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川17民终910号
裁判日期: 2016-10-13
公开日期: 2016-12-14
案件名称
潘松林与王翔、吕厚坤民间借贷纠纷案二审民事判决书
法院
四川省达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四川省达州市
案件类型
民事案件
审理程序
二审
当事人
潘松林,王翔,吕厚坤
案由
不当得利纠纷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
全文
四川省达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民 事 判 决 书(2016)川17民终910号上诉人(原审被告):潘松林,男,1975年2月14日出生,汉族,住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委托诉讼代理人:余扬锋,四川渝达律师事务所律师。被上诉人(原审原告):王翔(曾用名王秋),男,1988年7月10日出生,汉族,住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委托诉讼代理人:李威,四川虹信律师事务所律师。被上诉人(原审被告):吕厚坤,男,1973年6月3日出生,汉族,重庆市梁平县人,住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委托诉讼代理人(特别授权):王仕英,女,1973年10月20日出生,汉族,系吕厚坤之妻,住址同上。上诉人潘松林因与被上诉人王翔、被上诉人吕厚坤不当得利纠纷一案,不服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人民法院(2016)川1702民初642号民事判决,向本院提起上诉。本院于2016年8月3日立案后,依法组成合议庭,于2016年8月23日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上诉人潘松林及其委托诉讼代理人余扬锋,被上诉人王翔及其委托诉讼代理人李威,被上诉人吕厚坤的特别授权委托诉讼代理人王仕英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潘松林的上诉请求:依法撤销原判予以改判或发回重审。事实与理由:1、原审认定法律关系错误。并非不当得利,而实际是上诉人向王仕全的借款,并已通过吕厚坤的帐户还款28万元,其中7万元系归还王翔之款。2、原审认定事实不清,认定被上诉人王翔在不认识上诉人的情况下就转款给上诉人欲承包西安工地上的劳务不符合常理。3、原审程序违法。王仕全、王仕忠属于本案必须参加诉讼的当事人,原审法院应当依职权予以追加而未追加属于程序违法。王翔辩称,我向上诉人给付7万元的事实无争议,上诉人认可收到了该款属实。上诉人称已经偿还,应当提供证据,上诉人陈述自相矛盾。一审判决正确,请求二审维持。吕厚坤辩称,我借给他们的钱分四次共计27.2万元,都要有相关的凭证,他们承诺要还1万元的利息,所以打给我28万元并不包括王翔的7万元。王翔向一审法院起诉请求:原告经人介绍与被告潘松林相识并准备承包建筑劳务业务,原告据此向潘松林交款7万元。后因潘松林无建筑资质,建筑劳务分包合同一直无法签订,且承包事宜无法实际履行,原告多次要求潘松林返还,其以该款不慎转给了吕厚坤为由拒绝返还。请求判令潘松林返还不当得利款7万元。一审法院认定事实:原告王翔经其朋友常航、王仕全介绍,欲在被告潘松林及王仕忠、王明东在西安承包的工地上承包部分劳务,遂于2015年5月16日转账6万元给潘松林,后王翔又支付现金1万元给常航,常航将该1万元通过王仕全转给了潘松林。潘松林对收到王翔7万元的事实无异议。2015年4至5月,被告吕厚坤应其妻弟王仕忠的请求,四次共计借款给王仕忠27.2万元,吕厚坤称该27.2万元全部用于了潘松林、王仕忠、王明东在西安的工地。后潘松林等人在西安的工地因故停工,2015年6月12日,潘松林转账给吕厚坤28万元。