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2016)苏01民终2231号

裁判日期: 2016-04-27

公开日期: 2016-08-16

案件名称

上诉人孙某甲、孙某乙、孙某丙、孙某丁与被上诉人孙某戊继承纠纷一案的民事判决书

法院

江苏省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江苏省南京市

案件类型

民事案件

审理程序

二审

当事人

孙某甲,孙某乙,孙某丙,孙某丁,孙某戊

案由

继承纠纷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

全文

江苏省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民 事 判 决 书(2016)苏01民终2231号上诉人(原审原告)孙某甲,男,1947年9月10日生,汉族,无业。上诉人(原审原告)孙某乙,女,1952年7月15日生,汉族,无业。上诉人(原审原告)孙某丙,女,1955年1月15日生,汉族,无业。上诉人(原审原告)孙某丁,男,1957年10月8日生,汉族,无业。上列四上诉人共同委托代理人倪明,江苏宁法律师事务所律师。被上诉人(原审被告)孙某戊,女,1963年6月20日生,汉族,无业。上诉人孙某甲、孙某乙、孙某丙、孙某丁与被上诉人孙某戊继承纠纷一案,南京市浦口区人民法院于2015年12月18日作出(2015)浦桥民初字第409号民事判决,孙某甲、孙某乙、孙某丙、孙某丁不服该判决,向本院提起上诉,本院于2016年3月7日立案受理。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上诉人孙某甲、孙某乙、孙某丙、孙某丁及其共同委托代理人倪明,被上诉人孙某戊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原审法院经审理查明,缪传霞育有五个子女,分别是孙某甲、孙某乙、孙某丙、孙某丁、孙某戊。2011年,缪传霞所居住的房屋拆迁,取得拆迁安置房一套(房票),房票上记载拆迁户姓名是缪传霞,后缪传霞名字被划掉,改为孙习秀。拆迁房交付时间为2011年3月25日,选房序号为15,房票上盖有桥林街道办事处拆迁安置办公室的印章。2011年3月13日,孙某甲、孙某乙、孙某丙、孙某丁、孙某戊签订协议一份。协议载明:“缪春霞拆迁安置房一套,经孙某甲、孙某乙、孙某丙、孙某丁、孙某戊协商,为照顾袁受恒之子住房,同意袁受恒购买,钱款付清。为防止以后发生与此套拆迁安置房有关的矛盾与纠纷,特订如下协议:一、安置房购买由袁受恒全额付款,所有权归袁受恒,此后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发生与房屋相关的一切事情和纠纷;二、自安置房拿到后,老人可居住至离世;三、老人居住期间,生活、医疗、服侍、百年后事等均与房屋购买无关;四、老人离世后,房屋的所有权归袁受恒”。协议上有孙某戊、孙某乙、孙某丙、孙某甲本人签名,孙某丁的签名是由其女儿孙苗苗代签。2011年5月缪传霞因病去世。另查明,袁受恒系孙某戊丈夫。原审法院在案件审理过程,准备追加袁受恒作为第三人参加本案诉讼,但袁受恒表示不愿参加本案诉讼,并自愿将协议中约定的所有权利和义务全部移转给孙某戊,孙某戊也表示同意。原审法院认为,孙某甲、孙某乙、孙某丙、孙某丁与孙某戊双方于2011年3月13日签订的协议,协议上孙某甲、孙某乙、孙某丙的签名均为本人所签,代表其对协议内容的认可。孙某丁签名虽是由其女儿孙苗苗代签,由于本案系亲兄弟姐妹之间的纠纷,应视为孙某丁的委托行为,能代表孙某丁本人的意思。孙某甲、孙某乙、孙某丙、孙某丁称该协议是在不知情和孙某戊强迫下所签,应为无效协议,其未能提供相关证据证明,对其主张不予支持。双方签订的协议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不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属合法有效,双方应按协议的内容履行。协议载明的内容表明,孙某甲、孙某乙、孙某丙、孙某丁已放弃本案讼争房屋的继承权,该拆迁安置房应由袁受恒出资购买,在缪传霞去世后归袁受恒所有。现缪传霞已去世,拆迁安置房应由袁受恒购买并归其所有。由于袁受恒已将协议约定的权利和义务全部转移给孙某戊,故确认编号为0000115号的桥林街道拆迁交房验收单(房票)归孙某戊所有,房票上所记载的拆迁安置房在孙某戊出资购买后,归孙某戊所有。