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2016)辽01民终1422号

裁判日期: 2016-04-28

公开日期: 2016-05-23

案件名称

辽宁依生生物制药有限公司与刘莹劳动争议纠纷二审民事裁定书

法院

辽宁省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辽宁省沈阳市

案件类型

民事案件

审理程序

二审

当事人

辽宁依生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刘莹

案由

劳动争议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

全文

辽宁省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民 事 裁 定 书(2016)辽01民终1422号上诉人(原审被告):辽宁依生生物制药有限公司,住所地沈阳市。法定代表人:张译,系该公司董事长。委托代理人:吕中旭,系北京汇都律师事务所律师。委托代理人���邵朗,女,1987年5月24日出生,汉族,该公司工作人员,住址辽宁省铁岭县。被上诉人(原审原告):刘莹,男,1984年5月2日出生,汉族,住址沈阳市。委托代理人:齐丽军,系辽宁卓政律师事务所律师。委托代理人:黄娟,系辽宁卓政律师事务所律师。上诉人辽宁依生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因与被上诉人刘莹劳动争议纠纷一案,不服沈阳市沈北新区人民法院(2015)北新民初字第03787号民事判决,向本院提出上诉。本院依法组成由审判员金鑫担任审判长并主审,审判员贺新发、代理审判员李祥玉参加评议的合议庭审理本案,现已审理终结。原审原告刘莹起诉称,2008年4月29日,原告开始在被告处上班,并于2013年5月1日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2008年4月至2015年5月期间,被告未依法替原告缴纳社会保险。截至2015年5月,��告共加班52.25天。被告拖欠原告2013年7月至2013年12月绩效工资2400元,2015年2月至5月绩效工资2369.4元,拖欠2015年4月至2015年5月工资7404.38元。2015年5月25日,被告以原告学历造假为由,单方面宣布解除与原告的劳动合同,属于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极大的侵害了原告的合法权益,应承担《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八十七条规定的赔偿金责任。原告诉至法院,要求被告给付原告经济赔偿金56911.63元,拖欠2015年4月至2015年5月工资5800元,2013年7月至2013年12月绩效工资2400元,2015年2月至5月绩效工资2160元,给付加班费9729.31元,出具书面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赔偿因未开具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造成2015年6月至2015年10月的损失13500元,判决被告为原告办理失业保险手续或自行赔偿原告应取得的失业保险30000元,补缴2008年4月至2015年5月保险。原审被告辽宁依生生物制药有限公���辩称,被告与原告合法解除劳动合同。1、学历确认单为原告自愿签署,学历确认单中明确了虚假学历的后果;2、用人单位以学信网查询学历确认学历是符合国家规定的,原告的学历无法在学信网上查询,至今也未能提供能证明其学历真实性的材料;3、原告所提供的证书显示的学校亦不在教育部公布的《全国高等学校名单中》,对于违规招生的单位,其所招生的学生学籍、发放的毕业证书国家均不予承认;4、不被认可的学历就是虚假学历,是社会公认的事实,沈阳市中院的认定标准也与事实及社会认知严重不符;5、被告在所谓的“民教网”上也未能查到原告学历;6、近年来各大新闻媒体有关于假大学、假学历有大量报道,并列明了一些打着民办大学幌子的“野鸡”大学,其中有此次系列案件中部分原告的“毕业学校”;7、被告已向法院申请学历调查,请法院依���依职权核查并向教育部门调查询问,依法得出权威、客观的结论。故除我方提供认可给付原告的项目外,其他均不同意给付。原审法院查明:2008年4月29日,原告开始在被告处上班,2010年5月1日签订劳动合同,约定合同期限为2010年5月1日至2013年4月30日,标准工时工作制,月工资为850元,2011年12月3日变更合同内容为:2011年12月起将工作时间及休息、休假由原来标准工时制变更为综合工时制;2013年5月1日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约定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月工资为1700元,2014年1月1日变更合同内容为:自2014年1月1日起工资变更为2700元每月。2013年6月至12月期间,被告公司停业整顿。2014年1月14日,被告公司薪酬体系中,确认学历影响个人工资定级,原告签署学历确认单,确认其学历为统招大专,毕业院校为黑龙江矿业学院,如学历虚假,原告同意被告随时解除劳动合同,并无需支付任何经济补偿,被告自2014年1月起按原告大专学历发放岗位工资2500元(原岗位工资2300),学历工资200元(原学历工资0元)。2015年5月26日被告以原告学历存在造假为由与原告解除劳动合同。被告未给原告发放2015年4、5月工资及2015年2月至5月绩效工资。绩效工资为岗位工资与学历工资之和的20%。经双方确认,原告未结算加班天数为31.25天。另查明,被告未给原告缴纳失业金。2015年6月17日,原告向沈阳市沈北新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要求被告支付赔偿金59247.74元,绩效工资4769.4元,加班费和年假工资13340.64元,2015年4月及5月工资7404.38元,合计84762.16元;要求被告为原告补缴2008年4月至2015年5月的社会保险费;要求被告出具书面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并按原告工资标准赔付至出具之日起。沈阳市沈北新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于当日以原告的仲裁请求超过仲裁申请时效为由出具了不予受理通知书。上述事实,有劳动仲裁不予受理通知书、劳动合同、加班明细、学历证明、工资表、学历确认单等证据材料在卷为证,经庭审质证,在卷为凭。原审法院认为:关于原告要求的被告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的主张,原告自2008年4月入职后,签订2份劳动合同,可见原告的条件能够满足该工作岗位的需要。