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2016)鄂0591民初727号

裁判日期: 2016-10-24

公开日期: 2018-07-14

案件名称

朱少华与宜昌光盛纺织有限公司劳动争议一审民事判决书

法院

宜昌市三峡坝区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宜昌市

案件类型

民事案件

审理程序

一审

当事人

朱少华,宜昌光盛纺织有限公司

案由

劳动争议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第四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第一款;《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第二条,第三条第一款,第五条第一款;《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第九条

全文

湖北省宜昌市三峡坝区人民法院民 事 判 决 书(2016)鄂0591民初727号原告:朱少华,男,汉族,1974年4月26日出生,住宜昌市西陵区。委托代理人:侯春元,宜昌市东方法律服务所法律工作者。特别授权代理。被告:宜昌光盛纺织有限公司,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4205007417790158,住所地宜昌市开发区汕头路22号。法定代表人:葛其龙,董事长。委托代理人:邓元,湖北诚业律师事务所律师。一般代理。原告朱少华诉被告宜昌光盛纺织有限公司(简称光盛公司)劳动争议纠纷一案,本院于2016年8月16日立案受理,依法适用简易程序,由审判员许建江独任审判,于2016年9月18日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原告朱少华及其委托代理人侯春元,被告光盛公司的委托代理人邓元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原告朱少华诉称,原告于2004年4月被招入被告公司工作,工种为技术保全工,双方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但已形成事实劳动关系。2006年7月双方才签订为期一年一续签的书面劳动合同,最后一次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期限为2015年3月20日至2016年3月20日止,期满双方已终止劳动合同,被告亦未支付终止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在劳动合同存续期间从未依法享受年休假、双休假(每周加班一天)、高温津贴等待遇。诉请法院判令被告立即支付原告下列款项:1、终止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33800元(2600×13);2、额外经济补偿金16900元(33800×50%);3、双休加班工资129812.80元(2600元÷20.83×200%×520);4、经济补偿金32453.2元(129812.80×25%);5、带薪年休假工资33701.4元(2600÷20.83×300%×90);6、经济补偿金8425.35元(33701.4×25%);7、降温费4320元(120天/年×3×12元/天)。为支持其诉讼请求,原告朱少华举证如下:证据一、宜昌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送达回证。用以证明本案经过前置程序。证据二、宜劳仲决字(2016)第043号裁决书。用以证明被告自认原告的双休加班、值班、未休年休假事实和未支付加班费事实。证据三、终止劳动合同通知书,用以证明双方一致同意终止原来的劳动合同。被告光盛公司辩称,一、原告诉称“2004年4月被招入被告公司工作”与事实不符。原告于2006年7月与被告签订劳动合同,合同期限自2006年7月15日起至2007年7月14日止,合同到期后续签至2008年7月14日止。2008年7月,双方又签订劳动合同,合同期限自2008年7月15日起至2009年9月30日止,合同到期后两次续签至2012年9月30日止。2012年10月1日,双方再次签订劳动合同,合同期限自2012年10月1日起至2013年9月30日止,合同到期后两次续签至2016年3月30日止。二、原告认为被告未支付终止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违法是错误的。2016年3月29日,被告向原告发放《员工续签劳动合同申请表》,原告申请称“本人由于种种原因合同到期不续”,故被告于2016年3月30日以“劳动合同期满”原因作出《终止劳动合同通知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第(五)项规定,被告无需支付经济补偿金。三、原告认为被告构成年休假违法是错误的。2015年1月11日,宜昌光盛纺织有限公司工会委员会下发《关于下发的通知》,同意被告下发《公司年休假管理规定》。2015年1月20日,被告下发《公司年休假管理规定》,对年休假享受对象、年休假时间、年休假安排、年休假待遇等作出规定,并根据《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第五条第二款“单位因生产、工作特点确有必要跨年度安排职工年休假的,可以跨1个年度安排”的规定,统一安排2015年度和2016年度员工年休假。此后,被告安排原告2016年2月12日、13日、3月26日休年休假三天。2016年3月中旬,被告安排原告休年休假,原告要求被告支付年休假工资而未休。