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岳民初字第01046号
裁判日期: 2016-06-28
公开日期: 2016-07-05
案件名称
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拆迁事务所与李运先、谢爱华等合同纠纷一审民事判决书
法院
长沙市岳麓区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长沙市
案件类型
民事案件
审理程序
一审
当事人
案由
房屋拆迁安置补偿合同纠纷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六条,第四十四条第一款,第六十条第一款,第一百零七条
全文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人民法院民 事 判 决 书(2013)岳民初字第01046号原告(反。被告)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拆迁事务所。法定代表人周希平。委托代理人王旭。委托代理人汤伟勇。被告(反。原告)李运先。被告(反。原告)谢爱华。被告(反。原告)李芳。被告(反。原告)米久军。被告(反。原告)李艳。五被告(反。原告)共同委托代理人谢兆佳,湖南星城律师事务所律师。原告(反诉被告)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拆迁事务所诉被告(反诉原告)李运先、谢爱华、李芳、李艳、米久军房屋拆迁安置补偿合同纠纷一案,本院于2013年3月22日立案受理后,在审理过程中,被告(反诉原告)李运先、谢爱华、李芳、李艳、米久军向本院提起反诉,本院依法受理了反诉,并决定将本诉与反诉合并审理,组成由审判员张雄为审判长,人民陪审员孙新容、徐佑珍参加的合议庭,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书记员尹娟担任记录。后变更由审判员陈志胜为审判长,人民陪审员张永玲、唐丽君参加的合议庭,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书记员毛丽担任记录。原告(反诉被告)委托代理人汤伟勇、王旭,被告(反诉原告)李运先、李艳及五被告(反诉原告)共同委托代理人谢兆佳到庭参加诉讼。本案已审理终结。原告(反诉被告)诉称:根据湖南省人民政府[2006]政国土字第191号、[2010]政国土字第407号文件的批准,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征收东方红镇金南村集体土地9.7791公顷和8.012公顷。五被告房屋、设施及青苗位于湖南报业二期征地项目用地范围内,因此五被告的房屋必须在征地补偿安置实施公告规定的期限内依法拆除腾地。为了充分尊重被告的意愿,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原告与五被告就补偿费用、拆迁腾地等相关问题签订了《征地补偿协议》。协议生效后,原告已按协议的约定将“拆迁偿款及各项费用”足额存入被告李运先的专项账户,履行了全部义务。被告至今没有履行拆迁腾地的义务。据此,原告依据《征地补偿协议》第七条第五款的约定,五被告应在协议签订后十日内(2012年1月8日之前)腾空房屋;依据协议第五条第三款,“若乙方未能按照本协议约定的时间履行搬迁义务,则取消上述两项费用,甲方无需支付该奖励和其他补助费用,已经给付的,乙方应予以退还”,原告有权要求五被告返还协议第五条规定的“按期拆迁房屋奖励费”及“其他补助费”共计358728.6元:依据协议第四条,原告已向五被告支付了24个月的过渡费用,若因五被告拒不履行协议约定的腾地义务而产生的由原告先行垫付的协议外的“过渡费用”,应由五被告承担。本案审理过程中,原告撤回要求五被告向原告返还《征地补偿协议》中约定的“按期拆迁房屋奖励费”及“其他补助费”共计358728.6元的诉请。原告诉至本院,请求判决:1、五被告履行《征地补偿协议》约定的拆除房屋、腾空房屋所占土地的义务;2、因五被告拒不履行《征地补偿协议》中约定义务而产生的并由原告先予垫付协议外的“过渡费用”由五被告承担;3、五被告承担本案诉讼费用。被告(反诉原告)共同答辩及反诉称:征地补偿协议不是被告方的真实意思表示,该协议是在强制拆迁被告被迫签订的空白协议,不具有法律效力,该协议是格式合同,原告方没有尽到释明义务,侵犯被告方的主要权利,应为无效协议。