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川1702民初167号
裁判日期: 2016-03-16
公开日期: 2016-06-01
案件名称
何某某、唐某甲与唐某乙、唐某丙、唐某丁法定继承纠纷一审民事判决书
法院
达州市通川区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达州市
案件类型
民事案件
审理程序
一审
当事人
何某某,唐某甲,唐某乙,唐某丙,唐某丁
案由
法定继承纠纷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十一条,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二十九条第一款,第二条,第十条第一款,第二十五条第一款,第二十七条
全文
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人民法院民 事 判 决 书(2016)川1702民初167号原告何某某,女,生于1927年4月10日,汉族,文盲,通川区人,无业,住达州市通川区。原告唐某甲,男,生于1954年1月8日,汉族,初中文化,通川区人,住址同上,系何某某次子。被告唐某乙,男,生于1952年6月4日,汉族,初中文化,通川区人,住通川区,系何某某长子。被告唐某丙,男,52岁,汉族,通川区人,小学文化,住达州市达川区,系何某某三子。被告唐某丁,男,生于1988年2月23日,汉族,通川区人,高中文化,个体,住达州市达川区,系何某某之孙。原告何某某、唐某甲诉被告唐某乙、唐某丙、唐某丁法定继承纠纷一案,本院于2016年1月11日受理后,依法由审判员何栀菊适用简易程序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原告何某某、唐某甲及被告唐某丁均到庭参加诉讼。被告唐某乙、唐某丙经本院传票传唤未到庭,本案现已审理终结。原告诉称:原告何某某及其丈夫唐某某于1984年与原告唐某甲和被告唐某乙、唐某丙,以及被告唐某丁之父唐某戊(已于1993年9月去世)达成分家析产协议。1992年11月,何某某和唐某某共同购买了达州市通川区红旗路6幢44-5-5号房屋,并将产权证办于唐某某名下。唐某某于1996年12月去世后,原告唐某甲为方便照顾何某某,将何某某接到自己住处居住并赡养至今。期间,唐某戊于1993年9月因车祸去世,留有一子名唐某丁。唐某丙放弃对父母财产自己应继承的份额,转由唐某甲继承。唐某某去世后,房屋一直未分割,由何某某出租使用。唐某乙心存不满,未尽赡养之责并时常与何某某吵闹,并二次在该房门上用墨汁书写“此房有纠纷,有买或租该房者后果自负”等威胁言语,致使该房无法出租,闲置至今。原告诉讼请求:依法确认原、被告对唐某某位于达州市通川区红旗路6幢4-5-5号住房应继承的份额;二、案件受理费由唐某乙负担。原告为证明其主张,提供了以下证据:1、1984年11月27日《契约》;2、唐某甲与唐某丁于1987年1月15日签订的《兄弟协议》;3、唐某戊于1987年1月15日出具的收条;4、唐某丙于1999年3月4日出具的《声明》;5、何某某于1999年1月13日所立遗嘱及公证书;6、唐某某购房的《房屋买卖合同》及公证书;7、房屋所有权证(产权证号达市权字第07150号);8、唐某某的火化证明;9、安排唐某某后事开支费用;10、照片二张。被告唐某乙辩称:房屋应由何某某、唐某乙、唐某甲、唐某丙、唐某丁共同继承,唐某乙放弃承,唐某乙的那份额由二弟唐某甲继承。母亲何某某的生养死葬包括生疮、害病、生活照顾、生病护理等一切费用和责任,全由唐某甲负责,与唐某乙没有责任。被告唐某乙未提供证据。被告唐某丙未作答辩也未提供证据。被告唐某丁辩称:该继承的权利由其继承,该尽的义务由其承担。被告唐某丁未提供证据。经审理查明,原告何某某与唐某某于1943年登记结婚,婚后先后生育长子唐某乙、次子唐某甲、三子唐某丙、四子唐某戊。1984年11月27日,何某某夫妇与唐某乙、唐某甲、唐某丙、唐某丁四子签订《契约》,约定:唐某某、何某某之家抚育子女有唐某乙、唐某甲、唐某丙、唐某戊四子,除唐某戊未婚安家,其余三子均已成家。根据家庭组合情况,由父母决定支付给唐某乙、唐某甲、唐某丙各2500元作分家立门之用。现父母与唐某戊居住红旗路330房和父母的一切动用家具,均不再享受财产继承。唐某戊现随父母居住一起,负责父母的生活起居料理。另,何某某无工作,没有生活来源。由其抚育的四个儿子每人每月负担赡养费6元。现定于1985年1月开始承担义务…..1987年1月15日,唐某甲、唐某丁二人签订《兄弟协议》,约定:因唐某戊结婚,自愿放弃享受继承父母居住的房屋继承权,并搬到女方家居住,提出与唐某甲互换,由唐某甲将所得的2500元交与唐某戊,而唐某甲则搬回达市红旗路330号与父母同住,享受唐某戊原有的,并承担起照顾双亲的义务。