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济商初字第336号
裁判日期: 2016-03-16
公开日期: 2016-10-27
案件名称
廖劲松与恒天海龙股份有限公司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一审民事判决书
法院
山东省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山东省济南市
案件类型
民事案件
审理程序
一审
当事人
廖劲松,恒天海龙股份有限公司
案由
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2005年)》:第六十三条,第六十五条,第六十六条,第六十七条第一款;《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2006年)》:第四十四条,第四十七条,第九十二条第一款;《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第十七条第一款,第十八条,第十九条,第二十条第一款,第三十条第一款,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三条
全文
山东省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民 事 判 决 书(2014)济商初字第336号原告廖劲松,男,1970年8月2日出生,汉族,住湖北省武汉市。委托代理人臧小丽,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律师。被告恒天海龙股份有限公司,住所地山东省潍坊市。法定代表人XX,总经理。委托代理人刘思远,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律师。委托代理人何春艳,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律师。原告廖劲松与被告恒天海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天海龙公司)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一案,本院于2014年10月14日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于2016年3月14日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原告廖劲松的委托代理人臧小丽,被告恒天海龙公司的委托代理人刘思远、何春艳到庭参加了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原告廖劲松诉称,被告恒天海龙公司前身系山东海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东海龙公司),于1988年以社会募集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12月26日,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证监会)批准,公司社会公众股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证券简称“山东海龙”,股票代码:000677。2012年5月,山东海龙公司宣布进入法院破产重整程序,之后中国恒天集团有限公司入主山东海龙公司。2013年9月24日,山东海龙公司公告正式更名为“恒天海龙股份有限公司”,变更后的证券简称为“恒天海龙”,股票代码000677不变。公司目前的股份总数为863977948股,其中无限售条件股份863902048股。中国恒天集团有限公司是公司的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为29.77%。被告恒天海龙公司作为一家上市公司,负有如实披露其重大信息的法定义务。公司的历次公告和报告均承诺其发布的信息是真实、准确、完整的,没有误导性陈述、虚假记载和重大遗漏行为。原告作为一名证券投资者,正是基于对其公告信息的信任,通过证券交易系统购买了大量山东海龙公司的股票。2013年11月22日,被告恒天海龙公司公告收到中国证监会下发的【2013】61号《行政处罚决定书》及【2013】21号《市场禁入决定书》。原告这才得知山东海龙公司因未披露对外担保事项、未披露关联方及关联交易等存在信息披露违法行为被中国证监会处罚的情况。山东海龙公司的上述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第六十三条及第六十五条、第六十六条、第六十七条关于半年度报告、年度报告及临时报告披露的规定,构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第一百九十三条的行为。为此,中国证监会决定对时任董事长逄奉建、时任财务总监王利民、以及其他高管处以30万元—3万元不等的罚款、警告等处罚,逄奉建、王利民还被证监会认定证券市场禁入者,禁入期分别为10年、5年。根据被告恒天海龙公司的公告及中国证监会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可知,2009年1月开始山东海龙公司的重大担保事项未履行临时报告披露义务,所以2009年1月1日应为山东海龙虚假陈述行为的实施日。