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虹民三(民)初字第1494号
裁判日期: 2016-04-28
公开日期: 2016-08-01
案件名称
陆某甲、陆某乙等与陆某A、陆某B等分家析产纠纷一审民事判决书
法院
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上海市
案件类型
民事案件
审理程序
一审
当事人
案由
分家析产纠纷
法律依据
全文
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法院民 事 判 决 书(2015)虹民三(民)初字第1494号原告陆某甲,女,1933年4月13日出生,汉族,住上海市。原告陆某乙,女,1941年2月27日出生,汉族,住上海市。原告陆丙,男,1961年3月13日出生,汉族,住北京市。原告陆某丁,女,1963年1月24日出生,汉族,住北京市。上列四原告共同委托代理人魏晓庆、王常栋,上海欧瑞腾律师事务所律师。被告陆某A,男,1947年5月14日出生,汉族,住上海市。被告陆某B,女,1949年6月13日出生,汉族,住上海市。被告陆某C,女,1951年10月4日出生,汉族,住上海市。被告陆某D,女,1952年11月10日出生,汉族,住上海市。上列四被告共同委托代理人金某某。被告陆某E,男,1978年4月11日出生,汉族,住上海市。委托代理人余杨、李伯明,上海市千方律师事务所律师。第三人陆某G,女,2013年5月16日,汉族,住上海市原平路XXX弄XXX号XXX室。法定代理人陆某E(系陆某G父亲,本案被告之一)。第三人蔡某某,女,1950年2月20日出生,汉族,住上海市。委托代理人金某某。原告陆某甲、陆某F、陆某乙与被告陆某A、陆某B、陆某C、陆某D、陆某E分家析产纠纷一案,本院受理后,依法通知陆某G、蔡某某为第三人参加诉讼,依法由代理审判员张廷奎独任审判,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原告陆某F于本案审理过程中去世,其法定继承人陆丙、陆某丁作为原告参加诉讼。原告陆某甲、陆某乙、陆丙、陆某丁的共同委托代理人王常栋,被告陆某A、陆某B、陆某C、陆某D、第三人蔡某某的共同委托代理人金某某,被告陆某E、第三人陆某G的共同委托代理人余杨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原告陆某甲、陆某乙、陆丙、陆某丁诉称,陆某甲、陆某F、陆某乙均系陆俊人、石金妹的子女,石金妹于1945年去世,后陆俊人与石四妹结婚,生育陆某A、陆某B、陆某C、陆某D。陆俊人与石四妹均已去世,陆某F于2015年8月31日去世,其妻子徐玉珍于2007年9月7日去世,陆丙、陆某丁系二人的子女。陆某E系陆某A之子,陆某G系陆某E之女。上海市虬江路XXX弄XXX号房屋(以下简称系争房屋)为私房,登记在石四妹名下,于2010年面临动迁,2015年6月28日,陆某A、陆某B、陆某C、陆某D与征收单位签订了征收协议,取得征收补偿款2,965,249元。原告认为,系争房屋征收补偿款应由陆某甲、陆某F、陆某乙、陆某A、陆某B、陆某C、陆某D七人均分,陆丙、陆某丁转继承陆某F的七分之一的份额。故要求法院判决陆某甲、陆某乙各分得征收补偿款423,607元,陆丙、陆某丁共同分得征收补偿款423,607元,要求五被告共同支付。被告陆某A、陆某B、陆某C、陆某D辩称,不同意原告诉请。系争房屋二、三层是由陆某A、陆某E出资翻建的,故二、三层的权利归二人享有。陆某B、陆某C、陆某D与陆某A已经达成调解协议,陆某B、陆某C、陆某D均愿意按照调解协议执行。系争房屋虽然登记在石四妹名下,但石四妹已经将系争房屋通过公证的形式作了遗嘱,将系争房屋赠与了陆某E。原告提出依照法定继承来分得征收补偿款没有法律依据,遗嘱继承优于法定继承。被告陆某E辩称,不同意原告诉请。系争房屋二、三层是由陆某A、陆某E于2011年出资翻建的。石四妹有公证遗嘱将系争房屋遗赠给陆某E,陆某E于2008年曾书面表示接受遗赠,故该遗赠是有效的,故不同意原告诉请。第三人陆某G述称,不同意原告诉请,同意被告陆某E辩称意见。第三人蔡某某述称,不同意原告诉请,同意被告陆某A、陆某B、陆某C、陆某D辩称意见。经审理查明,陆某甲、陆某F、陆某乙均系陆俊人(于1966年去世)、石金妹(于1945年去世)生育的子女。石金妹去世后,陆俊人与石四妹(于2008年去世)结婚,生育陆某A、陆某B、陆某C、陆某D四个子女。陆某F于2015年8月31日去世,其妻子徐玉珍于2007年9月7日去世,陆丙、陆某丁系二人的子女。蔡某某系陆某A妻子,陆某E系二人之子,陆某G系陆某E之女。系争房屋为陆俊人、石四妹所有的私房,土地使用证登记在石四妹名下。系争房屋原为一层,后被翻建为四层,原告称翻建的具体情况不清楚,认为系由石四妹翻建。被告及第三人均表示系由陆某A、陆某E翻建,并提供了落款日期为2002、2003年翻建款项的收据及落款日期为2011年的建房合同书。被征收前,系争房屋内有陆某A、蔡某某、陆某E、陆某G四人户籍在册。被征收前,系争房屋由陆某A、蔡某某、陆某E共同居住。2015年6月28日,陆某A、陆某B、陆某C、陆某D与拆迁人上海珠江景峰投资有限公司、拆迁实施单位上海虹口动拆迁实业有限公司签订了《上海市国有土地上房屋拆迁与补偿协议》(以下简称拆迁协议)。根据拆迁协议,系争房屋土地使用面积20平方米,认定建筑面积60平方米,未认定建筑面积二49.29平方米;房屋价值补偿款2,325,279元,包括评估价格1,500,180元、价格补贴450,054元、套型面积补贴375,045元;该户选择货币补偿;各类签约搬迁补贴包括自行购房补贴40万元、一次性临时安置费7,500元、装潢费补贴3万元;搬迁补助费900元、家用设施移装费1,570元、未认定建筑面积补贴4万元;各类签约搬迁奖励包括拆迁面积奖6万元、签约奖8万元、按期搬迁奖2万元。结算单上另有整体搬迁奖171,000元。