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象民初字第2310号
裁判日期: 2016-04-01
公开日期: 2016-10-24
案件名称
刘某甲、刘某乙等与刘某丁、申某继承纠纷一审民事判决书
法院
桂林市象山区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桂林市
案件类型
民事案件
审理程序
一审
当事人
刘某甲,刘某乙,刘某丙,刘某丁,申某
案由
继承纠纷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四条
全文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象山区人民法院民 事 判 决 书(2015)象民初字第2310号原告刘某甲,男,汉族,1960年3月2日出生,个体户,住桂林市七星区,个体户。委托代理人吕长青,广西诚瑞律师事务所律师。原告刘某乙,女,汉族,1968年2月2日出生,个体户,住挂林市灵川县,个体户。委托代理人吕长青,广西诚瑞律师事务所律师。原告刘某丙,男,汉族,1974年4月1日出生,企业职工,住桂林市象山区,企业职工。委托代理人吕长青,广西诚瑞律师事务所律师。被告刘某丁,男,汉族,1962年10月23日出生,住桂林市象山区。被告申某,女,汉族,住桂林市象山区,其他身份情况未提供。原告刘某甲、刘某乙、刘某丙与被告刘某丁、申某继承纠纷一案,本院于2015年9月21日受理后,依法由审判长苏敏、人民陪审员林媚、刘慧飞组成合议庭,于2016年3月28日公开开庭对本案进行了审理,原告刘某甲、刘某乙,原告刘某丙的委托代理吕长青,被告刘某丁到庭参加诉讼。被告申某经本院依法传唤,未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原告刘某甲、刘某乙、刘某丙诉称,原告与被告兄妹共4人,分别为刘某甲、刘某乙、刘某丙、刘某丁。父母在桂林市××区龙船坪新城22栋2单元三层xx有房屋一套,面积77.04平方米。原告母亲于1997年去世。2005年父亲与申某再婚。父亲于2011年留下一份公正遗嘱:其遗产在刘某丁补偿申某40000元、补偿刘某丙17000元的条件下由刘某丁继承。父亲于2012年10月13日去世。父亲去世后,被告刘某丁拒不按父亲遗嘱执行,被告刘某丁在没有补偿申某40000元、补偿刘某丙17000元的条件下独霸该房屋,不让原告享有继承权。原告多次与其协商无果,特向贵院提起民事诉讼,请法院依法判决:1、原告刘某甲继承位于桂林市××区龙船坪新城22栋2单元三层xx房屋的22%的份额;2、原告刘某乙继承位于桂林市××区龙船坪新城22栋2单元三层房屋的22%的份额;3、原告刘某丙继承位于桂林市××区龙船坪新城22栋2单元三层XX房屋的22%的份额;4、被告刘某丁停止侵占三原告房屋;5、本案诉讼费用由被告承担。被告刘某丁辩称,父亲刘德山身前已留下公证遗嘱,各继承人应按遗嘱继承父亲的财产,被告刘某丁已补偿10000元给被告申某,申某自愿放弃对刘德山遗留房产的继承权,并留下字据。而被告刘某丁亦同意补偿17000元给原告刘某丙,但父亲死亡时,国家发放的抚恤金原告刘某丙尚未分给被告刘某丁,两笔款系应作相应的冲抵。被告申某未到庭答辩。经审理查明,原告刘某甲、刘某乙、刘某丙与被告刘某丁系同胞兄弟姐妹,母亲陈锦凤于××××年××月去世,未留下遗嘱,陈锦凤父母先已过世;2005年,父亲刘德山与被告申某登记结婚,之后刘德山于2012年10月去世,其父母亦先已过世。2011年10月12日,刘德山到桂林市公证处立下遗嘱一份,遗嘱内容为,位于桂林市龙坪新城22栋2单元3层XX房屋(建筑面积:77.04平方米,产权证待办)是拆迁安置房,系刘德山与前妻陈锦凤共同所有,各占1/2份额;在刘德山去世后,上述房屋属于刘德山的产权份额在刘某丁支付给申某补偿费人民币40000元及支付给刘某丙补偿费人民币17000元的条件下,由儿子刘某丁一人继承,他人无权干涉。2014年8月22日,被告申某考虑到被告刘某丁的经济情况,其在收到刘某丁支付的10000元补偿款后,自愿放弃继承刘德山房产份额,并出具《收据》及《协议书》一份交刘某丁收执。