2011年9月2日山东海龙发布《关于公司股票交易被实行其他特别处理的提示性公告》,宣布股票实行其他特别处理,同时公告了股票实行其他特别处理的原因是违规担保事项,因此2011年9月2日为虚假陈述揭露日。从虚假陈述揭露日2011年9月2日起到2012年5月22日止,被告恒天海龙公司股票的累计成交量达到了全部可流通股的100%,所以基准日为2012年5月22日,自揭露日起至基准日每个交易日收盘价平均价格3.4元,故基准价为3.4元。被告恒天海龙公司的前述虚假陈述行为给原告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包括投资差额损失、印花税、佣金及利息等。根据法律规定,被告恒天海龙公司对其未按规定履行信息披露义务而给原告造成的损失依法承担赔偿责任。请求判令被告恒天海龙公司赔偿因虚假陈述给原告造成的经济损失计14648元;判令由被告恒天海龙公司承担本案全部的诉讼费用。被告恒天海龙公司辩称,如原告廖劲松的损失与我公司的虚假陈述行为存在因果关系,我公司同意按照法律规定予以赔偿。首先,虚假陈述实施日、揭露日、基准日、基准价的确定,直接影响原告廖劲松能否向我公司主张损失以及能够主张的损失金额,应当依法认定;第二,在具体计算投资差额损失时,必须采用合法、合理的计算方法;第三,在正确计算投资差额损失的基础上,对于因系统风险因素造成的损失部分,应当依法予以剔除;第四,在正确计算投资差额损失的基础上,对于因公司自身经营情况等其他非系统风险因素造成的损失部分,应当依法予以剔除;第五,针对原告廖劲松主张的佣金、印花税、利息,应当在正确认定投资差额损失的基础上,按照原告廖劲松主张的比例予以确定;最后,原告廖劲松主张的各项损失,依法属于破产重整的未申报债权,应当依法按照重整计划规定的同类债权的清偿比例进行清偿。一、关于本案虚假陈述实施日、揭露日、基准日、基准价的确定。虚假陈述实施日、揭露日、基准日、基准价的确定,直接影响原告廖劲松能否向我公司主张损失以及能够主张的损失金额,应当依法认定。本案中,原告廖劲松主张本案虚假陈述实施日为2009年1月1日,我公司对此没有异议。原告廖劲松主张虚假陈述揭露日为2011年9月2日,基准日为2012年5月22日,基准价为3.4元。我公司认为,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及司法实践,本案虚假陈述揭露日应为2011年6月2日、基准日应为2012年4月23日、基准价应为4.60元。(一)本案虚假陈述揭露日应为我公司发布《关于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调查通知书的公告》之日,即2011年6月2日。1、虚假陈述揭露日的认定,应综合考虑“是否首次公开揭露”、“是否在全国范围发行的媒体上揭露”、“是否对市场产生了影响”、“是否被证监会认定”等四个要素确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下称“《若干规定》”)第二十条第二款规定:“虚假陈述揭露日,是指虚假陈述在全国范围发行或者播放的报刊、电台、电视台等媒体上,首次被公开揭露之日。”依据上述规定,揭露日的认定,应当综合以下四个要素:1.是否首次公开揭露;2.是否在全国范围发行的媒体上揭露;3.是否对市场产生了影响;4.是否被中国证监会认定。并且,鉴于揭露日的主要意义在于对证券市场发出警示信号,提醒投资人重新判断证券价值,因此,在确定揭露日时尤其应当考虑该日期是否对市场产生了影响。2、恒天海龙发布《关于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调查通知书的公告》之日即2011年6月2日,符合虚假陈述揭露日认定的四个要素,应当作为本案虚假陈述揭露日。本案中,2011年6月2日,我公司在中国证监会的指定披露媒体“巨潮资讯网”上发布《关于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调查通知书的公告》,向股民披露公司因涉嫌违反证券法律法规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这是我公司相关虚假陈述首次在全国范围内发行的媒体上被公开揭露,公司发布公告当天股价即大幅下滑,跌幅达9.21%,将近跌停,且此后的交易日股价持续走低,足以证明公告对市场产生了影响,最后该虚假陈述也被中国证监会正式处罚。因此,我公司发布立案调查公告日即2011年6月2日,符合揭露日认定的四个要素,应当确定为本案虚假陈述的揭露日。3、原告廖劲松主张以2011年9月2日为虚假陈述揭露日,依法不能成立。2011年9月2日,系我公司发布《关于公司股票交易被实行其他特别处理的提示性公告》(下称“《提示性公告》”),披露公司因2010年末未履行担保程序亦未履行及时披露义务被实行其他特别处理之日。我公司认为,该日期不能作为本案虚假陈述揭露日,理由如下:首先,如前所述,早在2011年6月2日我公司即披露因证券违规事项收到中国证监会的立案调查通知书,因此,我公司发布2011年9月2日《提示性公告》已不是本案虚假陈述的首次揭露;其次,我公司因寿光晨鸣控股有限公司不再履行对公司的托管责任于2011年8月22日至2012年3月29日期间一直停牌,就此,2011年9月2日的《提示性公告》虽然再次提示投资者我公司存在信息披露方面的问题,但不存在投资者即时重新判断股票价值的问题,即《提示性公告》不会对我公司股价产生直接影响。以上,我公司公告收到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通知书之日,即2011年6月2日,符合虚假陈述揭露日认定的四个要素,应当作为本案虚假陈述揭露日;原告廖劲松主张的2011年9月2日,并非本案虚假陈述的首次披露,也并未对恒天海龙股价产生直接影响,依法不应作为本案虚假陈述揭露日。