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2016)沪0110民初20026号

裁判日期: 2017-05-11

公开日期: 2017-09-19

案件名称

陆某1、陆某2与袁某某、陆某3等法定继承纠纷一审民事判决书

法院

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上海市

案件类型

民事案件

审理程序

一审

当事人

陆某1,陆某2,袁某某,陆某3,陆某4

案由

法定继承纠纷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二条,第十条第一款,第十三条第一款,第十七条第一款

全文

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法院民 事 判 决 书(2016)沪0110民初20026号原告:陆某1,女,1961年4月7日出生,汉族,住上海市杨浦区。委托诉讼代理人:赵梅生(系原告陆某1之夫),男,1957年10月11日出生,汉族,住上海市杨浦区。委托诉讼代理人:王相文,上海申浩律师事务所律师。原告:陆某2,女,1952年9月13日出生,汉族,住上海市宝山区。委托诉讼代理人:唐宏杰(系原告陆某2之子),男,1985年11月5日出生,汉族,住上海市宝山区。委托诉讼代理人:王相文,上海申浩律师事务所律师。被告:袁某某,女,1958年11月25日出生,汉族,住上海市杨浦区。被告:陆某3,男,1984年5月12日出生,汉族,住上海市杨浦区。被告:陆某4,女,1984年5月12日出生,汉族,住上海市杨浦区。三被告共同委托诉讼代理人:郭建民,上海康腾律师事务所律师。原告陆某1、陆某2诉被告袁某某、陆某3、陆某4法定继承纠纷一案,本院受理后,依法由审判员吴艳独任审判,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原告陆某1、陆某2及委托诉讼代理人赵梅生、唐宏杰、王相文,被告袁某某、陆某3、陆某4及委托诉讼代理人郭建民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原告陆某1、陆某2向本院提出诉讼请求,要求判令:1、原告陆某1和陆某2分别继承位于上海市杨浦区国和路市光四村XXX号XXX室(以下简称系争房屋)的房屋产权的三分之一;2、原告陆某1和陆某2分别继承系争房屋租金的三分之一(自2016年4月4日计算至2016年9月3日、按每月2,800元计算,共计14,000元)。诉讼过程中,原告陆某1、陆某2在本案中放弃第2项继承租金的诉讼请求。事实与理由:被继承人陆顺根、张林囡系夫妻关系,生育了原告陆某1、原告陆某2及案外人陆某5。陆顺根于2008年7月6日报死亡,张林囡于2014年11月6日报死亡,系争房屋产权登记在陆顺根与张林囡名下。陆某5与被告袁某某系夫妻关系,婚后育有被告陆某3及被告陆某4,陆某5于2015年1月21日报死亡。2016年4月4日,被告袁某某及陆某4将系争房屋出租,租金为每月2,800元。被告袁某某、陆某3、陆某4辩称,三被告不同意原告诉请。1991年房屋动迁时,陆顺根名下分了三套房屋,陆顺根、陆某5及原告陆某2各居住一套。分配住房时,按政策每人可分得9平方米的居住面积。陆顺根、张林囡与被告陆某4被安排居住在系争房屋内,三人应分得27平方米的居住面积。经家庭内部协商,陆顺根及张林囡的居住面积分别转让给陆某22.5平方米、陆某54.9平方米,剩余面积与被告陆某4的居住面积一并分得18.75平方米居住面积的房屋,故被告陆某4占据了系争房屋48%的产权份额。2000年,陆某5和被告袁某某支付了系争房屋的售后公房房款。购房时,被告陆某4未满18周岁,因不符公房出售政策的规定而不能登记为产权人,但并不影响被告陆某4实际为系争房屋共有产权人的事实。张林囡生前曾写过遗嘱,明确其名下的房产由陆某5继承。陆顺根名下的房产应按法定继承处理,但需解决被告陆某4的居住问题并补偿被告陆某4三分之一的房屋折价款。此外,被告袁某某与陆某5于2009年10月搬至系争房屋照顾张林囡,直至张林囡去世,此后又为张林囡操办了丧事。对于系争房屋的法定继承部分,三被告要求分别确认各自的继承份额。原告陆某2、陆某1对被告袁某某、陆某3、陆某4的辩称补充说明:张林囡出具遗嘱时年龄较大,遗嘱内容是否其真实意思无从确认,遗嘱没有张林囡的签名,仅盖有张林囡的印章并摁有手印,但张林囡的印章由被告方保管,且手印较模糊,无法确认为张林囡本人所摁,遗嘱上也仅有打印日期没有手写日期,遗嘱中称陆金妹(即原告陆某2)“没有洗过一件衣服”与事实不符;代书人陆某4为利害关系人,故该份遗嘱应是无效遗嘱。