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皖12民终1109号
裁判日期: 2016-07-01
公开日期: 2016-07-29
案件名称
徐儒秀与徐文法等人赡养纠纷二审民事判决书
法院
安徽省阜阳市中级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安徽省阜阳市
案件类型
民事案件
审理程序
二审
当事人
徐儒秀,徐文法,孙素英,徐儒春
案由
赡养纠纷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
全文
安徽省阜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民 事 判 决 书(2016)皖12民终1109号上诉人(原审被告):徐儒秀,男,住安徽省太和县。被上诉人(原审原告):徐文法,男,住安徽省太和县。被上诉人(原审原告):孙素英,女,住址同上,系徐文法之妻。以上两位被上诉人共同委托代理人:李秀荣,太和县双浮法律服务所法律工作者。原审被告:徐儒春,男,住太和县旧县镇。上诉人徐儒秀因赡养纠纷一案,不服安徽省太和县人民法院(2016)皖1222民初686号民事判决,向本院提起上诉。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审理了本案。现已审理终结。原审法院查明:徐文法、孙素英夫妇有徐儒春、徐儒秀等四个子女,两男两女,均已成家。二人年老多病,徐儒春、徐儒秀未尽赡养义务。2015年12月2日,孙素英因患严重肺病先后在太和县中医院、安徽省立医院住院治疗,花费医疗费、手术费及外购药等费用合计52660.6元[省立医院8200元+10119.8元(已扣除报销费用);太和县中医院32378.8元+751元;车费750元;住宿费461元],均由其两个女儿支付,徐文法、孙素英向徐儒春、徐儒秀索要未果,为此,徐文法、孙素英诉讼来院,请求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徐儒春、徐儒秀每月支付赡养费600元;孙素英住院花费的医药费等费用52660.6元由徐儒春、徐儒秀平均分担;并承担本案的诉讼费用。原审法院认为:赡养老人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子女对父母应尽的法定义务。徐文法、孙素英二人年事已高、体弱多病、丧失劳动能力,徐儒春、徐儒秀对其父母不尽赡养义务,违背法律规定,也不合情理。无劳动能力的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给赡养费的权利,故徐文法、孙素英要求徐儒春、徐儒秀给付赡养费的诉讼请求,理由正当,予以支持。徐儒春、徐儒秀无固定收入,结合当地经济状况,徐儒春、徐儒秀每人每月给付徐文法、孙素英的赡养费每月每人按150元为宜。徐文法、孙素英有子女四人,子女均有赡养父母的义务,其花费的医疗费52660.6元应有其四个子女分担,故徐儒春、徐儒秀每人应承担其母亲的医疗费的1/4,即13165.15元(52660.6元/4人)。外购药品13119.8元因未提供相应票据,故无法认定。综上所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二十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护法》第十四条之规定,判决:一、徐儒春自2016年3月1日起每月给付徐文法、孙素英赡养费每人150元,合计300元,于每月1日前付清当月赡养费。二、徐儒秀自2016年3月1日起每月给付徐文法、孙素英赡养费每人150元,合计300元,于每月1日前付清当月赡养费。三、徐儒春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给付孙素英医疗费等费用合计13165.15元。四、徐儒秀于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给付孙素英医疗费等费用合计13165.15元。如果未按本判决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规定,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案件受理费100元,减半收取50元,由徐儒春、徐儒秀负担。宣判后,徐儒秀不服,以原审认定赡养主体错误及赡养费用应由四子女平均分摊为主要理由,向本院提起上诉。请求二审法院依法撤销原判,依法改判或发回重审;一、二审诉讼费由徐文法、孙素英承担。徐文法、孙素英答辩称:一审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请求二审法院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双方当事人所举证据与原审相同,相对方质证意见也同于原审,本院认证意见与原审一致。二审查明事实与原审查明事实一致。本院认为: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无劳动能力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给付赡养费、医疗费的权利。当父母年老、体弱、病残时,子女更应妥善加以照顾。徐文法、孙素英二人年事已高、体弱多病且丧失劳动能力,原审法院结合当地经济状况及案件事实,判决徐儒春、徐儒秀每人每月给付徐文法、孙素英赡养费150元属于原审法院自由裁量权范围,本院不予变更。综上,徐儒秀的上诉理由不能成立,本院不予支持。原审判决正确,应予维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第一款第(一)项的规定,判决如下:驳回上诉,维持原判。二审案件受理费50元,由徐儒秀负担。本判决为终审判决。审判长 徐 云审判员 田 浩审判员 孟乐群二〇一六年七月一日书记员 卢秀梅附相关法律文书《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经过审理,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一)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的,以判决、裁定方式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决、裁定;(二)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错误或者适用法律错误的,以判决、裁定方式依法改判、撤销或者变更;(三)原判决认定基本事实不清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或者查清事实后改判;(四)原判决遗漏当事人或者违法缺席判决等严重违反法定程序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原审人民法院对发回重审的案件作出判决后,当事人提起上诉的,第二审人民法院不得再次发回重审。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