鉴于2015年度之前的年休假已超过申请仲裁期限,2015、2016年度被告已部分安排原告放休,且未休部分被告已进行安排,原告以要求支付年休假工资为由而未休,根据《公司年休假管理规定》第五条第二款规定,视为放弃休假。故原告主张年休假工资的请求不应支持。四、被告已发放加班补贴。被告与原告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工资为宜昌市最低工资标准,在工资构成中为基本工资,工资构成还包括技能工资、管理工资、加班补贴以及生活补贴等,故被告已依法发放了加班工资。五、原告不符合享受降温费的条件。2006年1月9日,被告下发《空调运行管理规则》,2006年8月,下发《空调工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依照上述规章制度,被告夏季开启空调系统,每年7、8、9三个月按工作岗位不同发放金额不等的高温补贴,尽管原告工作岗位不属于高温工作岗位,无权享受降温费,被告仍按公司规定发放了补贴。综上所述,原告所诉与事实不符,被告不存在劳动违法行为,2015年之前的年休假已过诉讼时效。请求法院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为支持其答辩理由,被告光盛公司举证如下:证据一、劳动合同三份。用以证明原告工龄自2006年7月15日起算,其基本工资为宜昌市最低工资标准。证据二、1、《员工续签劳动合同申请表》;2、终止劳动合同通知书;3、证人鲜某证言。用以证明朱少华申请不续签合同,用人单位无需支付经济补偿金。证据三、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工资表,有员工签字确认2014年6月、2015年3月、2016年1月工资表(其中,2016年1月工资表原告一人未签字)。用以证明:1、被告依法发放加班补贴;2、被告2014年7月至8月发放给原告的高温补贴分别为9元/月、7元/月,2015年7月至8月各发放给原告高温补贴1元/月。证据四、1、光盛公司总字[2015]01号《年休假管理规定》;2、光盛公司工会委员会《关于下发的通知》;3、光盛公司2016年2月1日、3月21日《放年休假通知》;4、证人鲜某证言。用以证明:1、公司和工会决定在停产搬迁期间统一安排2015年度和2016年度员工年休假;2、2016年2月12日、13日、3月26日全厂休年休假三天;3、被告安排原告休年休假,原告要求被告支付年休假工资而未休年休假。证据五、1、《空调运行管理细则》;2、《空调工岗位职责和标准》;3、2015年8月份工资表(部分)。用以证明:公司夏季运行空调系统,对高温岗位发放高温奖,但原告工作岗位不符合发放降温费条件。证据六、证人鲜某证言。用以证明被告维持了原劳动合同条件要求和原告续签劳动合同,但原告不同意续签;2016年3月中旬,公司安排原告休年休假,原告要求公司支付年休假工资而未休。经庭审质证,双方当事人对对方所举证据均发表了质证意见,本判决在事实认定和裁判理由中阐明认证的理由和结论。经审理查明:一、原告朱少华于2006年7月入职被告光盛公司工人岗位工作,原被告双方签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最后一份劳动合同期限自2012年10月1日起至2013年9月30日止,合同到期后两次续签至2016年3月30日止。朱少华主张其于2004年4月入职光盛公司,无证据证实,本院不予采信。二、光盛公司举证的2014年1月至2016年4月工资明细表,记载光盛公司员工工资发放明细情况。其中,有员工签字的三张工资明细表,分别是2014年6月(朱少华应得工资数2285.30元,实得工资数2126.90元。其中,加班补贴450元)、2015年3月(朱少华应得工资数2496.90元,实得工资数2314.30元。其中,加班补贴450元)、2016年1月(朱少华应得工资数2530元,实得工资数2322.10元。其中:加班补贴800元,考核扣款20元)。光盛公司陈述,工资系通过银行转账发放,所以并非每月的工资明细单都有员工签字,一般一年只要求员工签字一次。本院认为,光盛公司的上述陈述,符合企业工资发放惯例,本院对光盛公司举证的2014年1月至2016年4月的工资明细表予以认定。三、2006年1月9日,光盛公司下发《空调运行管理规则》;2006年8月,下发《空调工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2014年7月至9月期间,光盛公司开启了空调降温设备并支付朱少华高温补贴(7月份9元/月,8月份7元/月);2015年7月至9月期间,光盛公司开启了空调降温设备并支付朱少华高温补贴(7、8月份各1元/月)。四、2015年1月11日,光盛公司工会委员会下发《关于下发的通知》。2015年1月20日,光盛公司下发《年休假管理规定》,对年休假享受对象、年休假时间、年休假安排、年休假待遇等作出规定,并规定统一安排2015年和2016年度员工年休假。此后,光盛公司先后发出两份《放年休假通知》,安排2016年2月12日、13日、3月26日全厂放休。五、2016年3月29日,朱少华在光盛公司发放的《员工续签劳动合同申请表》“自我小结及申请”一栏中填写:“本人于2004年至今在本公司工作,由于种种原因合同到期不续,在工作期间法定年休假未休,2004—2006两年统筹未交”。2016年3月30日,光盛公司作出《终止劳动合同通知书》,以“劳动合同期满”的原因,终止与朱少华的劳动关系。六、宜昌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于2016年4月28日受理朱少华仲裁申请,于2016年7月8日作出宜劳仲决字(2016)第043号裁决:驳回申请人朱少华的仲裁请求。本院认为,被告光盛公司对原告朱少华的各项诉讼请求均予否认,成为本案争议问题。