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黔23刑终210号
裁判日期: 2016-10-24
公开日期: 2016-12-22
案件名称
余卫故意伤害二审刑事裁定书
法院
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中级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贵州省
案件类型
刑事案件
审理程序
二审
当事人
余卫
案由
故意伤害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2年)》:第二百二十五条第一款
全文
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中级人民法院刑 事 裁 定 书(2016)黔23刑终210号抗诉机关贵州省安龙县人民检察院。原审被告人余卫,男,1984年12月21日生于贵州省安龙县,彝族,初中文化,农民,住安龙县。因犯故意伤害罪于2012年9月26日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个月,缓刑一年零六个月。因本案于2016年3月9日被刑事拘留,同年3月18日被逮捕,同年7月1日被取保候审。贵州省安龙县人民法院审理贵州省安龙县人民检察院指控原审被告人余卫犯故意伤害罪一案,于2016年6月23日作出(2015)黔2328刑初78号刑事判决。原公诉机关贵州省安龙县人民检察院不服,提出抗诉。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检察院于2016年8月23日以黔西南检公支抗(2016)8号支持刑事抗诉意见书,支持贵州省安龙县人民检察院的抗诉。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于2016年9月18日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检察院指派检察员吴正忠吴某、胡兴燕胡某出庭履行职务,原审被告人余卫到庭参加诉讼。现已审理终结。原判认定:2015年10月29日23时许,被告人余卫驾车回家途经安龙县洒雨镇竜金村白腊地组余某家门前,遇前方堵车不能通行,便将车停在原地,后余某让余卫将其车辆移开,为此二人发生争吵,在争吵过程中,余卫用从家中携带的菜刀将余某的左手腕砍伤。经安龙县公安司法鉴定中心法医鉴定,余某所受左腕尺侧一创伤及血管、神经、肌腱致左手功能丧失达20%,评定为轻伤一级;损伤致失血性休克(轻度),评定为轻伤二级。经兴义市人民医院法医司法鉴定,余某所受损伤评定为十级伤残。同时查明,经主持调解,被告人余卫与被害人余某达成民事赔偿协议,由余卫赔偿余某医疗费、误工费等各项经济损失共计人民币48000元(已当庭兑现);余某自愿放弃其余诉讼请求,并对余卫的行为予以谅解。一审法院根据上述事实和相关证据,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一款,第六十一条,第六十七条第三款,第七十二条第一款,第七十三条第二款、第三款,第六十四条的规定,作出如下判决:一、被告人余卫犯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九个月,缓刑一年;二、作案工具菜刀一把,予以没收。宣判后,原审被告人余卫服判,未提出上诉。原公诉机关贵州省安龙县人民检察院以“原判适用法律错误,对余卫宣告缓刑不当”为由,提出抗诉。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检察院支持抗诉。二审庭审中,余卫未提出辩解意见。出庭检察员提出“原判适用法律错误,对余卫宣告缓刑不当”的检察意见。经审理查明,原判认定2015年10月29日,因原审被告人余卫将车停在被害人余某家门口,余某让余卫将其车辆移开时双方发生争吵,在争吵过程中,余卫用菜刀将余某的左手腕砍伤,致余某轻伤,十级伤残,余卫已与余某达成民事赔偿协议并履行,且取得余某谅解的事实清楚。据以认定事实的证据,已在一审判决中分项列述,并经一、二审庭审举证、质证,查证属实。本院二审中,余卫未提出新的证据。本院对原判认定事实和所列证据予以确认。本院认为,原审被告人余卫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一人轻伤,其行为已构成故意伤害罪,应依法惩处。余卫归案后,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有坦白情节,积极赔偿被害人经济损失并取得谅解。一审法院综合上述情节,对余卫从轻处罚适当。一审法院根据余卫的犯罪性质、情节以及认罪、悔罪态度、社会危害程度,对其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无重大不良影响,依法可对其宣告缓刑。抗诉机关及出庭检察员所提“原判适用法律错误,对余卫宣告缓刑不当”的抗诉理由及检察意见不能成立,本院不予采纳。原判认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定罪准确,量刑适当,审判程序合法,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第一款第(一)项的规定,裁定如下:驳回抗诉,维持原判。本裁定为终审裁定。审判长 刘启斌审判员 卿烽展审判员 XX敏二〇一六年十月二十四日书记员 徐昌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