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2015)仓民初字第2367号

裁判日期: 2016-04-22

公开日期: 2016-12-26

案件名称

黄凌燕与张大超、方琏、张帆共有物分割纠纷一审民事判决书

法院

福州市仓山区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福州市

案件类型

民事案件

审理程序

一审

当事人

黄某某,张某某,方某,张某

案由

共有物分割纠纷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九十五条,第九十九条,第一百零二条,第一百零三条,第一百零四条

全文

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人民法院民 事 判 决 书(2015)仓民初字第2367号原告黄某某,女,1963年2月16日出生,汉族,住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委托代理人刘某某,福建东岸律师事务所律师。被告张某某,男,1948年10月1日出生,汉族,住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被告方某,女,1949年6月19日出生,汉族,住址同上。被告张某,男,1979年10月27日出生,汉族,住址同上。原告黄某某与被告张某某、方某、张某共有物分割纠纷一案,本院于2015年6月1日受理,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原告委托代理人及三被告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原告诉称,原告与被告张某原系夫妻关系,现已离婚。被告张某某、方某系被告张某父母。原告及三被告于2012年8月31日共同向案外人购买坐落福州市仓山区金山街道金桔路230号水映天长家园(原金辉.城市三环)20#楼XXX单元房产。2013年3月26日,被告张某向福州市鼓楼区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法院判决准予离婚,并已生效。但该诉讼中法院认为上述房产属于本案原、被告四人共同共有,因此未在离婚案件中予以分割。现原告已不在该房产中居住,共有基础已不存在,诉争房产应等额分割。原告诉请:1.依法对原、被告共同所有的坐落福州市仓山区金山街道金桔路230号水映天长家园(原金辉.城市三环)20#楼XXX单元房产进行分割,三被告连带将房屋折价款的四分之一支付原告;2.本案案件受理费由被告负担。三被告一致辩称,对诉争房产登记体现由原、被告四人共有(并未体现具体份额)并无异议,但原告提出分割房屋折价款的四分之一不合理。三被告主张房产归三被告所有,愿意支付折价款的15%给原告,并再抵扣原告应承担的公积金贷款债务。庭审中,原告向本院提交如下证据:A1.房屋权属登记信息,证明诉争房产为原、被告四人共同共有;A2.(2014)鼓民初字第3101号民事判决书;A3.法律文书生效证明,证据A2、A3证明诉争房产未在离婚案件中处理,该离婚案件判决已生效。三被告对上述原告证据均无异议。三被告向本院提交如下证据:B1.2011年5月12日同城跨行转账凭证(金额180000元);B2.被告张某的银行流水单(2011年5月12-2011年5月18日),证据B1、B2证明被告张某某于2011年5月12日汇款180000元给被告张某,当月17日原告即从张帆户头将180000元转走,用于归还其银行贷款(原告婚前购买出租车所欠银行贷款债务);B3.榕房权证R字第X**号房产权证复印件,证明被告张大超名下原有一处房产,被告将该房产卖了,并将卖房款借给原告,原告用于偿还其个人与其母亲的债务;B4.(2014)鼓民初字第3101号民事判决书,证明法院生效判决认定450000元公积金借款属于夫妻共同债务,并在分割本案诉争房产时一并处理;B5.个人住房借款合同,证明借款人是原告与被告张某;B6.公积金还款流水,证明2013年3月至今,诉争房产的公积金贷款均是由被告张某、方某支付;B7.建设银行交易清单三张,证明2009年11月19日被告方某转账给被告张某130000元用于原告与张帆购买股票;B8.光大银行同城跨行转账专用凭证,证明2012年4月25日被告张某某转账支付原告母亲林某某340000元用于替李某某偿还贷款;B9.补充协议、实付承诺函、承诺函、光大银行同城跨行转账凭证(2012年8月2日)、收款收据,证明诉争房产是由被告张某某作为买方签订的合同,并由张某某支付首付款,两笔共计630000元。原告对上述证据质证意见为:对证据B1、B2真实性无异议,但认为不能证明款项性质用途,与诉争房产无关联;B3无原件核对,且与本案无关;B4真实性无异议,但认为公积金借款应为本案原、被告共同债务;B5真实性无异议,但借款合同的借款人应是本案原被告四人;B6真实性无异议,确认2013年3月至今的房贷均是由被告张某某、方某支付,但基于家庭成员关系,原告支付了购房款中的大多数,按揭贷款相比较而言仅是一小部分,原告不同意公积金债务在诉争房折价款中抵扣;B7汇款时间为2009年,无法认定款项性质用途,与本案诉争房产无关;B8发生于本案诉争房产购房合同签订前,与本案无关;B9真实性无异议,只能证明被告张某某转出首付款630000元,但不能证明款项的构成,应为当时原、被告是一家人,由张某某单独签订购房协议,是家人推举其代为行使购房行为,房屋所有权人应以产权登记为准,被告证据B5(个人住房借款合同)就能证明原告在购房时有一定贡献。