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2016)粤17民终378号

裁判日期: 2016-06-22

公开日期: 2016-07-07

案件名称

苏进堂、苏叶棠等与苏培棠、苏保棠恢复原状纠纷二审民事判决书

法院

广东省阳江市中级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广东省阳江市

案件类型

民事案件

审理程序

二审

当事人

苏进堂,苏叶棠,苏庆南,苏培棠,苏保棠,苏桂棠,苏庆棠,苏伟华,苏东进

案由

恢复原状纠纷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

全文

广东省阳江市中级人民法院民 事 判 决 书(2016)粤17民终378号上诉人(原审原告):苏进堂,男,1947年3月17日出生,汉族,住广东省阳春市。上诉人(原审原告):苏叶棠,男,1964年2月9日出生,汉族,住广东省阳春市。上诉人(原审原告):苏庆南,男,1971年6月11日出生,汉族,住广东省阳春市。上述三上诉人共同的委托代理人:洪成参,广东春洲律师事务所律师。上述三上诉人共同的委托代理人:李权,广东春洲律师事务所律师。被上诉人(原审被告):苏培棠,男,1954年1月13日出生,汉族,住广东省阳春市。被上诉人(原审被告):苏保棠,男,1968年5月16日出生,汉族,住广东省阳春市。被上诉人(原审被告):苏桂棠,男,1970年2月7日出生,汉族,住广东省阳春市。被上诉人(原审被告):苏庆棠,男,1973年11月10日出生,汉族,住广东省阳春市。被上诉人(原审被告):苏伟华,男,1966年3月5日出生,汉族,住广东省阳春市。被上诉人(原审被告):苏东进,男,1972年1月12日出生,汉族,住广东省阳春市。上述六被上诉人共同的委托代理人:王仕芳,广东大众天地律师事务所律师。上述六被上诉人共同的委托代理人:张学明,广东三良律师事务所律师。上诉人苏进堂、苏叶棠、苏庆南因与被上诉人苏培棠、苏保棠、苏桂棠、苏庆棠、苏伟华、苏东进恢复原状纠纷一案,不服阳春市人民法院于2015年12月17日作出的(2015)阳春法春民初字第196号民事判决,向本院提起上诉。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审理了本案,现已审理终结。原审法院经审理查明:苏进堂、苏叶棠是兄弟关系,苏庆南是苏进堂的儿子。苏培棠、苏保棠、苏桂棠、苏庆棠是兄弟关系,其父亲是苏运元。苏伟华、苏东进是兄弟关系,其父亲是苏国元。苏礼元、苏国元是兄弟关系。苏进堂、苏叶棠、苏庆南与苏培棠、苏保棠、苏桂棠、苏庆棠、苏伟华、苏东进原均是阳春市甲镇乙村委会丙村村民。第一轮农村家庭联产承包期间,苏运元家庭承包了15.8亩耕地(其中水田8.4亩),并于1991年10月10日签订了《家庭承包集体耕地合同书》;苏国元家庭承包了水田8.4亩、旱地7.5亩,于1984年10月2日签订了《承包耕地合同书》。苏进堂、苏叶棠、苏庆南与苏培棠、苏保棠、苏桂棠、苏庆棠、苏伟华、苏东进均没有领取承包经营权证。1993年8月,苏运元与苏培棠、苏保棠、苏桂棠、苏庆棠从阳春市甲镇乙村委会丙村迁移户口到阳春市丁镇戊村委会庚村居住、生活。2015年3月,苏培棠、苏保棠、苏桂棠、苏庆棠在原承包的土地种植了约7亩的仁面树,苏伟华、苏东进在原承包的土地种植了约1亩的仁面树、桉树,苏进堂、苏叶棠、苏庆南认为苏培棠、苏保棠、苏桂棠、苏庆棠侵占其承包的土地3亩和苏伟华、苏东进侵占其承包土地2-3亩的经营权,于2015年9月8日向原审法院提起诉讼,请求苏培棠、苏保棠、苏桂棠、苏伟华、苏东进立即停止侵权,移植侵权所种的树苗,恢复原状田地给苏进堂、苏叶棠、苏庆南。