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闽05刑终1233号
裁判日期: 2016-10-26
公开日期: 2016-12-26
案件名称
王松故意伤害罪二审刑事裁定书
法院
福建省泉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福建省泉州市
案件类型
刑事案件
审理程序
二审
当事人
王松
案由
故意伤害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一款,第二十五条第一款;《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2年)》:第二百二十五条第一款
全文
福建省泉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刑 事 裁 定 书(2016)闽05刑终1233号原公诉机关福建省晋江市人民检察院。上诉人(原审被告人)王松,男,1987年9月3日出生于江西省余干县,汉族,初中文化,务工,家住余干县。因本案故意伤害行为于2015年8月17日被晋江市公安局处以行政拘留十日并处罚款人民币伍佰元。因涉嫌犯故意伤害罪于2015年12月12日被刑事拘留,2016年1月7日被逮捕。福建省晋江市人民法院审理福建省晋江市人民检察院指控原审被告人王松犯故意伤害罪一案,于2016年8月8日作出(2016)闽0582刑初1329号刑事判决。原审被告人王松不服,提出上诉。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经过阅卷,讯问上诉人王松,认为事实清楚,决定不开庭审理。现已审理终结。原判认定:2015年8月14日18时许,被告人王松因琐事与被害人叶某1(已被行政处罚)在晋江市深沪镇文化中心广场路口发生扭打,后被害人叶某2见被害人叶某1被被告人王松打倒在地,遂上前与被告人王松扭打。后被告人王松持一把匕首并伙同多名男子(另案处理)追打被害人叶某2、叶某1。期间,被告人王松持匕首刺伤被害人叶某2左上臂及被害人叶某1背部,致被害人叶某2左侧肱二头肌长头及外头纵行裂开,左桡神经离断,断端不齐,左肱深动脉一分支断裂,左眶部及右膝损伤。经鉴定,被害人叶某2左上臂的损伤程度达重伤二级、左眶部及右膝的损伤程度为轻微伤;被害人叶某1背部的损伤程度为轻微伤。经福建明鉴司法所鉴定,被害人叶某2的伤残等级为七级伤残。2015年12月12日,被告人王松向公安机关投案。案发后,被告人王松与被害人叶某2、叶某1达成调解协议,双方同意各自承担医疗费及其他所有费用,并互相谅解。原判据以认定上述事实的证据有:被害人叶某1的陈述,辨认笔录、被辨认人员照片及辨认说明,综合证实2015年8月14日1时许,其开车欲载王松等人时,因车费问题发生口角,后其开车离开。当天18时许,其在深沪文化中心等候载客时遇见王松,王松确认其系先前与他发生争执的司机后,便动手打其,二人遂发生扭打,之后其子叶某2见状也上前帮忙打架。打架期间,其和叶某2被刀捅伤。案发后,其父子与对方达成调解协议,双方互相谅解。被害人叶某2的陈述,辨认笔录、被辨认人员照片及辨认说明,综合证实2015年8月14日18时许,其在深沪文化中心等候载客,见王松动手殴打其父叶某1,遂上前帮忙,三人便扭打在一起。后王松从他朋友处拿了(不清楚是王松主动从其朋友处取得还是其朋友主动拿给王松)一把短刀并持刀追打其父子二人,其父子分别持方向盘锁、钢管继续与王松对打。期间王松持刀刺伤其左手,其父亲也受伤流血,但其未看清其父和王松具体打架过程,只是就医时才知道其父背部被捅了一刀。其并证实期间还有另一男子持刀追其父亲,但被在场群众劝阻。案发后,其父代其全权与王松达成调解协议,双方互相谅解。证人王某的证言,辨认笔录、被辨认人员照片及辨认说明,综合证实2015年8月14日17时许,其在晋江市深沪镇文化中心见叶某1、叶某2二人分别持方向盘锁和铁棍殴打一名红衣男子,后却见叶某1、叶某2受伤,那红衣男子逃离现场,其遂打电话报警。证人曾某和的证言,辨认笔录、被辨认人员照片及辨认说明,综合证实2015年8月14日17时许,其在晋江市深沪文化中心门口见五、六名男子围殴叶某2,叶某2见状就持方向盘锁与对方对打,接着那几名男子也持刀和叶某2对打,其中一红衣男子持刀上前捅叶某2肩部,叶某2与该红衣男子边打边退,另几名男子则站在旁边未动手。此时叶某2的父亲叶某1也上来与叶某2一起和那红衣男子互殴、追打,后叶某2受伤流血。证人张某的证言,辨认笔录、被辨认人员照片及辨认说明,综合证实2015年8月14日17时许,其在晋江市深沪文化中心门口见叶某1、叶某2父子被四、五名男子持刀殴打,父子两人遂分别从车上拿出方向盘锁、撬棍和上述男子中的一红衣男子互殴。两分钟后,上述男子逃跑,叶某1父子则全身是血。其证实叶某1背上被捅了一刀,该父子二人的伤情均是上述红衣男子造成。