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泰海民初字第2948号
裁判日期: 2016-04-27
公开日期: 2016-10-18
案件名称
鞠某甲、鞠某乙等与范某乙、范某丙等法定继承纠纷一审民事判决书
法院
泰州市海陵区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泰州市
案件类型
民事案件
审理程序
一审
当事人
鞠某甲,鞠某乙,范某甲,范某乙,范某丙,范某丁
案由
法定继承纠纷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五条,第十条第一款,第十三条第一款,第二十六条第一款
全文
江苏省泰州市海陵���人民法院民 事 判 决 书(2015)泰海民初字第2948号原告鞠某甲。原告鞠某乙。原告范某甲。委托代理人王素芹。三原告之共同委托代理人陶志宏,江苏奕俊律师事务所律师。被告范某乙。被告范某丙。被告范某丁。以上三被告之共同委托代理人成安宁。原告鞠某甲、鞠某乙女、范某甲与被告范某乙、范某丙、范某丁法定继承纠纷一案,本院于2015年10月28日立案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原告范某甲及其委托代理人王素芹,原告鞠某甲、鞠某乙女、范某甲共同之委托代理人陶志宏,被告范某乙、范某丙、范某丁及诸被告共同之委托代理人成安宁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原告鞠某甲、鞠某乙女、范某甲���同诉称,原告鞠某甲、鞠某乙女与被告范某乙、范某丙、范某丁及原告范某甲系同母异父姐弟关系。原、被告之母赵某某1977年5月17日去世,父亲范某某2001年去世,遗有位于泰州市海陵区某某街某号房屋。2013年,上述房屋被征收,因原、被告内部无法达成一致意见,未能与征收部门签订补偿协议,征收部门要求原、被告对征收利益析产分割。原、被告曾因案涉分家书是否成立请求法院依法确认,后经法院审理,确定分家书不成立、不生效。原告认为,原、被告作为范某某、赵某某法定继承人享有对遗产的继承权,请求法院依法对某某街某号房屋拆迁征收利益进行分割,诉讼费由被告承担。被告范某乙、范某丙、范某丁共同辩称,案涉某某街某号房屋1969年由范某某、赵某某、范某乙、范某丙四人共同出资建成,当时所建房屋的面积为60平方米,多年来,被告范某乙、范某丙、范某丁曾多次翻修、改建、扩建,直至变成拆迁时的100多平方米,拆迁时,经有关部门评估,总资产为494438元,实际居住人为范某丙、范某丁,父母遗产只占其中房屋的30平方米,拆迁时,原告已分得价值280000元房产,上述财产在原告范某甲名下,原告诉请分割,应给付三被告相应的款项,请求法院查明事实,依法裁判。经审理查明,范某某(农历1915年7月12日生)与赵某某(1913年2月16日生)系夫妻关系,赵某某与其前夫生有二女,即鞠某甲、鞠某乙女,后赵某某前夫去世,赵某某改嫁范某某,范某某与赵某某生有四子,即为:长子范某乙、次子范某丙、三子范某甲、四子范某丁。赵某某于1977年5月17日去世,范某某于农历2001年正月17日去世。赵某某生前未有遗嘱。1960年前,原告鞠某甲与原告鞠某乙女先后出嫁。1964年,被告范某乙参军���1965年,被告范某丙参加工作。1969年,家庭共建位于泰州市海陵区某路某号正房三间,厢房一间,未领取建房手续。1974年,被告范某乙结婚时,将三间正房中东边一间进行了扩建,并在东边房间正前方砌建厨房两小间,1979年,原告范某甲分得他处房屋,搬离上述某某街某号房屋,1981年左右,被告范某丙因房屋拥挤,将1969年砌建的厢房拆除,在正房南侧砌建辅房一间,1989年,范某某对坐落于泰州市海陵区某路某号,用地为103.3平方米的土地使用权进行申报登记,泰州市土地管理局出具申报登记证明。1999年,被告范某丁在正房西房间南侧砌建房屋,为此与原告鞠某乙女等发生纠纷,致范某丁起诉来院,原告鞠某甲亦到庭佐证,后被告范某丁为此给付原告鞠某乙女补偿款人民币38000元,至此,搭建物与原告鞠某乙女及其夫无关。虽房屋多次演变,但某某街某号一直未领取房屋所有权证和其所坐落的土地使用权证。