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兵0601民初343号
裁判日期: 2016-04-14
公开日期: 2016-06-15
案件名称
徐某、公某某诉苏某某、魏某某法定继承纠纷案一审民事判决书
法院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五家渠垦区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案件类型
民事案件
审理程序
一审
当事人
案由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三条,第十条第一款,第十三条第一款,第二十六条第一款
全文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五家渠垦区人民法院民 事 判 决 书(2016)兵0601民初343号原告徐某,女,26岁。原告公某某(系徐某祖母),女,71岁。二原告共同委托代理人王彪,新疆塞北律师事务所律师。二原告共同委托代理人胡昕蕾,新疆塞北律师事务所律师。被告苏某某,女,46岁。委托代理人周磊,新疆芳洲律师事务所律师。第三人魏某某(系苏某某之女),女,18岁。法定代理人苏某某,女,46岁。委托代理人黄晓英,新疆芳洲律师事务所律师。原告徐某、公某某与被告苏某某、第三人魏某某法定继承纠纷一案,本院于2016年2月1日受理后,依法由审判员汪安江独任审理,于2016年2月25日、3月16日、3月26日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原告徐某、公某某及其委托代理人王彪、胡昕蕾到庭参加诉讼,被告苏某某及其委托代理人周磊、第三人魏某某及其法定代理人苏某某、委托代理人黄晓英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原告徐某、公某某诉称,原告徐某系魏某甲与徐某某的女儿,原告公某某系魏某甲的母亲。1994年1月14日魏某甲与徐某某离婚,原告徐某由母亲徐某某抚养。1997年,魏某甲与被告苏某某结婚,第三人魏某某于次年4月7日出生。2013年7月,魏某甲父亲魏某乙的一套平房拆迁,将价值309964元的安置房赠与魏某甲,魏某甲在补偿与安置协议书上签字,该房屋属于魏某甲的个人财产。2013年12月24日,魏某甲与被告购买五家渠市碧水茗园19号楼2单元402室一套,房号:19-2-402,面积94.35平方米,价款167000元,此房为魏某甲与被告的共同财产,魏某甲占二分之一份额。2014年12月19日,魏某甲与被告购买位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一○二团(下称一○二团)凯旋·汇金港A座3排07号商铺一间,价款158778.2元,此商铺为魏某甲与被告的共同财产,魏某甲占二分之一份额。截止2015年12月1日,魏某甲与被告银行存款为80000元,此款为魏某甲与被告的共同财产,魏某甲占二分之一份额。截止2015年12月1日,魏某甲养老保险金个人账户余额为60000元,此款为魏某甲与被告的共同财产,魏某甲占二分之一份额。2015年12月1日,魏某甲因病去世。原告徐某、公某某多次要求被告苏某某解决魏某甲去世后遗产继承问题,但被告拒不配合。为此,诉至法院,要求:1、判令二原告、被告、第三人各享有魏某甲价值309964元拆迁安置补偿房屋的四分之一份额;2、判令二原告、被告、第三人依法平均继承魏某甲位于五家渠市碧水茗园19号���2单元402室(价值167000元)的个人份额;3、判令二原告、被告、第三人依法平均继承魏某甲位于一○二团凯旋·汇金港A座3排07号商铺(价值158778.2元)的个人份额;4、判令二原告、被告、第三人依法平均继承魏某甲养老保险金的个人账户余额60000元;5、判令二原告、被告、第三人依法平均继承魏某甲个人银行存款40000元;6、判令被告承担本案的诉讼费及邮寄送达费。被告苏某某辩称,关于原告在第一项诉讼请求中所涉及的被征收房屋中的彩钢房系原告于2011年建造的。关于原告第二项诉讼请求,该房屋是被告用了被征收房屋补偿款中的13000元于2013年12月购买。关于原告第三项诉讼请求,该商铺系被告借被告姐姐的钱购买,尚有外债。关于原告第四项诉讼请求,被告与魏某甲没有银行存款。关于原告第五项诉讼请求,魏某甲个人养老金账户的钱被告没有领取���不知道有多少钱。为此,请求法院驳回二原告的诉讼请求。第三人魏某某述称,其诉讼主张与被告苏某某一致。