(二)本案基准日应为2012年4月23日。本案中,根据我公司2011年半年度报告,揭露日2011年6月2日当天我公司的可流通股股数为804003464股。经计算,自揭露日2011年6月2日至2012年4月23日,我公司股票的累计成交量达805807100股,达到其可流通股股数的100%,同时,在此期间并无通过大宗交易协议转让的股票。因此,依据《若干规定》对基准日的规定,本案虚假陈述基准日应为2012年4月23日。(三)本案基准价应为4.60元。依据《若干规定》第三十二条之规定,基准价应为“虚假陈述揭露日或者更正日起至基准日期间,每个交易日收盘价的平均价格”。经计算,本案虚假陈述的揭露日2011年6月2日至基准日2012年4月23日期间,每个交易日的收盘价的平均价格为4.60元。因此,本案虚假陈述的基准价应为4.60元。二、关于投资差额损失,原告廖劲松明显计算错误。根据我公司计算,原告廖劲松的投资差额损失应为9400元。根据原告廖劲松提交的损失计算表以及交易记录,原告廖劲松主张的投资差额损失计算公式为:投资差额损失=(平均买入价-基准价)×可索赔股票的数量。其中,原告廖劲松主XX均买入价为6.95元,基准价为3.4元,可索赔股票的数量为4000股。针对原告廖劲松主张的投资差额损失计算公式,鉴于原告廖劲松在揭露日至基准日期间并未卖出可索赔股票,因此我公司对该计算公式没有异议;针对平均买入价,我公司以“先进先出加权平均法”计算出的平均买入价与原告廖劲松的主张一致,均为6.95元,因此,我公司对此无异议;针对可索赔股票的数量,我公司无异议;针对基准价,如前所述,本案虚假陈述基准价应当为4.60元,原告廖劲松主张基准价为3.4元,不符合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不能成立。以上,经我公司计算,原告廖劲松的投资差额损失=(6.95元-4.6元)*4000股=9,400元,原告廖劲松主张14200元,计算错误,应当纠正。三、关于因系统风险因素造成的损失,与本案虚假陈述没有因果关系,应当从计算的投资差额损失中予以剔除。(一)根据《若干规定》和相关司法实践,因系统风险因素造成的损失与虚假陈述没有因果关系,依法不应赔偿。根据《若干规定》第十九条的规定,因系统风险因素所导致的损失与虚假陈述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不应赔偿,应当从计算的投资差额损失中予以剔除。所谓系统风险是指由于某种全局性的共同因素引起的投资收益的可能变动,这种因素以同样的方式对所有证券的收益产生影响。由于这些因素来自企业外部,是单一证券无法抗拒和回避的,属于不可回避、不可分散的风险。通常而言,系统风险的引发因素包括政治风险、经济风险、社会政治风险等。由于证券市场的复杂性,相关政治、经济变动等诱因对证券市场是否存在及其影响大小的衡量和认定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司法实践中,通常认为以大盘、行业板块等指数的波动情况作为判断系统风险因素是否存在以及影响大小的参考依据。如果在揭露日至基准日期间,大盘、行业板块等指数存在大幅波动情形的,应认定股价的下跌系全部或部分因系统风险所致,与虚假陈述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二)本案中,揭露日至基准日期间,受国际国内的政治、经济、社会制度等系统风险因素影响,大盘及化学纤维行业均出现了大幅下跌,对于因证券市场系统风险所致的股价波动,与虚假陈述行为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2011年下半年至2012年上半年,继欧债危机爆发后,爆发美债危机,欧债问题进一步恶化,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加剧,中国股市受全球债务危机影响,加之国内货币政策、房地产调控放松无望,导致投资者对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忧虑不断加深,大盘大幅下跌,“截至12月15日,上证综指全年下跌超过22%,深证成指跌幅近29%”。就化学纤维行业而言,化纤的销售价格一直走低,而其原料石油的价格却不断上涨,导致化纤行业板块走势低迷。比如“证券时报网”在2011年6月报导,化纤价格继续下跌,其中“粘胶短纤变动-2.84%到20500元/吨,粘胶长丝价格变动-0.10%至50500元/吨”;“新浪财经”在2011年11月报导,化纤行业板块个股几乎全面下跌;“金融投资报”在2012年4月报导,“受油价上涨影响,石化相关板块上涨,但以石油为原材料的化工化纤行业则遭受打击,盘面表现疲弱”。(三)根据鉴定报告,本案系统风险因素对我公司股价波动造成的影响至少为55%以上,对于系统风险因素影响的部分应当从投资差额损失中予以剔除。关于本案系统风险因素的相关事宜,我公司此前已向贵院申请进行司法鉴定,鉴定结论证明,揭露日2011年6月2日当天深市A股流通总市值为3137840582,680元,基准日2012年4月23日当天深市A股流通总市值为2831692304064元,揭露日至基准日期间,深市A股流通总市值下跌10%;揭露日2011年6月2日当天化学纤维A股流通总市值为60854056156.53元,基准日2012年4月23日当天化学纤维A股流通总市值为46980283949.81元,揭露日至基准日期间,化学纤维A股流通总市值下跌23%。依据我公司的计算,揭露日2011年6月2日当天我公司流通总市值为3883336731.12元,基准日2012年4月23日当天我公司流通总市值为2733554072.80元,据此,揭露日至基准日期间,我公司流通总市值下跌30%。