2009年,上述房屋拟纳入拆迁,相关部门对某某街某号房屋制作的分户平面图显示,案涉房屋朝南三间正房从西至东面积依次为13.12平方米、16.36平方米、17.21平方米,合计46.69平方米,正房东房间南侧两间房屋合计面积10.34平方米,正房南侧砌建房屋面积为17.3平方米,正房西房间南侧砌建房屋面积为29.2平方米和7.4平方米,在上述正房西房间与南侧砌建房间之间有一2平方米门室,供出入通行。拆迁时,被告持1995年立书人为范某某的分家书一份,载明:家中共有房屋八间,其中朝南三间,厢房两间,朝北一间、厨房两间,大女儿鞠某甲、小女儿鞠某乙女主动弃权不享受财产权,大儿子范某乙享受东房间、厨房两间财产权,二儿子范某丙享受西房间、朝北一间财产权,三儿子范某甲享受堂屋一间财产权,四儿子范某丁享受厢���两间财产权,分家书上方有原、被告签名,另有泰州市百岁居民委员会盖章,因原告鞠某甲、鞠某乙女对分家书提出异议,各方未与拆迁部门达成拆迁补偿安置协议,现上述房屋已被拆除。为否认分家书效力,原告鞠某甲、鞠某乙女将范某乙、范某丙、范某甲、范某丁诉至法院,后该案经两审终审,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于2014年8月19日作出(2014)泰中民终字第581号民事判决,确认立书人为范某某、载明时间为1995年3月的分家书不成立、不生效。因双方就范某某、赵某某遗产分割未能达成一致协议,致原告鞠某甲、鞠某乙女、范某甲再次涉讼。另查明,赵某某生前与原告范某甲和被告范某丁生活,当时范某甲、范某丁并未结婚,后范某甲从上述房屋搬出后,范某某与被告范某丙共同生活;被告范某丁与陈某某于2007年12月17日登记离婚,离婚协议载明:现有住房地址下坝某某街某#平房两间,面积35平方米,来源于男方,离婚后南面房间归女方所有,北面房间归男方所有,可另开门。审理中,本院依法通知陈某某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后陈某某明确表示,上述房屋中属于其所有的份额其同意归被告范某丁所有,后本院通知其退出诉讼;另原告述称,范某某生前在商机厂工作,五十年收入27元,六十年收入30元,赵某某没有工作,在家养鸡;被告述称,范某乙当兵后,每月寄5元回家,被告范某丙进厂工作,工资是18元,1969年家中建房时厂里补贴100元,建房时,范某某除了工作,还在外面修理棉花机增加收入,因其系军属,建房时,街道亦补贴部分建房费用,砌建上述房屋共花费400多元。上述事实有户籍登记资料、民事判决书、拆迁调查分户平面图、拆迁补偿分户估价表、工作证、退休证、离婚证、离婚���议、证明及当事人陈述等证据证实。本院认为,继承开始后,按法定继承办理,有遗嘱的,按遗嘱继承或遗赠办理,有遗赠抚养协议的,按照协议办理。遗产在家庭共有财产之中的,遗产分割时应当先分出他人的财产。本案原、被告均无证据证明赵某某、范某某生前遗有遗嘱或遗赠抚养协议,1995年的分家协议已经生效判决确认不成立、不生效,故关于赵某某、范某某之遗产继承应依照法定继承办理。本案的争议焦点为,本案诉争某某街某号房屋拆迁安置补偿权益中赵某某、范某某遗产范围如何确定、分割。关于范某某、赵某某遗产的确定一节,根据双方当事人当庭陈述,同时结合泰州市拆迁调查分户平面图,本院认定范某某、赵某某与原告范某甲、被告范某乙、范某丙、范某丁共同生活期间共建成正房三间,上述房屋应属家庭共同财产,而考虑到当时原告范某甲、被告范某丁尚未参加工作,并无资金投入,故上述房屋应认定为范某某、赵某某、范某乙、范某丙家庭共同财产;但范某某一直有稳定的收入来源,赵某某亦在家养鸡赚钱,而被告范某乙、范某丙在建房前参加工作仅四、五年,考虑到各方的经济收入和建房资金的投入比例,本院确定范某某、赵某某对房屋的贡献要远大于被告范某乙、范某丙的贡献;而对被告范某乙结婚时,正房东房间扩建、并新建正房南侧两间房屋,上述房屋的建造亦发生在范某某、赵某某、范某乙共同生活期间,被告范某乙无证据证明上述房屋翻建、新建系其一人出资出力,故亦应认定为家庭共有财产,考虑到上述房屋砌建时,范某某、赵某某均年近花甲,而被告范某乙则工作多年,故应认定,被告范某乙对该部分房屋的贡献大于范某某、赵某某夫妇;综上所述,本院确���含扩建后东房间在内的正房三间中,范某某、赵某某共同享有三分之二的产权份额,剩余三分之一的产权份额由被告范某乙、范某丙各半所有。东房间南侧面积为10.34平方米房屋归被告范某乙所有。至于1981年砌建的正房南侧房屋,当时,赵某某已去世,该房屋系范某某与范某丙共同生活期间砌建,考虑到范某某亦有退休工资收入,对上述房屋亦有一定贡献,故酌情确定面积为17.3平方米房屋中有范某某遗产4平方米。