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京02民终3979号
裁判日期: 2017-04-24
公开日期: 2017-07-04
案件名称
韩淑珍与赵祥宏等确认合同无效纠纷二审民事判决书
法院
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北京市
案件类型
民事案件
审理程序
二审
当事人
韩淑珍,赵祥宏,陆天玉,孙魁秀
案由
确认合同无效纠纷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
全文
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民 事 判 决 书(2017)京02民终3979号上诉人(原审原告):韩淑珍,女,1943年11月11日出生。委托诉讼代理人:沈玉潮,北京来硕律师事务所律师。被上诉人(原审被告):赵祥宏,男,1953年3月7日出生。被上诉人(原审被告):陆天玉,男,1957年9月20日出生。被上诉人(原审被告):孙魁秀,女,1961年6月27日出生。上诉人韩淑珍因与被上诉人赵祥宏、陆天玉、孙魁秀确认合同无效纠纷一案,不服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法院(2015)丰民初字第26559号民事判决,向本院提起上诉。本院于2017年4月5日立案后,依法组成合议庭,进行了审理。本案现已审理终结。韩淑珍上诉请求:撤销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法院(2015)丰民初字第26559号民事判决,改判支持其一审诉讼请求。事实和理由:本案涉及的房屋为拆迁韩淑珍老房所得的回迁房,韩淑珍是房屋所有权人,赵祥宏无权处分该房产。本案并不符合善意取得的法定条件。一审法院回避了赵祥宏系韩淑珍养子的事实,对于涉案房屋的买卖韩淑珍并不知情。本案涉及的房屋买卖协议已经侵犯了韩淑珍的合法权益,应属无效协议。韩淑珍已无其他住房,不但是涉案房屋,现居住的房屋也已经被赵祥宏非法处分,并且年事已高,存在无家可归的可能。赵祥宏辩称,不同意一审判决,认可韩淑珍的上诉意见。陆天玉、孙魁秀辩称,同意一审判决,韩淑珍所述并不属实,我们与赵祥宏之间的房屋买卖合同属合法有效。韩淑珍向一审法院起诉请求:要求确认赵祥宏与陆天玉、孙魁秀所签《协议书》无效,诉讼费由对方负担。一审法院认定事实:韩淑珍系赵祥宏之母。陆天玉、孙魁秀系夫妻。韩淑珍在丰台区某某村163号有合法正式住房9间,2002年4月上述房屋拆迁,韩淑珍与赵祥宏及其妻女系应安置人口。同年4月1日,韩淑珍与拆迁单位签订《某某某村绿化隔离地区拆迁安置协议》。后拆迁单位安置补偿韩淑珍一家回迁房两套。2005年8月3日,赵祥宏与北京运兴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签订《某某某村绿化隔离地区改造农民自住回迁安置楼房买卖合同》,赵祥宏购买位于丰台区某某桥7号楼5层14号回迁安置房一套,总金额349128.68元。2005年10月30日,陆天玉、孙魁秀与赵祥宏签订《协议书》,内容大致为陆天玉、孙魁秀借用赵祥宏的名义购买回迁安置房,购房款349128.68元及维修基金款5049.5元由陆天玉、孙魁秀交纳,赵祥宏保证在规定的期限内主动将产权无偿过户给陆天玉、孙魁秀。签订上述协议后,赵祥宏将购房合同交予陆天玉、孙魁秀,二人以赵祥宏名义向相关部门交纳购房款及维修基金款,2006年11月上述房屋入住,由陆天玉、孙魁秀使用该房屋至今。2013年1月8日,赵祥宏取得房屋所有权证,该房屋行政地址为北京市丰台区某某园二区7号楼5层7单元514号(以下简称514号房屋)。2007年陆天玉、孙魁秀另行给付赵祥宏12000元。庭审中,韩淑珍主张赵祥宏在其不知情的情况下,私自处分514号房屋,侵犯其合法权益。赵祥宏予以认可,并称售房时已告知陆天玉、孙魁秀二人韩淑珍不知情的事实。陆天玉、孙魁秀否认上述主张。一审法院认为,依法订立的合同具有法律约束力。韩淑珍一家原有房屋拆迁后,安置回迁房屋2套。赵祥宏与拆迁单位签订买卖合同,购买514号房屋。赵祥宏与陆天玉、孙魁秀签订《协议书》后,陆天玉、孙魁秀购买514号房屋,向拆迁单位交纳了全部房款,并自2006年11月始使用该房屋至今。