从形式上看,被告方从未收到过相关征地协议及相关内容的告知,不符合合同的形式。协议中相关内容明显违背客观事实及法律规定,房屋面积部分没有做出合理说明,以及分户和子女安置等问题没有进行说明。征地补偿协议违反法律强制规定,其主体及程序也违反法律,侵犯了另一户主李艳的权益。本案被告方已在举证期限内向法院提起反诉,将反诉与本诉一并进行审理。原告方提出的先予执行不符合法律规定的适用范围,被申请人无履行能力,且本案的诉讼关系不属于先予执行的适用范围。请求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2013年3月底,反诉原告收到长沙市岳麓区人民法院送来的应诉通知书,证据目录等案件诉讼材料,才得知2011年12月29日在反诉被告组织强制拆迁过程中,其拆迁工作人员以胁迫、威胁的手段强行要求反诉原告李运先在用手捂着的折叠的空白合同上签字的文书,其就是反诉被告起诉的主要证据:《征地补偿协议》,2011年12月29日早上8点半左右,长沙市高新区政府部门政法委书记陈大庆,镇长吴存奎,熊贻文书记,公安李教导员带领城管、征拆、公安部门工作人员近二百人驾着六台警务公车,七台私车,开着两辆大型挖机,围攻在反诉人的房屋前后,以反诉人的房屋系违章建筑,非法占地(反诉人暂时保留行政诉讼的权限,待后再提起行政诉讼)要求强制拆除(反诉人于1989年报批的望国土字第56号建设用地许可证,用地面积为385.5平方米,该房屋系历史建筑)。约在九点左右,反诉人的房屋前后被警带封锁,城管公安等部门将现场围攻的人员予以控制,将反诉人家用电线全部剪断断电,打米机毁坏,货柜、门帘砸坏,损失达10万元。征拆所的彭磊,公安李教导员与反诉人李运先强行沟通,彭磊拿着纸和笔出来,要求反诉人李运先在空白纸上签字,反诉人李运先当时因声势浩大,神志不清,拒绝签字。后公安负责领导以与省领导沟通为由,要求李运先先接电话,强行要求签字,后李运先被夹着肩膀,伏在彭磊的包上,由彭磊捂住在空白内容材料纸上才签了名字。就这样,政府部门浩浩荡荡开着大队伍,采取、威胁、胁迫、恐吓的手段强行要求反诉人李运先在不知情的状态下签字后就走了。反诉人认为:为何直到收到起诉通知书李运先才知道有这样的一个协议,该协议的内容不是李运先的真实意思表示,李运先从未与拆迁部门达成过征拆协议;被反诉人提供的是格式合同,格式合同需要注意什么,在什么条件下才有效力,是否是双方友好协商后形成的,反诉人从没有听到或看到被反诉人对以上事项的释明。该协议是政府部门利用胁迫、威胁的手段,利用权势(多部门领导),声势(现场近二百人),采用当事人不知法、不懂法,情绪失常状态下的手段强行要挟,要求反诉人李运先在被捂住的空白纸上签的字,从持有的方式讲,协议应一式贰份,双方各持一份,李运先回忆被强行胁迫至少签了两份空白的,为何不给一份给李运先持有,从以往被反诉人征拆情况分析,都是签字后盖手印,为何本协议书中没有盖手印,被反诉人是否有征拆的主体资格,被反诉人是否履行征拆的相关程序(如三公告,听证,申辩,协商等事项),及时保障了被拆迁户的合法权益;反诉人认为被反诉人违背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利用威胁、胁迫的手段强行要求反诉人李运先在没有得知其内容,在被手捂内容的空白协议中签字,应属于因胁迫、威胁而形成的不具有法律效力可撤销的《征地补偿协议》。因被反诉人违法强拆造成反诉人各项损失迖15万元,被反诉人依法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反诉人诉至本院,请求判决:1、依法撤销《征地补偿协议》;2、反诉被告赔偿反诉原告的财产损失50000元、精神损失抚慰金100000元;3、反诉被告承担全部诉讼费用。原告(反诉被告)对反诉辩称:本案事实查清,原、被告签订的拆迁协议合法有效,原告已经履行了打款义务,被告应当履行腾房义务,但被告一直未腾空房屋,被告提出的反诉,未提供合法的证据,请求法院驳回被告反诉请求。为支持其诉讼请求,原告(反诉被告)向本院提交了如下证据:证据一,原告组织机构代码证及法定代表人证书,拟证明原告的主体资格;证据二,征地补偿协议,拟证明原、被告已经达成补偿协议及双方约定合同义务;证据三,储蓄存单,拟证明原告已经将相应的拆迁款项打入被告账户;证据四,被告户籍证明,拟证明被告的主体资格;证据五、《残值收购协议》,拟证明李运先、李艳认可拆迁补偿协议。虽然李艳要单独一个户头,但应当视为李艳对于《征地补偿协议》认可。