孙某甲、孙某乙、孙某丙、孙某丁要求五人平分拆迁安置房无事实依据,不予支持。原审法院据此判决:驳回原告孙某甲、孙某乙、孙某丙、孙某丁的诉讼请求。宣判后,孙某甲、孙某乙、孙某丙、孙某丁不服原审判决,向本院提起上诉称,原审判决所依据的协议不真实,被上诉人在原审中出示的协议并非四上诉人签订的协议。且协议系四上诉人受欺诈、胁迫所签,并非四上诉人真实意思表示,不能作为定案依据。综上,请求二审法院依法撤销原判,改判由本案双方当事人共同法定继承缪传霞的房屋。孙某戊辩称,被上诉人在原审中已经出示了协议原件,且四上诉人也认可签协议的事实,双方除了该份协议并未签订过其他协议。当时大家都不要拆迁安置房,于是双方商量由孙某戊购买安置房,并给母亲缪传霞居住,缪传霞也在村子里向其他人表示,房子是给小女儿的。综上,请求二审法院依法驳回上诉人的上诉请求,维持原判。本院经审理查明,原审法院查明的事实属实,本院予以确认。二审庭审中,上诉人孙某甲、孙某乙、孙某丙、孙某丁提交南京市浦口区人民政府桥林街道办事处滨江社区居民委员会出具的证明及证人方某书面证言各一份,内容均为缪传霞生病期间费用及安葬费均用其自己拆迁款支付,余款由兄妹五人平摊,轮流照顾,老人一直住在孙某甲家直至去世,以证明孙某戊并未独自承担赡养缪传霞的责任,双方之前签订的协议是以孙某戊独自赡养缪传霞为前提的。经质证,孙某戊对证明及书面证言的真实性不能确认,认可缪传霞的安葬费用确实是用其拆迁补偿款支付的,余款由兄妹五人平摊,但缪传霞生前主要是由孙某戊照顾的,孙某乙也曾照顾过母亲。本院向四上诉人出示孙某戊提交的2011年3月13日协议原件,关于协议中四上诉人的签名,孙某甲、孙某乙均称协议上签名系其本人所签;孙某丙陈述签名好像系其所写,后又陈述其搞不清楚;孙某丁称其签名系女儿孙苗苗代签,但系受到孙某乙、孙某戊的胁迫。四上诉人另主张双方签订的协议并非孙某戊提交的该份协议,而是一份全部为手写的协议,但对此未提交证据。上述事实,有桥林街道拆迁交房验收单、协议、证明、证人证言及双方当事人陈述等证据证实。本院认为,本案二审争议焦点为:1、2011年3月13日协议是否真实有效;2、缪传霞名下的拆迁安置房应如何分割。关于争议焦点1,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或者反驳对方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有责任提供证据加以证明。没有证据或者证据不足以证明当事人的事实主张的,由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不利后果。孙某戊在原审中提交双方于2011年3月13日所签协议,孙某甲、孙某乙、孙某丙均认可协议中签名系本人所签,孙某丁称其签名系其女孙苗苗代签,二审中,孙某甲、孙某乙、孙某丁陈述与原审一致,孙某丙称不能确认其签名是否为本人所签。本院认为,四上诉人主张孙某戊向法院提供的协议并非双方签订的协议,该协议不真实,但四上诉人在原审中对签名真实性均予以认可,孙某丙虽在二审中有不同表述,但未能提供相反证据推翻其在原审的陈述,四上诉人亦未能提供证据证明双方除该协议外尚有其他协议存在,故双方于2011年3月13日所签协议应属真实,四上诉人的该项上诉理由证据不足,本院不予采纳。关于孙苗苗代为签名的效力问题,本院认为,孙苗苗系孙某丁女儿,本案双方当事人所签协议系兄弟姐妹间财产约定,孙某丁此后亦未对该协议提起撤销,故孙苗苗代为签名可视为孙某丁的委托行为,代表孙某丁本人真实意思,孙某丁主张孙苗苗代为签名,故协议无效的上诉意见,理由不成立,本院不予采纳。关于四上诉人提出的签订协议系受到孙某戊的欺诈、胁迫,但四上诉人对此未能提供相应证据,其该项上诉意见证据不足,本院不予支持。关于争议焦点2,本案双方当事人系缪传霞的继承人,双方于2011年3月13日签订的协议中明确约定缪传霞取得的拆迁安置房由袁受恒购买,该协议对双方均有约束力,双方均应按协议履行。因袁受恒已将协议约定的权利义务全部转移给孙某戊,原审法院据此判决由孙某戊取得该房屋权利,符合法律规定,并无不当。四上诉人要求由五继承人法定继承、平均分割诉争房屋的上诉意见,无事实和法律依据,本院不予支持。综上,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第一款第(一)项之规定,判决如下:驳回上诉,维持原判。二审案件受理费1000元,由上诉人孙某甲、孙某乙、孙某丙、孙某丁负担。本判决为终审判决。审 判 长  丁 钰代理审判员  徐聪萍代理审判员  相媛媛二〇一六年四月二十七日书 记 员  宋龙雯 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