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巴法民初字第02771号
裁判日期: 2016-04-27
公开日期: 2016-09-01
案件名称
朱显梅,朱显华等与朱升英占有物返还纠纷(9126)一审民事判决书
法院
重庆市巴南区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重庆市
案件类型
民事案件
审理程序
一审
当事人
朱某甲,朱某乙,朱某丙,朱某丁,朱某戊,廖某某,陈某某,朱某庚,朱某辛
案由
占有物返还纠纷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二百四十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六十条第一款;《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
全文
重庆市巴南区人民法院民 事 判 决 书(2015)巴法民初字第02771号原告朱某甲,女,汉族,1953年4月15日出生,住重庆市巴南区。原告朱某乙,男,汉族,1959年4月27日出生,住重庆市巴南区。原告朱某丙,女,汉族,1955年2月18日出生,住重庆市巴南区。原告朱某丁,女,汉族,1963年4月25日出生,住重庆市巴南区。原告朱某戊,女,汉族,1961年6月16日出生,住重庆市巴南区。委托代理人朱某己,系原告朱某乙儿子,原告朱某甲、朱某丙、朱某丁及朱某戊侄儿,男,汉族,1984年8月10日出生,住重庆市渝中区。原告廖某某,女,汉族,1940年1月9日出生,住四川省万源市。委托代理人邹某某,系原告廖某某丈夫,男,汉族,1931年11月14日出生,住四川省万源市。原告陈某某,女,汉族,1949年11月10日出生,住重庆市江津市。原告朱某庚,女,汉族,1991年7月13日出生,住重庆市巴南区。被告朱某辛,女,汉族,1944年5月22日出生,住重庆市巴南区。委托代理人许瑞平,重庆市巴南区南湖法律服务所法律工作者。委托代理人陈先进,重庆市巴南区南湖法律服务所法律工作者。原告朱某甲、朱某乙、朱某丙、朱某丁、朱某戊,原告廖某某、陈某某、朱某庚与被告朱某辛占有物返还纠纷一案,本院于2015年4月2日立案受理。适用普通程序,由代理审判员张晟任审判长,与人民陪审员刘思碧、徐静组成合议庭,于2015年11月5日及2016年4月7日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原告朱某戊及原告朱某甲、朱某乙、朱某丙、朱某丁、朱某戊的委托代理人朱某己,原告廖某某及其委托代理人邹某某,原告陈某某、朱某庚以及被告朱某辛及其委托代理人许瑞平、陈先进到庭参加诉讼。现本案已审理终结。原告朱某甲、朱某乙、朱某丙、朱某丁、朱某戊共同诉称,五原告父亲朱某壬系朱某癸大哥,并与朱某癸共同生活。2013年7月14日,朱某癸发生交通事故,因抢救无效于次日死亡,五原告父亲在探望朱某癸后返家途中,亦遇交通事故死亡。但朱某癸的死亡赔偿金被其姐姐即被告朱某辛领取。现因朱某癸生前均与朱某壬共同生活,关系紧密,朱某壬又在探望朱某癸过程中发生交通事故死亡。故五原告起诉要求按60%的比例由被告朱某辛返还占有的因朱某癸死亡后获得的赔偿金。原告廖某某诉称,原告廖某某系朱某癸大姐,朱某癸死亡后,其亲属曾达成死亡金分配协议,在由朱某癸大哥朱某壬家属分配20000元后,其余部分进行平均分配。故原告廖某某起诉要求由被告朱某辛按分配协议返还朱某癸死亡后获得的赔偿金。原告陈某某诉称,原告陈某某系朱某癸的二嫂,朱某癸死亡后,其亲属对其死亡赔偿金曾达成分配协议。现要求被告朱某辛按该协议内容返还朱某癸死亡后获得的赔偿金。原告朱某庚诉称,原告朱某庚系朱某癸侄女,朱某癸死亡后,其亲属对其死亡赔偿金曾达成分配协议。现要求被告朱某辛按该协议内容返还朱某癸死亡后获得的赔偿金。被告朱某辛辩称,朱某癸死亡赔偿金经法院判决后由朱某辛领取,现余15万元。原告朱某甲、朱某乙、朱某丙、朱某丁、朱某戊以及原告朱某庚系朱某癸侄女;原告廖某某因自幼过继给他人,已与朱某癸无亲属关系;原告陈某某系朱某癸二嫂,故原告均无分配朱某癸死亡赔偿金资格。且原告所述的分配协议仅系为领取赔偿金而签订,被告朱某辛并不知协议内容,并无对死亡赔偿金作出分配处理的意思,又无朱某癸三哥朱某子签字同意,该分配协议无效。