证人莫介华的证言证实,其从2004年开始任阳春市甲镇乙村委会白石寨村的村长至今,当时村里分了田地给苏礼元,苏礼元后来结婚并生育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苏礼元死亡后,其妻子带着子女改嫁,听说苏礼元的田地由苏进堂耕种了。证人莫昌熙的证言证实,其在80年代承包过苏国元的田地种植甘蔗,当时苏国元的田地已经分开,苏礼元去世后他的田地全部由苏庆南耕种,苏培棠迁移户口前与其父亲已经分家,苏培棠迁移户口后,不清楚其田地由谁耕种。诉讼中,苏进堂、苏叶棠、苏庆南提供了加具有发卡单位阳春市甲镇人民政府印章的广东省阳春市农民负担监督卡,其中一张记载户主姓名:苏庆南、家庭人口:5、承包耕地面积:水田5.6旱地2.2;另一张记载户主姓名:苏叶棠、家庭人口:4、承包耕地面积:水田5.77旱地:6;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的阳春市甲镇人民政府五统粮收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完税证、阳春市农村教育事业费附加收据,拟证明苏培棠、苏保棠、苏桂棠、苏庆棠、苏伟华、苏东进侵占的田地一直由苏进堂、苏叶棠、苏庆南与村集体承包耕作并且一直缴纳粮食任务的事实。苏进堂、苏叶棠、苏庆南提供了莫益生的证明材料拟证明苏培棠兄弟户籍迁出后,经其做工作,苏培棠兄弟原承包的田地由苏进堂、苏叶棠、苏庆南承接了苏培棠的一切任务的事实,但莫益生没有出庭作证。苏进堂、苏叶棠、苏庆南提供了阳春市甲镇乙村委会丙村2003年公购粮任务表,拟证明苏培棠、苏保棠、苏桂棠、苏庆棠、苏伟华、苏东进在2003年已经没有公购粮任务,在丙村无承包田地的事实。苏进堂、苏叶棠、苏庆南提供了苏月荣、苏基业的调查材料,苏月荣陈述苏培棠兄弟四人迁移到阳春市丁镇戊村委会庚村已有十多年时间,在庚村有承包田地,但不清楚具体面积。苏基业陈述苏培棠兄弟四人的户籍是是阳春市丁镇戊村委会山尾村的,现在加入到庚村,住在山尾村,戊村委会辛村调整了8亩田地给苏培棠兄弟四人耕种,1999年至2000年土地调整时没有收回进行调整,只延长了承包期限,也没有收取过承包费,由苏培棠兄弟四人完成公购粮任务,种粮补贴也由苏培棠兄弟四人领取。苏进堂、苏叶棠、苏庆南提供了六张照片,证明树木的生长、田地上栽种了树苗的情况。原审庭审中,苏进堂、苏叶棠、苏庆南陈述在第二轮土地承包时,阳春市甲镇乙村委会丙村对土地进行了调整,没有提供证据证明。原审法院认为:苏进堂、苏叶棠、苏庆南向原审法院主张苏培棠、苏保棠、苏桂棠、苏庆棠、苏伟华、苏东进停止侵权,移植侵权所种的树苗,恢复田地原状给苏进堂、苏叶棠、苏庆南,本案为恢复原状纠纷。苏进堂、苏叶棠、苏庆南应当向原审法院提供讼争田地属于其经营使用的证据,苏进堂、苏叶棠、苏庆南虽提供了广东省阳春市农民负担监督卡、阳春市甲镇人民政府五统粮收据、农业税完税证、阳春市农村教育事业附加收据、莫益生的证明材料、阳春市甲镇乙村委会丙村2003年公购粮任务表、调查笔录等作为证据,但广东省阳春市农民负担监督卡只证明苏庆南、苏叶棠承包的耕地面积,阳春市甲镇人民政府五统粮收据、农业税完税证、阳春市农村教育事业费附加收据只证明苏叶棠、苏庆南完成2000年至2004年的粮食任务和教育附加义务;莫益生没有出庭作证,调查笔录只证明苏培棠、苏保棠、苏桂棠、苏庆棠将户籍迁移到阳春市丁镇戊村委会庚村,在阳春市丁镇戊村委会辛村耕作田地;相片只证明了树木的生长和田地中种植了树苗情况,苏培棠、苏保棠、苏桂棠、苏庆棠、苏伟华、苏东进对在田地种植树苗的事实予以了确认,但认为该种植树苗的田地是苏培棠、苏保棠、苏桂棠、苏庆棠、苏伟华、苏东进所承包经营;证人莫介华的证言只证实苏礼元死亡后听说其田地由苏进堂耕种;证人莫昌熙的证言虽证实苏礼元去世后苏礼元的田地全部由苏庆南耕种,但是否现所争议的田地没法证明。