两原告与陆某5对张林囡均有照顾,张林囡晚年不能下楼,去世前一年陆某5搬至系争房屋中照顾张林囡,丧葬事宜确是由陆某5一家主持,但两原告也承担了部分费用。经审理查明,1、被继承人陆顺根与张林囡为夫妻,婚后育有原告陆某2、陆某5及原告陆某1。陆某5与被告袁某某为夫妻,婚后育有被告陆某3及陆某4。陆顺根于2008年7月6日报死亡,张林囡于2014年11月6日报死亡,陆某5于2015年1月21日报死亡。2、系争房屋产权于2000年9月12日取得,产权系陆顺根、张林囡按份共有,各占二分之一份额。3、被告袁某某、陆某3、陆某4提供了张林囡的遗嘱一份,该遗嘱载明:“我今年80岁,在立遗嘱时头脑清醒,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由于年事已高,可能发生意外,故立此遗嘱,表示我对自己名下的财产在我去世之后的处理意愿。我与丈夫陆顺根生有一子二女,长女陆金妹、儿子陆某5、小女陆志芳。他们在多年前均已成家,各自居住。多年来,大女儿陆金妹没有尽到赡养我的责任,没有给我洗过一件衣服,没有给我吃过一顿饭。我丈夫陆顺根于2008年7月5日过世后,她也没有来看望我一次。我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每天的生活起居、生病上医院等等,均由我儿子陆某5和其妻照料护理,我儿子和儿媳是我晚年生活的依靠。上海市杨浦区市光四村XXX号XXX室是我名下的房产,由我儿子陆某5继承,两个女儿不可分割我的房产,这是我自己的真实意愿。本遗嘱一式三份,分别由张林囡、陆某5和张新法各执一份。”尾部“立遗嘱人”处摁有手印并盖有张林囡印章,“见证人”处由陆仁兴、孙洪宝及张新法签名,代书人为陆某4。该份遗嘱系打印而成,遗嘱落款日期为2010年1月2日。4、被告袁某某、陆某3、陆某4提交了住房调配单及职工家庭购买公有住房协议书,住房调配单列明系争房屋的配房人员为陆顺根、张林囡及被告陆某4。职工家庭购买公有住房协议书载明系争房屋的受配人陆顺根经与本户同住成年人协商一致,同意购买系争房屋,该房屋的房地产权利确定为陆顺根、张林囡两人。被告袁某某、陆某3、陆某4另提交了上海市杨浦区殷行街道市光四村第二居民委员会于2010年1月29日出具的证明,内容如下:“兹有市光四村XXX号XXX室张林囡因多病需要人照顾,现居住在35号602室系张林囡儿子陆某5、儿媳袁某某,两人从09.10.6开始全面照顾张林囡。特此证明。”5、审理中,被告申请证人孙洪宝及陆仁兴出庭证明遗嘱的形成过程。证人孙洪宝表示:张林囡系其舅妈,其每年要去看望张林囡好几次;2010年1月2日,张林囡叫其过去,其到张林囡家即系争房屋后发现张新法及陆仁兴已经先到了,四人聊了些家常;之后张林囡称想趁清醒时立一份遗嘱,明确名下房屋由陆某5继承;四人商量后叫来被告陆某4组织文字,被告陆某4手写了一份遗嘱,然后又将遗嘱打印出来,在场人逐一签字。证人陆仁兴表示:张林囡系其婶婶,2010年1月2日下午1时左右,张林囡叫其过去,其到场后发现还有张新法及孙洪宝,张林囡表达了立遗嘱的意愿,四人讨论后将讨论内容书写了一份,好像是由张新法书写;之后将被告陆某4叫来打印遗嘱,张林囡在遗嘱上先摁了手印又自己盖了章,见证人签字时由张新法先签,随后孙洪宝签字,其最后签字;签字的时候被告袁某某也在场。6、审理中,因原、被告对于系争房屋价值无法达成一致意见,本院于2017年2月8日委托上海富申房地产估价有限公司对上海市杨浦区市光四村XXX号XXX室房地产价值进行评估,该公司于2017年2月27日向本院出具了房地产估价报告一份,称估价对象在满足全部假设和限制条件下于价值时点(2017年2月13日)的估价结果如下:房地产价值总价为228.67万元,建筑面积评估单价为54,667元/平方米。为此,原告陆某2、陆某1预付评估费7,400元。本院认为,公民依法享有财产继承权。本案的争议焦点在于被告提交的张林囡的遗嘱是否有效。原告对该份遗嘱不认可。被告明确该份遗嘱并非张林囡亲自书写,故该份遗嘱应按照代书遗嘱的法律要件进行审核认定。代书遗嘱对形式要件规定严格,要求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由其中一人代书,注明年、月、日,并由代书人、其他见证人和遗嘱人签名。根据被告及孙洪宝、陆仁兴的陈述,遗嘱由张林囡与见证人孙洪宝、陆仁兴及张新法商议后,由被告陆某4代书打印而成,并非由见证人代书,而被告陆某4作为陆某5的女儿属于利害关系人,故该份代书遗嘱不符合法律规定的形式要件,本院无法认可其效力,系争房屋应按法定继承处理。