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云刑核47432552号
裁判日期: 2017-04-24
公开日期: 2017-08-31
案件名称
班荣锋故意杀人复核刑事裁定书
法院
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云南省
案件类型
刑事案件
审理程序
复核
当事人
班荣锋
案由
故意杀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2年)》:第二百三十七条
全文
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刑 事 裁 定 书(2017)云刑核47432552号被告人班荣锋,男,1974年12月25日出生,壮族,云南省富宁县人,小学文化,农民,户籍地云南省富宁县。2015年11月12日因本案被刑事拘留,同年12月19日被逮捕。现羁押于富宁县看守所。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中级人民法院审理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检察院指控被告人班荣锋犯故意杀人罪一案,于2016年12月12日作出(2016)云26刑初87号刑事附带民事判决,认定被告人班荣锋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本案在法定期限内没有上诉、抗诉,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中级人民法院依法报送本院核准。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进行了复核。现已复核终结。经复核查明,同案人昌某2(已判刑)与丈夫被害人沈某1婚后感情一直不和,经常发生吵打。2015年7月,昌某2与被告人班荣锋相识后产生感情。同年11月8日,班荣锋与昌某2商量,决定用“电鱼机”杀死沈某1,次日凌晨2时许,班荣锋携带“电鱼机”进入昌某2家中,用“电鱼机”电线分别电击沈某1右颈部及右大腿部致沈某1当场死亡。上述事实,有下列证据予以证实:1.接处警登记表、受案登记表、立案决定书、到案经过,证实2015年11月9日13时30分,梁某2等人在沈某1家发现沈某1死在卧室床上,即打电话报警。经公安民警侦查,发现死者妻子昌某2有重大作案嫌疑,经讯问,昌某2即供述与班荣锋共同杀害沈某1的事实,公安民警于同年11月11日将班荣锋抓获。2.现场勘验笔录及照片、现场指认笔录,证实案发现场位于富宁县新华镇那农村民委那农一小组沈某1家二楼卧室内。3.提取痕迹、物证登记表、辨认笔录及照片,证实经班荣锋混合辨认,确认案发后公安民警提取的“电鱼机”及组成部分电机、电瓶、电线是班荣锋杀死沈某1的作案工具。4.生物/物证遗传关系鉴定书、尸体辨认笔录,证实黄兰英与死者沈某1具有亲缘关系。5.法医学人体损伤程度鉴定书,证实死者沈某1右颈部、右肩部、右大腿等部的伤符合皮肤电击伤的致伤特点,沈某1系电击致死。与班荣锋、昌某2供述用“电鱼机”电死沈某1相吻合。6.证人证言(1)沈有关、昌某1、梁某2的证言:证实2015年11月9日,沈有关、昌某1、梁某2先后到沈某1家发现沈某1躺在床上已死亡,梁某2即打电话报警,同时证实沈某1夫妻感情一直不好。(2)沈某2的证言:证实其父母沈某1、昌某2经常吵架、打架,母亲经常受伤。(3)李某的证言:证实案发前,班荣锋向其借了一个绿色的电瓶拿去河里打鱼。(4)梁某1的证言:证实2015年11月8日晚,班荣锋背着一个单间挎包被其女儿昌某2带着从侧门进入昌某2家中,班荣锋从包里拿出“电鱼机”安装调试,昌某2将沈某1睡的房间告诉班荣锋后,班荣锋就拿着“电鱼机”上楼,大约20分钟后班荣锋下来说沈某1已经死了。7.同案人昌某2的供述:其与丈夫沈某1婚后感情一直不好,经常吵打。2015年7月,其与班荣锋认识后相互产生感情,班荣锋提出帮忙教训沈某1,但未得逞。同年11月8日,班荣锋与其商量好用“电鱼机”电死沈某1。次日凌晨,班荣锋携带“电鱼机”来到其家中,将熟睡的沈某1电死。8.被告人班荣锋的供述:2015年7月,其与昌某2认识后产生感情,知道昌某2经常被她丈夫沈某1打,昌某2让其“教训”一下沈某1,其同意后伺机教训沈某1,但未得逞。同年11月8日,其与昌某2商量用“电鱼机”电死沈某1。次日凌晨3时许,其用包背着“电鱼机”来到昌某2家,其将“电鱼机”的两根电线一根搭在沈某1右边脖子上,另一根搭在右边大腿上,打开“电鱼机”开关将沈某1电死。本案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足以认定。本院认为,被告人班荣锋无视国家法律,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已触犯刑律,构成故意杀人罪,应依法严惩。但鉴于本案具体情节,被告人班荣锋不属于判处死刑,必须立即执行的犯罪分子。原判定罪准确,量刑适当。审判程序合法。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七条之规定,裁定如下:核准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中级人民法院(2016)云26刑初87号以故意杀人罪判处被告人班荣峰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的刑事判决。本裁定送达后即发生法律效力。审判长 胡玉斌审判员 李文华审判员 阮 鸿二〇一七年四月二十四日书记员 刘津嘉 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