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2016)川1703民初201号

裁判日期: 2016-07-01

公开日期: 2016-12-06

案件名称

平昌檀木沟煤业有限公司与四川平昌县百坚水泥有限公司采矿权转让合同纠纷一审民事判决书

法院

达州市达川区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达州市

案件类型

民事案件

审理程序

一审

当事人

平昌县檀木沟煤业有限公司,四川平昌县百坚水泥有限公司

案由

采矿权转让合同纠纷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四十四条第一款,第六十条第一款;《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

全文

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人民法院民 事 判 决 书(2016)川1703民初201号原告平昌县檀木沟煤业有限公司,住所地:达州市达川区金檀乡举人村。组织机构代码:77580042-5法定代表人程茗浪委托代理人(特别授权)谢安,泰和泰律师事务所律师。委托代理人谢和富,男,生于1949年6月6日,汉族,住达州市达川区。被告四川平昌县百坚水泥有限公司,住所地:达州市达川区金檀乡举人村。组织机构代码:21032683-4法定代表人张冬平委托代理人(特别授权)李代波,四川渝达律师事务所律师。原告平昌檀木沟煤业有限公司与被告四川平昌县百坚水泥有限公司采矿权转让合同纠纷一案,本院受理后,于2015年4月29日作出了(2015)达达民初字第352号民事判决书。被告四川平昌县百坚水泥有限公司对该判决不服,向四川省达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四川省达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2013)达中民终字第593号民事裁定书:一、撤销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人民法院(2015)达达民初字第352号民事判决书;二、发回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人民法院重审。本院于2016年1月6日立案后,于2016年2月18日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原告的委托代理人谢安、谢和富及被告的委托代理人李代波到庭参加了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原告诉称,2005年7月12日,原、被告签订了《矿石承包开采协议》,该协议约定:原告向被告支付80万元石灰石转让款,被告将金檀乡举人村井下石灰石开采权及相关固定资产转让给原告,并配合办理相关过户手续。2005年7月12日,原告向被告支付了30万元转让款。此后,原告开采金檀乡举人村井下石灰石,并向被告供货,原告向被告供石灰石的货款总计为64万元,被告按照《矿石承包开采协议》的约定扣除余下的50万元转让款外,还下差原告14万元货款。2009年7月,达县国土资源局、达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以及被告共同确认金檀乡举人村井下石灰石开采权属属原告所有。请求依法判令:1、原、被告于2005年7月12日签订的《矿石承包开采协议》合法有效;2、被告将金檀乡举人村井下石灰石开采权及相关固定资产转让给原告,并配合原告办理过户手续;3、被告向原告支付14万元石灰石款。庭审中原告提供如下证据:1、四川平昌县百坚水泥有限公司檀木沟煤井工商注册信息,证明原告是从被告分离出来的;2、《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证明2004年12月17日平昌县工商局预先核准“平昌县檀木沟煤业有限公司”的企业名称,投资人为谢和富、谢家荣;3、企业工商信息、法定代表证明及身份证,证明原告主体适格;4、四川平昌县百坚水泥有限公司(2001)25号文件,证明被告向平昌县经贸委请求,要求将檀木沟煤矿转让给原告;5、四川平昌县百坚水泥有限公司(2004)14号文件,证明被告向平昌县经贸委请求:经研究同意将平昌百坚檀木沟煤业公司改变隶属关系脱离我司,成立“平昌县檀木沟煤业公司”,私营企业,独立核算,独立承担民事、法律责任。檀木沟井下煤炭资源采矿权一并转让原告。6、四川省平日县百坚水泥有限公司(2004)17号文件,证明被告向四川省国土资源厅请求,申请办理采矿权转让手续,将采矿权转让给原告;7、四川平昌县百坚水泥有限公司(2004)18号文件,证明被告向四川省国土资源厅申请:成立“平昌县檀木沟煤业公司”,并将煤炭资源、石灰岩一并转让给该公司。