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苏05民终5635号
裁判日期: 2016-10-24
公开日期: 2016-11-25
案件名称
陆某甲、陆某乙与袁某甲、袁某乙等分家析产纠纷二审民事裁定书
法院
江苏省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江苏省苏州市
案件类型
民事案件
审理程序
二审
当事人
陆某甲,陆某乙,袁某甲,袁俊杰,陆婷懿
案由
分家析产纠纷
法律依据
全文
江苏省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民 事 裁 定 书(2016)苏05民终5635号上诉人(原审原告):陆某甲。委托诉讼代理人:张永珍。上诉人(原审原告):陆某乙。被上诉人(原审被告):袁某甲。委托诉讼代理人:袁俊杰。系袁某甲之子。委托诉讼代理人:陆婷懿。系袁某甲子女。被上诉人(原审被告):袁俊杰。被上诉人(原审被告):陆婷懿。上诉人陆某甲、陆某乙因与被上诉人袁某甲、袁俊杰、陆婷懿分家析产纠纷一案,不服江苏省昆山市人民法院(2016)苏0583民初3070号民事判决,向本院提起上诉。本院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审理了本案。本案现已审理终结。陆某甲、陆某乙上诉请求:撤销原判,发回重审或支持上诉人的诉讼请求。事实和理由:2015年3月30日房产登记部门出具的新证据是依据不动产登记簿的记载来确认物权的归属的。这个证明足以推翻了002228号产权证和继承公证书的内容,证明了上诉人不仅享有产权,还享有继承权。老房子已拆除,002228号产权证也已注销,但三份更名后的产权证在没有完成拆迁分房的过程,没有过户登记之前,依然可以作为析产的依据。在拆迁分房办理过程没有结束之前,古木弄19号房屋的权利人的物权不能认为已经消失。不经析产,直接确权,有失实体公正。为维护上诉人的合法权益,特提出上诉。陆某甲、陆某乙向一审法院起诉请求:确认陆家古木弄19号房屋中陆某甲、陆某乙各占九分之四的产权份额,袁某甲、袁某乙、陆婷懿占九分之一的产权份额。一审法院经审理查明:陆家镇古木弄19号老宅的所有权人为周秀贞,周秀贞的父母及丈夫陆伟人早年过世,周秀贞于1989年2月24日去世,继承人仅为三个子女,即女儿陆佩华、儿子陆某甲、儿子陆某乙,后陆佩华于2012年3月7日过世。袁某甲系陆佩华的丈夫。陆佩华与袁某甲生育了一子袁某乙、一女陆婷懿。在(2014)昆花民初字第00659号民事案件中袁某乙、陆婷懿提交了书面证明均表示将其关于涉诉房屋的继承份额给被告袁某甲。一审另查明:2011年7月20日,江苏省昆山市国信公证处出具了(2011)苏昆国信证民内字第3898号继承公证书,公证书中载明,登记在被继承人周秀贞名下的坐落在昆山市陆家镇古木弄19号的房屋,编号昆房字××号,上述财产为被继承人周秀贞的个人财产。被继承人周秀贞生前无遗嘱,亦未与他人签订遗赠抚养协议,亦未有他人提出异议,被继承人周秀贞的上述房屋由其女儿陆佩华、儿子陆某甲、儿子陆某乙共同继承。后2012年4月5日,昆山市陆家镇古木弄19号房屋的所有权人登记为陆佩华、陆某乙、陆某甲三人共同共有,并标注袁某甲为陆佩华的配偶,且上面载明继承二字。2014年7月21日陆某甲、陆某乙向江苏省昆山市国信公证处申请撤销继承公证书,认为(2011)苏昆国信证民内字第3898号继承公证书认定古木弄19号房屋为周秀贞的个人财产系错误的。2014年8月5日,昆山市国信公证处出具(2014)苏昆国信决字第1号《不予复查决定书》,载明陆某甲、陆某乙提交复查申请已过法律时效,不予复查。一审又查明:陆家镇古木弄19号老宅的房屋登记为陆佩华、陆某乙、陆某甲共同共有后被拆迁,拆迁后获得拆迁安置三套房屋,其中袁某甲作为陆佩华的配偶于2012年6月4日签署了联谊动迁小区一期新村10号楼601室的《昆山市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书》,建筑面积91.85平方米,自行车库009号,面积为5.02平方米。陆某乙于2012年6月4日签署了联谊动迁小区一期新村10号楼703室的《昆山市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书》,建筑面积91.01平方米,自行车库005号,面积为8.32平方米。