综上,苏进堂、苏叶棠、苏庆南所提供的证据不足予证明其所述的争议田地为苏进堂、苏叶棠、苏庆南承包经营,苏进堂、苏叶棠、苏庆南也没有提供讼争田地的承包权证。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九十条“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或者反驳对方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应当提供证据加以证明,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在作出判决前,当事人未能提供证据或者证据不足以证明其事实主张的,由负有举证证明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不利的后果。”的规定,因此,苏进堂、苏叶棠、苏庆南应当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苏进堂、苏叶棠、苏庆南请求苏培棠、苏保棠、苏桂棠、苏庆棠、苏伟华、苏东进停止侵权、移植侵权所种的树苗、恢复原状田地给苏进堂、苏叶棠、苏庆南,证据不足,应不予支持。综上所述,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的规定,作出判决:驳回苏进堂、苏叶棠、苏庆南的全部诉讼请求。一审案件受理费100元,由苏进堂、苏叶棠、苏庆南负担。苏进堂、苏叶棠、苏庆南不服原审判决,向本院提起上诉称:(一)一审认为苏进堂、苏叶棠、苏庆南不能提供证据证明土地被侵权错误。本案争议的事实包括苏培棠是否独立承包耕地并在迁移户口时将土地转由苏叶棠承接以及原苏礼元是否独立承包耕地并在其死亡后由苏进堂户承包耕种。1、苏培棠迁移户口前已经是独立的土地承包经营户,其承包的土地已经交给苏叶棠承包经营。第一,苏进堂、苏叶棠、苏庆南一审所提供的《村(队)一九八五年度粮油任务到户登记(七)》可清楚证明,在1985年苏培棠承包了4.2亩水田,并独立承担国家粮油任务。同时,苏进堂、苏培棠、苏庆南提交的《现金收支帐、现金支出证明单》也证明苏培棠已和其父亲分家。另外,苏进堂、苏培棠、苏庆南二审提交的《区乡村(队)土地登记册》记载苏培棠在水井头有1.5亩土地,清楚地证明苏培棠在1985年已经分家并从丙村独立承包土地。在1985年苏培棠已经31岁,当时其已经成家并有子女,因此苏培棠分家并独立承包耕地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第二,《村(队)一九八五年度粮油任务到户登记(七)》反映苏培棠父亲苏运元在1985年承包水田8.4亩,与其1990年的《家庭承包集体耕地合同书》的数量一致,而在1985年苏进堂承包地是7亩,苏叶棠(原为苏君元户)的承包地为2.8亩,苏庆南没有独立承包耕地。苏国元(后改为苏伟华和苏东进户)的土地数量为7亩。在其后由于村建公路征用水田,各户的土地数量有不同程度的减少。从苏进堂、苏叶棠、苏庆南提供的《阳春市甲镇乙村村委会丙村2003年农业税登记表》来看,在2003年苏运元户水田是5亩,苏国元户(分为苏伟华和苏东进户)合计7亩基本不变。苏培棠则没有承包的水田。从苏培棠没有水田的事实来看,可证明苏培棠已经将承包的土地交回给丙村集体。