该矿属共生矿,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必须纳入煤矿管理,不允许一矿多主(影响安全)本矿有煤和石灰岩两种资源,现将煤和石灰岩一并转让给平昌县檀木沟煤业有限公司谢和富所有,转让后我公司再我矿山企业及资源存在;8、《采矿权转让的申请》,证明被告将檀木沟煤矿的的采矿权转让给谢和富,平昌县经贸委同意转让;9、《关于办理采矿权变更登记申请书》,证明2005年4月25日,原、被告向四川省国土资源厅申请:采矿权转让人四川平昌百坚水泥有限公司(达县檀木沟煤井)经四川省国土资源厅批准采矿权转让给受让人平昌县檀木沟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川国土资采转【2005】024号),现双方申请办理采矿权变更登记事项,望请给予办理;10《委托书》,证明原、被告全权委托平昌县经贸委干部张明华同志代表双方办理采矿权转让变更申请登记有关事项;11、平昌县经贸委(2004)70号文件,证明檀木沟煤矿采矿权按平昌经贸【2004】64号文件批复,一并转让给谢和富;井下地面资产权属同意以平水泥司【2002】64号文件为准,属谢和富所有。并按规定变更有关证照;12、平昌县经贸委【2001】64号文件,证明县经贸委批复:同意檀木沟煤井实行采矿权转让,希按规定申报办理转让有关审批手续。13、四川平昌县百坚水泥有限公司(2002)46号文件,证明檀木沟煤矿井下投资权属谢和富;14、蓼叶沟土地补偿费转移支付协议及《收据》,证明被告将檀木沟煤矿井下石灰石已转让给原告,原告承担了蓼叶沟老百姓土地补偿款;15、2015年7月12日收据,证明原告支付被告30万元(名为井下安全保证金实为转让款);16、被告材料出库单,证明原告向被告供应石灰石,抵扣转让款;17、被告财务记帐薄,证明原告向被告供应石灰石,抵清余下转让款50万元,支付被告借款5万元,支付房租和电费10多万元,抵扣购材料款5万多元,被告下欠原告货款14万元;18、四川增值税专用发票,税收通用完税证,证明原告向被告供应石灰石,抵清转让款50万元,且被告下欠原告货款14万元;19、收据,证明被告收取原告石灰石井筒费15万元;20、四川省社会团体会费专用发票,证明原告交纳石灰石矿会费;21、证人苟中永、谢和富证词,证明被告将石灰石开采权转让给原告,原告已支付转让费;22、《工伤赔偿协议书》,收条及工伤保险专用发票,证明原告在开采石灰石期间为工人购买工伤保险、支付工伤赔偿;23、收据,证明原告支付矿山储量动态检测报告编制费3万元,支付安全通风设计费2万元;24、达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2009)3-24号文件,证明达县安监局给达县公安局致函:檀木沟煤业有限公司石灰石安全整改不彻底;25、安全生产行政执法文书(现场检查记录),证明原告对檀木沟煤井下石灰石有开采权;26、达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2009)3-11号文件,证明安监局认可石灰石采矿权属于原告;27、安全生产许可证(川M安许证安【2006】3470),证明原告对檀木沟煤矿井下石灰石有开采权;28、关于请求檀木沟灰石矿井复产的请求(平檀司【2009】8号),证明原告对檀木沟煤矿井下石灰石有开采权;29、关于关闭井下石灰矿开采的通知(平檀煤司【2004】29号),证明原告于2004年主动停止对石灰石开采;30、原告于2009年3月3日向达县公安局的申请,证明原告对檀木沟煤井下石灰石有开采权;31、爆破作业单位许可证,证明原告对檀木沟煤井下石灰石有开采权;32、平昌檀木沟煤业有限公司(函),证明原告催告被告协助办理石灰石采矿许可证。被告辩称:1、原告称的《矿石承包开采协议》并非是与原告签订的,而是被告与被告下属机构四川平昌县百坚水泥有限公司檀木沟煤井签订的;2、原告诉称被告支付了30万元转让款不属实,原告提供的证据是明显涂改过的;平昌檀木沟煤矿属政府的关停企业,原告的主体资格需查明。被告向法庭提供如下证据:1、《矿石承包开采协议》,证明原、被告系承包关系;2、《采矿许可证》,证明2008年、2010年分别办理了一次,采矿权属于被告;3、四川省政府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矿产资源补偿自收汇款专用收据,证明被告在履行采矿权利人在法律规定的各种法定义务;4、达县国土资源局(2006)44号文件,证明行政部门认可石灰石系被告所属;5、283矿山储量报告,证明资源开采完后,被告申请资源延续;6、达州市中院的庭审笔录,证明转让费30万元系涂改的事实;7、《达州市达川区人民政府关于关闭平昌檀木沟煤业有限公司檀木沟煤矿的决定》,证明檀木沟煤矿已被政府关闭。