根据上述,在揭露日至基准日期间,以行业板块“化学纤维A股总市值”为参照对象,按照揭露日至基准日期间化学纤维A股的下跌幅度/揭露日至基准日期间,我公司的下跌幅度计算,系统风险的影响因素为76.67%(23%/30%);以大盘“深市A股流通总市值”为参照对象,揭露日至基准日期间深市A股的下跌幅度/揭露日至基准日期间,我公司的下跌幅度计算,影响因素为33.33%(10%/30%)。如果综合考虑化学纤维板块和大盘的影响因素,系统风险的影响比例约为55%[(33.33%+76.67%)/2]。我公司认为,化学纤维板块的市值波动情况更直接地反映证券市场系统风险因素对恒天海龙股价波动情况的影响,应主要以化学纤维板块波动情况作为系统风险影响因素的参考数据指标。据此,应剔除的系统风险因素比例为76.67%。如果综合考虑板块和大盘市值作为系统风险影响因素的参考指标,则本案应剔除的系统风险因素比例至少为55%以上。四、原告廖劲松所主张的部分损失是由于我公司业绩重大亏损等公司自身经营情况等其他非系统风险因素造成的,与虚假陈述行为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应当从计算的投资差额损失中予以剔除。(一)根据《若干规定》及相关司法实践,因公司自身经营情况等非系统风险因素造成的损失,与虚假陈述没有因果关系,依法不应赔偿。因系统风险以外的其他因素所导致的损失与虚假陈述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不应赔偿,应当从计算的投资差额损失中予以剔除。司法实践中,通常将公司的经营管理、财务状况等公司风险,作为影响投资损失的其他因素予以考虑,并进行剔除。(二)本案中,揭露日至基准日期间,我公司连续发布重大利空消息,公司业绩重大亏损,负债累累,濒临破产。1、揭露日至基准日期间,我公司连续发布公告,披露公司业绩亏损严重,甚至被实行“退市风险警示”的特别处理。2011年10月14日,我公司发布《2011年半年度报告》,披露公司2011年半年度净利润亏损322214230.03元;2011年10月27日,我公司发布《2011年第三季度季度报告全文》,披露公司第三季度净利润亏损197991696.61元;2012年4月20日,我公司发布《ST海龙:2011年年度报告摘要》,披露公司2011年度净利润亏损1012558403.19元,净资产-854680072.49元;2012年4月20日,我公司发布《2012年第一季度报告正文》,披露公司2012年第一季度净利润亏损149270412.23元,净资产-1003950484.72元。2012年4月20日,我公司还发布了《关于公司股票交易实行退市风险警示的公告》,披露鉴于公司2010年、2011年连续两年亏损,已被深圳证券交易所实行“退市风险警示”的特别处理。2、揭露日至基准日期间,我公司连续发布公告,披露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涉及重大诉讼,被追索巨额款项。在揭露日至基准日期间,我公司一共发布了数十份公告,披露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涉及的重大诉讼及相应进展情况,被追诉金额累计超过10亿元。3、揭露日至基准日期间,我公司连续发布公告,披露公司及控股子公司逾期贷款金额巨大,严重资不抵债。在揭露日至基准日期间,我公司一共发布了六份关于贷款逾期的公告,每份公告均披露截止公告日,公司及控股子公司逾期贷款总金额已经超过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100%。其中,距离基准日最近的一份贷款逾期公告,即我公司于2012年4月12日发布的《控股子公司在金融机构贷款逾期的公告》,该公告披露截至2012年4月10日,我公司逾期贷款金额总计91894.25万元,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582.06%。(三)本案中,公司自身经营情况等非系统风险因素造成的损失,与虚假陈述行为无关,应当从计算的投资差额损失中予以剔除。如前所述,揭露日至基准日期间,我公司业绩亏损严重,甚至被实行“退市风险警示”的特别处理;又因财务信息不实被监管机构采取行政监管措施;涉诉累累并且金额巨大;同时逾期贷款金额竟然达到了公司审计净资产的6倍,严重资不抵债,濒临破产。实际上,本案虚假陈述基准日后不到一个月,我公司即正式进入破产重整程序。因此,我公司在揭露日至基准日期间的股价下跌,势必大幅度受到上述公司自身经营情况等非系统因素的影响,原告廖劲松因股价下跌所产生的投资差额损失,也势必大幅度受到上述公司自身经营情况等非系统因素的影响。答辩人认为,除证券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因素影响外,因公司自身经营情况等非系统性风险因素对我公司股价波动的影响至少不低于20%,该部分因素的影响应从计算的投资差额损失中予以剔除。五、原告廖劲松主张的损失,系我公司破产重整前发生的虚假陈述所造成,属于破产重整的未申报债权,应当按照重整计划规定的同类债权的清偿条件进行清偿。2012年5月18日,山东省潍坊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2012)潍破(预)字第1-1号《民事裁定书》,裁定受理我公司破产重整;2012年11月2日,山东省潍坊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2012)潍破字第1-4号《民事裁定书》,裁定批准我公司重整计划,依据重整计划,我公司重整债权分为四类,包括职工债权组、税款债权组、有财产担保债权组和普通债权组,其中普通债权组的清偿方案为“普通债权每笔5万元以下(含5万元)的部分全额清偿;超过5万元(不含5万元)部分的清偿比例为40%”;2012年12月26日,山东省潍坊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2012)潍破字第1-8号《民事裁定书》,裁定确认我公司重整计划执行完毕,终结我公司重整程序。