现韩淑珍及赵祥宏主张出售房屋时赵祥宏未告知韩淑珍该事实,韩淑珍不知情,韩淑珍称一直以为514号房屋由赵祥宏朋友借用,现陆天玉、孙魁秀予以否认,鉴于韩淑珍与赵祥宏系母子关系,韩淑珍本人居住在514号房屋所在小区,其与陆天玉夫妻素有来往,514号房屋自入住以来一直由陆天玉、孙魁秀支配使用,根据一般人的判断水平,韩淑珍应当知悉514号房屋被出售的事实。韩淑珍、赵祥宏未能就出售514号房屋韩淑珍确不知情举证,故韩淑珍、赵祥宏该主张,依据不足,法院不予认定。赵祥宏称签订《协议书》时,明确告知陆天玉夫妻韩淑珍不知情的事实,亦未向法院举证,法院亦不认定。据此,韩淑珍主张赵祥宏与陆天玉、孙魁秀恶意串通签订《协议书》,陆天玉、孙魁秀非善意取得514号房屋,缺乏依据,法院不予支持。赵祥宏作为514号房屋的购房人,陆天玉、孙魁秀有理由相信赵祥宏有权处分该房产。至于赵祥宏是否侵犯韩淑珍合法权益,是否为无权处分人,应当另行处理,即使赵祥宏为无权处分人,亦不当然导致本案《协议书》无效。故韩淑珍要求确认《协议书》无效,依据不足,法院不予支持。据此,一审法院判决:驳回韩淑珍的诉讼请求。本院二审查明的事实与一审法院查明的事实无异,本院对一审法院查明的事实予以确认。另查,韩淑珍与赵祥宏为养母子关系,双方于上世纪60年代建立收养关系。韩淑珍与赵祥宏夫妇、孙女、孙女婿、重孙一家共同居住于该小区另一套回迁安置房内。韩淑珍为证明其诉讼请求,另主张涉案的《某某某村绿化隔离地区改造农民自住回迁安置楼房买卖合同》的签订主体曾被更改,最初为赵祥宏,后变更为韩淑珍,后又变更回赵祥宏。本院认为,合同无效是法律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的否定性评价,当事人主张合同无效的,须以法定事由为依据。本案中,韩淑珍分别以赵祥宏、陆天玉、孙魁秀构成恶意串通,以及赵祥宏构成无权处分、陆天玉与孙魁秀不符合善意取得为由,主张合同无效。关于韩淑珍诉讼理由中,恶意串通导致合同无效一节,韩淑珍该项主张的法律依据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第二项之规定,即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合同无效。对于自身主张的事实,韩淑珍负有举证责任,且对于恶意串通事实的证明,应该达到可能性排除合理怀疑的证明标准。但根据本案现有证据,难以对赵祥宏、陆天玉、孙魁秀之间存在恶意串通的事实予以证明,更远未达到排除合理怀疑的证明标准,韩淑珍以当事人之间的身份关系,主张恶意串通事实的存在,依据不足。据此,韩淑珍应承担举证不能的不利后果,本院对其此项主张难以采信。关于韩淑珍诉讼理由中,赵祥宏无权处分、陆天玉与孙魁秀不构成善意取得,导致合同无效一节,须指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三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以出卖人在缔约时对标的物没有所有权或者处分权为由主张合同无效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申言之,出卖人对标的物是否具有处分权属物权范畴,其对债权范畴下合同的影响为该合同能否实际履行,即依据该合同能否产生合法的物权变动效果,而对合同效力问题并不构成影响。而关于善意取得,系我国物权法对于相对人在出卖人构成无权处分的情况下所有权取得的特别规定,与债权合同本身的效力并无关联。在此情况下,尚不论韩淑珍的上述事实主张是否成立,其以此为由主张合同无效,均缺乏法律依据,一审法院对其该项诉讼理由未予采信,本院不持异议。综上所述,韩淑珍的上诉请求不能成立,应予驳回;一审判决处理结果正确,本院予以维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判决如下:驳回上诉,维持原判。二审案件受理费6536元,由韩淑珍负担(已交纳)。本判决为终审判决。审 判 长 周梦峰审 判 员 张振越代理审判员 杜传金二〇一七年四月二十四日书 记 员 张邵青 更多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