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浙温民终字第3454号
裁判日期: 2016-03-16
公开日期: 2016-04-26
案件名称
胡某甲与胡某乙、胡某丙等继承纠纷二审民事判决书
法院
浙江省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浙江省温州市
案件类型
民事案件
审理程序
二审
当事人
胡某甲,胡某乙,胡某丙,胡某丁
案由
继承纠纷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十三条第一款,第三十三条第一款;《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
全文
浙江省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民 事 判 决 书(2015)浙温民终字第3454号上诉人(原审原告):胡某甲。委托代理人:王平、张付钢,浙江嘉瑞成律师事务所律师。上诉人(原审被告):胡某乙。上诉人(原审被告):胡某丙。被上诉人(原审被告):胡某丁。上诉人胡某甲、胡某乙、胡某丙因继承纠纷一案,不服温州市鹿城区人民法院(2015)温鹿民初字第474号民事判决,向本院提起上诉。本院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经过阅卷,询问当事人,本案事实已经核查清楚,合议庭决定不开庭审理。现已审理终结。原判认定,被继承人胡金南、郑文銮系原告胡某甲、被告胡某丁、胡某乙、胡某丙及胡民杰的父母。2005年12月10日,被继承人郑文銮去世。2006年5月30日,被继承人胡金南因脑梗塞后遗症、混合性痴呆等病症入住温州市中医院治疗。经该院申请,原审法院于2008年9月4日作出宣告胡金南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判决。同年10月26日,经被告胡某丙申请,温州市鹿城区江滨街道株浦社区居民委员会答复同意由胡某丁作为胡金南的监护人。后胡某乙不服该指定监护,并向原审法院起诉。原审法院于2009年3月5日作出(2009)温鹿民特字第4号民事判决,维持该居民委员会对胡某丁作为胡金南监护人的指定。2009年8月10日,被继承人胡金南去世,其名下坐落于温州市鹿城区江滨街道东明锦园2幢2202室拆迁安置权益发生法定继承。另查明:一、因城市建设需要,胡金南所居住坐落于温州市鹿城区株浦路20号1幢108室房屋列入拆迁安置范围。2004年11月12日,胡金南与温州市江滨房地产建设开发有限公司签订《房屋拆迁产权调换协议》,同意将坐落于温州市鹿城区株浦路20号1幢108室房屋交由该公司拆除。2009年1月15日,被告胡某乙代缴购房款37453元。2009年2月8日,安置房经定位坐落于温州市鹿城区江滨街道东明锦园2幢2202室。2014年4月16日,涉案拆迁安置房经结算,胡金南应缴购房款211772.12元,该款项尚未缴纳。二、截至2009年8月10日,被继承人胡金南名下1203202001005147914工商银行账号上剩余金额为1795.29元。三、被继承人郑文銮去世后,遗留现金17200元,由被告胡某乙保管,该笔款项已用于被继承人胡金南的日常生活各项开支。四、被告胡某乙从被继承人郑文銮交通事故赔偿金中支取的20000元已作被继承人郑文銮的丧葬费支出。五、胡民杰于2013年12月5日去世。原判认为,被继承人胡金南与郑文銮系夫妻关系,原告胡某甲与被告胡某丁、胡某乙、胡某丙及胡民杰系被继承人胡金南与郑文銮的子女。被继承人胡金南于2009年8月10日去世,郑文銮于2005年12月10日去世,故胡金南名下拆迁安置权益(现定位坐落于温州市鹿城区江滨街道东明锦园2幢2202室安置房)应由原告胡某甲与被告胡某丁、胡某乙、胡某丙及胡民杰进行继承。被告胡某丁作为被继承人胡金南的监护人,并已尽到主要扶养义务,对涉案房屋可进行多分,故酌情认定被告胡某丁对涉案房屋拆迁安置权益享有30%的继承份额,原告胡某甲与被告胡某乙、胡某丙及胡民杰对涉案房屋拆迁安置权益各享有17.5%的份额。鉴于胡民杰于2013年12月5日去世,故其应享有的继承份额由原告胡某甲与被告胡某丁、胡某乙、胡某丙进行继承。因被告胡某乙作为胡民杰的监护人,在生活、医疗、居住等方面予以照顾,其对涉案房屋可进行多分。故酌情认定被告胡某乙对涉案房屋拆迁安置权益胡民杰应继承部分享有49%的继承份额,原告胡某甲与被告胡某丁、胡某丙对涉案房屋拆迁安置权益胡民杰应继承部分各享有17%的份额。结合上述事实,原告胡某甲对涉案房屋拆迁安置权益享有20%的继承份额,被告胡某乙享有27%份额、胡某丁享有33%份额、胡某丙享有20%份额。