对原告(反诉被告)提交的证据,被告(反诉原告)质证认为:证据一,合法性有异议,原告不具有房屋征收、拆迁的主体资格,应当由区政府实施;证据二,真实性有异议,被告李运先从没有与被告签订过征地补偿协议;合法性有异议,该份补偿协议系格式合同,侵犯被告权利的条款应属无效,且我方提出反诉,请求撤销协议,被告从未收到过该份协议,不是被告的真实意思表示;证据三,真实性有异议,被告方未收取该存单,也不知情;合法性有异议,原告无专户存储资格。证据四,无异议。证据五,李运先、李艳的名字都是李艳签的。李艳本人签了字,李艳还代李运先签了字,李艳无权代理李运先签字。李艳没有签订《征地补偿协议》,因此不予认可。《残值收购协议》是2013年6月24日签订的,当时房屋已经主动拆除。为支持其抗辩主张并支持其反诉请求,被告(反诉原告)向本院提交了如下证据:证据一,相片一组(十七张),拟证明原告于2011年12月29日组织政府多部门,采用暴力、威胁手段要求强拆被告的房屋;证据二,光碟一张,拟证明原告方采用暴力、威胁手段强拆被告的房屋,征地补偿协议是在强拆、威胁、被迫的情况下形成的;证据三,调查笔录三份,拟证明原告方采用暴力、威胁手段强拆被告的房屋,征地补偿协议是在强拆、威胁、被迫的情况下形成的。以往签订征地补偿协议时,是双方协商协议,且要双方签字,盖手印,留一份给拆迁户支配保管;证据四,征地补偿协议四份,拟证明签订协议时,是双方协议,且要双方签字、盖手印,留一份给拆迁户支配保管。证据五,户籍信息资料,建房证件,户口迁入审批表及相关证明资料,拟证明原告强迫与被告签订的协议违反客观事实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合同也系无效合同。原告应按照实际建房建筑面积,两个家庭户籍,实际应当安置的人员7人计算补偿安置费用。证据六,证人证言三份,拟证明实行强拆时来了很多人,原告强迫与被告签订的协议。对被告(反诉原告)提交的证据,原告(反诉被告)质证认为:据一,该照片无拍摄时间、地点、拍摄人,不符合证据的相关形式,且该份证据人员不明,与本案无关;证据二,与原告无关,不能证明拆迁事务所对被告进行强拆;证据三,与本案无关,且笔录需要证人出庭证明;证据四,协议均为复印件,无出处说明,不符合证据的相关形式,且与本案无关;证据五,户籍资料,真实性,合法性无异议,关联性有异议,被告的孙子是征收实施公告发布后出生的,米久军办理的独生子女证也是征收实施公告发布后出生,不属于补偿对象;建房证件,关联性有异议。证据六,对其三性有异议。对原告(反诉被告)提交的证据,结合被告(反诉原告)的质证意见,本院作如下认定:证据一,本院对其予以认定;证据二,本院对其予以认定;证据三,本院对其予以认定;证据四,被告(反诉原告)对此无异议,本院对其予以认定;证据五,本院对其予以认定。对被告(反诉原告)提交的证据,结合原告(反诉被告)的质证意见,本院作如下认定:证据一,本院认为不能达到其证明目的;证据二,本院认为不能达到其证明目的;证据三,系被告(反诉原告)方面单方面制作且原告(反诉被告)不予以认可,故不能达到其证明目的;证据四,与本案无直接关联性;证据五,对其真实性予以认定,但结合本案其他相关证据,不能达到其证明目的;证据六,出庭作证的人皆与本案被告(反诉原告)有直接的利害关系,故不能达到其证明目的。根据上述确认的证据并结合双方当事人的当庭陈述,本院确认如下案件事实:被告(反诉原告)李运先、谢爱华系合法夫妻;被告(反诉原告)李芳、李艳系被告李运先、谢爱华夫妻的女儿;被告(反诉原告)米久军是李芳的丈夫。被告(反诉原告)李运先系长沙市高新区东方红镇金南村品墙屋组一房屋(1989年报批望国土字第56号建设用地许可证)户主,属于农业家庭户口。被告(反诉原告)李艳与被告(反诉原告)李运先住在同一栋房屋,亦属于农业家庭户口。2011年12月29日,原告(反诉被告)(甲方)与被告(反诉原告)李运先(乙方)签订《征地补偿协议》,约定长沙市高新区东方红镇金南村品墙屋组的乙方房屋、设施及青苗位于湖南报业二期项目用地范围内,房屋于协议签订后十日内腾空拆除。房屋总建筑面积1168.83平方米,合法建筑面积510平方米,现有权利关系人为被告(反诉原告)谢爱华、李芳、李艳、米久军。甲方支付乙方“征地补偿款及相关补助费用”1111704元、“过渡方式及过渡补助费”73440元、“按期拆迁房屋奖励及其他补助费”358728.6元。甲方应当于协议签订后将1543873.24元一次性支付至乙方名下的专用账户。若乙方未在约定的期限内“履行搬迁义务”,则取消“按期拆迁房屋奖励及其他补助费”358728.6元;已经支付的,乙方应当返还给甲方。