经审理查明,2001年7月27日,被告四川平昌百坚水泥厂向平昌县经贸委请求:转让檀木沟煤井的采矿权。2004年5月28日,平昌且经济贸易委员会(2007)70号文件载明:同意将四川平昌百坚水泥有限公司檀木沟煤井改变隶属关系,脱离四川平昌百坚水泥有限公司,成立“平昌檀木沟煤业公司”,行业管理隶属且经贸委。檀木沟井下煤炭资源采矿权按平昌经贸(2004)64号文件批复,一并转让给谢和富,井下地面资产权属同意以平水泥司(2002)46号文件为准,属谢和富所有。并按规定变更办理有关证照。2004年6月20日被告和谢和富向平昌县经贸委申请采矿权转让,县经贸委批复同意转让。2004年9月16日被告向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关于采矿权转让的申请称:被告公司改制后成立原告公司,并将煤炭资源、石灰石资源一并转让原告,该矿属共生矿,不允许一矿多元,将煤和石灰石一并转让给平昌县檀木沟煤业有限公司谢和富所有,转让后被告再无矿山企业及资源存在。2004年12月20日原告下发关闭井下石灰矿开采的通知。2005年4月25日,原、被告向省国土源源厅申请办理采矿变更登记。同日,原、被告委托平昌县经贸委干部张明华到省国土资源厅办理采矿权转让变更申请登记有关事项。2005年4月7日,四川省国土资源厅给原、被告下发采矿权转让审批通知书,准予转让变更。2005年7月1日,谢和富代表原告与被告签订蓼叶河土地补偿费转移支付协议,收取了谢和富交付的厂区公路费、青苗补偿费。2005年7月12日,谢和富代表原告与被告签订了《矿石承包开采协议》,原告的法定代表人谢和富在合同上签名,被告在合同上加盖公章。合同约定:原告属承包开采,自行投资,自负盈亏,独立承担经济和民事责任。井下固定资产及余矿由乙方自行处理(固定资产表附后);原告承包前向被告交80万元的承包保证金,其中先交30万元,方可下井采矿,其余50万元,以矿石作抵扣;协议签字后,办理矿石开采相关证照由原告自负费用,被告协助办理;承包期限,直至资源开采完为止……同日,被告收取30万元保证金,被告按协议向原告移交了资产。2007年4月被告收取井筒费10万元。四川省安监局发给原告的安全生产许可证,许可范围:石灰石开采。2009年7月,达县国土局、达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被告共同出具证明,证明该矿属共生矿,石灰石开采权属原告所有。达县安监局给达县公安局发函,指出平昌县檀木沟煤业有限公司石灰石矿存的安全隐患整改不彻底,需少量“火工”晶用于安全隐患整改。同时查明:2012年6月四川省国土资源厅给原告办理了煤矿采矿权许可证。石灰石采矿许可证采矿许可证采矿权人系被告。被告原法定代表人邱映文,将股份转让给现任法定代表人张冬平。原告原法定代表人谢和富也将股份转让给现法定代表人程茗浪,双方沟通不畅,发生纠纷。还查明:2015年5月21日,达州市达川区人民政府决定关闲平昌县檀木沟煤业有限公司檀木沟煤矿实施关闲。本院认为,原告的法定代表人谢和富与被告签订《矿石承包开采协议》是职务行为,是代表原告与被告签订的,故被告提出该合同不是原、被告之间签订的理由不能成立。原、被告签订的《矿石承包开采协议》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且不违背法律的规定,是有效合同,应继续履行。原、被告系承包关系而非转让关系,故原告要求将平昌县举人村井下石灰石开采权及相关固定资产转让给原告的理由不能成立,本院不予支持。原告主张被告支付14万元的石灰石款系另一法律关系,原告应另行主张权利。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四十四条、第六十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之规定,判决如下:一、原告平昌县檀木沟煤业有限公司与被告四川平昌县百坚水泥有限公司于2005年7月12日签订的《矿石承包开采协议》继续履行;二、驳回原告平昌县檀木沟煤业有限公司的诉讼请求。案件受理费3100.00元,原告平昌县檀木沟煤业有限公司、被告四川平昌县百坚水泥有限公司各负担1550.00元。如不服本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送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出副本,上诉于四川省达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审 判 长  罗晓彬审 判 员  徐富清人民陪审员  王 娇二〇一六年七月一日书 记 员  符华琼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