关于原告主张要求分割被继承人胡金南自2000年12月31日至2009年2月25日期间的工资收入。被继承人胡金南于2009年8月10日去世,胡金南的工资收入发生继承部分应系胡金南去世后所遗留的收入余额,故原告主张于法无据,不予支持。关于被继承人郑文銮去世后,遗留现金17200元。被告胡某乙主张该笔款项虽由其保管,但已用于被继承人胡金南生前日常需要的各项开支。由于原告对被告胡某乙提供的证据28无异议,故对于被告胡某乙的主张,予以采纳。鉴于被继承人郑文銮的遗产现金17200元已用于被继承人胡金南生前日常开支,故原告诉请要求分割该笔款项,不予支持。关于被继承人郑文銮的丧葬费20000元。被告胡某乙主张该笔款项确由其从交警部门领取,但已作被继承人郑文銮的丧葬费用支出。由于原告已就丧葬费与被告胡某乙进行结算,并出具欠条,现原告主张对被继承人郑文銮的丧葬费20000元进行分割,缺乏依据,不予支持。关于原告主张于被继承人郑文銮生前给付20000元用于购买房屋,郑文銮去世后,该笔款项由被告胡某乙占有,应予以分割,但其上述主张未提供证据予以证实,本院不予支持。被告胡某乙主张原告胡某甲将被继承人胡金南银行存折内专用于医疗护理生活的款项占为己有,且未尽赡养义务,依法应当少分或者不分遗产,但由于被告胡某乙未就其上述主张提供其它证据予以佐证,不予支持。综上,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十条、第十三条第三款,《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三十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二条的规定,判决如下:一、被继承人胡金南名下的拆迁安置权益(现定位坐落于温州市鹿城区江滨街道东明锦园2幢2202室安置房)由原告胡某甲享有20%份额,被告胡某丁享有33%份额,被告胡某乙享有27%份额,被告胡某丙享有20%份额;二、驳回原告胡某甲的其它诉讼请求。案件受理费21219元,减半收取10609.5元,由原告胡某甲负担2121.9元,被告胡某丁负担3501.135元,被告胡某乙负担2864.565元,被告胡某丙负担2121.9元。宣判后,胡某甲不服上诉。1、原判认定被上诉人胡某丁已经尽到主要扶养义务不符合事实,实际上是胡某甲为被继承人胡金南尽到了主要扶养义务,应当多分。胡某丁为了遗产而争夺胡金南监护人,且从其成为监护人到胡金南死亡不到一年时间,其如何尽到主要扶养义务?事实上,从母亲郑文銮去世后,胡金南一直由胡某甲照顾赡养。从2008年10月份开始胡金南一直住院治疗,胡某甲也经常去照看,反而是胡某丁并没有尽到照顾之责。从胡某丁陈述也可以看出,其在担任监护人期间仅支付了几千元,其愿意出钱缴纳购房款却不愿意支付医药费,其目的何在?2、原判认定胡某乙应当多分理由不足,且存在重复计算。综上,原判认定事实不清,适用法律错误,请求撤销原判,依法予以改判。胡某丁答辩称,其已经尽到赡养义务,父亲与胡民杰的丧葬事宜也都由其及胡某乙等三兄妹处理,胡某甲从未参与。胡某乙上诉称,1、原判在分配遗产时对胡某甲未予不分或少分,不符合事实和法律。首先,胡某甲掌握母亲遗留的应当用于胡金南医疗、生活费用的银行存折,却在存折内尚留有8万余元情况下,拖欠医疗费,导致胡金南不能获得进一步的有效治疗。其次,胡某甲伪造证据称银行存款已经全部用完,侵占前述8万余元。再次,胡某甲有赡养能力和条件,却从未负担胡金南医疗期间的护理费,在胡金南丧葬事宜上也是不闻不问。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五十九条规定:“人民法院对故意隐匿、侵吞或争抢遗产的继承人,可以酌情减少其应继承的遗产”,故胡某甲应该少分或者不分遗产。2、原判未对胡某乙多分遗产,不符合客观事实。胡金南、郑文銮房屋被拆迁后,胡某乙将自己房屋提供给其使用,并交纳水电煤气等费用,提供日常生活所需,在胡金南住院治疗期间提供了护理费及其他生活费用,为胡金南的丧葬事宜出钱出力,尽了主要的赡养义务,应当根据法律规定予以多分。3、原判在分配被继承人胡民杰遗产时认定胡某乙享有49%份额过低,导致胡某乙在继承本案中胡民杰应享有遗产时也份额偏低。4、对于由胡某甲掌管的郑文銮遗留的银行存款应予以结算并对余额进行分配。综上,请求撤销原判第一项,依法予以改判,并对存折余款进行分割。胡某丙上诉称,1、原判在分配遗产时对胡某甲未予不分或少分,不符合事实和法律。具体理由同胡某乙第一点上诉意见。2、原审对胡某丙在分配遗产时未予以多分,不符合事实,有违法律规定。其在被继承人胡金南住院期间提供了护理费及其他生活费用,并对葬礼出钱出力,已经尽到了主要赡养义务。