与此同时,即使国家征收部分水田,在2003年,苏进堂有水田5.02亩,苏叶棠有水田6.71亩,苏庆南有水田5.6亩,远远多于1985年该三承包户的水田面积,而本村并没有将土地承包给外村村民,结合当时迁移户口的政策可知,合理的解释就是苏培棠将其名下的土地转由苏叶棠户承包。第三,由于在上世纪90年代农民的农业税任务重,为保证完成当年的农业税任务,政府各级部门规定要有人接收承包地并同意完成所有公购粮任务才能办理户口迁移手续。因当时苏培棠户的承包地无人愿意接收,经当时管理区书记莫益生做工作,由会计卢耀华将苏培棠的承包地转由苏叶棠承包。第四,在1985年,丙村只有苏运元户、苏君元户、苏国元户、苏礼元户、苏进堂户和苏培棠户。苏礼元在1988年左右逝世,其户改名为其儿子苏少锋名,在苏礼元逝世一年后,苏礼元妻子带着苏少锋改嫁,故苏礼元户不可能接苏培棠的承包地;而苏国元一家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均在开平市代耕田地,其自己的田地都需要找莫昌熙、莫荣熙耕作,更无法耕作苏培棠的承包地;苏运元当时为迁移户口,其自己名下的承包地都是找到其女婿莫贵强和同村的莫益远耕种,在该两人不再耕种后由苏进堂的女婿黄石南耕种,即是说,苏运元不具备承接苏培棠承包地的条件。因此,为完成本地公购粮任务,乙村委会和丙村只能将苏培棠的承包地交给苏进堂和苏叶棠承包。第五,苏培棠4人承认是在2015年3、4月才回到涉案土地种绿化树的,证明在此前一直由苏进堂、苏叶棠、苏庆南耕种涉案土地,苏进堂、苏叶棠、苏庆南主张乙村委会是在1993年决定将苏培棠户原承包地交其耕种是真实可信的。苏培棠等四兄弟一审主张苏培棠是在其父亲苏运元名下承包土地是不真实的,其所提供的承包合同也不能证明其所主张的事实。相反,苏进堂、苏叶棠、苏庆南提供的《村(队)一九八五年度粮油任务到户登记(七)》、《区乡村(队)土地登记册》、《现金收支帐、现金支出证明单》等以及结合当时农民迁移户口的政策可证明苏培棠原承包的土地转由苏叶棠承包。2、原苏礼元户的承包地转由苏进堂和苏庆棠承包。首先,苏礼元原已经独立承包耕地。另外,在1990年,苏进堂代耕其承包的土地并代缴苏少锋(苏礼元的儿子)户的公购粮任务,有交纳农业税的票据可证明。该事实可证明苏礼元户独立于苏国元户承包耕地。其次,从土地前后数量变化、丙村的实际情况及耕作现状来看,苏礼元承包的土地只能归苏进堂户。(二)苏进堂、苏叶棠、苏庆南由于苏培棠的转让和经乙管理区、丙村集体同意而取得苏培棠原承包土地的经营权,该取得是合法的。1、乙管理区和丙村收回苏培棠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合法的。首先,乙村委会收回苏培棠户承包地符合当时政策,也不违反当时法律规定。其次,苏培棠户将户口迁移到丁镇戊村委会后,即在当地的“红贫塘”获得承包地,乙村委会收回其承包地符合土地承包法的规定。2、在第二次土地承包开始时,苏培棠不属于丙村集体成员,其无权在丙村获得承包地,乙村委会和丙村将其承包地收回并交苏叶棠承包合法。(1)苏培棠在1993年左右将户口迁移出去丙村,不再属于丙村集体成员,无权获得承包地。(2)无论苏培棠在新户口所在地是否分得承包地,丙村在第二次土地承包开始时均有权收回苏培棠的承包地并决定将涉案土地交给苏进堂、苏叶棠、苏庆南承包。(3)苏叶棠从1993年至2012年2月一直在涉案的土地耕作,从没有人提出异议,应确认苏叶棠获得涉案土地承包经营权。综上所述,涉案的原苏培棠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归苏叶棠所有,苏培棠四兄弟在涉案土地种植仁面树和桉树侵犯苏叶棠的土地承包经营,应当恢复原状。