原告徐某、公某某为证明自己的主张,于2016年2月25日第一次开庭时向本院提交如下证据:1、加盖有五家渠市公安局户口专用章的准生证及网上查询人口信息属实印章的婴儿出生证明复印件一份,用以证明原告徐某于1990年5月16日出生,其父母为魏某甲和徐某某的事实;2、本院(1994)五法民初字第36号民事调解书复印件一份,用以证明魏某甲与徐某某于1989年10月结婚,1994年1月14日离婚,婚生女魏某由徐某某抚养的事实;3、加盖有五家渠市公安局户口专用章的户籍证明一份,用以证明徐某某与原告系母女关系;4、常住人口登记卡复印件一份,用以证明原告徐某曾用名为魏某的事实;5���加盖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劳动就业服务中心印章的应征公民入伍登记表及加盖有五家渠市公安局户口专用章的常住人口登记表复印件各一份,用以证明魏某甲的父亲是魏某乙、母亲是公某某,魏某甲的弟弟是魏某丙、妹妹是魏某丁;6、加盖有新疆五家渠地区房产管理所印章的调查回函一份,用以证明本案所涉被拆迁房屋的所有权为魏某乙所有;7、加盖有五家渠市房屋征收与补偿管理办公室印章的《新疆五家渠市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补偿与安置协议书》复印件一份,用以证明魏某乙拆迁补偿安置房位于五家渠市西林路碧水戎城小区6号楼2单元702室,建筑面积98.09平方米,按单价每平方米3160元计算,折抵拆迁补偿款309964元的事实;8、加盖有五家渠市房屋征收与补偿管理办公室印章的证明复印件一份,用以证明五家渠市碧水茗园19���楼2单元402室为魏某甲与被告苏某某的夫妻共同财产,魏某甲占二分之一份额的事实;9、商品房买卖合同复印件一份,用以证明位于一○二团凯旋·汇金港A座3排07号商铺系被告苏某某购买,系魏某甲与被告的夫妻共同财产的事实。被告苏某某对原告提交的证据1、3、4、5均认可;对证据2的真实性认可,对关联性不认可;对证据6的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均不认可;对证据7的真实性认可,对证明的目的不认可;对证据8的真实性、关联性不认可;对证据9的真实性认可,但认为该商铺是被告借其姐姐的钱购买。第三人魏某某对原告提交的证据1、3、4、5的真实性、合法性认可,对关联性不认可;对证据2的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均不认可;对证据6、7、8的真实性认可,关联性不认可;对证据9无异议。被告为反驳原告的主张,于2016年2月25日第一次开庭时向本院提交如下证据:1、原告徐某、公某某向本院提交的起诉状复印件一份,用以证明魏明录将拆迁安置房赠与魏某甲是魏某乙与原告公某某的真实意思表示;2、加盖有五家渠市房屋征收与补偿管理办公室印章的分层分户平面图、房屋分层分户评估结果表复印件各一份,用以证明被拆迁房屋的产权人为魏某甲,且该被拆迁房屋的附属房、简易木房等是魏某甲与被告苏某某建造的事实;3、加盖有五家渠市房屋征收与补偿管理办公室印章的由魏某甲书写的收条复印件一份,用以证明被拆迁房屋是魏某甲与被告苏某某的夫妻共同财产的事实;4、魏某乙分别于2003年5月6日、6月9日、9月10日向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六师工程处破产清算组、新疆兵团农六师土地管理局五家渠分局、新疆五家渠地区房产管理所交纳购房款、房屋权属登记费等费用的票据三份,用以证明是魏某甲与苏某某结婚时无住房,由于魏某乙工龄长,交购房款少,因而由魏某甲交钱,登记在魏某乙名下的事实;5、《新疆五家渠市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补偿与安置协议书》原件一份,用以证明被拆迁房屋系魏某甲所有的事实;6、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中级人民法院(2015)兵六民破字01号民事裁定书原件一份,用以证明位于五家渠市西林路碧水戎城小区6号楼2单元702室的拆迁安置房因房地产开发商正在进行破产重整,不能交付,继承标的物不存在的事实;7、魏某甲购买五家渠市碧水茗园19号楼2单元402室付款财务收据一份,用以证明该房屋系魏某甲支付购房款的事实;8、商品房买卖合同一份,用以证明位于一○二团凯旋·汇金港A座3排07号的商铺一间为被告苏某某��2014年12月19日购买。