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庆城民初字第1742号
裁判日期: 2016-03-16
公开日期: 2016-04-12
案件名称
原告俄宝成与被告杨惠所有权确认纠纷一案民事一审判决书
法院
庆城县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庆城县
案件类型
民事案件
审理程序
一审
当事人
俄宝成,杨惠
案由
所有权确认纠纷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三十三条
全文
甘肃省庆城县人民法院民 事 判 决 书(2015)庆城民初字第1742号原告俄宝成.委托代理人陈震,甘肃陇凤律师事务所律师。被告杨惠,曾用名杨慧。委托代理人吴向阳,甘肃锦晟律师事务所律师。委托代理人赵霞霞,甘肃锦晟律师事务所律师。原告俄宝成与被告杨惠所有权确认纠纷一案,本院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原告俄宝成及其委托代理人陈震,被告杨惠及其委代理人吴向阳、赵霞霞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原告俄宝成诉称,其于2006年8月经他人介绍以12万元购买李某某位于庆城县北区金凤苑2号楼2单元202室住房一套。因其不能办理住房公积金贷款,遂与被告协商后以被告名义办理了转贷手续并与房产开发商签订了该套楼房买卖合同。且其与被告于2006年8月1日签订了《房屋产权变更协议》,协议确定购房款已经由原告向开发商支付完毕,被告自愿将原告在自己名下的集资房变更为原告所有,并保证该房产权变更时不存在法律上的障碍,确定了该房屋产权归原告所有的事实。现贷款已经由原告清偿完毕,被告却拒绝为原告办理产权变更手续。故诉请确认位于庆城县北区金凤苑2号楼2单元202室住房归原告所有;案件受理费由被告承担。被告杨惠辩称,原告所诉与事实不符,所争议的住房系其出资、贷款共计128302元购买,且购房合同是其与房屋开发商签订。原告所依据的《房屋产权变更协议》是2010年6月由原、被告伪造的,其内容虚假,目的是被告为了帮助原告在庆城县恒通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贷款而非用于变更房屋产权。协议中确定的购房款已经由原告向开发商支付完毕不是事实,实际争议住房的房贷、房款均由被告支付。由于被告与原告之妻系朋友关系,争议的住房是被告借给原告夫妻使用的,综上原告的诉请理由不能成立,应当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审理查明,原告之妻张洁与被告杨惠是朋友关系。2006年杨惠经贾某某介绍,获知李某某有一套位于庆城县北区金凤苑2号楼2单元2层222室住房指标的信息,被告从中介绍将该房屋转让给原告,该房屋系李某某单位分配给李某某的,具有优惠政策,可在庆城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办理购房贷款,但要求只给工作人员办理购房贷款,原告不具备办理房屋贷款的资格。经原、被告及李某某共同协商,口头达成原告借用被告名义办理房屋贷款、签订购房合同。2006年8月1日被告与庆城县宏达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签订了上述住房的《楼房买卖合同》,房款共计128302元,被告在上述信用联社办理了7万元的按揭贷款,并缴纳了其余房款。该房于2006年8月底交付,由原告装修并实际居住至今。2011年12月被告将房款本息还清,上述房屋备案在被告名下,尚未颁发房屋所有权证。原告要求办理争议住房的产权变更手续未果,遂诉至本院。另查明,本案争议的住房,在购买合同中登记的房号为2号楼2单元2层222室,实际门牌号为2号楼2单元202室。再查明,2010年6月1日原、被告签订了“房屋产权变更协议”,协议中载明,“双方自愿协商达成一致,甲方(被告)将乙方(原告)在自己名下集资购置的一套商品房产权变更给乙方……,产权变更房屋位于庆城县北区金凤苑2号楼2单元2层202室……,该房屋系乙方于2006年8月1日在甲方名义下集资购置,购房款项乙方已向房屋开发商交付。