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京0117民初4039号
裁判日期: 2016-06-22
公开日期: 2016-08-26
案件名称
施仲林诉施秀荣等所有权确认纠纷一案
法院
北京市平谷区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北京市
案件类型
民事案件
审理程序
一审
当事人
施×1,施×2,施×3,施×4
案由
所有权确认纠纷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三十九条
全文
北京市平谷区人民法院民 事 判 决 书(2016)京0117民初4039号原告施×1,男,1952年10月14日出生。委托代理人胡文同,男,1968年3月19日出生,北京市平谷区马昌营镇法律服务所法律工作者。被告施×2,女,1947年6月27日出生。被告施×3,男,1955年3月10日出生。被告施×4,男,1957年11月4日出生。原告施×1与被告施×2、施×3、施×4所有权确认纠纷一案,本院受理后,依法由审判员朱政适用简易程序,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原告施×1及其委托代理人胡文同,被告施×2、施×3、施×4到庭参加了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原告施×1诉称:我与三被告系姐弟关系。1982年,双方在长辈主持下分家,被告施×3、施×4各分得一处住宅,我未分得住宅。分家时约定,被告施×3、施×4需每人给付我住宅折价款。1983年,我自己申请一处宅基地,并用被告施×3、施×4给我的住宅折价款,由被告施×2协助为我建造两间北房。此后,我母亲在该处房屋内居住。2013年,我母亲去世。现我需要翻建房屋,三被告以对房屋出资为由主张相关权利,故我诉至法院,要求确认位于北京市平谷区金海湖镇水峪村东路×号宅院的房屋及房基所有权归我所有、院落使用权归我所有。被告施×2辩称:原告所述属实,我同意原告的诉讼请求。另外,我为诉争房产出资、出力均系对原告的帮助行为,故我对诉争房产不主张任何权利。被告施×3辩称:第一,原告所述的分家情况属实,但分家时还约定了老人的赡养问题,而原告从未履行相应的赡养义务。第二,诉争房产由三被告出资出力建造,房屋的建筑材料由我出资900元,原告对此既没出资也没出力,故原告无权要求诉争房产的所有权、使用权。第三,我母亲去世前遗留的遗嘱,已确定诉争房产由我及被告施×4继承。综上,我不同意原告的诉讼请求。被告施×4辩称:第一,原告所述分家经过属实。分家时确定由我给付原告住宅折价款500元。此后,我将应该给原告的这500元购买了建筑材料,与被告施×2、施×3共同建造了诉争房产。第二,我同意诉争房产有原告一定份额,但由于原告确实没有履行赡养老人的义务,故对于其份额不应给予太多。综上,我不同意原告的诉讼请求。经审理查明:施×5生育三子一女,长子系原告施×1、次子系被告施×3、三子系被告施×4、长女系被告施×2。上世纪80年代,施×5主持为三子分家,被告施×3、施×4各分得住宅一处,原告未分得住宅;被告施×3应给付原告住宅折价款900元,被告施×4应给付原告住宅折价款500元;同时,约定老人的赡养问题。此后,被告施×3、施×4将原本应给付原告的住宅折价款购买了建筑材料,在位于北京市平谷区金海湖镇水峪村东路×号宅院(以下简称×号宅院)建造了两间北正房及部分房基,由施×5居住使用。2013年,施×5去世。现双方因×号宅院的房屋及房基所有权、院落使用权问题产生矛盾,原告诉至本院,要求确认×号宅院的房屋及房基所有权归原告所有、院落使用权归原告所有。被告施×2同意原告的诉讼请求,被告施×3、施×4持答辩意见不同意原告的诉讼请求。庭审中,被告施×3提供施×5代书遗嘱一份,该遗嘱显示施×5确定被告施×3、施×4为×号宅院的继承人。遗嘱加盖北京市平谷区金海湖镇水峪村民委员会公章,且有村委会干部周×、田×1签字证明。遗嘱有原、被告亲属施×6、施×7作为见证人签字。遗嘱代笔人为水峪村村民田×2。遗嘱上有三被告签字确认,但被告施×2表示并未仔细阅读遗嘱。原告对此不予认可,并表示遗嘱的代书人及见证人使用的笔不一样,可以证实代书人及见证人在遗嘱上的签字不是同一天。被告施×4认可村委会干部周×的签字为立遗嘱后补签。另查,被告施×2在×号宅院建造时亦有出资出力,被告施×2表示其对×号宅院的出资出力系因与原告存在债权债务关系,且属于对原告的帮助。经本院向北京市平谷区金海湖镇水峪村民委员会调查,该村委会干部表示×号宅院的宅基地申请只有原告符合条件,其余当事人均无权申请,当时具体的申请材料没有存档;施×5订立遗嘱时村委会干部田×1在场,且见证施×5表示×号宅院不给原告。经本院向北京市平谷区档案局调查,档案局表示未发现原告及其施×5有申请宅基地记录。上述事实,有原、被告的陈述,诉争房屋门牌号,本院现场勘查图、现场照片及调查笔录在案佐证。本院认为,公民的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本案中,原、被告就分家事实陈述基本一致,可以证实双方分家时因原告未分得住宅,故被告施×3、施×4应给付原告相应的住宅折价款。结合被告施×3、施×4均认可住宅折价款未实际向原告支付,而是直接购买了建筑材料在×号宅院内建造了建筑物。分家时被告施×3、施×4均已分得独立院落,根据本地区的风俗习惯,×号宅院由原告提供申请符合当时的申请制度,故在没有相反证据证明的情况下,本院认定×号宅院系由原告申请。再结合原告及被告施×3、施×4陈述×号宅院地上物的建造费用实际由应属于原告的住宅折价款支付,故本院认定原告享有×号宅院的房屋及房基所有权、院落使用权。被告施×3、施×4虽辩称原告未履行赡养义务,但不能因此改变诉争房产的使用权人。同时因施×5立遗嘱时对诉争房产不享有相应权利,故对诉争房产的处分意思表示亦无效。综上,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三十九条之规定,判决如下:位于北京市平谷区金海湖镇水峪村东路×号宅院的房屋及房基所有权归原告施×1享有、院落使用权归原告施×1享有。案件受理费一百五十元,由被告施×2、施×3、施×4各负担五十元(已交纳)。如不服本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出副本,上诉于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员 朱 政二〇一六年六月二十二日书记员 马迎春 来源:百度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