原告对被告提交的证据1,认为起诉状不能作为证据使用,拆迁安置房屋属魏某甲个人所有;对证据2的真实性认可,关联性不认可,认为被拆迁房屋的所有权人是魏某乙而非魏某甲;对证据3无异议;对证据4的真实性认可,对说明的问题不认可,认为三张票据不能反映被拆迁房屋系魏某甲所有,相反证明了是魏某乙与原告公某某的夫妻共同财产;对证据5的真实性不认可,认为该协议书已记明被征收人是魏某乙;对证据6的真实性认可,关联性不认可,认为重整并不必然导致继承的标的物不能交付;对证据7、8无异议。第三人魏某某对被告提供的证据2、4、5的真实性、合法性认可,对关联性不认可;对证据1、3、6、7、8无异议。第三人魏某某未向本院提供证据。经审查,本院认为,原告提交的证据1、3、4、5、6,虽然是复印件,但系原告委托代理人依法调取,且有相关单位盖章,因此,原告提交的证据1、3、4、5、6来源合法,内容客观真实,与本案有关联性,本院予以采信;原告提交的证据2,该调解书系本院作出的生效法律文书,本院予以采信;原告提交的证据7、8,被告及第三人无异议,本院予以采信;原告提交的证据9在法庭上经与被告提供的原件核对无误,本院予以采信。被告提交的证据1系原告的陈诉而非书证,本院对原告的陈诉结合其他证据认定;被告提交的证据2,虽然是复印件,但系被告委托代理人依法调取,且有有关单位盖章,内容客观真实,与本案具有关联性,本院予以采信;被告提交的证据3、7、8,原告均无异议,本院予以采信;被告提交的证据4、5,来源合法,内容客观真实,与本案具有关联性,本院予以采信;被告提交的证据6与本案并无关联性,���院不予采信。本院于2016年3月16日第二次开庭审理时,被告向本院提交如下证据:1、《独生子女夫妇光荣证》原件一份,用以证明原告徐某的姓名是魏某的事实。2、工程处职工共有住房房改花名册原件、复印件一份,用以证明被拆迁房屋是魏某甲与被告交的房款,因魏某乙有62年工龄,因而房改名册登记的是魏某乙的名字。对证据1,原告徐某对该证据的合法性、真实性无异议,但认为无关联性,该《独生子女夫妇光荣证》是自己在出生时父母为报户口随便报的名字,现在的名字应以户口本登记的名字为依据;原告公某某对该证据合法性、真实性无异议,认为无关联性,魏某与本案原告徐某是同一人;对证据2,原告徐某对该证据的合法性、真实性、关联性均不认可,认为恰恰证明了购买被拆迁房屋的人是魏某乙,原告公某��对该证据的合法性、真实性、关联性均不认可,认为房改名册登记谁的名字就是谁的房子。第三人魏某某对被告提交的证据1、2的合法性、真实性、关联性均认可。经审查,本院认为,被告提交的证据1不能证明本案原告徐某参加本案审理的身份是否适格、且在庭审核对出庭人员身份时已为被告认可,故对该证据,本院不予采信;被告提交的证据2复印件与原件核对无误,但不能证明是魏某甲交房款的事实,本院对该证据不予采信。本院于2016年3月26日第三次开庭审理时,原告向本院提交如下证据:1、国有土地使用权初始、设定登记申请书复印件一份,用以证明被拆迁房屋的所有权人和土地使用权人为魏某乙的事实;2、证人魏某丁(系原告公某某之女、魏某甲之妹)证言原件一份,用以证明魏某丁将五家渠一○一团���贸城后街编号为东平房13号门面房无偿给予被告使用,被告有收入的事实;3、证人魏某丁声明书原件一份,用以证明魏某丁将本案涉及的被拆迁房屋的继承权赠与给原告公某某的事实;4、一○一团收款凭证及房屋转让协复印件一份,用以证明被告有收入的事实。5、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复印件一份,用以证明魏某丙(系原告公某某之子、魏某甲之弟)于2016年3月7日因病死亡的事实。被告对原告提交的证据1、4的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均不认可;对证据2、3认为证人应当出庭作证才有证明效力,对真实性、合法性和关联性均不认可;对证据5的真实性认可,但认为该证据加盖了五家渠殡仪馆的印章,不符合法律规定,且与本案无关联性。第三人魏某某对原告提交的证据1的真实性、合法性无异议,对关联性��认可;对证据2、3认为证人应当出庭作证才有证明效力对真实性、合法性和关联性均不认可;对证据4、5的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均不认可。