(三)原审认定苏培棠、苏保棠、苏桂棠、苏庆棠在原承包土地上种植月7亩仁面树错误。苏培棠在第一轮土地承包时已经独立承包经营户,除上述陈述理由外,还有1989年甲镇石山仔村委会(现乙村委会)丙村《预售粮食挂钩化肥登记名册》可证明。该证据不但证明苏培棠是独立承包经营户,还证明苏国元、苏礼元、苏运元在第一轮土地承包时均为独立承包经营户。(四)涉案的原苏礼元户的8.5亩土地的承包经营权应当归苏进堂和苏庆南所有,苏伟华和苏东进应当停止侵权并恢复原状返还给苏进堂和苏庆南。1、原苏礼元户是从丙村独立承包土地,并且乙村委会将其承包的土地交给苏进堂户承包耕种,苏进堂户对涉案的原苏礼元户的承包地享有承包经营权。2、苏伟华和苏东进对涉案的原苏礼元户的承包地没有承包经营权。首先,苏伟华和苏东进是苏礼元的侄子,对苏礼元的财产没有继承权,即使苏伟华和苏东进有继承权,但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属于个人财产,不得继承,苏伟华和苏东进也不能取得原苏礼元承包地的承包经营权。(五)原审认定苏伟华、苏东进在原承包土地上种植约1亩仁面树、桉树错误。苏伟华、苏东进的父亲是苏国元,苏国元与苏礼元是兄弟关系,在第一轮土地承包时苏国元与苏礼元各自作为独立家庭主体承包土地。苏国元承包土地目前丢荒,苏礼元承包土地在苏礼元去世后因其配偶携带子女改嫁,由苏进堂、苏庆南耕种。苏伟华、苏东进在2015年3月毁坏作物和植树的土地原是苏礼元户承包的土地。(六)原审程序错误。1、一审庭审后,苏进堂、苏叶棠、苏庆南向原审法院提供了三组证据,证明苏培棠和苏礼元是独立承包户,可间接证明该两户承包地交苏进堂、苏叶棠、苏庆南承包,但一审对如此重要的证据却没有重新开庭组织质证,这是错误的。(2)在原审第一次开庭后,苏进堂、苏叶棠、苏庆南申请原审法院到甲镇财政所调查1993年当时的农民迁移户口时关于承包土地给农业税的相关政策,但一审却没有进行调查。(3)一审没有对土地进行勘查错误。综上,请求撤销一审判决,发回重审或改判苏培棠、苏保棠、苏桂棠、苏庆棠对位于阳春市甲镇乙村委会丙村丙垌的面积约8.5亩的土地立即停止侵权并移植所种树苗,恢复土地现状,将土地交还苏叶棠耕种,苏伟华和苏东进对位于阳春市甲镇乙村委会丙村丙垌的面积约2亩的土地立即停止侵权并移植所种树苗,恢复土地原状,将土地交还苏进堂、苏庆南耕种;本案诉讼费用由苏培棠、苏保棠、苏桂棠、苏庆棠、苏伟华、苏东进负担。被上诉人苏培棠、苏保棠、苏桂棠、苏庆棠、苏伟华、苏东进答辩称:(一)涉案的土地在第一轮土地承包时,由苏培棠、苏保棠、苏桂棠、苏庆棠、苏伟华、苏东进家庭承包经营,在第二轮土地承包时,丙村没有对本村的土地进行调整,在原来基础上延长了承包经营期限,涉案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还属于苏培棠、苏保棠、苏桂棠、苏庆棠、苏伟华、苏东进享有,苏进堂、苏叶棠、苏庆南没有任何合法依据取得涉案土地的承包经营权,苏培棠、苏保棠、苏桂棠、苏庆棠、苏伟华、苏东进在自己享有承包经营权的土地上种植树苗合法合理,不存在侵害苏进堂、苏叶棠、苏庆南的权利。(二)本案没有任何证据证明苏培棠、苏保棠、苏桂棠、苏庆棠、苏伟华、苏东进将承包的土地交回给村集体。苏培棠、苏保棠、苏桂棠、苏庆棠迁入的丁镇戊村委会庚村属于小城镇,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规定,应当按照苏培棠、苏保棠、苏桂棠、苏庆棠的意愿,保留苏培棠、苏保棠、苏桂棠、苏庆棠的承包地,故涉案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仍属苏培棠、苏保棠、苏桂棠、苏庆棠享有。