陆某甲于2012年6月4日签署了联谊动迁小区一期新村10号楼704室的《昆山市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书》,建筑面积91.85平方米,自行车库008号,面积8.32平方米。各方签订拆迁补偿安置协议书后各自按拆迁协议书约定获得了拆迁安置房并承担了拆迁安置的补偿款。一审再查明:陆某甲、陆某乙曾于2014年7月10日向江苏省昆山市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确认昆山市陆家镇联谊花园10号楼601室及其009号车库为陆某甲、陆某乙所有,江苏省昆山市人民法院作出(2014)昆花民初字第00659号民事判决判决认定陆家镇古木弄19号老宅的房屋系周秀贞所有,周秀贞死亡后上述老宅由陆佩华、陆某乙、陆某甲共同继承,并将老宅所有权办在陆佩华、陆某乙、陆某甲名下。并最终判决驳回了陆某乙、陆某甲的诉讼请求。陆某乙、陆某甲对(2014)昆花民初字第00659号民事判决不服,向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2014)苏中民终字第04348号民事判决认定陆家镇古木弄19号老宅为周秀贞所有,且陆某乙、陆某甲、陆佩华均享有继承权,并最终判决驳回陆某甲、陆某乙的上诉,维持原判。陆某甲、陆某乙对(2014)苏中民终字第04348号民事判决不服向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作出(2015)苏审二民申字第02023号民事裁定书裁定驳回陆某甲、陆某乙的再审申请。一审还查明:陆某甲、陆某乙以其现有新证据为由证明涉诉老宅系陆某乙、陆某甲与其母亲周秀贞共同建造。对此陆某甲、陆某乙提供了昆山市房产交易管理中心保管的关于涉诉房屋的昆山县房屋所有权调查审核表,该调查审核表审核意见记载涉诉房屋系周秀贞、陆某乙、陆某甲于1979年共同建造。昆山县私有房产所有权登记申请书,该申请书中共有情况栏中记载共有人陆某甲、陆某乙。昆山市陆家镇古木弄19号的房屋的房屋产权证编号为昆房字××号,该房屋所有权证登记的房屋所有权人为周秀贞,在房屋所有权证共有人栏为空白。上述事实有公证书、房屋房产证、土地证、拆迁安置协议书、家庭成员户籍表、袁某乙申请书、身份信息、陆婷懿申请书、身份信息、陆家镇古木弄19号的原始材料、周秀贞死亡证明、无婚姻登记证明、证明一组、陆佩华死亡证明、(2014)昆花民初字第00659号民事判决书、昆山市房屋所有权调查审核表、(2014)苏中民终字第04348号民事判决书、(2015)苏审二民申字第02023号民事裁定书以及各方在一审庭审中的陈述为证。一审法院认为,一、陆某甲、陆某乙诉请本院对原陆家古木弄19号房屋进行权属分割,由于原昆山市陆家镇古木弄19号房屋已经被拆迁,该老宅已经不复存在,权利人对于原昆山市陆家镇古木弄19号房屋所享有的权利依法转换为对该老宅拆迁安置后所获得的相应财产性权利,故于陆某甲、陆某乙要求确认对陆家古木弄19号房屋各占有九分之四的产权份额,被告占有九分之一的产权份额的的诉讼请求不予支持。二、原昆山市陆家镇古木弄19号被拆迁房屋是周秀贞个人所有还是周秀贞、陆某甲、陆某乙三人共同共有。原昆山市陆家镇古木弄19号被拆迁房屋应认定为周秀贞个人所有。涉诉老宅是周秀贞个人所有还是周秀贞、陆某甲、陆某乙三人共同共有一事,(2014)昆花民初字第00659号民事判决书、(2014)苏中民终字第04348号民事判决书、(2015)苏审二民申字第02023号民事裁定书均作出了认定,认定原昆山市陆家镇古木弄19号被拆迁房屋是周秀贞个人所有。三、现虽然根据陆某甲一方提供的证据《昆山县房屋所有权国有土地使用权调查审核表》、《昆山县私有房产所有权登记申请书》的记载,该房屋确系上述三人共建,且为三人共同共有,但是在最终办理房屋所有权证时,房屋所有权人仅为周秀贞一人,共有人一栏处空白。陆某甲、陆某乙认为房屋所有权证上登记的所有人周秀贞所代表的是户名,而不是个人,没有事实和法律依据。作为《昆山县房屋所有权国有土地使用权调查审核表》等材料仅为房屋产权登记过程中的档案资料,不是法律所确认的具有公示效力的产权登记,在确定房屋所有权人时,应当以最终的产权登记为准,而不是以产权登记时内部档案资料的记载为准。陆某甲、陆某乙如果认为产权登记不准确,在产权证发放时即应当提出异议,并要求产权登记部门予以更正。