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吉02民终1266号
裁判日期: 2017-04-13
公开日期: 2017-04-27
案件名称
刘玉龙、刘佳琦、刘佳楠与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九站街道通溪村民委员会承包地征收补偿费用分配纠纷二审民事裁定书
法院
吉林省吉林市中级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吉林省吉林市
案件类型
民事案件
审理程序
二审
当事人
刘玉龙,刘佳琦,刘佳楠,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九站街道通溪村民委员会
案由
承包地征收补偿费用分配纠纷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第一百七十条,第一百七十一条
全文
吉林省吉林市中级人民法院民 事 裁 定 书(2017)吉02民终1266号上诉人(原审原告):刘玉龙,司机,住吉林省吉林市。委托诉讼代理人:白麟,吉林市汇春法律服务所法律工作者。上诉人(原审原告):刘佳琦,住吉林省吉林市。委托诉讼代理人:白麟,吉林市汇春法律服务所法律工作者。上诉人(原审原告):刘佳楠,住吉林省吉林市。委托诉讼代理人:白麟,吉林市汇春法律服务所法律工作者。被上诉人(原审被告):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九站街道通溪村民委员会,住所地吉林省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法定代表人:崔尚源,该村村主任。上诉人刘玉龙、刘佳琦、刘佳楠因与被上诉人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九站街道通溪村民委员会(以下简称通溪村委会)承包地征收补偿费用分配纠纷一案,不服吉林市昌邑区人民法院(2016)吉0202民初3226号民事裁定,向本院提起上诉。本院于2017年3月24日立案后,依法组成合议庭审理了本案。上诉人刘玉龙、刘佳琦、刘佳楠共同委托诉讼代理人白麟,被上诉人通溪村委会的法定代表人崔尚源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刘玉龙、刘佳琦、刘佳楠上诉请求:撤销一审民事裁定,指令一审法院审理。事实和理由:一审裁定认定事实不清。三名上诉人的被继承人高艳华户籍性质为农业户口,系通溪村二组村民,基于自然出生原始取得了所在村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依法享有村民待遇。现户籍所在地土地已经全部被征占,没有再分配土地的可能性而起诉请求分配土地征收补偿款。针对土地征收补偿纠纷已有生效判决。一审认定高艳华不享有所在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是错误的。一审法院未采信同一性的生效裁判属于事实认定不清。一审裁定适用法律错误。通溪村委会辩称,第一轮分配土地时高艳华分得土地,二轮承包土地时没有给其分地。因为高艳华母亲是知识青年,其随母亲返城,户口也迁走了,根据当时省里文件知青返城没有工作的,必须保证两个人的土地,就给其妹妹(高艳影)和其母亲土地了。当时分配土地时就按照这个方案分配的,没有给他们的土地,高艳华没有地就没有给机动地补偿款和土地补偿款。刘玉龙、刘佳琦、刘佳楠向一审法院起诉请求:通溪村委会赔偿被继承人高艳华应享有的机动地补偿款9480元、分配土地补偿费百分之十五的补偿款3732元,合计13212元。一审法院认为,征地后土地补偿款的分配是基于征地补偿方案确定时已经具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即请求分配土地补偿款的前提是确认被继承人高艳华具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问题。但对于农村集体组织成员资格确认的争议不宜由人民法院受理。综上,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规定,裁定:驳回刘玉龙、刘佳琦、刘佳楠的起诉。案件受理费65元,退还刘玉龙、刘佳琦、刘佳楠。本院认为,土地补偿费是对被征用土地农民的补偿,目的在于保障其基本的生产和生活,事关被征用土地集体农民的切身利益。通溪村委会是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自治性组织,该村部分土地被征用后,对于土地补偿费的分配范围和分配资格均经过了民主议定程序。通溪村委会明确表示刘玉龙、刘佳琦、刘佳楠的母亲高艳华不具有参与分配相应补偿费的资格,同时刘玉龙、刘佳琦、刘佳楠也自认高艳华的户籍生前为非农性质,在通溪村第二轮土地承包时没有实际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即户籍转为非农性质后其没有实际在通溪村生产、生活。因此,对于通溪村委会及通溪村二社决定不给高艳华分配土地补偿费属于村民民主议定事项的自治范畴,不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一审法院驳回其起诉并无不当。综上,刘玉龙、刘佳琦、刘佳楠的上诉请求不能成立,一审裁定裁判结果正确,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第四项、第一百七十条第一款第一项、第一百七十一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的解释》第三百三十四条规定,裁定如下:驳回上诉,维持原裁定。本裁定为终审裁定。审 判 长 王 浩审 判 员 任宝君代理审判员 郭立坤二〇一七年四月十三日代理书记员 任 杰 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