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鲁01民终2733号
裁判日期: 2017-05-02
公开日期: 2017-05-09
案件名称
邱承军与吴萌等所有权确认纠纷二审民事判决书
法院
山东省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山东省济南市
案件类型
民事案件
审理程序
二审
当事人
邱承军,吴萌,徐佩珍
案由
所有权确认纠纷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
全文
山东省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民 事 判 决 书(2017)鲁01民终2733号上诉人(原审被告):邱承军,女,1962年8月1日出生,汉族,山东农业工程学院职工,住济南市。委托诉讼代理人:李新振,山东邦源律师事务所律师。委托诉讼代理人:秦文霆,山东齐鲁律师事务所律师。被上诉人(原审原告):吴萌,女,1981年7月30日出生,汉族,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员工,住北京市。委托诉讼代理人:尹德存,山东德存律师事务所律师。原审被告:徐佩珍,女,1932年5月21日出生,汉族,德州市再生资源公司退休职工,住济南市。委托诉讼代理人:程谟伟,山东国曜律师事务所律师。委托诉讼代理人:郭振川,山东国曜律师事务所实习律师。上诉人邱承军因与被上诉人吴萌、原审被告徐佩珍所有权确认纠纷一案,不服济南市市中区人民法院(2016)鲁0103民初6047号民事判决,向本院提起上诉。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审理了本案,现已审理终结。邱承军上诉请求:1、请求依法撤销(2016)鲁0103民初6047号民事判决,发回重审或依法改判。2、诉讼费用由被上诉人吴萌承担。事实与理由:1、被上诉人吴萌诉求与相关证据存在矛盾,应判决驳回被上诉人吴萌诉求。被上诉人吴萌诉求“确认涉案房产归其所有,并要求上诉人邱承军协助办理过户手续”,该诉求表明被上诉人吴萌承认上诉人邱承军是房屋物权人之一的事实,但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2016)鲁01民终1786号判决“邱承军与案外人吴俊生签订的《婚内析产协议》无效”,假使该协议无效,必定可以推断上诉人邱承军在涉案房产上“加名”的行为也无效,上诉人邱承军也就不是物权人,那上诉人邱承军有何义务协助被上诉人吴萌办理房屋过户事宜?故被上诉人吴萌诉求与相关证据存在矛盾,应判决驳回被上诉人吴萌诉求。2、关于被上诉人吴萌应向谁主张权利的问题。既然目前法院认定《婚内析产协议》无效,有可能上诉人邱承军的“加名行为”因房管部门的审查不严而产生了登记错误的后果,可是上诉人邱承军成为房屋所有权共有人的事实,又证明了该房屋所有权是真实、合法、有效的。被上诉人吴萌应先向房管部门主张撤销该房产证的权利,再向相关权利人主张房产过户的权利。故被上诉人吴萌是否向房管部门主张权利,必然影响本案裁定驳回起诉或判驳的后果。3、一审法院作出的(2016)鲁0103民初6047号民事判决中“并因此认定吴俊生与邱承军共同在房产登记机构办理的共有人变更登记的行为也无效”的表述,属一审法院主观推断,判决没有任何依据。4、(2016)鲁01民终1786号《民事判决书》认定《房产权属确认书》为吴俊生对吴萌的赠与合同,但并没有办理房屋登记过户手续,故涉案房产产权不发生转移,依然属于吴俊生所有。5、基于受赠人吴萌对赠与人吴俊生不尽赡养义务,并以非法手段严重侵害赠与人吴俊生及其妻子邱承军的合法权益和情感,吴俊生有权撤销对吴萌的赠与。6、基于赠与人吴俊生为治病和生活欠下巨额债务,家庭经济状况显著恶化,严重影响家庭生活的实际状况,吴俊生有权不再履行赠与义务。7、吴俊生已通过《遗嘱》和《声明》的方式撤销了对吴萌的赠与,应按吴俊生《声明》《遗嘱》处分其房产和债务。吴萌辩称,一审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依法应当予以维持。徐佩珍述称,一审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恰当,判决正确,请求二审法院依法驳回上诉人邱承军的上诉请求,维持原判。吴萌向一审法院起诉请求:1、依法确认位于济南市房产归吴萌所有;2、判令邱承军协助吴萌办理房屋所有权变更登记至吴萌名下;3、诉讼费用由邱承军负担。一审法院认定事实:吴萌系案外人吴俊生与张慧萍之女,徐佩珍系吴俊生之母。2010年1月10日,吴萌、吴俊生及张慧萍签订《房屋权属确认书》一份,内容为:“甲方(张慧萍)与乙方(吴俊生)于1998年6月19日离婚,丙方(吴萌)是甲方和乙方婚生女儿,…完全是甲方通过各种努力,帮助乙方以上述房改房换购了市中区七里山路26号5号楼1单元501号房改房。现甲、乙、丙三方确认,该换购后的房屋登记在乙方名下,但房屋产权实际归丙方所有,乙方仅有居住权,未经甲方和丙方书面同意,乙方不得对该房屋进行抵押、买卖、转让、赠与、租赁等任何处置。”2012年12月25日,邱承军与吴俊生登记结婚。