(三)苏培棠、苏保棠、苏桂棠、苏庆棠在现户籍地阳春市丁镇戊村委会庚村没有承包土地,苏培棠、苏保棠、苏桂棠、苏庆棠现耕种的土地是邻近村交由其代耕,因此,苏培棠、苏保棠、苏桂棠、苏庆棠对其原承包的土地仍享有承包经营权。综上,一审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程序合法,应予维持。苏进堂、苏叶棠、苏庆南上诉理据不足,应予以驳回。本院经审理查明,原审查明的事实基本属实,本院予以确认。另查明:二审审理期间,苏进堂、苏叶棠、苏庆南提交如下证据:(一)《区乡村(队)土地登记册》,拟证明苏培棠已经以自己的名义独立承包土地。(二)阳春县乡镇粮食入库凭证,拟证明,1、苏礼元在1990年前已经独立承包耕地;2、苏进堂耕作原苏礼元户的承包地并为该户缴纳粮食任务。(三)1989年甲镇石山仔村委会(现乙村委会)丙村《预售粮食挂钩化肥登记名册》,拟证明,1、该名册中苏运元、苏进堂等人签名均是各自本人所签;2、苏运元、苏培棠、苏国元、苏礼元是各自独立承包户;3、苏培棠土地在1989年已由莫熙凤耕种;4、苏小锋是苏礼元的儿子,苏礼元去世后由苏小锋继续耕种;5、苏伟华、苏东进的父亲苏国元不是与苏礼元为一户向丙村承包土地的。经质证,苏培棠、苏保棠、苏桂棠、苏庆棠、苏伟华、苏东进认为《区乡村(队)土地登记册》和阳春县乡镇粮食入库凭证并非新证据,与苏进堂、苏叶棠、苏庆南要证明的事实无关。同时,苏进堂、苏叶棠、苏庆南所提供的《预售粮食挂钩化肥登记名册》亦非新证据,对其真实性亦不予认可,该名册也不能证明苏进堂、苏叶棠、苏庆南所主张的事实。本院认为,本案为恢复原状纠纷,苏进堂、苏叶棠、苏庆南向原审法院提起诉讼,主张苏培棠、苏保棠、苏桂棠、苏庆棠和苏伟华、苏东进在没有告知其的情况下在其所承包的涉案土地上种植树苗,苏培棠、苏保棠、苏桂棠、苏庆棠和苏伟华、苏东进应停止侵权,恢复土地原状。对于涉案土地的承包经营权,双方当事人均确认在实行第一轮农村家庭联产承包时并非发包给苏进堂、苏叶棠家庭经营。苏进堂、苏叶棠、苏庆南主张后来乙村委会丙村将涉案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调整给承包耕种,但其一、二审所提供的证据不足以证实其上述所主张的事实,且苏培棠、苏保棠、苏桂棠、苏庆棠和苏伟华、苏东进对此予以否认。由于苏进堂、苏叶棠、苏庆南在本案中未能提供充足的证据证明其对涉案的土地享有承包经营权,其请求苏培棠、苏保棠、苏桂棠、苏庆棠和苏伟华、苏东进对涉案的土地停止侵权并移植所种的树苗,证据不足,原审判决驳回其诉讼请求并无不当,本院予以维持。至于苏进堂、苏叶棠、苏庆南和苏培棠、苏保棠、苏桂棠、苏庆棠、苏伟华、苏东进之间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当事人可另循法律途径解决。综上所述,苏进堂、苏叶棠、苏庆南的上诉证据不足,本院予以驳回。原审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处理结果并无不当,本院予以维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第一款第(一)项的规定,判决如下:驳回上诉,维持原判。二审案件受理费100元,由苏进堂、苏叶棠、苏庆南负担。本判决为终审判决。审 判 员 龙  飘审 判 员 司徒达国代理审判员 莫 怡 华二〇一六年六月二十二日书 记 员 林 宗 发 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