2014年1月双方签署《学历确认单》确定的原告学历为黑龙江矿业学院统招大专学历,被告在2015年5月26日以原告提供虚假学历为由解除劳动关系,违反法律规定。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只有符合第三十九条、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规定的条件才能解除劳动合同,而且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规定的情形下,仍需支付经济补偿金,第八十七条规定,用人单位只要违反劳动合同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均应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关于原告的统招大专学历,经本院与黑龙江矿业学院核实,原告不是该校毕业生,故应认定原告大专学历为虚假学历,原告主张的拖欠工资、赔偿金、加班费、绩效工资等请求均应按原标准计算。被告认可的原告离职前十二个月平均工资为3019.96元,高于本院核定数额(2524.17元,见附表1),本院予以确认。原告在被告单位工作时间为8年27天,赔偿金数额为3019.96×7.5×2=45299.4元。关于原告要求的未结算加班天数加班费为5387.93元(2500元÷21.75天×31.25天×1.5倍)(见附表2)。关于原告要求的2013年7月至12月期间绩效工资,因2013年7月至12月期间被告公司停产,此事实已经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2015)沈中民五终字第019181号民事裁定书予以确认,故原告主张,本院不予支持。关于原告要求的2015年2月至5月期间绩效工资���按原告原岗位工资2300元和原学历工资0元合计数额的20%计算基数为460元,2至4月系数按被告确定的考核系数分别为0.89、0.82、0.90,5月考核系数本院按照22号离职计算为0.71,绩效工资为1527.2元(见附表3)。关于原告要求2015年4月至2015年5月拖欠工资,按原告原基本工资2300元、学历工资0元、出勤工资100元、工龄工资100元标准发放,5月计算22天,共计4275元(见附表4)。关于原告要求失业保险金,被告未缴纳,不符合法律规定,应当按照正常缴纳标准赔偿原告失业金3079.80元。关于原告要求补缴社会保险,不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应向社保部门寻求解决。关于原告要求赔偿因未开具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而造成的损失,因无证据证明损失的产生及损失的具体数额,故本院不予支持。关于原告要求被告出具书面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审理中原告已领取该通知书,本院不再处理。原审法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十六条、第四十四条、第五十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第四十七条、第五十条、第八十二条、第八十七条、《辽宁省工资支付规定》第二十一条、第二十四条、《辽宁省失业保险管理办法(试行)》第二十四条之规定,判决:一、被告辽宁依生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给付原告刘莹经济赔偿金45299.4元;二、被告辽宁依生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给付原告刘莹加班费5387.93元;三、被告辽宁依生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给付原告刘莹2015年4至5月拖欠工资4275元;四、被告辽宁依生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给付原告刘莹2015年2至5月绩效工资1527.2元;五、被告辽宁依生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给付原告刘莹失业保险金3079.80元;上述款项,被告于判决发生法律效力后二十日内付清;如未按本判决指���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规定,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六、驳回原告其他诉讼请求。案件受理费10元,由被告辽宁依生生物制药有限公司负担。宣判后,辽宁依生生物制药有限公司不服,向本院提出上诉称:1、被上诉人违反公司规章制度、提交虚假学历,上诉人与被上诉人解除劳动关系属合法解除,无需支付经济补偿金;2、被上诉人以欺骗手段造成上诉人数万元经济损失,理应赔偿,上诉人以被上诉人部分工资作为赔偿款合乎情理;3、上诉人在第一时间通知被上诉人办理离职手续及领取失业金,被上诉人由于其个人原因未办理手续导致失业保险金无法领取,其损失应由个人负担;4、绩效工资根据员工表现发放,并不是一律视为满分绩效。刘莹答辩称:1、上诉人无证据证明被上诉人的学历虚假,且虚假学历只涉及工资发放问题,不是解除劳动合同的依据;规章制度未经民主议定程序及公示,不能作为解除被上诉人的依据;故上诉人违法解除与被上诉人的劳动合同,应支付赔偿金;2、上诉人在法定期间没为被上诉人出具解除合同证明,导致被上诉人无法领取失业保险,应由上诉人承担责任;3、绩效工资完全是按上诉人提供的考核系数进行计算的,不存在上诉人所说的满分计算的情况;4、被上诉人在上诉人辛苦工作多年,被上诉人以经济效益不好,为裁员节省开支,以虚假学历为由达到不支付补偿金目的,主观恶意明显。本院认为:原审法院认定事实不清。双方在签署的《学历确认单》中约定,因学历影响个人工资定级,刘莹承诺所提供的学历证书都是真实可查的,如公司发现提供的信息有虚假、欺诈成份的,刘莹同��公司随时解除劳动合同,并无需支付任何经济补偿。原审法院未对该约定的效力进行审查。刘莹主张其毕业于黑龙江矿业学院,原审法院应当查明刘莹的学历是否属于国家教育部门承认的学历,是否虚假。原审法院重审时应查明上述事实,依据《劳动合同》和《学历确认单》中的有关约定,认定双方之间的劳动关系是否为合法解除,并在此基础上对刘莹的诉讼请求依法做出裁决。综上,本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第一款第(三)项之规定,裁定如下:一、撤销沈阳市沈北新区人民法院(2015)北新民初字第03787号民事判决;二、发回沈阳市沈北新区人民法院重审。二审案件受理费10元,退回上诉人辽宁依生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审 判 长  金 鑫审 判 员  贺新发代理审判员  李祥玉二〇一六年四月二十八日书 记 员  石 双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