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2015)海民初字第22126号

裁判日期: 2016-04-22

公开日期: 2016-11-10

案件名称

黄若男诉范世杰等返还原物纠纷一案

法院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北京市

案件类型

民事案件

审理程序

一审

当事人

黄若,范世杰,郭秀兰,范佳琪

案由

返还原物纠纷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三十四条

全文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民 事 判 决 书(2015)海民初字第22126号原告黄若男,男,1982年8月30日出生。委托代理人施文华,北京市中地律师事务所律师。委托代理人汪鹏,北京市中地律师事务所律师。被告范世杰,男,1962年3月1日出生。被告郭秀兰,女,1962年1月6日出生。被告范佳琪,男,1987年4月22日出生。三被告共同委托代理人罗灿谟,天津益天律师事务所律师。原告黄若男与被告范世杰、郭秀兰、范佳琪返还原物纠纷一案,本院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原告黄若男及其委托代理施文华、汪鹏,被告范世杰与被告范世杰、郭秀兰、范佳琪共同委托代理人罗灿谟均到庭参加了诉讼。现已审理终结。原告黄若男诉称,黄若男之父黄嘉钢和范世杰原是亲生兄弟,由于早年家中条件有限,范世杰之父范成泉于1958年10月把黄嘉钢交由黄金山收养,并改随黄姓。1997年5月31日黄金山上地平房拆迁,黄金山及杨桂兰(黄若男之母)作为被拆迁人进行安置,获得上地东里三区×号房屋。2003年10月,黄嘉钢、杨桂兰夫妻用双方工龄折算并额外交付5万元购得此房,登记在杨桂兰名下。2013年3月15日,杨桂兰将该房屋卖给黄若男,于2013年4月10日变更登记。因范佳琪在海淀区上地附近上学,又因血缘关系,杨桂兰一家一直将诉争房屋交由范世杰一家三口居住,并酌情收取少量房费。范世杰一家在西城区四根柏胡同28号的平房一直用于出租。现因黄若男之子需要上学,黄若男要求范世杰一家三口归还上述房屋,被拒绝。为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特诉至法院,请求判令范世杰、郭秀兰、范佳琪腾空位于海淀区上地东里三区×号的房屋,并向黄若男返还该房屋,判令范世杰、郭秀兰、范佳琪共同支付自1997年12月起至起诉之日止房屋占用费40000元。被告范世杰、郭秀兰、范佳琪辩称,不同意黄若男的诉讼请求。上述房屋系范世杰、郭秀兰夫妻购买,范世杰一家三口共同居住此房屋长达二十多年之久。范世杰与黄若男之父黄嘉钢原为兄弟。因黄嘉钢从小被他人抱养,范世杰及其父母一直对黄嘉钢百般照顾,范世杰还在1986年为黄金山(即黄嘉钢养父)、黄嘉钢翻建海淀区上地村200号平房出资5000元。1995年左右,上地村200号拆迁,被安置4套房屋,其中有一套即涉案房屋。当时黄嘉钢、杨桂兰夫妻将该房屋以21万元卖给范世杰、郭秀兰。当时,范世杰、郭秀兰支付了安置房屋的相关费用6.4万元,但由于范世杰、郭秀兰不是被安置人,所以房屋只能写到杨桂兰名下,并约定待房产证下发后再进行过户。1997年范世杰、郭秀兰入住该房屋并将郭秀兰名下一套两居室抵押借款16万元,用于支付房款。2003年,范世杰、郭秀兰再次支付3.5万元支付契税等。办完房本后,剩余5万元房款于2005年支付。黄嘉钢夫妻将房屋买卖契约、发票、房本原件交给范世杰、郭秀兰,房屋也一直由范世杰、郭秀兰、范佳琪居住。房产证下发后,虽多次找杨桂兰进行房屋过户,但因为期间范世杰、郭秀兰离婚,范佳琪未成年,所以就拖了下来。范佳琪成年后,黄嘉钢夫妻又以该房屋有诉讼纠纷,一直推脱。现黄嘉钢夫妻不但没有履行过户义务,反而将房屋登记至黄若男名下,我方认为这属于恶意串通。经审理查明,范世杰与黄嘉钢系兄弟,后黄嘉钢由黄金山收养。范世杰与郭秀兰原系夫妻,范佳琪系二人之子。黄嘉钢与杨桂兰系夫妻,黄若男系二人之女。因黄金山名下海淀区上地村200号拆迁,先后获得安置房屋4套。其中,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东里三区×号房屋(以下简称×号房屋)于1997年下发,并由范世杰、郭秀兰、范佳琪居住至今。