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灞民初第03178号
裁判日期: 2016-10-09
公开日期: 2016-10-28
案件名称
原告乔某某、刘某甲与被告刘某乙继承纠纷一案一审民事判决书
法院
西安市灞桥区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西安市
案件类型
民事案件
审理程序
一审
当事人
乔某某,刘某甲,刘某乙
案由
继承纠纷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七十五条第一款;《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二十九条第一款
全文
西安市灞桥区人民法院民 事 判 决 书(2015)灞民初第03178号原告乔某某,女。委托代理人李某某,陕西畅洋律师事务所律师。原告刘某甲,女。被告刘某乙,女。委托代理人赵某甲,陕西博纳新律师事务所律师。委托代理人赵某乙,陕西博纳新律师事务所律师。原告乔某某、刘某甲与被告刘某乙继承纠纷一案,本院于2015年10月28日立案受理后,依法由审判员韩磊担任审判长,与审判员朱建海、人民陪审员彭海英组成合议庭,于2015年11月30日、2016年9月20日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原告乔某某及其委托代理人李亚娟、原告刘某甲、被告刘某乙及其委托代理人赵某甲到庭参加了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原告乔某某诉称,其与被告刘某乙及原告刘某甲系继母女关系。1992年其与刘某乙之父刘某丙婚后在位于灞桥区仓门村五组46号一号院前边(北侧)建盖两间两层楼房,1995年又在该院后边(南侧)建盖两间二层平厦房,房屋盖好后,由刘某乙夫妇在此办食堂,其与丈夫刘某丙到新庄基即46号二号院居住。2005年其丈夫刘某丙又联系施工人员并经手购买建房材料,在46号一号院原有房屋之上加盖一层房屋,即最终在46号一号院形成二间三层楼房。2013年刘某丙去世。现诉至法院要求对46号一号院楼房进行析产及继承。原告刘某甲诉称,位于灞桥区仓门村五组46号一号院所有房屋系其妹刘某乙及其祖父、母所建,与乔某某无关,不同意乔某某之诉讼请求,并诉称,其应继承的份额愿意归其妹妹刘某乙所有。被告刘某乙辩称,位于灞桥区仓门村五组46号一号院前边(北侧)两间两层楼房系其祖父建盖,后边楼房及前、后第三层均系其自己建盖,与原告无关。现不同意原告之诉讼请求。经审理查明,原告乔某某与原告刘某甲、被告刘某乙系继母、女关系。1985年5月29日,原告乔某某与被告刘某乙之父刘某丙结婚。刘某乙、刘某甲与其爷爷、奶奶共同生活。1985年由于扩路需要,将刘某丙之父刘万全位于新筑街道办事处仓门村五组46号一号院部分房屋拆除,同时仓门村五组给刘某丙另划宅基一院(仓门村五组46号二号院)。1986年1月1日刘某丙的父亲刘万全与刘某丙、刘长道订立分家协议,刘万全将儿子刘某丙、刘长道分出居住。协议约定:“一、街道南边大房四间,买道、长道各拆两间搬迁到新庄基居住,中间一个担子及地皮归二位老人所有。二、街道北边两间门房和后边两间上房都归二位老人所有。三、二位老人所有耕地由买道、长道耕种,西湾由买道耕种,夏粮380斤、秋粮80斤,菜地由长道耕种,夏粮420斤、秋粮80斤,均为二位老人全年口粮。”1992年原告乔某某夫妇及刘某乙、刘某甲在该46号一号院北侧建盖座南向北平房(门房)两间,由刘某乙、刘某甲在此经营餐饮,1995年刘某乙、刘某甲及刘万全加盖了第二层,并在该院东侧与北侧楼房相连处建盖两间两层楼房,2005年刘某乙夫妇将46号一号院一、二层楼房进行了翻修、改造,并加盖了三、四层(第四层为石棉瓦房),此后刘某乙夫妇一直在此经营餐饮,现字号为“静珍饭馆”。期间原告乔某某夫妇自1986年起居住在仓门村五组46号二号院。2013年6月2日刘某丙因车祸死亡。上述事实,有原告夫妇结婚证、宅基地使用证、照片、证明、证人证言、销售清单和日程记录信息、建房施工合同及本院庭审笔录等材料存卷佐证。本院认为,公民的合法财产及合法的继承权受法律保护。原告乔某某与被告刘某乙之父刘某丙婚后与刘某乙、刘某甲在该46号一号院北侧建盖座南向北平房及1995年刘某乙、刘某甲及刘万全加盖的第二层、在该院东侧与北侧楼房相连处建盖两间两层楼房,应属原、被告共同所有。被告刘某乙及原告刘某甲称该房屋系其祖父、母所建,与乔某某无关。原告乔某某否认其辩称,被告刘某乙及原告刘某甲又无相应证据支持,其辩称理由,本院不予采纳。原告诉称其夫妇于2005年将46号一号院一、二层楼房加盖了三、四层,该房屋的其中部分应属于刘某丙的遗产。被告刘某乙否认原告之该诉称理由。原告又无相应证据支持其诉称理由。因该房屋建盖时,原告乔某某及其夫刘某丙已在它处居住生活,且该房屋长期由被告刘某乙及原告刘某甲在此经营餐饮。故本院认为该部分房屋应属于被告刘某乙及原告刘某甲所建盖,原告乔某某无权分享及继承。综上,原、被告要求分割及应继承刘某丙的遗产应为该46号一号院北侧建盖的座南向北平房和1995年加盖的第二层及在该院东侧与北侧楼房相连处建盖的两间两层楼房。鉴于该46号一号现有房屋互为一体,如进行分割将不利于生活、生产等实际使用,且该院房屋长期由被告刘某乙在此经营餐饮。考虑到该房屋的使用现状,本院对原告应分割及应继承之房屋予以适当折价,由被告刘某乙支付原告乔某某为宜,即该46号一号现有房屋归被告刘某乙所有,刘某乙酌情支付原告乔某某房屋折价款4万元。其中原告刘某甲应分享及应继承之遗产,其同意归其妹即被告刘某乙所有,本院予以准许。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七十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二十九条之规定,判决如下:位于西安市灞桥区新筑街道办事处仓门村五组46号(一号院)的房屋归刘某乙所有。被告刘某乙于本判决生效后十日内支付原告乔某某房屋折价款4万元。如果未按本判决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的义务,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规定,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案件受理费300元,乔某某已预交,现由原告乔某某150元。另150元由被告刘某乙承担并连同上述应付之款一并支付原告乔某某。如不服本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出副本,上诉于陕西省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审 判 长 韩 磊审 判 员 朱建海人民陪审员 彭海英二〇一六年十月九日书 记 员 李宝珍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