2013年9月18日,吴俊生与邱承军签订《婚内析产协议》一份,内容为:“位于市中区七里山路26号5号楼1单元501及地下室26.46平方米,房权证号中1431**号,房屋是吴俊生一人财产,现婚内约定此房产归吴俊生和邱承军共同财产,此房约定吴俊生和邱承军共同共有。”2015年3月19日,吴俊生去世。2016年2月3日,一审法院作出(2014)市民重初字第445号民事判决,认定:“吴俊生与邱承军签订的《婚内析产协议》,…客观上侵害了吴萌的合法权益,违背了诚实信用原则,…应为无效协议,相应的,吴俊生与邱承军共同在房产登记机构办理的共有人变更登记的行为也应为无效。”邱承军对该判决不服提起上诉,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于2016年6月15日作出(2016)鲁01民终1786号民事判决,认定:“2010年1月10日,张慧萍、吴俊生与吴萌三方签订的《房屋权属确认书》约定…,约定的内容符合赠与合同的构成要件,…内容不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应为有效,房屋是否办理过户手续,并不影响赠与合同的效力。…邱承军与吴俊生签订的《婚内析产协议》系恶意串通损害吴萌利益的行为,应当认定为无效。”邱承军对(2016)鲁01民终1786号民事判决仍不服,于2016年10月10日向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该院于同年11月17日作出(2016)鲁01民申289号民事裁定书,驳回了邱承军的再审申请。位于济南市房屋一套,现房屋所有权人登记为吴俊生、邱承军共同共有,房屋所有权证号为:济房权证中字第2490**号。一审法院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二条第三款规定:“本法所称物权,是指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本案中,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两份民事判决,均认定吴萌、张慧萍、吴俊生签订的《房屋权属确认书》有效,而邱承军、吴俊生签订的《婚内析产协议》无效,并因此认定吴俊生与邱承军共同在房产登记机构办理的共有人变更登记的行为也无效,从而使吴萌对涉案房产享有了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其要求确认涉案房产归其所有并判令邱承军协助办理房屋所有权变更登记,具有事实和法律依据,一审法院依法予以支持。邱承军辩称吴俊生因生前治病和生存欠下巨额债务,其有权利不再履行赠与义务,以及吴俊生已通过自书《遗嘱》和《声明》撤消了对吴萌的赠与,没有事实和法律依据,一审法院依法不予采纳。一审法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二条第三款、第三十七条之规定判决:一、位于济南市房屋归吴萌所有;二、邱承军于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协助将济南市房屋所有权变更登记至吴萌名下。案件受理费16960元,减半收取8480元,由邱承军负担。本院对一审查明的事实予以确认。二审中,上诉人邱承军提交证据如下:1、起诉状一份,以证明其于2017年3月17日以本案的两位被上诉人吴萌和徐佩珍为被告,在市中区人民法院提起继承纠纷一案,诉讼请求为:(1)判令对坐落于济南市市中区七里山路26号5号楼1-501室房屋分割、继承;(2)判令优先清偿被继承人吴俊生、邱承军夫妻共同债务46万元及利息。该案现已经中止审理,理由是需要以本案的判决为依据,上诉人邱承军认为为了确定司法的统一性,本案与该案件存在牵连性,请求将两案合并审理。2、一审法院(2016)鲁0103民初6899号王文菊诉邱承军、吴萌、徐佩珍民间借贷纠纷一案民事判决书,以证明即使涉案房产归被上诉人吴萌所有,由于存在债务,应当优先偿还被继承人吴俊生的债务。3、一审法院协助执行通知书三份,内容为“查封被告邱承军与吴俊生所有的市中区七里山路26号5号楼1单元501房产,查封期限三年,自2017年2月3日至2020年2月3日,查封期间不得为其办理过户、抵押等一切手续”。该三份协助执行通知书系根据(2014)市民初字第1732号、1733号、1734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中原告的申请作出的。被上诉人吴萌质证称:1、证据1起诉状不算是新证据,与本案无关联,上诉人邱承军要求合并审理严重违反诉讼法的规定。2、证据2(2016)鲁0103民初6899号民事判决书,与本案无任何关联,房屋归被上诉人吴萌所有,上诉人邱承军要求偿还吴俊生的债务没有法律依据,另外,对四个民间借贷纠纷案件被上诉人吴萌已经提起了上诉,目前该四份一审判决并未生效。3、对证据3协助执行通知书,被上诉人吴萌并不知情,而且并不影响本案的审理,也不影响对被上诉人吴萌所有权的确认。原审被告徐佩珍质证称:上诉人邱承军提交的证据并非新证据,与本案没有任何关联性,本案争议的是所有权确认,是确认房屋所有权属于被上诉人吴萌所有,而与吴俊生的个人借贷之间没有任何法律关系。上诉人邱承军提交的有关借贷案件的相关证据材料也系案外人与吴俊生之间的借贷关系,与本案没有任何关联性,不能作为本案的证据使用。