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云05刑终116号
裁判日期: 2016-10-09
公开日期: 2016-11-29
案件名称
兰正良非法持有枪支弹药案二审刑事裁定书
法院
云南省保山市中级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云南省保山市
案件类型
刑事案件
审理程序
二审
当事人
兰正良
案由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2年)》:第二百二十五条第一款
全文
云南省保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刑 事 裁 定 书(2016)云05刑终116号原公诉机关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人民检察院。上诉人(原审被告人)兰正良,男,1967年10月10日生于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汉族,小学文化,农民。因本案于2015年10月19日被刑事拘留,同年11月2日被逮捕。现羁押于保山市隆阳区看守所。辩护人赵建忠,云南吉昌律师事务所律师。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人民法院审理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人民检察院指控原审被告人兰正良犯非法储存爆炸物罪、非法持有枪支、弹药罪一案,于2016年8月4日作出(2016)云0502刑初161号刑事判决。宣判后,原审被告人兰正良不服,提出上诉。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经过阅卷,讯问上诉人,听取辩护人意见,认为案件事实清楚,决定不开庭审理。现已审理终结。原判认定,2014年10月4日,公安民警根据线索到被告人兰正良位于隆阳区河图镇田坝村的家中抓获涉嫌吸毒的兰正良,并当场从兰正良家南、北侧卧室查获火药枪支4支。2015年10月18日,公安民警又在兰正良家卧室南面床头查获黑火药3袋,共计净重1900克,查获子弹1袋共947发;从南面办公旧柜子内查获黑火药1袋(8包),净重3800克。经鉴定,查获的黑火药可疑物中检出含碳、硫、氮、钾元素的颗粒;查获的的疑似子弹为国产5.6毫米小口径运动长弹;查获的4支枪支均符合以火药为动力能发射弹丸的自制枪支标准,其中1支枪支不能正常击发。经实验,查获的黑火药具有爆炸的性能。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人民法院根据上述事实和相关证据,认定被告人兰正良的行为构成非法储存爆炸物罪和非法持有枪支、弹药罪。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二十五条第一款、第一百二十八条第一款、第六十九条第一款、第六十七条第三款、第六十四条之规定,判决:一、被告人兰正良犯非法储存爆炸物罪,判处有期徒刑十年;犯非法持有枪支、弹药罪,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六个月;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十四年。二、扣押的被告人兰正良的火药枪4支、黑火药5220克(提取检材后剩余)、小口径子弹945颗(提取检材后剩余)依法没收。上诉人兰正良上诉称:涉案枪支、弹药、爆炸物是其父兰某某生前因生产生活所需而持有,兰某某生前长期担任村干部,在大集体时期曾带领广大社员用火药枪打击各种野生动物,以保护集体粮食,属于正常生产生活需要。兰某某去逝后,其作为儿子继承持有,动机只是为了纪念老人,并未用于非法行为。应当依据2001年5月16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制造、买卖、运输枪支、弹药、爆炸物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八条之规定,认定其行为不构成犯罪。辩护人的辩护意见与上诉人意见一致。经审理查明,上诉人兰正良非法储存爆炸物、非法持有枪支、弹药的事实,有经一审当庭质证认证的户口证明、接受刑事案件登记表、立案决定书、查获经过及照片、搜查笔录及照片、提取笔录、扣押物品清单、辨认笔录、检查证、检查笔录、提取笔录、指认照片、鉴定意见、试爆实验笔录、称重记录及照片、证人证言、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等证据证实。上述证据收集程序合法,内容客观真实,能证明本案的全部犯罪事实,本院认定事实和证据与一审认定一致。本院认为,上诉人兰正良违反国家对爆炸物品及枪支管理法规,非法储存黑火药5700克,情节严重,其行为已触犯刑律,构成非法储存爆炸物罪;非法持有以火药为动力能发射弹丸的自制枪支3支、国产5.6毫米小口径运动长弹947发,情节严重,其行为已触犯刑律,构成非法持有枪支、弹药罪。均应当承担相应刑事责任。上诉人的上诉理由及其辩护人辩护意见只是对法律的错误理解,相关情节原审法院已作充分考虑,上诉请求不能成立,本院不予采纳。原审判决认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定罪量刑适当,审判程序合法。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第一款(一)项之规定,裁定如下:驳回上诉,维持原判。本裁定为终审裁定。审判长 杜 云审判员 杨 惠 玲审判员 安 琪二〇一六年十月九日书记员 张杨文婧 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