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常民一初字第1014号
裁判日期: 2016-10-13
公开日期: 2016-11-13
案件名称
常宁市庙前镇某某村一组诉常宁市庙前镇某和村一组、袁某某返还原物纠纷民事判决书
法院
常宁市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常宁市
案件类型
民事案件
审理程序
一审
当事人
常宁市庙前镇**村一组,常宁市庙前镇*和村一组,袁**
案由
返还原物纠纷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
全文
湖南省常宁市人民法院民 事 判 决 书(2015)常民一初字第1014号原告:常宁市庙前镇**村一组。负责人:阳**,系该组组长。委托代理人:孙**。被告常宁市庙前镇*和村一组。负责人:曾**,系该组组长。被告:袁**,男。原告常宁市庙前镇**村一组与被告常宁市庙前镇*和村一组、袁**返还原物纠纷一案,本院于2015年12月14日立案后,依法适用普通程序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原告常宁市庙前镇**村一组负责人阳**与其委托代理人孙**及被告常宁市庙前镇*和村一组负责人曾**和被告袁**均到庭参加了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原告诉称,2014年,被告常宁市庙前镇*和村一组在原告不知情的情况下,将原告所属的黄泥坡茶山山地卖给了被告袁**承包经营,原告知情后极力劝阻未果。原告认为,被告常宁市庙前镇*和村一组承包给被告袁**土地属于原告所有,二被告此行为侵犯了原告的权益,特起诉至人民法院请求判令:1、二被告返还**村黄泥坡茶山山地给原告;2、二被告恢复**村黄泥坡茶山山地原状;3、二被告承担本案的诉讼费用。原告常宁市庙前镇**村一组为支持其诉请,向法庭提交了如下证据:证据一、土地房产所有证存根,拟证明和木湾是属于常宁市庙前镇**村一组。证据二、常宁县山权林权存根,拟证明和木湾的四至范围。被告常宁市庙前镇*和村一组及袁**辩称,其转让的土地属于常宁市庙前镇*和村一组的石子坳范围,并不是原告所述的黄泥坡地段,且原告常宁市庙前镇**村一组所属的黄泥坡地段在修S214高速公路的时候已经被征收了。被告常宁市庙前镇*和村一组向法庭提交了如下证据:证据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林权证:林证字(2010)第B430902216373号。拟证明2010年常宁市庙前镇*和村一组座落于石子坳的四至范围。证据二、常宁县山权林权证存根NO0017017,拟证明1983年常宁市庙前镇*和村座落于石子坳的四至范围。证据三、林权证发放表,拟证明常宁市庙前镇*和村座落于石子坳的四至范围。证据四、公式表,拟证明常宁市庙前镇*和村座落于石子坳的四至范围。证据五、省S214线常宁万寿至腊园公路改建土地面积表,拟证明常宁市庙前镇**村一组的地已经被征收。经审理查明,2014年,被告常宁市庙前镇*和村一组将其所属的石子坳林地转让给被告袁**承包经营。原告常宁市庙前镇**村一组认为被告袁**承包的土地属于原告所属的黄泥坡地界,侵犯了原告的权益,要求两被告返还原告所属土地,双方为此引发争端。上述事实,有原、被告的当庭陈述及原、被告提交的相关证据予以证实,并经庭审质证,可以采信。本院认为,原告常宁市庙前镇**村一组主张被告常宁市庙前镇*和村一组转让给被告袁**的林地属于原告所有,但并未提交足够的证据证实两被告占用的林地属于原告村组黄泥坡的范围,其提交的土地房产所有证存根、常宁县山权林权存根,仅能说明1983年和木湾的四至范围,且经过多年的乡村改造,此证书已经和现实环境有实质的出入,无法确认黄泥坡四至的具体范围,本院无法作出认定。根据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原告常宁市庙前镇**村一组应对自己的主张负有提供证据的责任,反之将承担举证不能的责任。据此,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第一款之规定,判决如下:驳回原告常宁市庙前镇**村一组的诉讼请求。案件受理费400元,由原告常宁市庙前镇**村一组负担。如不服本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出副本,上诉于湖南省衡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审 判 长 徐 珀代理审判员 颜秋红人民陪审员 李 平二〇一六年十月十三日书 记 员 吕诗春相关法律条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第一款当事人对自己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