被上诉人吴萌提交证据如下:1、山东省济南市人民检察院鲁济检民(行)监[2016]37010000263号不支持监督申请决定书,以证明针对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2016)鲁01民终1786号民事判决,上诉人邱承军申请济南市人民检察院监督,济南市人民检察院作出文书,不支持监督申请。2、四个民间借贷纠纷案件的上诉费预收单据。上诉人邱承军质证称,对以上证据的真实性无异议,但认为,证据1只能证明济南市人民检察院对上诉人邱承军的抗诉申请不予支持,而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2016)鲁01民终1786号民事判决所认定的事实只是认为涉案房产权属确认书是一份有效的赠与合同,上诉人邱承军与案外人吴俊生的婚内析产协议无效,但并不能影响涉案房产系吴俊生所有的事实。对于证据2,对其在原判决送达长达五个月的时间才交纳了上诉费用的行为是否具有法律上的上诉的效力,表示怀疑。原审被告徐佩珍对被上诉人吴萌提交的以上证据予以认可。本院认为,不动产物权源于当事人的法律行为或法律规定的非法律行为,当事人的意思表示是物权变动的原因行为和基础,而不动产登记是不动产物权的公示方式,非赋予不动产物权的行为,因此,除法律另有规定,对不动产物权归属的终局性判断,只能依赖于原因行为或基础民事法律关系的审查,做出关于物权变动原因行为效力、物权归属的判断。《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一条规定,因不动产物权的归属,以及作为不动产物权登记基础的买卖、赠与、抵押等产生争议,当事人提起民事诉讼的,应当依法受理。当事人已经在行政诉讼中申请一并解决上述民事争议,且人民法院一并审理的除外。据此规定,在当事人对物权变动的基础法律关系及不动产物权的归属产生争议,可以提起民事诉讼。在不动产登记簿记载的事项错误的情形下,可以通过更正登记予以解决。本案中,2007年12月20日,济南市房产管理局为吴俊生颁发了关于涉案房产的房屋所有权证书。2010年1月10日,吴萌、吴俊生及张慧萍签署《房产权属确认书》,三方确认,该换购后的房屋登记在吴俊生名下,但房屋产权实际归吴萌所有,吴俊生仅有居住权,未经张慧萍和吴萌书面同意,吴俊生不得对该房屋进行抵押、买卖、转让、赠与、租赁等任何处置。该《房产权属确认书》系三方的真实意思表示,吴萌与吴俊生系父女关系,吴萌与张慧萍系母女关系,吴俊生与张慧萍曾是夫妻关系等特殊身份关系,正是基于上述血缘关系,且张慧萍对涉案房产的贡献,吴俊生将其参加房改的房屋赠与给吴萌,其赠与目的正是为了履行基于亲情等道德上的义务。因此吴俊生在单方撤销赠与时也应取得吴萌及张慧萍的同意,否则无权撤销赠与而对涉案房产另行进行处分。邱承军以吴萌不尽赡养义务,吴俊生因生前治病和生存欠下巨额债务,以及吴俊生已通过自书《遗嘱》和《声明》撤销了对吴萌的赠与为由,主张吴俊生有权不再履行赠与义务,没有事实和法律依据,本院不予支持。该《房产权属确认书》不违反法律及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房屋权属确认书真实有效。吴萌可以依据该《房产权属确认书》取得涉案房产的所有权。2013年9月18日,吴俊生与邱承军签署《婚内析产协议》,内容为:“位于市中区七里山路26号5号楼1-501及地下室26.46平方米,房权证号中1431**号,房屋是吴俊生一人财产,现婚内约定此房产归吴俊生和邱承军共同财产,此房约定吴俊生和邱承军共同共有。”当日,吴俊生与邱承军到济南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产权登记机构办理了该房屋所有权变更登记手续。2013年9月24日,济南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向邱承军颁发了所有权证书,该房产证中记载的共有情况为:共同共有;共有权人为吴俊生。吴萌就该《婚内析产协议》的效力提起诉讼,生效判决认定:吴俊生与邱承军于2013年9月18日签署的关于济南市市中区七里山路26号5号楼1-501室房屋的《婚内析产协议》无效。由于邱承军被登记为涉案房产的共同共有人的原因行为无效,相应地,亦影响了吴俊生与邱承军依据该《婚内析产协议》在不动产登记机构办理的共有人变更登记的行为的效力,对于由此所致不动产登记簿记载的事项错误的情形,应予以更正。吴俊生现已去世,邱承军系吴俊生的继承人及本案所涉房产现不动产登记簿上所记载的权利人,吴萌可以要求在邱承军协助办理更正登记,故,吴萌应向邱承军主张权利,有其事实和法律依据。邱承军上诉称吴萌诉求与相关证据存在矛盾,不能成立。综上所述,邱承军的上诉请求不能成立,应予驳回;一审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应予维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判决如下:驳回上诉,维持原判。二审案件受理费16960元,由上诉人邱承军负担。本判决为终审判决。审判长 王周江审判员 郭维敬审判员 孟繁荣二〇一七年五月二日书记员 吴颖颖 更多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