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赣0732民初2196号
裁判日期: 2017-10-13
公开日期: 2018-08-27
案件名称
王某1、王某2等与谢某1等婚约财产纠纷一审民事判决书
法院
兴国县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兴国县
案件类型
民事案件
审理程序
一审
当事人
王某1,王某2,刘某,谢某1,谢某2,谢某3
案由
婚约财产纠纷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2001年)》:第三条第一款;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十条第一款;《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
全文
江西省兴国县人民法院民 事 判 决 书(2017)赣0732民初2196号原告:王某1,男,1995年12月12日生,汉族,江西省兴国县人,住江西省兴国县。原告:王某2,男,1969年4月2日生,汉族,江西省兴国县人,住江西省兴国县。原告:刘某,女,1971年3月8日生,汉族,江西省兴国县人,住江西省兴国县。三原告共同委托诉讼代理人:刘鹏,江西国兴律师事务所律师,特别授权。被告谢某1,女,1996年10月26日生,汉族,江西省兴国县人,住江西省兴国县。被告谢某2,男,1976年12月4日生,汉族,江西省兴国县人,住江西省兴国县。被告谢某3,女,1974年9月14日生,汉族,江西省兴国县人,住江西省兴国县。三被告共同委托诉讼代理人:李明云,江西国兴律师事务所律师。原告王某1、王某2、刘某与被告谢某1、谢某2、谢某3婚约财产纠纷一案,本院于2017年8月7日立案受理后,依法适用简易程序,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原告王某2及三原告共同委托诉讼代理人刘鹏,被告谢某2、谢某3及三被告共同委托诉讼代理人李明云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原告王某1、王某2、刘某向本院提出诉讼请求:1、判令三被告连带返还原告彩礼等费用152528元;2、本案诉讼费用由被告承担。事实和理由:原告王某2与刘某系夫妻关系,原告王某1系原告王某2与刘某之子。被告谢某2与谢某3系夫妻关系,被告谢某1系被告谢某2与谢某3之女。2016年11月中旬,原告王某1通过媒人杨升莲介绍开始与被告谢某1QQ、微信联系,因原告王某1与被告谢某1曾经是同学,双方很快发展为恋爱关系。2017年2月,双方开始谈婚论嫁。2017年2月18日早上原告父子与媒人一起去被告家中“打探子”,给被告谢某1红包990元,给被告谢某2、谢某3红包780元,给媒人红包320元,给谢某1的哥嫂红包580元。2017年2月18日晚上,原告父子与媒人等一起6人去被告家定事,当场与被告商定彩礼总额为139000元,当天原告付给被告彩礼39000元,给在场人红包660元、烟酒820元、茶水钱300元,被告回礼160元。2017年2月20日“看妹子”给被告谢某1红包四个共计7768元,以及烟酒650元、彩礼100000元、接日子69元、看妹子酒席红包8690元、红包390元,被告回红包1390元。2017年2月22日“看东道”,给被告红包4400元。24日“转门”找礼数2600元,找礼数小包子703元,给被告谢某2迎亲礼990元、缩荷包3000元、买“三金”6169元,摄像1390元、迎亲小车1145元、吹唢呐690元,原告为本次婚事共花费205000元。被告谢某1转门后于2017年3月3日随原告王某1一起去广东省中山市同居生活,原告王某1在上班,被告谢某1也多次外出找工作,但均不太合适。2017年4月27日,被告谢某1开始多次去深圳、韶关、兴国等地,很少与原告王某1一起居住。特别是去韶关之后脾气变得古怪,与原告王某1剧烈发生争执后,踢了原告王某1几脚,原告王某1为此骂了被告谢某1几句,被告谢某1就表示要分手,之后开始拒接原告王某1的电话。2017年7月初,被告谢某1明确表示分手,并向原告发送短信要求立即回家办理分手事宜,原告王某1多次劝说毫无效果。