故被告不同意原告的诉讼请求。经审理查明,朱某丑与王某甲系夫妻关系,共生育七子女,即长子朱某壬、长女廖某某、次女朱某辛、次子朱某寅、三子朱某子、四子朱某癸、五子朱升有。朱某丑、王某甲及朱升有于早年死亡。长子朱某壬与王某乙结婚,婚后生育五子女,即原告朱某甲、朱某乙、朱某丙、朱某丁、朱某戊;次子朱某寅与原告陈某某结婚,朱某寅于2005年死亡;三子朱某子有养女朱某庚,并与杨某某再婚;四子朱某癸终身未婚,亦无子女。长女廖某某原名朱升容,但幼年即过继给廖家后,更名为廖某某。朱某子因患精神疾病,于2003年离家外出,至今杳无音讯,其再婚妻子随即离家,返回原籍,原告朱某庚由其他家庭成员共同抚养。2013年7月14日21时50分许朱某癸在巴南区龙洲湾江西建工工地门前路段横过道路时,被新世界公交公司所有的,由牟某驾驶的小型轿车撞击,因抢救无效于同年7月15日死亡。事故发生后,朱某壬前往朱某癸所在医院探望,后在返家途中,亦发生交通事故,经抢救无效,于同日死亡。2013年8月17日,朱某壬妻子(朱某癸大嫂)王某乙、原告廖某某(朱某癸大姐)、陈某某(朱某癸二嫂)、朱某庚(朱某癸三哥朱某子女儿,朱某癸侄女)及被告朱某辛(朱某癸二姐)五方作为朱某癸亲属,对朱某癸死亡后获得赔偿金的使用及分配达成协议,约定其赔偿金首先支付诉讼费用及丧葬费用;其次因朱某壬在探望途中身亡,视朱某癸按农村或城镇标准赔偿后,支付朱某壬安葬费10000元或20000元;最后余款由五方均分。协议达成后,五方均在协议上签字捺印。朱某癸死亡后,新世界公交公司先行垫付了100000元,存于被告朱某辛名下银行卡中,密码由原告朱某庚掌握,银行卡由原告廖某某保管。后经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调解,被告朱某辛领取了282359元赔偿款,加上新世界公交公司垫付的100000元,被告朱某辛共计领取赔偿款382359元,民事调解书中并未明确系按城镇或农村标准作出的赔偿。在由新世界公交公司先行垫付的100000元中,支出了71000元用于支付律师费用及朱某癸丧葬事宜,现尚余29000元,合计剩余311359元。被告朱某辛朱在领款后未按分配协议支付原告相应款项。现原告起诉来院均要求被告朱某辛返还朱某癸死亡赔偿金,原告朱某甲、朱某乙、朱某丙、朱某丁、朱某戊要求被告朱某辛按60%比例支付;原告廖某某、陈某某及朱某庚均要求被告朱某辛按分配协议进行支付。审理中,被告朱某辛以原告均不具分配资格,且分配协议并非各方真实意思表示,亦无朱某子签字同意及协议无效,不同意原告的诉讼请求。同时被告朱某辛辩称赔偿款已由其开支了约70000元,但未举示相应证据证明其开支的明细及用途。因双方分歧过大,故调解未果。另查明,原告朱某甲、朱某乙、朱某丙、朱某丁、朱某戊母亲王某乙于2014年2月18日死亡。上述事实,有原、被告的当庭陈述,协议书、银行卡及取款凭证、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医院病案资料、证明等证据在卷为凭,并经当庭询问、质证,足以认定。本院认为,本案争议的标的系朱某癸因交通事故死亡后,由赔偿义务人对朱某癸亲属作出的丧葬费、死亡赔偿金及其他经济损失的赔偿。该笔款项,朱某癸的亲属有权进行处分。为此,朱某癸大嫂王某乙、朱某癸大姐原告廖某某、朱某癸二嫂原告陈某某、朱某癸三哥朱某子养女,原告朱某庚及朱某癸二姐被告朱某辛五方作为朱某癸亲属对赔偿金的使用及分配达成协议。虽该协议并无朱某癸三哥朱某子签字,但朱某子因患精神疾病,于2003年离家外出,至今杳无音讯。而原告朱某庚作为朱某子女儿,由其代为领取朱某子份额的赔偿金亦得到了签订协议的其余各方的认可。故本院认为由王某乙、原告廖某某、陈某某、朱某庚及被告朱某辛于2013年8月17日就朱某癸死亡后获得的赔偿金达成的使用分配协议系签订协议各方自愿选择达成的一致意见,系各方真实意思的表现,并不违反法律的禁止性规定,签订协议的各方应受该协议约束并履行各自义务。但被告朱某辛未按协议约定将领取的赔偿金进行分配。现原告朱某甲、朱某乙、朱某丙、朱某丁、朱某戊作为王某乙子女,原告廖某某、陈某某、朱某庚作为签订分配协议的当事人,有权起诉要求被告朱某辛按分配协议支付其占有的朱某癸因交通事故死亡获得的赔偿金。对原告朱某甲、朱某乙、朱某丙、朱某丁、朱某戊要求按照60%比例分配赔偿金的请求本院不予支持。