本案虚假陈述发生在2009年1月1日至2011年6月2日期间,即法院裁定受理我公司破产重整前。原告廖劲松主张的因本案虚假陈述行为所造成的损失,该债权应当属于破产重整债权,原告廖劲松可以在申报期内进行申报,原告廖劲松未进行申报的,其债权仍应按照重整计划规定的同类债权即“普通债权”的清偿条件进行清偿,即“5万元以下(含5万元)的部分全额清偿;超过5万元(不含5万元)部分的清偿比例为40%”。六、我公司对原告廖劲松主张的投资差额损失的总体意见。根据上述,我公司对原告廖劲松主张的投资差额损失的总体意见如下:1、在正确认定实施日、揭露日、基准日、基准价的基础上,并采用合法、合理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经计算,本案投资差额损失应当为9400元。2、在根据正确的计算方法计算投资差额损失的基础上,应当剔除系统风险因素造成的损失。如果以行业板块“化学纤维A股”为系统风险的参照对象,则应当予以剔除的系统风险的比例为76.67%,剔除系统风险后,原告廖劲松的投资差额损失应当为2193.02元;即使综合考虑大盘和行业板块“化学纤维A股”为系统风险的参照对象,应当剔除的系统风险比例为55%,剔除系统风险后原告廖劲松的投资差额损失应当为4230元。3、在剔除系统风险因素影响的基础上,还应当剔除因公司自身经营情况等非系统风险因素造成的损失。因公司自身经营情况等非系统因素造成的损失,与本案虚假陈述没有因果关系,依法不应赔偿,应当从计算的投资差额损失金额中予以剔除,如果以20%,作为本案公司自身经营情况等非系统风险因素造成的损失比例,应剔除的损失金额为1880元。4、原告廖劲松主张的损失应按照重整计划规定的同类债权的清偿条件进行清偿。本案重整计划规定的同类债权的清偿条件为,“5万元以下(含5万元)的部分全额清偿;超过5万元(不含5万元)部分的清偿比例为40%”,原告廖劲松未按照该清偿条件进行计算,应予纠正。如果以化学纤维A股为系统风险的参照对象,剔除76.67%的系统风险比例,再剔除20%的非系统风险比例,再以重整计划规定的同类债权的清偿比例进行清偿,则本案最终的投资差额损失=2193.02-1880=313.02元;如果综合考虑大盘和行业板块“化学纤维A股”为系统风险的参照对象,即以55%作为本案应当剔除的系统风险比例,再剔除20%的非系统风险比例,再以重整计划规定的同类债权的清偿比例进行清偿,则本案最终的投资差额损失=4230-1880=2350元。对于佣金、印花税及利息损失,应当在依法确定投资差额损失金额后,按照相关比例计算后予以确定,并且,同样应按照重整计划规定的同类债权的清偿条件进行清偿。综上,原告廖劲松的损失与被告虚假陈述行为有因果关系的,我公司同意按照法律规定依法予以赔偿。但对于具体赔偿金额,应当在依法确定虚假陈述实施日、揭露日、基准日的基础上,采取正确的损失计算方法对予以计算,并依法剔除因系统风险因素和其他非系统风险因素影响所造成的损失部分。在依法确定投资差额损失和佣金、印花税、利息损失的基础上,最终按照重整计划规定的同类债权的清偿比例进行清偿。对于原告廖劲松主张的损失中,没有事实和法律依据的部分,依法不应支持。经审理本院认定,恒天海龙公司原名称为山东海龙公司,系一家以化学纤维业务为主业的股份公司,于1996年12月26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证券简称为恒天海龙,证券代码为000677。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期间,山东海龙公司重大担保事项未履行临时报告披露义务共计118笔,累计金额361834.50万元人民币,1068.43万美元。2009年至2011年6月,山东海龙公司未将巨龙化纤公司作为关联方披露。山东海龙公司向巨龙化纤公司支付土地租赁、调整以前年度记账错误、为巨龙化纤公司垫付职工工资、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集资款及工程款等费用。上述关联方和关联交易未在山东海龙公司2009年半年度报告、2009年年度报告、2010年半年度报告、2010年年度报告、2011年半年度报告中披露。廖劲松与恒天海龙公司均认可本案虚假陈述的实施日为2009年1月1日。2011年6月2日,恒天海龙公司因涉嫌违反证券法律法规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2013年11月12日,中国证监会对恒天海龙公司及相关责任人员以未披露对外担保事项、关联方及关联交易为由进行行政处罚。2011年6月2日为揭露日。自2011年6月2日至2012年4月23日,恒天海龙公司股票换手率累计达到100%,该期间股票的收盘均价为4.60元,2012年4月23日为基准日,4.60元为基准价。根据廖劲松(投资差额损失为:投资差额损失9400元,计算方法为:(平均买入价6.95元-基准价4.60元)×基准日之后持有的可索赔股票的数量4000股。对廖劲松主张的佣金印花税损失71元、利息损失156.98元,恒天海龙公司予以认可。2012年5月18日,山东省潍坊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2012)潍破(预)字第1-1号《民事裁定书》,裁定受理恒天海龙公司破产重整。