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鄂0117民初504号
裁判日期: 2017-04-07
公开日期: 2017-04-26
案件名称
张云友与武汉市新洲区阳逻富友养殖场、杨付生合伙协议纠纷一审民事判决书
法院
武汉市新洲区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武汉市
案件类型
民事案件
审理程序
一审
当事人
张云友,武汉市新洲区阳逻富友养殖场,杨付生
案由
合伙协议纠纷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2006年)》:第八十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二条
全文
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人民法院民 事 判 决 书(2017)鄂0117民初504号原告:张云友,男,1963年9月29日出生,汉族,武汉市新洲区人,住武汉市新洲区。委托诉讼代理人:吴林兵、刘建平,湖北诚明律师事务所律师。代理权限为特别授权。被告:武汉市新洲区阳逻富友养殖场,住所地武汉市新洲区阳逻街吴家田老虎山。合伙企业营业执照注册号:4201172300034。负责人:张云友、杨付生,合伙事务执行人。被告:杨付生,男,1966年10月25日出生,汉族,武汉市新洲区人,住武汉市新洲区。委托诉讼代理人:李晓明,湖北佑君律师事务所律师。代理权限为特别授权。原告张云友与被告武汉市新洲区阳逻富友养殖场、被告杨付生合伙企业解散纠纷一案,本院于2017年2月14日立案后,依法适用普通程序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原告张云友及其委托代理人吴林兵、刘建平,被告武汉市新洲区阳逻富友养殖场负责人张云友,被告杨付生委托代理人李晓明到庭参加了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原告张云友向本院提出诉讼请求:1、依法解散原告、被告杨付生共同创办的合伙企业武汉市新洲区阳逻富友养殖场;2、被告承担本案的诉讼费用。事实及理由:2004年9月8日,原告张云友与被告杨付生创办合伙制企业“武汉市新洲区阳逻富友养殖场”(下称富友养殖场),双方于同年9月18日签订了合伙协议,并于同年12月2日领取了营业执照。富友养殖场合伙人为张云友、杨付生,经营场所位于武汉市新洲区阳逻街吴家田老虎山,经营范围为畜牧养殖、销售。合伙协议第三条约定:“出资:考虑土地征用及办理一些有关手续由杨付生负责办理,故在出资时张云友先出启动资金(吴家田村土地青苗费),后双方共同出资,任何一方不得违约出资。如违约出资造成的责任由违约人承担”。关于利润分配和亏损分担,合伙协议第四条约定:“盈利时先退还合伙人的实际出资,后平均分配(两人各为50%),亏损时各承担两人共同投资总和的一半”。关于禁止行为,合伙协议第九条约定:“合伙人在公司启动后的(包括经营、转让、房地产)开发和一切变更业务,获得的利益归合伙人共同所有,未经协商同意私自造成损失的由个人负责赔偿;禁止以养殖场的名义私自单方面签订其他业务合同;未经协商同意,禁止再加入其他合伙人,造成的一切经济损失和法律后果由个人负责赔偿”。协议签订后,原告严格履行了自己的出资义务。2005年7月,杨付生以“付升养殖场”土地80亩,骗取他人现金9万元,被人发现后被追债,杨付生以“付升养殖场”的名义,违反合伙协议,非法私自将“富友养殖场”场房及办公用品非法抵押给他人,由债权人陶宏俊控制,致使“富友养殖场”一直无法运转。2007年5月8日,富友养殖场被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吊销营业执照。原告为解决合伙双方的纠纷,诉至法院,请求判如所求。被告富友养殖场辩称:同意原告的意见。被告杨付生辩称:养殖场是原告单方成立的,被告不知情,工商登记养殖场的被告的签字是伪造的,该企业是否解散与被告无关,请求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当事人围绕诉讼请求依法提交了证据,对当事人有争议的证据,本院认定如下:原告提供的武汉市新洲区阳逻富友养殖场工商登记信息、合伙企业营业执照所载明的内容与本案具有关联性,本院予以采信;《合伙协议书》、《公证书》被告虽对其真实性提出异议,但未能提供相反证据予以反驳,本院对其真实性予以采纳;(2015)新刑初字第218号刑事判决书、(2015)鄂新洲阳民商初字第00090、00091号民事判决书属生效法律文书,所确认的事实与本案具有关联性,本院依法采用。根据当事人陈述和经审查确认的证据,本院认定事实如下:2004年9月,被告杨付生谎称自己对位于武汉市新洲区阳逻街吴家田老虎山一处约80亩的控制荒地有50年的使用权,邀约原告张云友合伙修建养殖场。