被告为反驳原告的主张向本院提交如下证据:1、结婚证复印件一份,用以证明魏某甲与被告系夫妻关系的事实;2、五家渠殡仪馆服务凭单原件一份及用于办理丧葬事宜产生的费用收据原件六份,用以证明魏某甲的丧葬花费是被告支付,应在遗产分割时予以扣除;3、常住人口登记卡复印件三份,用以证明魏某甲与被告系夫妻关系,第三人魏某某系被告与魏某甲的女儿的事实;4、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复印件一份,用以证明魏某甲于2009年1月开始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被告现在生活困难的事实;5、证人李某某的证明一份,用以证明被拆迁房屋中的���钢房系魏某甲与被告苏某某所建的事实;6、证人王某某的证言,用以证明其于2011年5月份在被拆迁房屋的院子里以包工包料的方式为魏某甲和被告苏某某建造70平方米左右彩钢房,造价在26000元左右,由魏某甲分两次用现金给付的事实;7、证人郑某某的证言,用以证明证人郑某某于2011年受雇于王某某为被告建造彩钢房的事实;8、证人陈某某的证言,用以证明证人陈某某于2011年受雇于王某某为被告建造彩钢房的事实。原告徐某、公某某对被告提交的证据1、3无异议;对证据2中五家渠殡仪馆服务凭单的真实性、合法性认可,但对关联性不认可,认为与本案遗产继承无关联,对六张收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均不认可,认为不符合证据的形式要件且与本案无关联;对证据4的真实性、合法性认可,关联性不认可;对证据5的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均不认可,认为证人必须出庭作证才具有证明效力;对证据6、7、8均不认可,认为证人证言有虚假成分。第三人魏某某对被告提交的证据1、2、3、4、5、6、7、8均认可。经审查,本院认为,对原告提交的证据1,系原告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国土资源管理局调取而来,且加盖有该局的印章,能证明本案所涉被拆迁房屋的所有权人及土地使用权人系魏某乙的事实,本院予以采信;对原告提交的证据2、3、4、5,本院认为与本案无关联性,不予采信。对被告提交的证据1、3,原告及第三人均无异议,本院予以采信;对证据2、4、5,本院认为与本案无关联性,本院不予采信;对证据6、7、8,本院认为证人王某某、郑某某、陈某某在庭审中的证言能证明彩钢房系魏某甲与被告苏某某建造的事实,本院予以采信。对本院���原告申请向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五家渠支行(下称工行五家渠支行)、新疆昌吉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五家渠天山路支行(下称昌吉农商银行五家渠支行)、五家渠国民村镇银行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五家渠兵团支行运营管理部(下称农行五家渠支行)、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五家渠支行营业部(下称建行五家渠支行营业部)、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五家渠支行市场分理处(下称建行五家渠支行分理处)、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五家渠市支行(下称邮政储蓄五家渠市支行)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六师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下称六师社保中心)调取的协助查询存款通知书六份、协助查询财产登记回执及个人账户交易明细表各一份,原告徐某、公某某、被告苏某某、第三人魏某某均无异议,本院予以采信。根据上述认定的证据及各方当事人的陈述,本院认定如下事实:魏某甲与徐某某于1989年10月结婚,1990年5月16日原告徐某出生,1994年1月14日离婚,原告由徐某某抚养。1997年,魏某甲与被告苏某某结婚,第三人魏某某于次年4月7日出生。2003年5月6日,魏某乙向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六师(现为第六师,下同)工程处破产清算组交购房款1251元,2003年6月9日,魏某乙向新疆五家渠地区房产管理所交纳房屋权属登记、房产证工本费等费用95元,2003年9月10日,魏某乙向新疆兵团农六师土地管理局五家渠分局交纳国有土地使用证工本费、土地登记费、地籍测绘费、土地补偿费,合计1678元。2003年6月1日,魏某乙取得兵房字2003第N0643号私房产权证。2003年10月,魏某乙取得农六师国用2003字第1212139号国有土地使用证。2011年5月,魏某甲与被告苏某某在本案所涉被拆迁房屋的院子里自建70.14平方米彩钢房。2011年8月30日,魏某乙去世。