2012年11月2日,山东省潍坊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2012)潍破字第1-4号《民事裁定书》,裁定批准恒天海龙公司的重整计划。依据重整计划,恒天海龙公司重整债权分为四类,包括职工债权组、税款债权组、有财产担保债权组和普通债权组,其中普通债权组的清偿方案为“普通债权每笔5万元以下(含5万元)的部分全额清偿;超过5万元(不含5万元)部分的清偿比例为40%”。2012年12月26日,潍坊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2012)潍破字第1-8号《民事裁定书》,裁定确认恒天海龙公司重整计划执行完毕,终结恒天海龙重整程序。本院另查明:(一)已生效的民事判决书认定:揭露日2011年6月2日当天深市A股流通总市值为3137840582680元,基准日2012年4月23日当天深市A股流通总市值为2831692304064元,揭露日至基准日期间,深市A股流通总市值下跌10%。揭露日2011年6月2日当天化学纤维A股流通总市值为60854056156.53元,基准日2012年4月23日当天化学纤维A股流通总市值为46980283949.81元,揭露日至基准日期间,化学纤维A股流通总市值下跌23%。揭露日2011年6月2日当天恒天海龙流通总市值为3883336731.12元,基准日2012年4月23日当天恒天海龙流通总市值为2733554072.80元,揭露日至基准日期间,恒天海龙流通总市值下跌30%。(二)揭露日至基准日期间,深市A股流通总市值下跌10%,化学纤维A股流通总市值下跌23%,恒天海龙公司流通总市值下跌30%。以行业板块“化学纤维A股总市值”为参照对象,按照揭露日至基准日期间化学纤维A股的下跌幅度/揭露日至基准日期间恒天海龙的下跌幅度计算,系统风险的影响因素为76.67%(23%/30%);以大盘“深市A股流通总市值”为参照对象,揭露日至基准日期间深市A股的下跌幅度/揭露日至基准日期间恒天海龙的下跌幅度计算,影响因素为33.33%(10%/30%)。如果综合考虑化学纤维板块和大盘的影响因素,系统风险的影响比例约为55%[(33.33%+76.67%)/2]。上述事实由证券账户卡(深圳)、致歉公告、恒天海龙公司名称变更公告、《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行政处罚决定书》、《关于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调查通知书的公告》、廖劲松的交易记录资料以及损失计算情况、民事判决书、民事裁定书、庭审笔录等在案为证。本院认为,一、廖劲松所遭受的损失与恒天海龙公司虚假陈述行为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第六十三条规定,发行人、上市公司依法披露的信息,必须真实、准确,不得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若干规定》第十八条规定:“投资人具有以下情形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虚假陈述与损害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一)投资人所投资的是与虚假陈述直接关联的证券;(二)投资人在虚假陈述实施日及以后,至揭露日或者更正日之前买入该证券;(三)投资人在虚假陈述揭露日或者更正日及以后,因卖出该证券发生亏损,或者因持续持有该证券而产生亏损。”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期间,山东海龙公司重大担保事项未履行临时报告披露义务共计118笔,累计金额361834.50万元、1068.43万美元。2009年至2011年6月,山东海龙公司未将巨龙化纤公司作为关联方披露。山东海龙公司向巨龙化纤公司支付土地租赁、调整以前年度记账错误、为巨龙化纤公司垫付职工工资、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集资款及工程款等费用。上述关联方和关联交易未在山东海龙公司2009年半年度报告、2009年年度报告、2010年半年度报告、2010年年度报告、2011年半年度报告中披露。被中国证监会进行行政处罚,恒天海龙公司的行为应认定为证券信息虚假陈述。上述规定了虚假陈述与损害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和不存在因果关系的情形。本案中,廖劲松购买的是恒天海龙股票、廖劲松在虚假陈述实施日及以后至揭露日之前买入并在虚假陈述揭露日及以后,持有股票而产生亏损。因此,本案的情况符合上述规定第十八条的三个要件,即虚假陈述与损害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二、关于本案虚假陈述实施日、揭露日、基准日、基准价的确定。1、实施日的确定。廖劲松与恒天海龙公司均认可本案虚假陈述实施日为2009年1月1日,对此本院予以确认。2、揭露日的确定。《若干规定》第二十条第二款规定:“虚假陈述揭露日,是指虚假陈述在全国范围发行或者播放的报刊、电台、电视台等媒体上,首次被公开揭露之日。”虚假陈述揭露日的认定,应综合考虑“是否首次公开揭露”、“是否在全国范围发行的媒体上揭露”、“是否对市场产生了影响”、“是否被中国证监会认定”等四个要素确定。并且,鉴于揭露日的主要意义在于对证券市场发出警示信号,提醒投资人重新判断证券价值,因此,在确定揭露日时尤其应当考虑该日期是否对市场产生了影响。