在本案审理过程中,被告刘某丁同意按父亲遗嘱补偿原告刘某丙17000元,刘某丙亦同意分配父亲的死亡抚恤金5000元给刘某丁,双方相抵后,原告刘某丙因长期在外地工作,其委托妻子李进英收取被告刘某丁12000元,同时向刘某丁出具《收条》一份,并书面表示不再继承刘德山的房产份额,而原告刘某甲、刘某乙均作为证明人在《收条》上签名确认。另查明,2007年,刘德山与桂林市桂益房地产开发公司、桂林市中远房屋拆迁有限责任公司签订《拆迁补偿安置房屋协议书》一份,刘德山以其位于本市××路龙船坪内15栋3层XX,面积为53.97㎡的混合结构房屋一套与桂林市桂益房地产开发公司调换龙坪新城小区的混合结构房屋一套与桂林市桂益房地产开发公司调换XX小区22栋2单元3层B1户型,建筑面积为77.04㎡房屋一套。刘德山在公证遗嘱时,该房屋已实际交付使用,但尚未取得产权证书,直至在刘德山去世后,被告刘某丁取得房产证,而房屋坐落最终确定为“桂林市××区龙船坪8号4栋2-3-1XX号房”,实际建筑面积为75.48㎡,产权证号为桂林市房权证象山区字第××号。以上事实,有原、被告提供的公证书,被告提供的收据、收条、协议书、房屋产权证书、国有土地使用权证书、拆迁补偿安置房屋协议书以及当事人的陈述予以证实。本院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五条之规定:“继承开始后,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或者遗赠办理;有遗赠扶养协议的,按照协议办理。”本案诉争的是陈锦凤及刘德山的遗产,陈锦凤在生前并没有留下有效遗嘱,其遗产应按法定继承处理,根据庭审查明情况,陈锦凤遗产的第一顺位继承人有刘某甲、刘某乙、刘某丙、刘某丁、刘德山。本案诉争的桂林市××区龙船坪8号4栋2-3-1号XX房,系由刘德山与陈锦凤的共有房屋拆迁换权所得,陈锦凤应享有诉争房屋50%的份额,故五位继承人平均分配后,刘某甲、刘某乙、刘某丙、刘某丁各占10%的份额,刘德山则占60%的份额。对于刘德山的遗产,其生前立有遗嘱,并经桂林市公证处公证,遗嘱内容合法有效,优于法定继承。现申某在收到刘某丁10000元补偿款后,自愿放弃对诉争房屋的继承权,系其对自身权利的合法处分,本院予以确认。另外,原告刘某丙在收到刘某丁的补偿后,亦表示不再对父亲刘德山遗留的房产份额主张继承权,本院予以确认。鉴此,被告刘某丁独自继承父亲房产份额的条件已成就,各继承人应按刘德山生前意愿继承其遗产,故三原告各要求继承桂林市××区龙船坪8号4栋2-3-1XX号房22%的份额,违背了遗嘱内容,本院不予支持。三原告在继承母亲的遗产后,应各享有诉争房屋10%的份额,被告刘某丁在继承父母的遗产后,应享有诉争房屋70%的份额。对于三原告要求被告刘某丁停止侵占房屋的诉讼请求,属侵权责任纠纷,本案系继承纠纷,该诉讼主张不属本案的审理范围,本院不作处理。综上,本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四条之规定,判决如下:一、原告刘某甲继承位于桂林市象山区龙船坪8号4栋2-3-1号XX房10%的份额。二、原告刘某乙继承位于桂林市象山区龙船坪8号4栋2-3-1XX号房10%的份额。三、原告刘某丙继承位于桂林市象山区龙船坪8号4栋2-3-1XX号房10%的份额。四、原告刘某丁继承位于桂林市象山区龙船坪8号4栋2-3-1XX号房70%的份额五、驳回原告刘某甲、刘某乙、刘某丙的其他诉讼请求。本案案件受理费2150元(原告已预交),该款由原告刘某甲承担537.5元,刘某乙承担537.5元,刘某丙承担537.5元,被告刘某丁承担537.5元。如不服本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出副本,同时预交上诉案件受理费2150元(户名:桂林市中级人民法院,账号:20×××16,开户行:农行桂林七星支行高新支行),上诉于桂林市中级人民法院。递交上诉状后七日内未预交诉讼费用的,按自动撤回上诉处理,本判决即发生法律效力。审 判 长 苏 敏人民 陪 审员 林 媚人民 陪 审员 刘慧飞二〇一六年四月一日(代)书记员 文若诗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