因该协议约定视朱某癸按农村或城镇标准赔偿后,支付朱某壬安葬费10000元或20000元,但经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调解后最终领取的赔偿金系议定的金额,并未明确系按农村或城镇标准赔偿,结合赔偿金的具体数额,介于农村标准与城镇标准之间,故本院酌情认定应当支付朱某壬丧葬费15000元。现朱某癸因交通事故死亡获得的赔偿金剩余311359元,其中15000元应当支付给原告朱某甲、朱某乙、朱某丙、朱某丁、朱某戊作为其父亲朱某壬丧葬费,剩余296359元应当由原告朱某甲、朱某乙、朱某丙、朱某丁、朱某戊作为一方与原告廖某某、陈某某、朱某庚及被告朱某辛按五份平均分配,每方应分配59271.8元。故原告朱某甲、朱某乙、朱某丙、朱某丁、朱某戊应分得74271.8元,原告廖某某、陈某某、朱某庚各分得59271.8元,上述款项应由被告朱某辛从其领取的赔偿款中支付。被告朱某辛付清上述款项后,以其名义开设的银行卡中的存款归朱某辛所有。对被告朱某辛辩称该分配协议并非其真实意思表示的抗辩意见,因被告在审理中自认该协议中朱某辛的签字捺印真实,又未举示相应证据证明其在签订分配协议时受欺诈或胁迫,应当视为被告朱某辛的真实意思表示,故本院对被告的抗辩意见不予采纳。对被告辩称赔偿款已由其开支了约70000元,因被告未举示相应证据证明其开支的明细及用途,不能认定其开支的金额用于分配协议约定的律师费用及丧葬费用,本院对被告的抗辩意见不予采纳。为此,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二百四十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六十条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之规定,判决如下:被告朱某辛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五日内支付原告朱某甲、朱某乙、朱某丙、朱某丁、朱某戊74271.8元;被告朱某辛自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五日内支付原告廖某某59271.8元;被告朱某辛自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五日内支付原告陈某某59271.8元;被告朱某辛自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五日内支付原告朱某庚59271.8元;驳回原告朱某甲、朱某乙、朱某丙、朱某丁、朱某戊的其他诉讼请求。如果未按本判决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规定,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案件受理费3300元,由被告朱某辛承担。(此款已由原告朱某甲、朱某乙、朱某丙、朱某丁、朱某戊自愿垫付1650元,被告朱某辛在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五日内迳付原告朱某甲、朱某乙、朱某丙、朱某丁、朱某戊1650元,另外1650元于本判决生效后由被告自行向本院缴纳,本院预收的案件受理费不作清退)。如不服本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出副本,上诉于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同时,直接向该院预交上诉案件受理费3300元。递交上诉状后上诉期满七日内仍未预交受理费又不提出缓交申请的,按自动撤回上诉处理。本判决发生法律效力后,当事人应自觉履行判决的全部义务。一方不履行的,权利人可以向本院申请强制执行,申请执行的期限为二年,该期限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审 判 长 张 晟人民陪审员 刘思碧人民陪审员 徐 静二〇一六年四月二十七日书 记 员 李 鹤 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