本院出示:福建银德中远资产评估房地产土地估价有限公司出具的闽银德房报字(2015)第F055号《房地产估价报告书》,该报告书对诉争房产市场价值评估结果为总价1503000元。原、被告对该评估结果均无异议。双方对证据A1-A3、B4-B6、B9真实性无异议,本院予以确认,结合双方庭审陈述,可以确认如下法律事实:原告与被告张某原系夫妻关系。被告张某某、方某系被告张帆父母。在原告与被告张某婚姻关系存续期间,被告张某某与案外人签订购房合同购买坐落福州市仓山区金山街道金桔路230号水映天长家园(原金辉.城市三环)20#楼XXX单元房产,该房产权属登记为原、被告四人共同共有(产权证号分别为:榕房权证R字第XXX-1、榕房权证R字第XXX-2、榕房权证R字第XXX-3、榕房权证R字第XXX-4)。被告张某已向福州市鼓楼区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法院已作出生效判决,准予离婚,上述诉争房产未在离婚判决中予以处理。另查,原告与被告张某作为借款人,于2012年8月31日与建设银行福建省分行签订《个人住房借款合同》,办理公积金借款(450000元)用于购买上述诉争房,本案原、被告四人同为该《个人住房借款合同》的抵押人,抵押物为诉争房产及其占用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庭审中原告确认2013年3月至今诉争房的房贷均是由被告张某某、方某支付。又查,本案诉讼中原、被告同意诉争房产归三被告所有、原告依据房产评估价值依法取得相应经济补偿。诉讼中经评估,诉争房产市场价值为:总价1503000元。双方无异议。本案双方争议问题在于房产折价分割比例及相关债务分担。本院认为,本案法律关系为不动产共有人对共有物的分割之诉。共同共有人在共有的基础丧失或者有重大理由需要分割时可以请求分割,双方同意房产归三被告所有,原告取得相应折价款,符合法律规定。关于双方争议的问题,本院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的相关规定,因共有的不动产产生债务,在对外关系上,共有人承担连带责任。此规定说明:本案可一并处分的债务应为因诉争房产产生的债务,并且该债务的对外承担上应由共有人承担连带责任。因此,被告证据B1、B2、B3、B7、B8所欲证明对象并非因诉争房屋产生的债务,与本案无关,本案中不予认定。双方无争议的用于购房的公积金借款450000元属于因诉争房屋产生的共同债务,应在本案中一并处理。生效的婚姻案件判决中叙明:“原、被告均认可45万元公积金贷款属夫妻共同债务,本院认为,该债务系为购买上述诉争房产而负担的,因诉争房产无法进行分割,故上述债务不宜分割,可待分割诉争房产时一并处理”,上述论述仅是对原告与被告张某自认内容的确认,关于该债务的性质及如何处理,生效判决已阐明应在房产分割诉讼中处理。根据法律规定,该公积金借款债务属于原、被告四位共有人应连带承担的共同债务,而非仅由借款人(原告及被告张某)负担。鉴于本案双方均未能证明对诉争房产享有份额、公积金借款承担份额另有约定,本案诉争房产价值及公积金借款债务的内部分配均应视为等额分配。诉争房产归三被告所有,原告可分得的补偿款价值为375750元(1503000元*25%=375750元)。原告未能举证证明其偿还过公积金借款,且又自认2013年3月至今的房贷均由被告张某某、方某支付,本院认为原告应承担的内部债务份额应为112500元(450000元*25%=112500元),应在房屋分割补偿款中予以抵扣,即:三被告应支付原告263250元(375750元-112500元=263250元)。鉴于上述公积金借款债务已在原、被告间内部分配,原告应承担部分已在其可得的房屋价款中抵扣,应此就该公积金借款债务的内部关系而言,应由三被告共同承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九十五条、第九十九条、第一百零二条、第一百零三条、第一百零四条的规定,判决如下:一、坐落福州市仓山区金山街道金桔路230号水映天长家园(原金辉.城市三环)20#楼XXX单元房产(产权证号:榕房权证R字第XXX-1、榕房权证R字第XXX-2、榕房权证R字第XXX-3、榕房权证R字第XXX-4)归属被告张某某、方某、张某三人共同共有,因购买该房产而与建设银行福建省分行签订的《个人住房借款合同》项下的公积金借款债务由被告张某某、方某、张某三人共同负担;二、被告张某某、方某、张某应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三十日内支付原告黄某某房屋分割补偿款人民币263250元。案件受理费9478元,由原告黄某某与被告张某某、方某、张某各负担2369.50元,三被告应负担的费用应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7日内向本院缴纳。本案评估费用5203元,由原、被告四人各负担1300.75元,该款已由原告先行支付,三被告应负担的部分应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7日内支付原告。如不服本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或诉讼代表人的人数提出副本,上诉于福建省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审 判 长  孙志高人民陪审员  刘林雯人民陪审员  冯文龙二〇一六年四月二十二日书 记 员  陈 玉 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