2015年8月6日,潘松林自书证明1份,证明:“潘松林于2015年6月通过银行转给吕厚坤的28万元,其中有7万元是王仕全及常航的,吕厚坤21万元,因为王仕全没有卡,吕厚坤叫打在他卡里”。一审庭审中,潘松林认可吕厚坤出借给王仕忠的20万元是用于工地,其他7.2万元不知情,潘松林转给吕厚坤的28万元中有20万元是用于还吕厚坤借款,另1万元是资金利息,另7万元是还给王仕全及常航的。2015年12月5日,王仕全自书证明一份,证明潘松林打给吕厚坤的7万元是还王秋(即王翔)的,以后这个事情不关潘松林的事。因王翔未能与潘松林签订劳务承包合同,遂要求潘松林返还其现金7万元。潘松林认为其已转款28万元给吕厚坤,其中吕厚坤只应收取21万元,另7万元应由吕厚坤支付给王翔。吕厚坤认为给王仕忠的借款27.2万元均是用于潘松林在西安的工地,借款约定了1万元的资金利息,现收回28万元,系应收回的借款及资金利息,不存在侵占王翔7万元的事实。因王翔多次催要无果,诉讼至法院。一审法院认为,原告王翔通过银行转账6万元及常航、王仕全转现金1万元给被告潘松林,以承包潘松林在西安工地的劳务,潘松林对此并无异议,法院对该事实予以认定。事后因潘松林的工地无法正常施工,王翔与潘松林未达成劳务承包协议,潘松林并无占有该款的事实和法律依据,故王翔要求潘松林返还的请求依法成立,予以支持。潘松林辩称,自己已通过银行给吕厚坤转账28万元,其中7万元系给王仕全、常航用以偿还王翔的款项,并提供王仕全的证明。吕厚坤对收取潘松林28万元无异议,但其并不认可其中有7万元属于王翔所有,潘松林向其转款28万元时也未经吕厚坤同意要向王翔代偿7万元,且潘松林自书的证明以及王仕全的证明均不能证实其转给吕厚坤的28万元中有7万元是用于支付王翔的事实,潘松林该辩称理由不能成立。王翔向潘松林支付7万元劳务承包费,其向吕厚坤主张返还于法无据,不予支持。判决:一、被告潘松林在本判决书生效之日起十日内返还原告王翔7万元;二、驳回原告王翔的其他诉讼请求。如果未按本判决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规定,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二审查明的案件事实与一审查明的案件事实一致,本院予以确认。本院认为,王翔通过朋友常航介绍认识了常航的邻居王仕全,得知王仕全的弟弟王仕忠与潘松林、王明东三人合伙在西安承包工程,王翔想从中分包部分灰工的劳务部分,后王翔根据潘松林等人的要求通过银行转账6万元及常航、王仕全转现金1万元共计7万元给潘松林,以承包潘松林等人在西安工地的部分劳务,后因潘松林等人在西安工地的工程无法正常取得并施工,致使王翔与潘松林未达成任何劳务承包协议,王翔未实际取得分包劳务,据此潘松林对王翔支付的7万元款项无占有的事实和法律依据,故王翔要求潘松林返还的请求依法成立,应予以支持。潘松林上诉称,其已通过银行给吕厚坤转账28万元,其中7万元系给王仕全、常航用以偿还王翔的款项,并提供王仕全的证明。吕厚坤对收取潘松林28万元无异议,但其一直不认可其中有7万元属于王翔所有,潘松林向吕厚坤转款28万元时也未经吕厚坤同意要向王翔代偿还7万元,且潘松林自书的证明及王仕全的证明均不能证实其转给吕厚坤的28万元中有7万元是用于支付王翔的事实。潘松林与王仕忠、王明东系合伙承包西安工程的合伙人,王翔支付给潘松林的7万元款项均认可用于了合伙开支事宜,故王翔要求合伙人之一的直接收款人潘松林履行偿还7万元款项的请求正当,应当予以支持。本案不存在漏列诉讼主体。综上所述,上诉人潘松林的上诉请求不能成立,应予驳回;一审判决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应予维持。据此,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第一款第一项之规定,判决如下:驳回上诉,维持原判。二审案件受理费1550元,由上诉人潘松林负担。本判决为终审判决。审判长 牟春艳审判员 胡光俊审判员 谭 兴二〇一六年十月十三日书记员 罗 恒 百度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