本案中,2011年6月2日,恒天海龙公司在中国证监会的指定披露媒体“巨潮资讯网”上发布《关于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调查通知书的公告》,向股民披露公司因涉嫌违反证券法律法规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这是恒天海龙公司相关虚假陈述首次在全国范围内发行的媒体上被公开揭露,公司发布公告当天股价即大幅下滑,跌幅达9.21%,将近跌停,且此后的交易日股价持续走低,足以证明公告对市场产生了影响,最后该虚假陈述也被中国证监会正式处罚。因此,恒天海龙公司立案调查公告日即2011年6月2日,符合揭露日认定的四个要素,应当确定为本案虚假陈述的揭露日。3、基准日的确定。《若干规定》第三十三条规定:“投资差额损失计算的基准日,是指虚假陈述揭露或者更正后,为将投资人应获赔偿限定在虚假陈述所造成的损失范围内,确定损失计算的合理期间而规定的截止日期。基准日分别按下列情况确定:(一)揭露日或者更正日起,至被虚假陈述影响的证券累计成交量达到其可流通部分100%之日。但通过大宗交易协议转让的证券成交量不予计算。……”本案中,揭露日2011年6月2日当天恒天海龙的可流通股股数为804003464股。自揭露日2011年6月2日至2012年4月23日,恒天海龙股票的累计成交量达805807100股,达到其可流通股股数的100%,同时,在此期间并无通过大宗交易协议转让的股票。因此,依据《若干规定》对基准日的规定,本案虚假陈述基准日应为2012年4月23日。4、基准价的确定。依据《若干规定》第三十二条之规定,基准价应为“虚假陈述揭露日或者更正日起至基准日期间,每个交易日收盘价的平均价格”。本案虚假陈述的揭露日2011年6月2日至基准日2012年4月23日期间,每个交易日的收盘价的平均价格为4.60元。因此,本案虚假陈述的基准价应为4.60元。三、关于投资差额损失的确定。《若干规定》第十八条规定:“投资人具有以下情形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虚假陈述与损害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一)投资人所投资的是与虚假陈述直接关联的证券;(二)投资人在虚假陈述实施日及以后,至揭露日或者更正日之前买入该证券;(三)投资人在虚假陈述揭露日或者更正日及以后,因卖出该证券发生亏损,或者因持续持有该证券而产生亏损。”有上述规定可知,只有在实施日至揭露日期间买入并且未被卖出的股票所产生的投资损失才与虚假陈述具有因果关系,才能纳入计算,对于实施日至揭露日期间买入但在揭露日前即被卖出的股票所产生的投资损失,与虚假陈述没有因果关系,不能纳入计算。“先进先出加权平均法”,即先以先进先出的原则(先买入的股票也先被卖出),将实施日至揭露日期间买入但被卖出的股票进行剔除,确定可索赔的股票范围,再按照可索赔股票的实际买入价格以加权平均的计算方法计算平均买入价。故廖劲松主张投资损失的计算公式应为:投资差额损失=(平均买入价-平均卖出价)×揭露日至基准日期间卖出的可索赔股票的数量+(平均买入价-基准价)×基准日之后卖出或仍持有的可索赔股票的数量。该计算方法,符合《若干规定》的相关规定,并且计算方法简便,计算结果合理,应当作为本案平均买入价的计算公式。依据上述计算方式,廖劲松投资差额损失为9400元。对廖劲松主张的佣金印花税损失71元、利息损失156.98元,恒天海龙公司予以认可,对此本院予以确认。四、关于系统风险。《若干规定》第十九条规定:“被告举证证明原告具有以下情形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虚假陈述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损失或者部分损失是由证券市场系统风险等其他因素所导致;……”根据上述规定,因系统风险因素所导致的损失与虚假陈述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不应赔偿,应当从计算的投资差额损失中予以剔除。所谓系统风险是指由于某种全局性的共同因素引起的投资收益的可能变动,这种因素以同样的方式对所有证券的收益产生影响。由于这些因素来自企业外部,是单一证券无法抗拒和回避的,属于不可回避、不可分散的风险。通常而言,系统风险的引发因素包括政治风险、经济风险、社会政治风险等。系统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种不同的形式:通货膨胀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宏观经济风险、社会、政治风险,市场风险等。由于证券市场的复杂性,相关政治、经济变动等诱因对证券市场是否存在及其影响大小的衡量和认定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司法实践中,通常认为以大盘、行业板块等指数的波动情况作为判断系统风险因素是否存在以及影响大小的参考依据。如果在揭露日至基准日期间,大盘、行业板块等指数存在大幅波动情形的,应认定股价的下跌系全部或部分因系统风险所致,与虚假陈述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本案中,自揭露日2011年6月2日至基准日2012年4月23日,深市A股流通总市值下跌10%,化学纤维A股流通总市值下跌23%,恒天海龙股票流通总市值下跌了30%。在揭露日至基准日期间,以行业板块“化学纤维A股总市值”为参照对象,按照揭露日至基准日期间化学纤维A股的下跌幅度/揭露日至基准日期间恒天海龙的下跌幅度计算,系统风险的影响因素为76.67%(23%/30%);以大盘“深市A股流通总市值”为参照对象,揭露日至基准日期间深市A股的下跌幅度/揭露日至基准日期间恒天海龙的下跌幅度计算,影响因素为33.33%(10%/30%)。