被继承人陆顺根及张林囡去世后,系争房屋应由原告陆某2、陆某5及原告陆某1法定继承。陆某5去世后,其法定继承的房产份额由被告袁某某、陆某3及陆某4继承。对于遗产的继承份额。本院认为,继承人应本着互谅互让、和睦团结的精神解决继承事宜。同一顺位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被告袁某某称其与陆某5全心全力照顾张林囡,原告亦认可陆某5曾搬至张林囡处照顾张林囡并主持操办丧事,均可视为陆某5作为子女对被继承人尽了较多的赡养义务,故在分配遗产时可以适当多分。继承从被继承人死亡时开始,陆某5未表示放弃继承,并于遗产分割前死亡,故其继承遗产的权利转移给被告袁某某、陆某3及陆某4。审理中,两原告及三被告均同意各自继承系争房屋的法定继承份额,本院结合本案具体情况,酌情确定原告陆某2与陆某1各继承系争房屋十分之三的产权份额,被告袁某某继承系争房屋十五分之四的产权份额,被告陆某3与陆某4各继承系争房屋十五分之一的产权份额。据此,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二条、第十条、第十三条、第十七条之规定,判决如下:上海市杨浦区市光四村XXX号XXX室房屋产权归原告陆某2、原告陆某1、被告袁某某、被告陆某3、被告陆某4按份共有;原告陆某2享有十分之三产权份额,原告陆某1享有十分之三产权份额,被告袁某某享有十五分之四产权份额,被告陆某3享有十五分之一产权份额,被告陆某4享有十五分之一产权份额;办理房屋产权过户所产生的相关费用,由原告陆某2、原告陆某1、被告袁某某、被告陆某3、被告陆某4按继承份额分担。本案案件受理费25,094元,减半收取计12,547元,由原告陆某2负担3,764元、原告陆某1负担3,764元、被告袁某某负担3,346元、被告陆某3负担836.50元、被告陆某4负担836.50元。本案房屋评估费7,400元,由原告陆某2负担2,221元、原告陆某1负担2,221元、被告袁某某负担1,972元、被告陆某3负担493元、被告陆某4负担493元。如不服本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出副本,上诉于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员 吴     艳二〇一七年五月十一日书记员 张怡婷、沈世杰附:相关法律条文《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二条继承从被继承人死亡时开始。第十条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本法所说的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本法所说的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本法所说的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第十三条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对生活有特殊困难的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应当予以照顾。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有扶养能力和有扶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扶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应当不分或者少分。继承人协商同意的,也可以不均等。第十七条公证遗嘱由遗嘱人经公证机关办理。自书遗嘱由遗嘱人亲笔书写,签名,注明年、月、日。代书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由其中一人代书,注明年、月、日,并由代书人、其他见证人和遗嘱人签名。以录音形式立的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遗嘱人在危急情况下,可以立口头遗嘱。口头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危急情况解除后,遗嘱人能够用书面或者录音形式立遗嘱的,所立的口头遗嘱无效。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