案发现场两路监控视频及截图并经被告人王松当庭指认,综合证实监控时间2015年8月14日18时09分40秒许,被告人王松身着红色上衣,手提一深色袋子,从南春路口步行至叶某1父子车前一白色车前往车窗内查看;18时09分51秒许,四名男子分乘两部摩托车进入视频范围并停靠在案发现场农业银行门口,其中一名男子着深色上衣(经被告人王松指认后,该男子外号“阿毛”);18时10分22秒许,被告人王松取出电话,有通话动作;18时10分30秒许,“阿毛”有持移动电话通话及朝被告人王松方向招手的动作,与此同时,视频内被告人王松同时有手持移动电话的动作;18时10分34秒许,被告人王松收起电话,并向“阿毛”及农业银行方向作招手动作,嗣后走进路边停放车辆内侧,与叶某1、叶某2父子发生扭打;18时10分41秒许,以上述“阿毛”为首的几名男子陆续朝王松方向走去;18时10分48秒许,以“阿毛”为首的数名男子从被告人王松与叶某1父子发生争执处后方跑向三人争执处;18时10分54秒许,“阿毛”等人冲入王松、叶某1父子争执处;18时10分59秒许,叶某2父子先后从停车处往路对面农业银行方向逃跑,“阿毛”则手持一短刀状工具率先朝叶某3父子逃跑方向追去,王松及另两名白衣男子紧随其后;18时11分13秒许,王松同“阿毛”及另三明男子追赶叶某2至农业银行门口一车旁,此时“阿毛”还朝叶某1逃跑方向伸手指点,王松与叶某2推搡至农业银行门前,“阿毛”则与另几名男子步行其后,并上前与叶某2互相指指点点,随后被告人王松上前与叶某3父子互殴,“阿毛”等男子未再参与斗殴,并相继离开现场。身份户籍材料、违法犯罪经历查询情况,证实本案相关人员的身份、前科情况。行政处罚材料,证实公安机关对本案相关人员处以行政处罚的情况。检查笔录,证实公安机关对本案相关人员进行检查的情况。扣押笔录、提取笔录及照片,证实公安机关从现场提取并扣押相关物证的情况。接受证据清单及相关病历材料、伤情照片、疾病证明书,法医学人体损伤程度鉴定书,证实本案被害人的伤情情况。福建明鉴司法鉴定所司法鉴定意见书,证实被害人叶某2的伤情经鉴定,评定为七级伤残。人身安全检查记录,证实公安机关对本案相关人员进行人身安全检查的情况。接受证据清单及调解协议书、谅解书,证实警方从叶某1、王松处调取调解协议书、谅解书,显示叶某1、叶某2与王松达成调解协议,约定各自承担医疗费用及其他所有费用,并互相表示谅解。通话清单,证实被告人王松的电话通联情况。公安机关的破案、查获、到案经过,证实本案的侦破过程及被告人的归案、投案经过。被告人王松的供述,辨认笔录、被辨认人员、地点照片及辨认说明,综合证实2015年8月14日1时许,其在晋江衙口因车费问题和载客司机叶某1发生争执。同日18时许,其路过晋江市深沪镇文化中心与朋友“老九”打招呼时,认出叶某1,其便因之前的纠纷先踢踹叶某1腿部,二人遂发生扭打。此时叶某2也上前和叶某1一起与其对打,接着叶某1、叶某2分别持方向铁棍、盘锁继续和其对打,其则持随身携带的匕首和对方扭打。期间其持匕首刺中叶某2左上臂,叶某2、叶某1均有被其持匕首刺到,其左手则被叶某2持方向盘锁打伤。15日下午,其到公安机关投案。案发后,其和被害人达成调解协议,双方互相谅解。庭审时经其对现场监控视频进行指认,其辨认视频中对被害人进行追逐的其中一名深色上衣男子外号“阿毛”,但其未叫“阿毛”等人过来帮忙打架,其不知为何“阿毛”会参与追逐被害人。原判认为,被告人王松之行为已构成故意伤害罪。被告人王松案发后与被害人达成调解并取得谅解,酌情从轻处罚。被告人王松结伙持械伤人,酌情从重处罚。据此,原审法院以被告人王松犯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五年。上诉人王松诉称,是被害人父子先持械殴打其,其才持匕首抵挡,不小心刺到被害人父子;整个打斗过程只有其与被害人父子互殴,并无其他同伙,其也没有叫任何人帮忙斗殴;应认定其有自首情节。原判量刑过重,请求公正处理。经审理查明:原审判决认定上诉人王松犯故意伤害罪的事实清楚,据以认定的证据均经原审庭审举证、质证属实,可作定案依据,本院予以确认。上诉人王松诉称,是被害人父子先持械殴打其,其才持匕首抵挡,不小心刺到被害人父子与被害人叶某1、叶某2的陈述,辨认笔录、在场证人证言、辨认笔录及上诉人王松归案后在侦查阶段供述所证实的事实不符,不予采纳。上诉人王松诉称,整个打斗过程只有其与被害人父子互殴,并无其他同伙,其也没有叫任何人帮忙斗殴。经查,本案在场证人曾某和、张某均证实被害人叶某3父子遭数名男子围殴,而被害人叶某2也证实在打架过程中其父叶某1也遭另一男子持刀追逐,同时现场监控视频可证实上诉人王松伙同其他男子追打被害人叶某1、叶某2的事实。故上诉人王松该诉称不能成立,不予采纳。本院认为,上诉人王松结伙故意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致一人重伤并致七级伤残,其行为已构成故意伤害罪。上诉人王松犯罪以后虽自动投案,但其归案后未能如实供述其伙同他人故意伤害被害人叶某2、叶某1的犯罪事实,不予认定自首,故上诉人王松诉称应认定其有自首情节的意见不予采纳。原判综合上诉人王松案发后与被害人达成调解并取得谅解的酌情从轻处罚情节及其结伙持械伤人的酌情从重处罚情节,对上诉人王松所作出的量刑适当。原审定罪准确,审判程序合法。上诉人王松诉称原判量刑过重的理由不能成立,不予采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款、第二十五条第一款、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第一款第(一)项之规定,裁定如下:驳回上诉,维持原判。本裁定为终审裁定。审 判 长 陈俊鸿代理审判员 黄仲谋代理审判员 吴飞普二〇一六年十月二十六日书 记 员 黄 霖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