本判决逐项阐明裁判的理由:一、终止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原被告双方劳动合同期满,朱少华不同意续签劳动合同,双方劳动合同终止。《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第(一)项规定:劳动合同期满的,劳动合同终止;第四十六条第(五)项规定: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一项规定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本案属劳动者不同意续订劳动合同的情形,且无证据证明用人单位未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的条件,光盛公司不应向朱少华支付经济补偿金。朱少华要求光盛公司支付经济补偿金、额外经济补偿金的诉讼请求,本院不予支持。二、双休加班工资。光盛公司2014年1月至2016年4月工资明细表记载,朱少华的每月工资中均包含加班补贴(450元至850元不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第九条规定:“劳动者主张加班费的,应当就加班事实的存在承担举证责任”。光盛公司已按月发放了加班工资,朱少华主张还应发放双休加班工资129812.80元,但未举证证明加班事实的存在,也未举证证明光盛公司掌握加班事实存在的证据。朱少华要求光盛公司支付双休加班工资及相应经济补偿金的诉讼请求,本院不予支持。三、降温费。朱少华未举证证明其工作期间的高温情况;光盛公司已举证证明其在2014年、2015年的7月至9月期间开放空调,并发放了朱少华的降温补贴。朱少华要求光盛公司支付降温费4320元的诉讼请求,本院不予支持。四、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第一款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朱少华于2016年4月提起劳动仲裁,故只有2015、2016年度年休假尚在时效期间之内,对朱少华要求光盛公司支付2014年度(含)之前的未休年休假工资的诉讼请求,本院不予支持。光盛公司《年休假管理规定》第三条第(一)项“公司根据生产工作的特点和员工本人的具体情况,统筹安排员工年休假”;第(二)项“公司将统一安排2015年和2016年度员工休假”。2015年度,朱少华应当享受5天年休假;2016年度,朱少华应当享受1天年休假(2016年1月1日至3月30日共计90天,90÷365×5=1.23);光盛公司已安排了3天年休假。光盛公司主张“剩余的年休假,光盛公司在2016年3月合同到期前后,安排朱少华休年休假,朱少华拒绝,因而光盛公司无需支付工资收入300%的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该主张仅有证人证言,不能证明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第十条第二款“用人单位安排职工休年休假,但是职工因本人原因且书面提出不休年休假的,用人单位可以只支付其正常工作期间的工资收入”规定的情形。光盛公司应当支付朱少华2015、2016年度共计3天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717.24元(年休假工资按照日工资收入的300%支付,扣除光盛公司支付朱少华正常工作期间的工资收入,还应当按照日工资收入的200%支付。朱少华月工资为2600元,2015、2016年度未休3天年休假工资为2600÷21.75×200%×3)。朱少华要求光盛公司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相应经济补偿金的诉讼请求,没有法律依据,本院不予支持。综上,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第(一)项、第四十六条第(五)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第一款,《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第二条、第三条、第五条第三款,《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第一款,《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第九条的规定,判决如下:一、被告宜昌光盛纺织有限公司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支付原告朱少华2015、2016年度应休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717.24元;二、驳回原告朱少华的其他诉讼请求。如未按本判决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三条的规定,应当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本案案件受理费5元(已减半,原告已预交),由被告宜昌光盛纺织有限公司负担。如不服本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或者代表人的人数提出副本,上诉于湖北省宜昌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员  许建江二〇一六年十月二十四日书记员  王 娇 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