2013年5月27日,新疆海青房地产评估公司作出房屋分户评估表,该评估表载明:“产权人魏某甲”,“主房砖混结构,1988年自建,1号附属房彩钢结构,2009年自建,2号附属房砖木结构,1988年自建,2号附属房地下室砖混结构,1988年自建”,2013年7月25日,新疆五家渠市房屋征收与补偿管理办公室与魏某甲签订五家渠市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补偿与安置协议,该协议载明:“征收部门:新疆五家渠市房屋征收与补偿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甲方)”,“被征收人魏某乙(魏某甲)(以下简称乙方),被征收房屋建筑面积56.89㎡,土地使用面积159.9㎡,土地使用证号农六师国用2003字第1212139号,房屋产权证号兵房字2003第N06**号,产权所有(共有)人魏某甲,附属房屋砖混一间14.79㎡,砖木一间36.96㎡,彩钢(房)一间70.14㎡”���该协议被征收房屋评估值及其它补助费用明细表栏载明:“证载房屋198677元,附属房屋248027元,附属物31974元,电视电话迁移费58元,其它设备拆移费300元,临时安置补助费19200元,搬迁补助费1000元,高层物业补助费23542元,选择高层安置增加31600元,低保家庭补助8000元,提前搬家奖励费10000元,征收应获得的房屋征收补偿款共计人民币伍拾柒万贰仟叁佰柒拾捌元”。“乙方选择的安置房单价为3160元/㎡,安置房位于五家渠市西林路碧水戎城小区6号楼2单元702室壹套作为产权调换的房屋补偿给乙方,建筑面积98.09平方米”,该协议书明确记载安置房价款为309964元,尚需补房屋征收款262414元。2013年9月17日,魏某甲领取房屋征收款262414元,后该款原告公某某分得130000元,余132414元由魏某甲、苏某某分得。2013年12月25日,被告苏某某购买五家渠市碧水茗园19号楼2单元402室房���一套,支付购房款167000元。2014年12月19日,被告苏某某购买一○二团凯旋·汇金港A座3排07号商铺一间,建筑面积32.2平方米,支付购房款158778.2元。2015年12月1日,魏某甲因病去世。另查明,魏某乙与原告公某某系夫妻关系,婚生子女是魏某甲、魏某丙、魏某丁。依原告徐某、公某某申请,本院于2016年2月26日、2月29日向工行五家渠支行、昌吉农商银行五家渠支行、五家渠国民村镇银行有限责任公司、农行五家渠支行、建行五家渠支行营业部、建行五家渠支行分理处、邮政储蓄五家渠市支行及六师社保中心查询,截止到2015年12月1日,魏某甲在农行五家渠支行账户余额为2462.95元,在邮政储蓄五家渠市支行账户余额为32.53元,被告苏某某在农行五家渠支行账户余额为8392.8元,在建行五家渠支行分理处账户余额为376.79元。截止到2015年12月1日,魏某甲在第六师社保中心个人养老金账户余额为20645.17元。魏某甲、被告苏某某在工行五家渠支行、昌吉农商银行五家渠支行、五家渠国民村镇银行有限责任公司、建行五家渠支行营业部未设立账户。本院认为,原告徐某、公某某、被告苏某某、第三人魏某某作为第一顺序法定继承人,依法享有等额继承被继承人魏某甲遗产的权利。对于原告第一项诉讼请求,因该房屋系被征收房屋补偿的组成部分,而被征收房屋登记在魏某乙名下,在魏某乙死亡后,本案原告公某某、案外人魏某丙、案外人魏某丁,作为被继承人魏某乙的法定继承人,对本案所涉及的被征收房屋的补偿款依法享有继承权,而原告徐某、公某某未向本院提供案外人魏某丙作为被继承人魏某乙的法定继承人放弃继承权的相关证据,原告徐某、公某某向本院提交的魏某丁的证言,因本人没有不出庭的法定理由,在其证言不被采信的情况下,不能证明魏某丁放弃了继承权。在本案原告公某某、魏某甲、魏某丙、魏某丁尚未明确各自继承份额的前提下,尤其是不能证明作为被征收房屋补偿款组成部分的价值309964元补偿安置房就是魏某甲唯一应当继承的遗产的前提下,原告徐某、公某某请求各继承征收补偿安置房四分之一产权的诉讼请求,没有具体、清晰的事实依据,且涉及案外人魏某丙、魏某丁的继承权能否实现问题,因此,对原告请求徐某、公某某、被告苏某某、第三人魏某某依法平均继承价值309964元补偿安置房的诉讼请求,本院不予支持;对原告徐某、公某某请求依法由二原告、被告苏某某、第三人魏某某平均继承魏某甲坐落于五家渠市碧水茗园19号楼2单元402室(价值167000元)个人份额的诉讼请求,因该房屋系被告与魏某甲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购买,系被告与魏某甲共同财产,在继承时首先