同年9月8日,原告张云友与被告杨付生签订了一份《合伙协议书》,约定:双方共同成立合伙企业富友养殖场,合伙人为张云友、杨付生;经营场所位于武汉市新洲区阳逻街吴家田老虎山;经营范围为畜牧养殖、销售;出资方式,考虑土地征用及办理一些有关手续由杨付生负责办理,故在出资时张云友先出启动资金(吴家田村土地青苗费),后双方共同出资,任何一方不得违约出资,如违约出资造成的责任由违约人承担;利润分配和亏损分担,盈利时先退还合伙人的实际出资,后平均分配(两人各为50%),亏损时各承担两人共同投资总和的一半;合伙人在公司启动后的(包括经营、转让、房地产)开发和一切变更业务,获得的利益归合伙人共同所有,未经协商同意私自造成损失的由个人负责赔偿;禁止以养殖场的名义私自单方面签订其他业务合同;未经协商同意,禁止再加入其他合伙人,造成的一切经济损失和法律后果由个人负责赔偿等主要内容。该《合伙协议书》还约定了其他内容。《合伙协议书》签订后,原告张云友按照约定于同年10月18日向被告杨付生给付了出资款,被告杨付生向其出具了收到出资款138,000元的收条一份。后双方在武汉市新洲区阳逻街吴家田老虎山空闲空置荒地修建了六排房屋。同年12月2日,原告张云友在武汉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新洲分局办理了涉案养殖场合伙企业营业执照,合伙企业登记的名称为“武汉市新洲区阳逻富友养殖场”,执行事务合伙人为张云友、杨付生,合伙期限自2004年12月2日至2008年12月2日。2005年元月28日,被告杨付生使用伪造的《国有土地使用证》与原告张云友签订了一份《土地(土地租用证)共有协议书》,该协议书对共同创建武汉市新洲区阳逻富升(富友)养殖场的事宜进行了确认,双方并于同年2月5日在武汉市新洲区公证处进行了公证。2015年1月19日,涉案富友养殖场土地上建筑面积为4424.06平方米的房屋被武汉市新洲区阳逻街街道办事处行政拆迁,并获得补偿款1,300,000元。原告多次找被告杨付生协商解散富友养殖场未果,遂诉至本院,提出如前诉讼请求。另查明,2005年7月13日,被告杨付生因使用伪造的《国有土地使用证》邀请案外人陶宏俊、李向勤出资修建养殖场时被陶、李二人发现后报警,武汉市新洲区人民法院于2005年11月30日以被告杨付生犯伪造国家机关证件罪,判处其有期徒刑一年。涉案富友养殖场自成立后一直未从事经营活动,2007年5月8日,被武汉市新洲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其营业执照。本院认为,合伙企业的解散需依照合伙协议的约定或依照法律的规定。本案中,签订《合伙协议书》的当事人未对合伙企业的解散进行约定,从本案查明的事实和生效法律文书可以确认,被告杨付生以欺诈手段骗取原告张云友同意与其签订了合伙协议,共同成立了涉案合伙企业富友养殖场,原告亦按协议约定对合伙企业进行了出资,但富友养殖场自注册登记后一直未从事经营活动,合伙期限早已届满,且涉案富友养殖场营业执照亦被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吊销,富友养殖场土地上所附建筑房屋已被行政拆迁,当事人最初约定开办养殖场的合伙目的已不能实现,富友养殖场继续存续已不可能。《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第八十五条规定:“合伙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解散:(一)合伙期限届满,合伙人决定不再经营;……(五)合伙协议约定的合伙目的已经实现或者无法实现;(六)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或者被撤销;……”,据此,涉案富友养殖场解散的法定要件已经具备。庭审中,本院经征询当事人的意见,原、被告双方对解散富友养殖场均表示无意见。故对原告张云友要求解散合伙企业富友养殖场的请求,本院依法予以支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第八十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二条之规定,判决如下:准许被告武汉市新洲区阳逻富友养殖场解散。案件受理费100元,由被告武汉市新洲区阳逻富友养殖场负担。如不服本判决,可在本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出副本,上诉于湖北省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审 判 长 张红柳人民陪审员 吴银花人民陪审员 刘丽萍二〇一七年四月七日书 记 员 张汉军附证据材料:原告张云友提交的证据:一、武汉市新洲区阳逻富友养殖场工商登记信息,拟证明武汉市新洲区阳逻富友养殖场营业执照已于2007年5月8日被依法吊销;二、合伙企业营业执照,拟证明养殖场身份情况;三、《合伙协议书》,拟证明原、被告设立合伙企业的相关约定;四、(2005)新刑初字第218号刑事判决书,拟证明被告杨付生采取欺诈手段骗取原告投资合伙企业;五、(2015)鄂新洲阳民商初字第00090号、第00091号民事判决书,拟证明合伙协议履行情况,被告采取欺诈手段骗取原告投资合伙企业,并将合伙企业资产抵押给他人造成企业一直无法经营。六、《公证书》,拟证明富友养殖场和富升养殖场均为张云友、杨付生共同创办,养殖场所有财产均为富友养殖场所有。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