甲乙双方如无异议,视为该房屋情况符合本协议,甲方将房屋过户到乙方名下,房屋的占用、使用、受益、处分权归乙方所有。”2010年7月1日原告之妻张洁与庆城县恒通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保证担保借款合同。上述事实,有原、被告的当庭陈述,及经质证认证的下列证据证实:1、原告申请到庭的证人李某某、高某某的证言;原告提交的房屋产权变更协议、保证担保借款合同、房屋他项权证、房屋他项权登记申请书、房屋他项权注销登记申请表;2、被告申请的证人贾某某的证言;被告提交的房屋买卖合同、收款收据(缴纳房款)、被告为购房向银行贷款的材料、被告向银行还款的材料、原告妻子张洁在庆城县恒通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2010年6月的贷款凭证、杨惠户口登记卡。本院认为,本案中李某某在庭审中证实,本案争议住房经被告介绍转让给原告,因原告不具备享受房贷资格,即以被告名义办理相关手续,该证言与原、被告签订的《房屋产权变更协议》中:“该房屋系乙方(原告)于2006年8月1日在甲方(被告)名义下集资购置”内容相吻合;证人高某某证实争议住房的购房合同签订人系被告,装潢居住人是原告,被告对这一事实也认可。原告的上述证据形成证据链,相互印证证实原告借用被告名义购买住房的事实成立,故原告对争议的住房具有所有权。被告申请证人贾某某为其证实,被告托其购买金凤苑小区住宅楼,即将分配在李名君名下的庆城县北区金凤苑2号楼2单元2层222室住房介绍给被告。被告同时提交了由其签订的购房合同,由其缴纳房款的收款收据及由其办理及清偿银行房屋贷款的证据材料,旨在相互印证证实其对本案争议住房具有所有权。本院认为,本案是一起借他人名义购房以获得自身无法得到的优惠条件(购房贷款)引起的纠纷,那么签订购房合同、办理房贷的主体必然是被借名者(杨惠),收款收据是被告名字也具有合理性。被告虽有委托贾某某为其介绍购买李某某住房的情形,但李某某与被告关于争议住房具体转让事宜的协商其并未参与。被告上述的证据不能形成证据链条对抗原告借其名义购房的证据链。被告辩驳,原告居住争议住房,是其基于与原告妻子是朋友关系借用给原告,但被告未提供相应证据印证,故其辩驳理由不能成立。被告辩驳“房屋产权变更协议”是基于帮助原告在庆城县恒通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贷款而伪造的,其目的是为了贷款而不是变更房产所有权。被告为了支持该项抗辩理由向法庭提交了庆城县恒通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的证明,证实原告在该公司贷款,且贷款需要“借款人固定资产证明(房产证或购房合同)”。该证据系旁证,缺少证实与其抗辩理由具有关联性的证据与之印证,不能以原告在签订转让协议后发生贷款事宜,即当然的认定原、被告之间的“房屋产权变更协议”是原告为取得贷款而签订的虚假协议,故被告上述抗辩理由不能成立。被告在庭审中出示了缴纳房款的证据,并出示购房合同,以此证实争议房产系其购买,应当归其所有。原告称购房款虽由被告缴纳,但房款其已向被告付清。本院认为,《房屋产权变更协议》中已确定了房屋所有权人系原告,且原告已实际占有多年,合同中也载明“购房款项乙方已向房屋开发商交付”,该条虽存在表述瑕疵,但显示出原告有向被告交付房款的事实,双方对房款交付事宜发生争议,不影响本案争议房屋产权的归属。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三十三条之规定,判决如下:庆城县北区金凤苑2号楼2单元2层222室(购房合同登记房号)住房归原告俄宝成所有。案件受理费100元,由被告杨惠负担。如不服本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15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及副本三份,上诉于甘肃省庆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审 判 长 张艳玲人民陪审员 闫小平人民陪审员 杨碧峰二〇一六年三月十六日书 记 员 王小清 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