告杜某3在父母生前已入住,应视为父母同意,但其父杜华支付的11226.8元购房款应作为遗产进行分割,原审被告提出由法院向221厂提出房改公函,进行房改,变更产权的请求,不属于人民法院的职责范围,不予��持。原审被告辩称位于原平市××街原平市水资源委员会对面土地使用权人登记为杜某1的宅院也属于遗产,因该处房产系杜某1按程序审批自建,土地使用权人登记为杜某1,其无证据证实系杜华、贾招银遗产,故不属于遗产范围。原审被告辩称原审原告杜某4在太原市漪汾小区购置单元楼房屋一套属于遗产的辩称意见,因该房由原审原告杜某4购买,产权属于原审原告杜某4所有,是原审原告杜某4的合法财产,不是杜华、贾招银财产,不属于遗产范围。贾招银生前为原审原告杜某4买房向亲属和女子的借款303000元,属贾招银个人债务,应由各继承人平均偿还。原审原告杜某1退还杜华原单位的工资43037.37元,其中杜华去世后至贾招银去世前,原审原告杜某1为贾招银领取28035.21元,应由各继承人共同承担。原审原告杜某2、杜某3、杜某4和原审被告杜某5应分别给付原审原告杜��15607元。本院(2013)原民重初字第12号民事判决主文中第八项判决“被告杜某5无偿从原平市××幸福西街面粉厂北以杜华名义登记的宅院中搬出”超出原审原的诉讼请求,属判决不当,应予纠正。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十条、第十三条、第二十九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第一百九十八条、第二百零七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五十八条的规定,判决:一、撤销本院(2013)原民重初字第12号民事判决书;二、原平市××幸福西街宿舍336号1号院正房告靠西两间归原审被告杜某5所有;正房靠东三间、东房三间、西房三间、南房三间归原审原告杜某1、杜某2、杜某3、杜某4所有;三、魏家庄村祖遗宅院一处,归原审被告杜某5所有,原审被告杜某5分别给付原审原告杜某1、杜某2、杜某3、��某4每人5767元;四、原平市新原乡太平街村以贾招银名义登记的宅基地一处归原审原告杜某1、杜某2、杜某3、杜某4使用,原审原告杜某1、杜某2、杜某3、杜某4给付原审被告杜某518796元;被继承人贾招银生前欠贾全喜借款20000元、贾还喜借款60000元、贾通喜借款20000元、杜某5借款3000元、杜某2借款50000元、杜某3借款100000元、杜某1借款50000元,由原审原告杜某1、杜某2、杜某3、杜某4负责归还,原审被告杜某5给付原审原告杜某1、杜某2、杜某3、杜某457600元;六、原审原告杜某2、杜某3、杜某4和原审被告杜某5分别给付原审原告杜某15607元;七、原审原告杜某3分别给付原审原告杜某1、杜某2、杜某3、杜某4和原审被告杜某52245.36元;八、原审原告杜某2、杜某3、杜某4和原审被告杜某5分别给付原审原告杜某1评估费1600元。上诉人杜某1、杜某2、杜某3、杜某4请求撤销原平市人民法院(2015)原民再重初字第1号民事判决,对已发生法律效力的原平市人民法院(2013)原民重初字第12号民事判决给予确认。上诉人杜某5、杨某诉称,位于原平市××幸福西街面粉厂的336号1号宅院,老人生前已将该宅院的房产证和土地证一并赠予给上诉人杜某5,该套房屋应归我上诉人杜某5所有,不属于遗产分割范畴;303000元是杜某4个人债务,应由杜某4偿还;原平市佳地园小区D5号楼2单元202号单元楼一套应作为遗产处分;位于原平市××街原平市水资源委员会对面土地使用权登记为杜某1的宅院应按遗产继承;魏家庄祖遗宅院,不适合居住,判给我不合理不公平;杜某1冒领杜华原单位的工资等51009.87元,应由杜某1偿还。本院经审理查明的事实与一审再审查明的事实一致���本院对一审再审查明的事实予以确认。本院认为,一审再审对被继承人杜华、贾招银的遗产范围债务数额,以及贾招银的生前债务数额和继承人等查证清楚,认定合法,本院予以确认。但是一审再审对被继承人杜华、贾招银的遗产分割不合理、不清楚,不便于继承人管理、使用。原审、原被告双方矛盾并未从根本上解决,没有达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十条、第十三条、第二十九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五十八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第一款第(二)项之规定,判决如下:一、撤销原平市人民法院(2015)原民再重初字第1号民事判决及原平市人民法院(2013)原民重初字第12号民事判决;二、位于原平市永康北路幸福西街面粉厂宿舍336号1号宅院归杜某5所有,杜某5给付杜某1、杜某2、杜某3、杜某4每人120000元。三、魏家庄村老宅院一处,归杜某4所有,杜某4分别给付杜某5、杜某1、杜某2、杜某3每人5767元。四、原平市新原乡太平街村以贾招银名义登记的宅基地一处的使用权归杜某1所有,杜某1给付杜某5、杜某2、杜某3、杜某4每人18796元;五、被继承人贾招银生前欠贾全喜借款20000元、贾还喜借款60000元、贾通喜借款20000元、杜某5借款3000元、杜某2借款50000元、杜某3借款100000元、杜某1借款50000元,共计303000元,由原告杜某1、杜某2、杜某3、杜某4和被告杜某5每人负担60600元;六、贾招银生前超领杜华单位工资28035.21元已由杜某1垫付退回,���款应由各继承人共同承担,杜某2、杜某3、杜某4和杜某5分别给付杜某15607元;七、原平市永康南路佳地园小区以核工业221厂离退休人员安置管理处名义登记的D52单元2层202号原杜华、贾招银享有的财产性权益归原告杜某3享有。杜某3分别给付杜某1、杜某3、杜某4和杜某52245.36元;八、杜某2、杜某3、杜某4、杜某5分别给付杜某1评估费1600元。上述二至八项,限判决生效后30日内履行,如果未按决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一审案件受理费费4350元由原审原、被告共同负担,原告杜某1已预交,其他继承人每人给付杜某1870元。二审上诉费4350元,由上诉人每人负担870元。本判决为终审判决。审 判 长  聂海军审 判 员  王晓华代理审判员  孟晓静二〇一七年五月二十日书 记 员  银秀云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