剩余13.3平方米房屋归被告范某丙所有。共同出入通行的门室2平方米属于上述房屋出入通行公共部位,亦应纳入范某某之遗产为宜。至于1999年范某丁与鞠某乙女争议之面积,范某某当时随被告范某丙生活,故上述房屋应归被告范某丁所有,其中并无范某某之遗产。综上所述,上述房屋中属于范某某、赵某某遗产的部分面积为37.13平方米。被告范某乙所有房���面积为18.12平方米,被告范某丙所有房屋面积为21.08平方米,被告范某丁所有房屋面积为36.6平方米。原告鞠某甲、鞠某乙女主张其结婚后仍与父母共同生活,与户籍资料载明事实不符,亦未提供相应证据证明其主张成立,本院对此不予采信。关于范某甲主张上述房屋均系遗产一节,与建房资金实际来源不符,故其主张本院亦不予采信。至于上述遗产如何分配一节,根据法律规定,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半应当均等,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抚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本案赵某某去世时,原告范某甲、被告范某丁尚未成家,赵某某去世后,范某某与被告范某丙共同生活,根据法律规定,本院酌情对被告范某丙适当多分。根据上述原则,本院确定原告鞠某乙女、鞠某甲、范某甲、被告范某乙、范某丁各分得���某某、赵某某遗产房屋5.7平方米,被告范某丙分得遗产6.63平方米。因上述房屋标的物已灭失,故上述房屋对应的拆迁补偿权益归各自所有;关于原告鞠某甲、鞠某乙女、范某甲主张三被告存在伪造遗嘱,应当不分遗产的主张一节,上述分家书并非遗嘱,故三原告主张三被告伪造遗嘱,应当少分或不分遗产的主张不能成立。综上所述,原告鞠某甲、鞠某乙女、范某甲各享有某某街某号房屋正房中5.7平方米的拆迁补偿权益;被告范某乙享有23.82平方米房屋的拆迁补偿权益,被告范某丙享有27.71平方米房屋的拆迁补偿权益,被告范某丁享有42.3平方米房屋的拆迁补偿权益。至于原告所称土地补偿权益,案涉房屋所占用面积合计110.93平方米,已大于范某某土地使用权登记的面积,故不存在可以单独进行土地补偿的相关权益,原告主张分割,无事实和法律依据,本院对此不予支持。据此,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五条、第十条,第十三条、第二十六条之规定,判决如下:一、坐落于泰州市海陵区某某街某号房屋中,原告鞠某甲、鞠某乙女、范某甲各享有5.7平方米房屋的拆迁补偿权益;被告范某乙享有23.82平方米房屋的拆迁补偿权益,被告范某丙享有27.71平方米房屋的拆迁补偿权益,被告范某丁享有42.3平方米房屋的拆迁补偿权益。二、驳回原告鞠某甲、鞠某乙女、范某甲其他的诉讼请求。本案受理费人民币5948元,由原告鞠某甲、鞠某乙女、范某甲共同负担人民币2974元,被告范某乙、范某丙、范某丁共同负担人民币2974元(三原告已预交,被告范某乙、范某丙、范某丁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将应负担部分迳交原告鞠某甲、鞠某乙女、范某甲)。如不服本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交副本,上诉于江苏省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同时根据《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的有关规定,向该院预交上诉案件受理费5948元[通过银行缴纳上诉费时须如实填写以下内容:①上诉人姓名:填写上诉人本人的姓名或名称,而非代理人、经办人的姓名;②汇入单位:江苏省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③帐号:10×××68;④汇入银行:泰州市农行泰州海陵支行;⑤款源:上诉费;⑥一审案号;⑦编码:112001]。审 判 长 赵亚亚人民陪审员 梁文有人民陪审员 陈大明二〇一六年四月二十七日书 记 员 丁 洁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