2013年6月24日,原告(甲方)与被告(反诉原告)李艳、李运先(乙方)签订《房屋残值收购协议》,甲方根据乙方房屋合法面积510平方米,以35元/平方米的价格,支付乙方房屋残值17850元,被告(反诉原告)李艳代李运先签了字。2012年5月17日,原告(反诉被告)向被告(反诉原告)李运先名下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账户汇入“拆迁款”1543873.24元。五被告(反诉原告)未在协议约定的期限内腾空房屋及房屋所占土地,交付原告(反诉被告)拆除。2013年6月17日,本院依法向被告(反诉原告)送达了(2013)岳民初字第01046号《民事裁定书》,限被告(反诉原告)李运先、谢爱华、李芳、李艳、米久军自收到本裁定之日起三日内将涉案房屋腾空并交付给原告(反诉被告)拆除,并张贴了公告,后被告(反诉原告)主动拆除了涉案房屋。对于争议房屋拆迁安置补偿纠纷,原告(反诉被告)、被告(反诉原告)及有关政府部门等多次进行协商,但未达成一致协议。本院认为:原告(反诉被告)依法取得房屋拆迁资格(资质)后,与房屋户主即被告(反诉原告)李运先签订《征地补偿协议》系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且协议内容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原告(反诉被告)、被告(反诉原告)均应当切实履行协议约定的义务。原告(反诉被告)已经按照协议约定支付了相应的拆迁补偿款,但五被告(反诉原告)仍占据房屋,侵犯了原告(反诉被告)的合法权益。因此,五被告(反诉原告)应当按照协议约定腾空房屋,交付原告(反诉被告)拆除。五被告(反诉原告)未在约定的期间内腾空房屋,违反了协议约定,导致原告(反诉被告)遭受了相应的利益损失,现原告(反诉被告)主张因五被告(反诉原告)拒不履行《征地补偿协议》中约定义务而产生的并由原告(反诉被告)先予垫付协议外的“过渡费用”由五被告(反诉原告)承担,因原告(反诉被告)未提交证据证明该项费用的实际产生及具体数额,故本院暂不予以支持。原告(反诉被告)主张五被告(反诉原告)承担诉讼费用,具备事实依据和法律依据,本院予以支持。五被告(反诉原告)反诉称原告(反诉被告)胁迫户主李运先在空白协议上签字,违背其真实意愿,应当将《征地补偿协议》依法撤销并赔偿其财产、精神损失15万元,但五被告(反诉原告)未提交充分证据证明被胁迫的情形,亦未提交充分证据证明李运先系在空白协议上签字,同时对其要求赔偿的财产、精神损失亦未举证证明损失的具体情况,其反诉请求无事实及法律依据,本院不予以支持。五被告(反诉原告)辩称李运先与李艳系不同户头,《征地补偿协议》侵犯了另一户主李艳的合法权益。原告(反诉被告)认为农村拆迁系以房屋定户头非以公安机关户口登记定户头且李艳只有一人不能单独立户头。本案中,被告(反诉原告)李艳与被告(反诉原告)李运先住在同一栋房屋,被告(反诉原告)李艳并提交其取得建房许可证或房屋所有权证的相应证据,故原告(反诉被告)与户主被告(反诉原告)李运先签订《征地补偿协议》并无不当,亦未实际侵犯被告(反诉原告)李艳的合法权益,故对被告(反诉原告)的该辩称不予以采纳。据此,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六条、第四十四条、第六十条、第一百零七条之规定,判决如下:一、限被告(反诉原告)李运先、谢爱华、李芳、李艳、米久军自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立即将其位于长沙市高新区东方红镇金南村品墙屋组的房屋及房屋所占土地腾空;二、驳回原告(反诉被告)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拆迁事务所的其他诉讼请求;三、驳回被告(反诉原告)李运先、谢爱华、李芳、李艳、米久军的反诉请求。本案本诉案件受理费18000元、先予执行费10000元,本案反诉案件受理费减半收取9000元,共计37000元,由被告(反诉原告)李运先、谢爱华、李芳、李艳、米久军负担。如不服本判决,可在收到判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人数提出副本,上诉于湖南省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审 判 长 陈志胜人民陪审员 张永玲人民陪审员 唐丽君二〇一六年六月二十八日书 记 员 毛 丽 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