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临商初字第749号
裁判日期: 2016-04-12
公开日期: 2016-05-18
案件名称
于华、于斌等与临邑县德平镇邓家村委会、邓荣峰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一审民事判决书
法院
临邑县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临邑县
案件类型
民事案件
审理程序
一审
当事人
于华,于斌,于成凤,葛桂荣,王希海,王玉珍,闫玉梅,郭红霞,高秀兰,王荣芬,王希亭,葛俊香,王希征,靳玉英,龙桂珍,王希合,XX珍,史秀荣,王世岭,梁相菊,郭仁风,于志强,于成江,陈文后,王希圣,王希伍,于成山,王希东,王希俊,葛秀珍,王玉新,王希贤,王希昌,王希信,于淑亮,王丛丛,于学营,王世安,于淑明,王希滨,王希佩,临邑县德平镇邓家村委会,邓荣峰
案由
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二条第一款
全文
山东省临邑县人民法院民 事 判 决 书(2015)临商初字第749号原告于华。原告于斌。原告于成凤。原告葛桂荣。原告王希海。原告王玉珍。原告闫玉梅。原告郭红霞。原告高秀兰。原告王荣芬。原告王希亭。原告葛俊香。原告王希征。原告靳玉英。原告龙桂珍。原告王希合。原告XX珍。原告史秀荣。原告王世岭。原告梁相菊。原告郭仁风。原���于志强。原告于成江。原告陈文后。原告王希圣。原告王希伍。原告于成山。原告王希东。原告王希俊。原告葛秀珍。原告王玉新。原告王希贤。原告王希昌。原告王希信。原告于淑亮。原告王丛丛。原告于学营。原告王世安。原告于淑明。原告王希滨。原告王希佩。诉讼代表人于淑明。诉讼代表人王希滨。诉讼代表人王希佩。原告于华等41人之委托代理人毕玉学,临邑邢侗法律服务所法律工作者。原告于华等41人之委托代理人陈建平,山东德联邦律师事务所律师。被告临邑县德平镇邓家村委会。法定代表人邓金茂,该村委会主任。委托代理人张波,山东德洲律师事务所律师。被告邓荣峰。原告于华等41人与被告临邑县德平镇邓家村委会(以下简称邓家村委会)、被告邓荣峰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一案,本院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原告于华等41人之共同诉讼代表人于淑明、王希滨、王希佩、委托代理人毕玉学、陈建平、被告邓家村委会委托代理人张波、被告邓荣峰到庭参加了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原告于华等41人诉称:被告邓家村委会在不具备发包主体资格的情况下,违反法定程序与被告邓荣峰恶意串通,将属于原告所在于家村民小组的27亩土地以流转的形式违反发包给被告邓荣峰,两被告的行为,侵犯了原告的合法权益,请求法院依法确认两被告签订的荒地流转承包合同无效,归还所占土地,并依法赔偿给原告造成的所有损失。被告邓家村委会辩称:一、与原告所争议27亩土地属邓家村集体所有,不属于邓家村的任何村民小组所有,邓家村委会对该27亩荒地享有发包权。二、该土地属荒地,依据《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三条之规定,该荒地为不宜采取家庭承包的方式,可以采取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承包,且在发包荒地之前,村委会已采取走访告知、村内喇叭宣传告知等形式说明了招标方式,符合公开招标的规定。与被告邓荣峰签订荒地流转承包合同,是在招、投标无中标人承包荒地的情况下,村委会又以公开协商的方式与被告邓荣峰签订的,符合《农村土地承包法》第四十五条之规定,综上所述,邓家村委会发包本村该27亩荒地,符合有关法律规定,请求法院依法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被告邓荣峰辩称:同被告邓家村委会以上答辩意见,并要求原告方赔偿经济损失50000余元。经审理查明:原告于华等41人所在于家村,系隶属于被告邓家村委会管理的村民小组(史称24队)。2014年春,被告邓家村委会通过喇叭宣传等形式将本案所争议27亩地对外发包,规定中标后以缴纳承包费为准,当场投标,当场开标。在投标过程中,被告邓荣峰及村民邓荣波、邓荣强、邓金德先后以7万元、5.4万元、4.5万元和3.5万元中标,但四人又先后弃标,在邓金德最后以3.5万元弃标后,被告邓家村委会与被告邓荣峰以3.5万元的价格签订了荒地流转承包合同,双方约定流转承包期限为20年,自2014年3月20日至2034年3月20日止,承包费3.5万元由被告邓荣峰一次性付清。合同签订后,被告邓荣峰对所承包土地进行了投资,开始生产经营。2015年6月29日,原告于华等41人以该土地属于于家村民小组(24队)所有,���告邓家村委会无权发包及发包程序违法为由诉至本院,请求确认合同无效并归还土地,赔偿损失。经庭审质证,证人邓某出庭证实,原、被告双方所争议土地不只为原告于华等41人所在于家村民小组(24队)所有,而是与邓家村另一村民小组(25队)共有,且双方界限不明。庭审中,原、被告双方未能提供土地管理部门就该宗土地颁发的土地所有权权属证书。本院认为:因原告与两被告所争议土地权属不明,且双方界限不明,原告于华等41人未能举出对涉案土地所持有的合法有效权属证明加以印证,其应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故原告之诉讼请求证据不足,本院不予支持,本案应待有关土地管理部门就该土地进行确权后另案处理。经本院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第一款、《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规定》第二条第二款之规定,判决如下:驳回原告于华等41人的诉讼请求。案件受理费200元,由原告于华等41人负担。如不服本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出副本,同时按照不服本判决部分的上诉请求数额,缴纳上诉案件受理费,上诉于德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上诉期满后七日内仍未缴纳上诉案件受理费的,按自动撤回上诉处理。审 判 长 赵吉林审 判 员 李如华人民陪审员 徐晓红二〇一六年四月十二日书 记 员 宫 臣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