2017年7月26日,原、被告六人在兴国县公安局永丰乡派出所申请调解返还彩礼事宜,双方对原告已经支付彩礼等费用152528元没有争议,但被告拒绝返还。综上,原告王某1以结婚为目的娶被告谢某1为妻,原告一家为此花费巨额费用,被告谢某1悔婚的行为给原告一家造成巨大损失。为维护原告的合法权益,特具状法院请求判如所请。被告谢某1、谢某2、谢某3辩称,被告谢某1与原告王某1订婚后已按农村习俗归门同居生活几个月,谈婚过程中虽然收取了少量的礼金,但被告方已将礼金用于购买嫁妆、置办婚宴开支了,请法庭依法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本院经审理认定事实如下:原告王某2、刘某系夫妻,原告王某1系原告王某2、刘某之子;被告谢某2、谢某3系夫妻,被告谢某1系被告谢某2、谢某3之女。2016年11月中旬,原告王某1与被告谢某1经人介绍开始恋爱谈婚。2017年2月18日,原告方按农村习俗到被告家“打探子”,当晚双方定事并商定由原告方支付给被告方彩礼正价139000元,之后原告方当场给付了被告方彩礼39000元。2月20日,原告方到被告家“看妹子”,原告方给付了被告方彩礼100000元。2月22日,被告方到原告家“看东道”。2月24日,被告谢某1按农村习俗过门至原告家,被告方打发了梳妆台一台及被子、席子、脸盆、鞋袜、桶等一些生活用品。之后,被告谢某1与原告王某1开始同居生活。期间,原、被告因婚事互有红包、酒席等开支。2017年3月4日,原告王某1与被告谢某1一起外出打工。期间,因一些生活琐事双方时有发生争吵。2017年6月,被告谢某1离开原告王某1,独自一人外出打工。2017年7月22日,被告谢某1回到其娘家,之后与原告方协商分手事宜未果。2017年7月26日,被告谢某1欲外出离开时,原告方进行阻止,双方因此发生争执,当日经兴国县公安局永丰派出所调解未果。上述事实,有原、被告方的当庭陈述,以及原告方提供的付款照片一张、农商银行的交易明细表及取款综合凭各一份、存折复印件一份、婚礼视频光盘一张、短信聊天记录截图照片一张、接处警登记表一份、U盘一个(内附2017年7月26日原、被告在兴国县公安局永丰派出所调解时的视频)、录音光盘一张予以证实,经庭审质证,双方对上述证据的真实性均无异议,本院予以确认。本院认为,婚约是男女双方以今后结婚为目的所作的事先约定。订立婚约不是结婚的必经程序,在法律上并无约束力,男女双方如无法实现结婚的目的,婚约可予以解除。在缔结婚约过程中,男方按农村习俗给付女方的彩礼,应酌情予以返还。本案中,原告王某1与被告谢某1无法实现婚姻的目的,原告要求被告退还彩礼的请求应予支持。考虑到原告王某1与被告谢某1共同生活了一段时间,在谈婚过程中原告为达成婚事所花费的一些红包等支出,因该些红包并非仅为被告方所得,且金额不大按农村习俗具有一定的赠与性质,加上原、被告因婚事互有红包、酒席等开支的实际情况,原告要求被告返还彩礼152528元的诉讼请求过高,应予酌减。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三条第一款,《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十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之规定,判决如下:一、被告谢某1、谢某2、谢某3返还原告王某1、王某2、刘某人民币80000元。二、驳回原告王某1、王某2、刘某的其他诉讼请求。三、本案所涉执行内容限本判决生效后十日内履行完毕。如果未按本判决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规定,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本案受理费减半收取1675元,原告王某1、王某2、刘某已预交,由被告谢某1、谢某2、谢某3承担990元,原告王某1、王某2、刘某承担685元。如不服本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出副本,上诉于江西省赣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员 肖少颖二〇一七年十月十三日书记员 刘泳麟 来源:百度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