3、对于由胡某甲掌管的郑文銮遗留的银行存款应予以结算并对余额10万元进行分配。请求撤销原判第一项,依法予以改判,并对胡某甲掌控的存折余款10万元进行分割。二审期间,胡某甲、胡某乙没有提交新证据。胡某丁、胡某丙提供2008年5月26日协议书、胡金南收入费用支付小结各一份,证明胡金南费用均由胡某丁、胡某乙、胡某丙三兄妹承担,胡某甲从未支付过任何费用。胡某甲质证称,该两份协议书不属于二审新证据,且有可能是为了诉讼而伪造,真实性不能确认,同时该协议反映出胡某丁等人为了遗产而串通争夺监护权。胡某乙认同胡某丁、胡某丙的待证事实。本院认为,上述材料不属于二审新证据,且仅有胡某乙、胡某丁、胡某丙三人签字,胡某甲不予认同,真实性不能确认,故本院不予采信。本院审核了当事人向原审法院提供的证据后,依法对原判决认定的事实予以确认。本院认为,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或者反驳对方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应当提供证据加以证明,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被继承人郑文銮于2005年12月去世,被继承人胡金南于2006年5月因患有脑梗死后遗症、混合性痴呆等病症入院治疗,于2008年9月经申请被宣告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并指定被上诉人胡某丁为监护人。虽然至2009年8月胡金南去世,胡某丁作为监护人一年不到,但其作为子女的赡养义务并不仅仅从2008年9月开始,且其作为监护人的责任要重于其他赡养义务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十三条第三款的规定:“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可见继承人是否可以多分遗产并不以扶养人为被继承人花费的钱财为唯一判断标准。胡某甲并无证据证明胡某丁没有尽到主要扶养义务及其自身已经尽到主要扶养义务,且上诉人胡某乙、胡某丙对于原判认定胡某丁尽到主要扶养义务均无异议,故而对胡某甲上诉提出的要求多分遗产、胡某丁少分遗产之上诉请求,不予支持。同时,胡某乙、胡某丙也没有提交证据证明胡某甲存在故意隐匿、侵吞或争夺遗产,或有赡养条件而不承担赡养被继承人之情形,故对其上诉要求在分配遗产时对胡某甲少分或不分的请求不予支持。如前所述胡某乙对胡某丁多分遗产之结果和理由均无异议,可见其认同胡某丁对被继承人尽到了主要扶养义务之事实,其现上诉提出其自己尽到了主要扶养义务,应该多分遗产,不仅与其先前认同的事实矛盾,且无证据予以证明,故本院亦不予支持。原审法院在(2015)温鹿民初字第473号判决中根据胡某乙对被继承人胡民杰尽到主要扶养义务之事实,确定其对胡民杰遗产享有49%份额并无不当,原判据此确定胡某乙在本案中对本应由胡民杰继承的遗产享有49%份额正确。胡某乙上诉称原判确定份额偏低,及胡某甲上诉称原判对此属于重复计算的理由均不能成立,本院均不予采纳。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胡某丙上诉称其已经尽到扶养义务而均要求多分遗产、他人不分或少分遗产,缺乏事实和法律依据,不应予以支持。对于胡某丙、胡某乙提出的应当对由胡某甲掌管的郑文銮遗留的银行存款予以结算并对余额10万元进行分配的上诉意见,因其在原审未对此提出反诉,二审不予处理。另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三十三条关于“继承遗产应当清偿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缴纳税款和债务以他的遗产实际价值为限”之规定,各继承人在继承遗产时应当先以遗产实际价值清偿涉案房屋尚未缴纳的21万余购房款及被继承人胡金南其他可能存在的债务。综上,原判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审判程序合法。上诉人的上诉理由均不能成立,本院对其上诉请求均不予支持。据此,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第一款第(一)项的规定,判决如下:驳回上诉,维持原判;本案二审受理费21219元,由上诉人胡某甲、胡某乙、胡某丙各负担7073元。本判决为终审判决。审 判 长 李 佩审 判 员 柯丽梦代理审判员 黄百隆二〇一六年三月十六日代书 记员 赵 斌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