2003年10月15日,北京实创高科技发展总公司(卖方,甲方)与杨桂兰(买方、乙方)签订《房屋买卖契约》,约定甲方将×号房屋按成本价出售给乙方,乙方需支付购房款、公共维修基金等共计29032.85元。北京实创高科技发展总公司出具以杨桂兰名义付款的发票。房屋登记至杨桂兰名下。《房屋买卖契约》、发票及房产证原件由范世杰、郭秀兰持有。2010年,×号房屋更换房本,原房产证原件交还杨桂兰,新房产证登记信息无变化,新房本由杨桂兰持有。2013年3月15日,杨桂兰与黄若男签订《存量房屋买卖合同》,以1元价格将×号房屋出售给黄若男,并于2013年4月10日将×号房屋变更登记至黄若男名下。庭审中,黄若男以房屋所有权人身份主张范世杰、郭秀兰、范佳琪腾退×号房屋。范世杰、郭秀兰、范佳琪主张范世杰、郭秀兰系房屋实际权利人,对杨桂兰与黄若男之间的买卖合同效力持异议,另行提起诉讼并申请中止本案审理。范世杰、郭秀兰、范佳琪主张自杨桂兰处购买×号房屋,分别于1996年付款64000元,1997年付款160000元,2003年付款35000元,2005年付款50000元,其中,2003年所付款项为办理房屋产权证的税费。范世杰、郭秀兰、范佳琪申请证人叶×、黄×出庭证明购房情况。其中,叶×证明1997年范世杰、郭秀兰为购房向其借款160000元,并以郭秀兰名下一居室作为抵押,未办理抵押登记;黄×系黄金山继女,证明其曾因黄嘉钢将×号房屋卖给范世杰提出异议。经核,黄×曾就其他三套安置房屋归属多次起诉黄嘉钢,后均撤诉。范世杰、郭秀兰、范佳琪另以一直居住房屋,一直持有涉案房屋原始合同、发票原件,并曾长期持有房屋产权证原件,佐证购房主张。就房屋过户问题,范世杰、郭秀兰、范佳琪称因双方系亲戚且黄嘉钢一直就安置房屋有诉讼,而未向黄嘉钢、杨桂兰主张办理过户手续。黄若男不认可范世杰、郭秀兰、范佳琪的购房主张,但认可范世杰曾于2003年向杨桂兰付款约3万元。就范世杰、郭秀兰、范佳琪居住房屋并支付上述款项原因,黄若男先称系亲戚借住,同时称上述费用系因其家中无力负担办理房产证的费用而由范世杰、郭秀兰出资,后又改称范世杰、郭秀兰支付的费用系租金性质。就范世杰、郭秀兰持有涉案房屋相关材料、证件原件,黄若男称在交完购房款、办完房产证后为了让范世杰等三人安心居住涉案房屋而将相关材料、证件交给范世杰三人查看,后因遗忘此事而一直没有索回。黄若男另提交电子邮件打印件,主张系范佳琪女朋友的朋友向其发送邮件,用于证明范佳琪曾认可涉案房屋系黄嘉钢给他,主张不存在购房。范世杰、郭秀兰、范佳琪不予认可。上述事实有双方当事人陈述、房屋产权证件、房屋买卖契约、发票、证人证言等证据材料在案佐证。本院认为,无权占有不动产的,权利人可以请求返还原物。本案中,虽黄若男系现房屋产权证所登记的权利人,但针对范世杰等人关于支付购房款的主张,黄若男亦认可曾于2003年办理房屋产权证件时由范世杰等支付过一笔款项。现黄若男并未就由范世杰、郭秀兰支付上述款项的原因及性质做出前后一致的合理解释。同时,对于上述房屋一直由范世杰、郭秀兰、范佳琪居住使用,相关材料及证件原件一直由范世杰、郭秀兰、范佳琪持有的事实,黄若男所作解释亦有违常理。在此情况下,虽范世杰等未就其系房屋实际购房人提交充分证据,但对黄若男关于范世杰、郭秀兰、范佳琪系无权占用涉案房屋的主张,本院亦难以采信。即便采纳黄若男关于范世杰等人系租住上述房屋、所付款项系为房屋租金的主张,在杨桂兰与黄若男系母女,且由杨桂兰收取钱款的情况下,黄若男在购买涉案房屋时对租赁事实也应系知情并默认,故在租赁关系未予以解除的情况下,黄若男要求范世杰、郭秀兰、范佳琪返还房屋,亦依据不足。案件审理中,黄若男关于范佳琪认可房屋非由范世杰等人购买等主张,均依据不足,不予采信。本案不符合中止审理的法定事由,对范世杰等中止本案审理的申请,本院亦不予准许。综上所述,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三十四条之规定,判决如下:驳回黄若男的全部诉讼请求。案件受理费二万九千五百二十元,由黄若男负担,已交纳。如不服本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交副本,交纳上诉案件受理费二万九千五百二十元,上诉于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如在上诉期满后七日内未交纳上诉案件受理费的,按自动撤回上诉处理。审 判 长  冯姝雅人民陪审员  胡显蕾人民陪审员  潘弥春二〇一六年四月二十二日书 记 员  冯倩倩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