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宿中民二终字第00451号
裁判日期: 2016-02-15
公开日期: 2016-03-07
案件名称
邓家林与黄建松买卖合同纠纷二审民事判决书
法院
安徽省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安徽省宿州市
案件类型
民事案件
审理程序
二审
当事人
邓家林,黄建松
案由
买卖合同纠纷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
全文
安徽省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民 事 判 决 书(2015)宿中民二终字第00451号上诉人(一审原告):邓家林,男,1961年2月17日出生,汉族,农民,住安徽省泗县。委托代理人:陈永,安徽玉金律师事务所律师。被上诉人(一审被告):黄建松,男,1968年2月26日出生,汉族,农民,住安徽省泗县。上诉人邓家林因与被上诉人黄建松买卖合同纠纷一案,不服安徽省泗县人民法院于2015年9月22日作出的(2015)泗民一初字第02542号民事判决,向本院提起上诉。本院于2015年11月24日受理后,依法由耿青担任审判长,与代理审判员梁化成、代理审判员张奥组成合议庭进行了审理。现已审理终结。邓家林一审诉称:2014年9月中旬,经中间人邓传春介绍其与黄建松达成口头买卖树木的协议,约定:1、砍伐证及相关手续和费用均由黄建松承担;2、黄建松必须在砍伐证期限内把树伐完;3、黄建松在砍伐时需向其支付风险抵押金3万元,每砍伐两天再支付5万元,直到13万元货款付清为止。2014年9月24日,黄建松交付3万元风险抵押金并砍伐2天。后,再未予砍伐。经其多次催促,黄建松均以各种理由推脱。2014年12月,其找中间人邓传春要求尽快伐树,2015年5月12日左右,邓传春带人替黄建松伐树,至5月20日结束,并向其交付树款67000元,剩余树款黄建松迟迟不予交付。请求判令黄建松支付卖树款63000元,并承担本案诉讼费用。黄建松一审辩称:双方口头约定先付3万元,伐两天给5万元,余下5万元树伐完付清是事实,但其砍伐两天后,因树款问题双方未达成协议。其已明确告知邓家林不再伐树。后来邓家林让邓传春将树伐完,并收取了树款。其不欠邓家林任何款项。一审法院认定:2014年9月中旬,经邓传春介绍,邓家林与黄建松达成树木买卖协议,约定邓家林将洋湖原种场邓沟南堰树木数百棵卖给黄建松,价款为13万元,砍伐证等相关手续由黄建松办理,黄建松伐树两天付3万元,伐两天再付5万元,余款5万元待树伐完后付清。后因双方对价款未协商成功,发生纠纷。邓家林要求判如所请。一审法院认为:黄建松按照协议伐树2天,给付3万元后,双方因价款产生矛盾,黄建松通过中间人邓传春明确告知不再履行双方的树木买卖协议,后邓家林通过邓传春将树木转卖给他人,应视为双方已经解除了树木买卖协议。现邓家林要求按原协议继续履行合同,支付剩余卖树款,于法无据,对其诉讼请求不予支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九十一条、第九十七条、第一百三十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二条之规定,判决:驳回邓家林的诉讼请求。案件受理费1380元,减半收取690元,由邓家林负担。邓家林上诉称:其未收到黄建松解除买卖树木协议的通知,也未同意解除双方买卖协议。出售剩余树木时,其未参与买卖,也未经其同意,仅被动接收了卖树款67000元。请求撤销一审判决,支持其一审诉讼请求。黄建松二审答辩称:其已明确告知邓家林不再履行树木买卖协议,邓家林其他树木均是委托邓传春砍伐并出售,与黄建松无关。请求驳回上诉,维持原判。二审中,邓家林申请证人邓某出庭作证,欲证明黄建松未向邓家林表示不再伐树,且黄建松参与了后期伐树及出售树木活动。黄建松质证认为:邓某与邓家林有亲属关系,且其与邓家林达成协议时,邓某未参与。其证言不应采信。黄建松提供邓家林书写的收条3张、卖树算账记录2张,以证明邓家林委托邓传春对后期树木进行砍伐、出售,邓传春也参与其中,与黄建松无关。邓家林质证认为:真实性均无异议,但邓传春与黄建松系合伙关系。本院对以上证据的认证意见为:邓某未参与案涉买卖协议的协商及伐树活动,对于黄建松未向邓家林表明不再伐树的证明观点,其仅陈述为未曾听说,并未提供其他证据予以佐证。故,本院对其证言的证明效力不予确认。邓家林对黄建松提供的收条及算账记录真实性予以认可,且该证据可以证明邓家林分三次收取了67000元卖树款,且对于每车树木的吨数进行了逐一记录。故,本院对该组证据的真实性及证明效力予以确认。当事人提供的其他证据与一审一致,相对方的质证意见亦同于一审,本院认证意见亦与一审一致。经审理查明:一审查明的事实清楚,本院予以确认。另查明:一审庭审中,邓传春出庭作证称:“黄建松伐树两天后不再去伐,年后邓家林让其催促黄建松伐树,但黄建松表示不再伐树,邓家林得知后即委托邓传春为其伐树,并到场参与树木过磅”。归纳双方的诉辩意见,本案二审的争议焦点是:邓家林要求黄建松支付买树款63000元是否有事实及法律依据。本院认为:庭审中,双方对于卖树款13万元及3万元、5万元、5万元的支付方式均陈述一致,对于黄建松依照约定支付了首批3万元后伐树两天的事实也均予认可。双方后因价款问题发生纠纷,黄建松称已明确告知邓家林不再履行案涉买卖协议,双方介绍人邓传春出庭作证亦对上述事实予以认可。虽邓家林主张未收到黄建松解除合同的通知,但黄建松提供的收条及算账记录,反映了邓家林收取了邓传春后期伐树款67000元,并参与了具体的卖树活动。再结合邓传春一审出庭的证言,能够证实邓家林对黄建松不再履行双方约定已知晓,并另行委托邓传春伐树。因此,后期伐树行为系邓家林与邓传春所发生的法律关系,邓家林也无其他证据证明黄建松参与了后期伐树、卖树活动。故,邓家林要求黄建松支付树款63000元的上诉理由,无事实及法律依据,本院不予支持。综上,邓家林上诉理由不能成立,一审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及判决结果正确,本院予以维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第一款(一)项之规定,判决如下:驳回上诉,维持原判。二审案件受理费1380元,由邓家林负担。本判决为终审判决。审 判 长 耿 青代理审判员 梁化成代理审判员 张 奥二〇一六年二月十五日书 记 员 孙 雷附:本案适用的法律条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经过审理,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一)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的,以判决、裁定方式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决、裁定;(二)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错误或者适用法律错误的,以判决、裁定方式依法改判、撤销或者变更;(三)原判决认定基本事实不清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或者查清事实后改判;(四)原判决遗漏当事人或者违法缺席判决等严重违反法定程序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原审人民法院对发回重审的案件作出判决后,当事人提起上诉的,第二审人民法院不得再次发回重审。 更多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