因此,江苏省昆山市国信公证处根据房屋所有权证的内容于2011年7月20日出具(2011)苏昆国信证民内字第3898号《继承公证书》,作出“昆山市陆家镇古木弄19号房屋为被继承人周秀贞的个人财产。”并不违反法律规定。陆某甲,陆某乙认为公证内容不正确,必须先撤销原房产登记部门的登记。陆某甲,陆某乙目前主张被拆迁房屋为三人共同共有,与房屋产权证记载不相吻合,特别是相关当事人周秀贞已经去世,因何原因未登记二原告为共有人,应否登记陆某甲、陆某乙为共有人,均需经房产登记部门作出处理后才能重新认定,故陆某甲、陆某乙在本案中主张共有权依据不足。另外,陆某甲,陆某乙既然主张房屋为三人共有,其在办理公证时却未对公证内容提出异议,此后,还依据继承关系办理了被拆迁房屋由陆佩华、陆某甲、陆某乙三人共同共有的房屋产权证,以上行为与陆某甲、陆某乙的主张之间存在明显的矛盾,在没有证据证明其是受到欺诈胁迫的情况下,相关主张实为违背承诺的行为,故不予支持。综上,陆某甲、陆某乙主张原昆山市陆家镇古木弄19号被拆迁房屋系陆某甲、陆某乙与周秀贞的共有房屋不予以支持,陆某甲、陆某乙基于原昆山市陆家镇古木弄19号被拆迁房屋系周秀贞、陆某乙、陆某甲共同共有的基础上请求确认陆某甲、陆某乙各对该被拆迁房屋享有九分之四的产权份额,袁某甲、袁某乙、陆婷懿享有九分之一的产权份额没有事实和法律依据。一审法院遂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七十一条、第七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九条、第十条、第十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七条、第九条、第三十九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之规定判决:驳回原告陆某甲、陆某乙的诉讼请求。案件受理费2712元,减半收取1356元,由两原告负担。本院审理查明,除“陆某甲、陆某乙曾于2014年7月10日向江苏省昆山市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确认昆山市陆家镇联谊花园10号楼601室及其009号车库为陆某甲、陆某乙所有,江苏省昆山市人民法院作出(2014)昆花民初字第00659号民事判决判决认定陆家镇古木弄19号老宅的房屋系周秀贞所有,周秀贞死亡后上述老宅由陆佩华、陆某乙、陆某甲共同继承,并将老宅所有权办在陆佩华、陆某乙、陆某甲名下。并最终判决驳回了陆某乙、陆某甲的诉讼请求。”应为袁某甲向江苏省昆山市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确认昆山市陆家镇联谊花园10号楼601室及其009号车库为袁某甲所有,江苏省昆山市人民法院作出(2014)昆花民初字第00659号民事判决支持了袁某甲的诉讼请求外,本院对一审查明的其余事实予以确认。二审中,陆某甲、陆某乙确认其诉讼请求为要分袁某甲拿到的昆山市陆家镇联谊花园10号楼601室及其009号车库。本院认为,本次陆某甲、陆某乙起诉请求要分的袁某甲拿到的昆山市陆家镇联谊花园10号楼601室及其009号车库袁某甲已提起过诉讼。袁某甲提起的要求确认昆山市陆家镇联谊花园10号楼601室及其009号车库为袁某甲所有的诉讼的裁判已生效。本次陆某甲、陆某乙起诉的诉讼请求实质上否定袁某甲提起的诉讼的裁判结果,故陆某甲、陆某乙本次起诉是重复起诉,应裁定驳回起诉。上诉人陆某甲、陆某乙的上诉理由无法律依据,不能成立,本院不予采纳。综上所述,陆某甲、陆某乙的上诉请求不能成立;但一审所作判决适用法律不当,应予纠正。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二百四十七条、第三百三十条规定,裁定如下:一、撤销江苏省昆山市人民法院(2016)苏0583民初3070号民事判决;二、驳回陆某甲、陆某乙的起诉。一审案件受理费2712元,减半收取的1356元,退还陆某甲、陆某乙。上诉人陆某甲、陆某乙预交的二审案件受理费2712元予以退还。本裁定为终审裁定。审 判 长 汪 文审 判 员 朱婉清代理审判员 沈莉菁二〇一六年十月二十四日书 记 员 包 芳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