现征得父母同意,为免以后节外生枝,特留此协议为凭,望相互共同遵守,不得反悔。同日,唐某甲向唐某戊支付2500元,并搬回与父母同住,赡养并照顾何某某夫妇起居生活。1992年6月5日,唐某某与吴传清、李忠碧签订《房屋买卖合同》,吴传清、李忠碧自愿将座落在达县市西城红旗路6幢4-5-5号砖混结构房屋一套(建筑面积49.15平方米)的产权以13500元出售给唐某某。同日,双方在达县市公证处办理(92)达市证字第514号公证书。同年11月,办理房屋所有权证达市权字第07150号。1999年3月4日,唐某丙出具声明一份:我系唐某某、何某某的叁儿子,现经与二哥唐某甲协商,同意放弃我应继承父母财产的份额,并归属二哥唐某甲继承。同时查明,唐某戊婚后生育一子唐某丁,1993年9月,唐某戊因车祸去世。1996年12月28日,唐某某去世,唐某甲全额负担唐某某去世的安葬。审理中,原告与被告唐某丁就房屋价值商定为3500元/平方米,唐某甲愿意接收住房。本院认为,原、被告亲属唐某某于1996年12月去世,何某某、唐某甲、唐某乙、唐某丙作为唐某某之妻、之子均有权继承其所留遗产。原告主张分割,其请求依法成立。唐某丁之父唐某戊先于被继承人唐某某去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十一条“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由被继承人的子女的晚辈直系血亲代位继承,代位继承人一般只能继承他的父亲或者母亲有权继承的遗产份额。”之规定,唐某丁有权代位继承其父唐某戊法定继承唐某某的遗产份额。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二十六条之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共同所有财产,除有约定的以外,如果分割财产应当先将共同所有的财产一半分出为配偶所有,其余的为被继承人的遗产。”何某某、唐某某共同购置的达州市通川区红旗路6幢4-5-5号住房,建筑面积49.15平方米,其中的一半即24.575平方米属原告何某某所有,余24.575平方米为唐某某所留遗产应由原、被告五人共同继承,五人各应继承4.915平方米(24.575平方米÷5人)。由于唐某丙、唐某乙均表示放弃继承,其份额由唐某甲享有,且唐某甲同意接受唐某丙、唐某乙所赠与的份额,愿意承担何某某生养死亡葬的全部义务,原、被告的赠与行为不违反法律规定,本院予以确认,故何某某享有29.49平方米、唐某甲享有14.745平方米、唐某丁享有4.915平方米的产权。《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二十九条规定:“遗产分割应当有利于生产和生活需要,不损害遗产的效用,不宜分割的遗产,可以采取折价、适当补偿或共有等方法处理。”经双方商定,房屋价值为3500元/平方米,唐某甲同意接收房屋,房屋判归唐某甲所有较为适宜,唐某甲应支付何某某房屋折价款103215元、支付唐某丁房屋折价款17202.5元。综上,为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二条、第十条、第十一条、第二十五条、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第二十九条之规定,判决如下:一、达州市通川区红旗路6幢4-5-5号房屋(产权证:达市权字第071**号)产权归原告唐某甲所有;二、原告唐某甲于本判决生效后三十日内支付原告何某某住房折价款103215元、支付被告唐某丁住房折价款17202.5元。如果未按本判决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规定,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案件受理费2300元,减半收取1150元,由原告何某某负担650元,原告唐某甲负担300元,唐某丁负担200元。(该款已由原告全额垫支,执行时一并扣除)如不服本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出副本,上诉于四川省达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员 何栀菊二〇一六年三月十六日书记员 潘皓月 来源:百度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