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2016)冀06民终385号

裁判日期: 2016-04-13

公开日期: 2016-06-16

案件名称

郑志超与闫向东、贺伯龙民间借贷纠纷二审民事判决书

法院

河北省保定市中级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河北省保定市

案件类型

民事案件

审理程序

二审

当事人

郑志超,闫向东,贺伯龙

案由

民间借贷纠纷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

全文

河北省保定市中级人民法院民 事 判 决 书(2016)冀06民终385号上诉人(原审原告)郑志超。委托代理人李勇、庞玥宏,北京市北方(保定)律师事务所律师。上诉人(原审被告)闫向东。委托代理人于素敏,河北虹天律师事务所律师。上诉人(原审被告)贺伯龙。委托代理人孙旭,河北心缘律师事务所律师。委托代理人于素敏,河北虹天律师事务所律师。上诉人郑志超与上诉人闫向东、贺伯龙因民间���贷纠纷一案,均不服河北省高阳县人民法院(2015)高民初字第597号民事判决,向本院提起上诉。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上诉人郑志超的委托代理人李勇、庞玥宏,上诉人闫向东及其与贺伯龙的共同委托代理人于素敏,上诉人贺伯龙的委托代理人孙旭均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原审查明,2015年2月9日,被告闫向东向原告郑志超借款50万元,约定月利息2分,2015年5月9日偿还本息,被告贺伯龙承担连带保证责任。借款到期时,因被告闫向东无力偿还本息,经双方协商,原告同意将被告闫向东之妻闫杏丽名下的位于山东龙口金域蓝湾6栋1单元806室的房产抵顶欠款。2015年5月11日,原、被告双方共同到山东龙口办理房产过户的相关手续,在此过程中,被告闫向东又向原告借款18万元用于办理交纳购房尾款、过户费等支出。因此原告郑志超共借与被告闫向东现金78万元,加上利息及办理过户手续所花费用,减去房屋折价款60万元,双方认可余欠12万元。上述事实有借款合同、解除商品房买卖合同协议、商品房认购书、被告方房款交纳凭证、录音及庭审笔录予以证实。原审认为,被告闫向东向原告郑志超借款50万元,月利息2分,被告贺伯龙承担连带保证责任,有借款合同予以证实,本院对这一事实予以确认。2015年5月11日,双方商定用房产折抵部分欠款,尚欠12万元未归还,该欠款应依照借款合同约定,月利息为2分,被告贺伯龙依法承担连带清偿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零八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十九条、第二十一条之规定,判决如下:一、被告闫向东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偿还原告郑志超借款12万元及利息(利息自2015年5月11日起,按月利��2分计算至执行完毕止)。二、被告贺伯龙对上述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案件受理费8800元,保全费3520元,由原告负担8600元,由被告闫向东、贺伯龙负担3720元。如果未按本判决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规定,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郑志超上诉称,请求撤销原审判决发回重审,本案全部诉讼费由被上诉人负担。理由:一、原判认定原告认可抵债房屋价值60万元与事实不符。闫向东之妻名下位于山东龙口的房产是花费49.5万元购置的,现该房屋已经贬值。上诉人同意该房屋抵顶欠款50万元,而非判决书上认定的60万元。二、判决书认定双方认可余欠12万元,与事实不符。判决书表述“郑志超共借与被告闫向东现金78万元,加上利息及办理过户手续所花费用,减去房屋折价款60万元,双���认可余欠12万元。”假设上述是事实,双方认可的余欠也应为18万元。事实上,上诉人共借与闫向东现金78万元,应减去房屋折价款50万元,所以闫向东欠上诉人余款28万元,贺伯龙应对余欠28万元承担连带责任。针对郑志超的上诉,闫向东、贺伯龙辩称,1、一审认定郑志超抵顶房屋价值60万元属实。办理完过户之日50万元借款和利息全部偿还完毕,房屋是否贬值与闫向东无关。2、贺伯龙在抵顶后免除保证责任,对与本案无关的12万元不应在本案中判决,也不应由贺伯龙承担保证责任。闫向东、贺伯龙上诉称,请求撤销原审判决第一、二项,本案一、二审的受理费、保全费全部由被上诉人负担。理由:一、应依法驳回被上诉人郑志超的诉讼请求。郑志超针对的是2015年2月9日闫向东向其所借的50万元借款及利息提起的诉讼,主张由闫向东、贺伯龙连带偿还借款50万元及利息的诉讼请求。对于该笔借款,双方经协商,用闫向东妻子名下的位于山东龙口的房屋抵顶50万元借款和利息,并办理了房产过户手续。