要将167000元的二分之一划归被告所有,剩余二分之一按照第一顺序继承人等额继承,鉴于诉争的标的物为不动产,具有不可分割的属性,且该标的物的所有权人系本案被告,在继承时被告应对二原告继承的份额给付相应对价各20875元(计算方法:167000元÷2÷4﹦20875元),因此,对原告徐某、公某某请求依法平均继承魏某甲坐落于五家渠市碧水茗园19号楼2单元402室(价值167000元)个人份额的诉讼请求,本院予以支持;对原告徐某、公某某请求依法由二原告、被告苏某某、第三人魏某某平均继承魏某甲坐落于一○二团凯旋·汇金港A座3排07号商铺(价值158778.2元)的个人份额的诉讼请求,因该商铺系被告与魏某甲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购买,系被告与魏某甲夫妻共同财产,被告未提供证据证明系借其姐姐的钱购买,对被告有关该商铺系被告借被告姐姐的钱���买,尚有外债的辩解理由,本院不予采纳。在继承时首先要将158778.2元的二分之一划归被告所有,剩余二分之一按照第一顺序继承人等额继承,鉴于诉争标的物为不动产,具有不可分割的属性,且该标的物的所有权人系本案被告,在继承时被告应对二原告继承的份额给付相应对价各19847.28元(计算方法:158778.2元÷2÷4﹦19847.28元),因此,对原告徐某、公某某请求由原告徐某、公某某、被告苏某某、第三人魏某某依法平均继承魏某甲位于一○二团凯旋·汇金港A座3排07号商铺(价值158778.2元)的个人份额的诉讼请求,本院予以支持;对原告徐某、公某某请求依法由二原告、被告苏某某、第三人魏某某平均继承魏某甲个人养老金账户余额60000元及银行存款40000元的诉讼请求,以本院查明魏某甲在第六师社保中心个人养老金账户余额20645.17元、在农行五家渠支行账户余额2462.95元、在邮政储蓄五家渠市支行账户余额32.53元以及被告苏某某在农行五家渠支行账户余额为8392.8元、在建行五家渠支行分理处账户余额376.79元,合计31910.24元的事实,依法确定原告徐某、公某某、被告苏某某、第三人魏某某应当继承的遗产份额,因31910.24元系魏某甲与被告苏某某在婚姻存续期间的共同财产,在继承时首先要将31910.24元二分之一划归被告所有,剩余二分之一按照第一顺序继承人等额继承的原则确定继承份额,即原告徐某、公某某、被告苏某某、第三人魏某某等额继承被继承人魏某甲的遗产各3988.78元(计算方法:31910.24元÷2÷4﹦3988.78元),对被告没有银行存款的辩解理由,本院不予采纳。综上所述,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三条、第十条、第十三条第一款、第二十六条第一款之规定,判决如下:一、坐落于五家渠市碧水茗园19号楼2单元402室归被告苏某某所有,原告徐某、公某某、被告苏某某、第三人魏某某等额继承坐落于五家渠市碧水茗园19号楼2单元402室50%的产权,被告苏某某给付原告徐某、公某某应继承份额各20875元;二、坐落于一○二团凯旋·汇金港A座3排07号商铺归被告苏某某所有,原告徐某、公某某、被告苏某某、第三人魏某某等额继承坐落于一○二团凯旋·汇金港A座3排07号商铺50%的产权,被告苏某某给付原告徐某、公某某应继承份额各19847.28元;三、原告徐某、公某某、被告苏某某、第三人魏某某等额继承魏某甲个人养老金及魏某甲与被告银行存款的50%,被告苏某某给付原告徐某、公某某各3988.78元;上诉一、二、三项共计89422.12元,被告苏某某于本判决生效后十日内给付原告徐某、公某某。四、驳回原告徐某、公某某请求与被告���某某、第三人魏某某等额继承价值309964元补偿安置房的诉讼请求。如未按本判决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三条的规定,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案件受理费4612元(原告已预交,已减半收取)、邮寄送达费137.6元,合计4749.6元,由原告徐某、公某某负担2984元,被告负担1765.6元。被告负担的部分于本判决生效后十日内给付原告徐某、公某某。如不服本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出副本,上诉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员 汪安江二〇一六年四月十四日书记员 顾芸卉 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