上述款项共计3,136,249元,已由陆某A领取2,010,849元,陆某B、陆某C、陆某D分别领取41,800元。另查明,石四妹于2007年11月13日订立《遗嘱》,载明:石四妹将个人所有的房屋(虬江路XXX弄X**号)归孙子陆某E所有。上海市黄浦区第一公证处于2007年11月20日就《遗嘱》出具《遗嘱公证书》。2008年1月15日,石四妹去世。2008年2月25日,陆某E向陆某A出具书面材料,载明:本人陆某E现对祖母石四妹于2007年11月13日所立的公证遗嘱中的遗嘱内容表示接受。再查明,陆某A、陆某B、陆某C、陆某D于2015年6月16日在虹口区旧改基地人民调解委员会主持调解下签订《调解协议书》,载明:系争房屋全部征收补偿款由陆某B、陆某C、陆某D三人各分得人民币4.18万元,余款分配由陆某A负责与除陆某B、陆某C、陆某D三人以外的其他共有产权人进行协商。上述事实,有原告提供的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房屋拆迁裁决书,被告陆某A、陆某B、陆某C、陆某D提供的拆迁协议、调解协议书、陆某E书写材料、户籍证明,被告陆某E提供的国有土地使用证、公证书、情况说明、户口簿,法院调取的拆迁协议、结算单、补偿费用发放清单、上海市国有土地使用权申报登记表以及当事人陈述等证据为证。本院认为,根据《上海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实施细则》的规定,拆迁人给予被拆迁人的货币补偿款、安置房屋归被拆迁人所有,被拆迁人应当负责安置房屋使用人。本案中,系争房屋土地使用证登记在石四妹一人名下,但此并不表示系争房屋产权归其一人所有,从本院调取的证据及当事人陈述来看,系争房屋应为陆俊人、石四妹的夫妻共同财产,故石四妹虽以公证遗嘱的形式将系争房屋遗赠给陆某E,但石四妹仅可就其产权份额进行处分。原告诉称陆某E未在知道受遗赠后两个月内向原告表示其接受遗赠,因此丧失了接受遗赠的权利。根据法律规定,受遗赠人应当在知道受遗赠后两个月内,作出接受或者放弃受遗赠的表示,到期没有表示的,视为放弃受遗赠。本案中,陆某E在石四妹去世后两月内书面表示接受遗赠,而原告未能举证证明陆某E在知道其受遗赠的两个月内未作表示,故陆某E可依据遗赠取得石四妹应得的征收补偿款份额。陆俊人作为系争房屋的共有人,其继承人石四妹、陆某甲、陆某F、陆某乙与被告陆某A、陆某B、陆某C、陆某D依法可以取得被拆迁人地位,有权分割系争房屋拆迁所得的房屋价值补偿款和面积奖,陆某A于陆俊人去世之后去世,其法定继承人陆丙、陆某丁可依法继承其应得份额。关于系争房屋的翻建情况,原告认为主要由石四妹出资翻建,被告及第三人认为主要由陆某A、陆某E出资翻建,鉴于石四妹已通过公证遗嘱将系争房屋遗赠给陆某E,陆某A对此并无异议,故无论系争房屋翻建情况如何,陆某E均可对翻建部分的价值补偿款酌情多分。除面积奖之外的各项奖励补贴,应由系争房屋的居住使用人取得,用于保障居住使用人的安置。综合上述情况,本院酌情确定陆某甲、陆某乙可各分得征收补偿款8万元,陆丙、陆某丁共可分得征收补偿款8万元。系争房屋征收补偿款已由陆某A领取,故四原告应得款项应由陆某A负责支付。据此,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九十九条之规定,判决如下:一、被告陆某A应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10日内支付原告陆某甲征收补偿款8万元;二、被告陆某A应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10日内支付原告陆某乙征收补偿款8万元;三、被告陆某A应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10日内支付原告陆丙、陆某丁征收补偿款8万元;四、驳回原告陆某甲、陆某乙、陆丙、陆某丁的其他诉讼请求。如果未按本判决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规定,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本案受理费7,518.52元,减半收取3,759.26元,由原告陆某甲、陆某乙、陆丙、陆某丁负担3,049.31元,被告陆某A负担709.95元。如不服本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15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出副本,上诉于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代理审判员 张廷奎二〇一六年四月二十八日书 记 员 王 颖附:相关法律条文附:相关法律条文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五条公民、法人的合法的民事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犯。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九十九条共有人约定不得分割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以维持共有关系的,应当按照约定,但共有人有重大理由需要分割的,可以请求分割;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份共有人可以随时请求分割,共同共有人在共有的基础丧失或者有重大理由需要分割时可以请求分割。因分割对其他共有人造成损害的,应当给予赔偿。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