如果综合考虑化学纤维板块和大盘的影响因素,系统风险的影响比例约为55%[(33.33%+76.67%)/2]。本案中,廖劲松投资股票的损失与恒天海龙公司的虚假陈述行为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但应同时考量化学纤维板块和大盘对恒天海龙股票的影响,将上述证券市场系统风险的因素扣除。综合以上因素,廖劲松最终投资差额损失=9400元×(1-55%)=4230元。五、关于企业自身经营风险。恒天海龙公司因经营不善、业绩重大亏损等因素并非法律法规所规定的可以剔除的因素,故恒天海龙公司要求将因自身经营原因非系统风险因素造成的损失应当从投资差额损失中予以剔除的辩称理由,无法律依据,本院不予采信。六、关于重整计划。《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第四十四条规定:“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时对债务人享有债权的债权人,依照本法规定的程序行使权利。”第四十七条规定:“附条件、附期限的债权和诉讼、仲裁未决的债权,债权人可以申报。”据此,凡是在法院裁定受理破产重整前发生的债权,包括债权真实性和数额尚处于不明确状态的债权,债权人均可以依法进行申报。第九十二条规定,“经人民法院裁定批准的重整计划,对债务人和全体债权人均有约束力。债权人未依照本法规定申报债权的,在重整计划执行期间不得行使权利;在重整计划执行完毕后,可以按照重整计划规定的同类债权的清偿条件行使权利。……”据此,经法院批准的重整计划对全体债权人均有约束力,即使债权人未进行申报的,其债权仍应按照重整计划规定的同类债权的清偿比例进行清偿。2012年5月18日,潍坊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2012)潍破(预)字第1-1号《民事裁定书》,裁定受理恒天海龙公司破产重整;2012年11月2日,潍坊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2012)潍破字第1-4号《民事裁定书》,裁定批准恒天海龙重整计划,依据重整计划,恒天海龙重整债权分为四类,包括职工债权组、税款债权组、有财产担保债权组和普通债权组,其中普通债权组的清偿方案为“普通债权每笔5万元以下(含5万元)的部分全额清偿;超过5万元(不含5万元)部分的清偿比例为40%”;2012年12月26日,潍坊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2012)潍破字第1-8号《民事裁定书》,裁定确认恒天海龙重整计划执行完毕,终结恒天海龙重整程序。本案虚假陈述发生在2009年1月1日至2011年6月2日期间,即法院裁定受理恒天海龙公司破产重整前。依据上述《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的相关规定,廖劲松主张的因本案虚假陈述行为所造成的损失,该债权应当属于破产重整债权,廖劲松可以在申报期内进行申报,未进行申报的,其债权仍应按照重整计划规定的同类债权即“普通债权”的清偿条件进行清偿,即“5万元以下(含5万元)的部分全额清偿;超过5万元(不含5万元)部分的清偿比例为40%”。本案所认定的投资差额损失为4230元,连同佣金印花税、利息损失,也未超过5万元,恒天海龙公司应全部清偿。综上,恒天海龙公司虚假陈述的行为给廖劲松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失,对其主张合理的部分,本院予以支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第六十三条、第六十五条、第六十六条、第六十七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第四十四条、第四十七条、第九十二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第十九条、第二十条、第三十条、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三条之规定,判决如下:一、被告恒天海龙股份有限公司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赔偿原告廖劲松股票投资差额损失4230元;二、被告恒天海龙股份有限公司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赔偿原告廖劲松佣金印花税损失71元、利息损失156.98元;三、驳回原告廖劲松的其他诉讼请求。如果未按本判决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规定,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案件受理费167元,由被告恒天海龙股份有限公司承担。如不服本判决,可以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15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或者代表人的人数提出副本,上诉于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审 判 长 张 伟代理审判员 孙延东代理审判员吴魁二〇一六年三月十六日书 记 员 王 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