就此,本案诉争的50万元借款及利息闫向东全部还清,贺伯龙的连带责任也就此免除。对上述事实,被上诉人并未否认。一审应驳回被上诉人的诉讼请求,但一审却对诉争之外的12万元做出了判决,判决错误。二、一审判决闫向东偿还郑志超借款12万元及利息、贺伯龙承担连带责任超出了本案诉争的范围,违背了郑志超本人的主张。1、双方在山东龙口办理过户手续过程中,产生的过户等费用郑志超自愿支付了22万元,其中18万元是郑志超自己的,4万元是郑志超向贺伯龙借的。经双方算账,除去办理过户手续中闫向东支付的费用,60万元房价抵顶50万元借款、利息后,剩余价款再减去郑志超支付的22万元,均认可闫向东再给付郑志超12万元。这12万元是办理房屋过户手续时支付的费用,与本案诉争的50万元借款无关。2、一审时,郑志超认为这12万元闫向东不欠他的,因此闫向东认为12万元郑志超自愿自行负担,一审判决违背了郑志超的意愿,是错误的。3、一审在郑志超就12万元未起诉、未答辩、法院未审理的情况下,却做出超出本案诉讼、审理范围的郑志超认为不存在的12万元借款和利息的判决,违背了当事人不诉法院不理的民事案件审判原则。三、一审对12万元欠款应按借款合同约定月利率2分,贺伯龙承担连带责任的认定、判决违背事实和法律。四、一审对闫向东又向郑志超借款18万元用于办理交纳购房尾款、过户费等支出的认定错误。房屋过户等费用是郑志超自愿支付了22万元,其中4万元是他借贺伯龙的。五、本诉50万元的借据至今未撤销,郑志超一审否认闫向东给其打过12万元的欠条。六、郑志超应偿还贺伯龙4万元。针对闫向东、贺伯龙的上诉,郑志超辩称,1、原判认定房屋价款60万元无事实依据。被上诉人提交的录音证据系无效证据,不能证明郑志超认可房屋折价款60万云及现金尚欠12万元。2、被上诉人欠郑志超数额应为22万元,该欠款系郑志超为二人垫付的房屋尾款。二审查明,闫向东之妻在山东龙口购买的房屋系贷款购买,在双方办理过户手续时房屋尾款交清。闫向东、贺伯龙认可当时说过户费、尾款由他们出。当时闫向东手里没钱,贺伯龙的朋友就给他们拿了钱过来,开始双方约定18万,因在山东办理手续时产生了花费,就说给12万元就清了。二人还认可房子抵顶50万元借款及利息,在办理房屋过户手续时产生22万元费用,扣除闫向东花费的差旅费等,最终协商出12万元结清,承认尚欠12万元。郑志超主张抵顶���仅是50万元本金,不包括利息。其他事实与原审查明的一致。本院认为,对于闫向东向郑志超借款50万元,月利息2分,贺伯龙承担连带保证责任这一事实,双方均无异议。借款到期后闫向东无力偿还,以其妻名下的位于山东龙口的房产作为抵顶。双方对于抵顶数额有争议,闫向东、贺伯龙主张抵顶借款本息共计60万元,郑志超主张抵顶的仅是借款本金50万元,尚欠利息未还。双方均无充分证据证实各自主张。本院认为,用涉案房产抵顶债务系双方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至于房产价值与借款本息是否完全相等,并非双方争议焦点。结合在办理过户手续过程中郑志超出钱18万元,闫向东、贺伯龙通过贺伯龙朋友出钱4万元,闫向东认可这22万元尾款应由其交纳这一事实亦可以看出,双方的本意是房产抵顶债务,因此,原判认定房产抵顶60万元借款本息,以及郑��超称房产仅抵顶借款本金50万元的两种主张均不符合常理。闫向东、贺伯龙主张郑志超虽然拿出了18万元,但因在办理手续过程中产生差旅费等,经协商再给付郑志超12万元双方就结清,并提交录音作为证据证实。但郑志超对于自己同意再给付12万元就结清这一内容不予认可。经查,该录音系郑志超与案外人的谈话片段,不能确定谈话的背景及全部内容,亦非当事人之间的对话,郑志超对该录音也不认可,闫向东、贺伯龙亦无其它证据证实双方的协商过程,结合双方均认可郑志超又拿出18万元办理手续这一事实,应认定闫向东尚欠郑志超18万元借款,贺伯龙应承担连带清偿责任。鉴于双方对这18万元欠款的利息未约定,以郑志超向法院起诉主张权利之日起,按中国人民银行同期贷款利率计算为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第一款第(二)项之规���,判决如下:一、维持河北省高阳县人民法院(2015)高民初字第597号民事判决第二项,即“二、被告贺伯龙对上述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二、将河北省高阳县人民法院(2015)高民初字第597号民事判决第一项“一、被告闫向东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偿还原告郑志超借款12万元及利息(利息自2015年5月11日起,按月利率2分计算至执行完毕止)。”变更为“一、被告闫向东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偿还原告郑志超借款18万元及利息(利息自2015年5月18日起,按中国人民银行同期贷款利率计算至执行完毕止)。”郑志超预交的二审案件受理费2700元,闫向东、贺伯龙预交的二审案件受理费2700元,均由各自负担。本判决为终审判决。审 判 长 刘 克 伟代理审判员 安 晨 曦代理审判员 ���萌二〇一六年四月十三日书 记 员 何  军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