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宿中民二终��第00465号
裁判日期: 2016-01-14
公开日期: 2016-02-15
案件名称
高明伟与廖广友、龚文萍等民间借贷纠纷二审民事判决书
法院
安徽省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安徽省宿州市
案件类型
民事案件
审理程序
二审
当事人
高明伟,廖广友,龚文萍,廖一涵
案由
民间借贷纠纷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三十三条第一款;《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九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
全文
安徽省宿州���中级人民法院民 事 判 决 书(2015)宿中民二终字第00465号上诉人(一审原告):高明伟,男,1973年3月4日出生,汉族,居民,住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委托代理人:杨育林,安徽玉金律师事务所律师。被上诉人(一审被告):廖广友,男,1953年4月20日出生,汉族,居民,住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被上诉人(一审被告):龚文萍,女,1958年6月27日出生,汉族,居民,住址同上。上述两被上诉人共同的委托代理人:张少辉,安徽权祯律师事务所律师。上述两被上诉人共同的委托代理人:严高上,安徽权祯律师事务所律师。被上诉人(一审被告):廖一涵,女,2007年1月12日生,汉族,居民,住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法定代理人:丁晓文,居民,系廖一涵之母。高明伟与廖广友、龚文萍、廖一涵民间借贷纠纷一案,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人民法院于2013年10月25日作出(2013)宿埇民一初字第00504号民事判决,廖广友、龚文萍不服,向本院提起上诉。本院于2014年1月16日作出(2013)宿中民二终字第00455号民事裁定,撤销原判,发回重审。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人民法院于2015年8月29日作出(2013)宿埇民一初字第00504-1号民事判决,高明伟不服,向本院提起上诉。本院于2015年12月2日受理后,依法由审判员马杰担任审判长,与审判员欧阳顺、审判员李军组成合议庭,于2015年12月21日公开开庭进行审理。上诉人高明伟及其委托代理人杨育林、被上诉人廖广友、龚文萍及两人的委托代理人张少辉、严高上,被上诉人廖一涵的法定代理人丁晓文均到庭参加诉讼。现已审理终结。高明伟一审诉称:2012年5月17日,廖广友、龚文萍之���廖磊由向其借款10万元,并出具借据一份,约定每月17日还利息4000元整。现廖磊已去世,廖广友、龚文萍、廖一涵作为廖磊的继承人继承了廖磊遗产,却不偿还廖磊生前的债务。请求法院判令廖广友、龚文萍、廖一涵偿还借款本金66000元及约定利息。廖广友、龚文萍一审答辩称:高明伟主张的欠款对象不明确,应驳回其起诉。高明伟申请诉前保全时被申请人是廖磊,现又起诉两被告,不符合法律规定。高明伟诉状中廖广友的公民身份号码错误,廖一涵的性别错误。本案借条未注明廖磊的身份信息,仅凭借条无法确认廖磊是廖广友、龚文萍之子。从2012年12月28日起诉至今,法院传唤数次开庭,高明伟均未到庭说明借款经过以及借款的给付情况,借款无法查实。被告至今未继承属于廖磊的任何财产,不存在已继承财产不归还债务问题。经法院委托,中国刑警学院物证鉴定中心对涉案借条签名真实性所作的鉴定报告,在形式上未附有鉴定机构和鉴定人员资质证书,鉴定人员签名明显系一人笔迹,在实质上未对此前宿州市公安司法鉴定中心鉴定文书提出的借条签名中“廖”字重描和修饰疑问进行解释说明,无法排除合理的怀疑。综上,高明伟诉讼主张事实缺乏基础,应当判决驳回其诉请。廖一涵的法定代理人丁晓文一审答辩称:借款属实,其已经偿还35000元,廖一涵应当承担的部分已偿还。一审法院认定:高明伟于2013年12月28日向法院起诉称廖广友、龚文萍之子廖磊生前向其借款10万元,并出具借条一份。该借条载明:“今收到高明伟壹拾万元整,每月17号还利息肆仟元整”。廖磊生前与丁晓文于2004年登记结婚,2007年1月12日生育女儿廖一涵,2011年11月10日离婚。2012年11月7日,廖磊因病去世,丁晓文是廖��涵的法定监护人。高明伟认为廖广友、龚文萍及廖一涵作为廖磊遗产的继承人应在继承遗产的范围内返还廖磊生前借款。该案经开庭审理,高明伟本人未到庭参加诉讼。庭审中,高明伟申请证人的证言表明均是听说借款,对借钱的数额等细节问题均不知道。廖广友、龚文萍对借条签名及真实性均持有异议。该案在审理过程中,廖一涵已偿还了35000元,高明伟庭审时认可已归还借款本金34000元,余1000元用作偿还利息。另,高明伟起诉称三被告作为廖磊的继承人继承了廖磊生前的财产,但并未举证三被告继承了廖磊遗产的证据材料。一审法院认为:当事人为自然人的民间借贷纠纷案件,自然人本人不到庭参加诉讼无法查明事实的应依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传唤当事人本人到庭,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依法承担相应的后果。出借人主张现金支付的,应当提供相��的证据予以证明。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借贷金额大小、款项交付、出借人的经济能力、交易细节、交易习惯、出借人与借款人的关系亲疏程度等因素,综合判断借贷事实是否发生。依据上述法律规定高明伟对其主张的借款事实依法负有举证义务。本案中,高明伟虽提供廖磊出具的借条,主张是现金交付,但高明伟目前未有其他有效证据证明借款已实际交付,其本人未到庭参加庭审说明借款细节情况等。高明伟起诉廖广友、龚文萍及廖一涵作为廖磊遗产的继承人要求在遗产范围内承担清偿责任,但未举证证明三被告继承了廖磊的遗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二条,《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第十二条、第十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二条之规定,判决:驳回高明伟的诉讼请求。案件受理费1450元,由高明伟承担。高明伟上诉称:一审认为其未到庭参加诉讼错误,本案经一二审法院先后三次开庭审理,其在第三次开庭之前已经到一审法院就案件事实多次说明情况并参与了庭外调解。借条上的笔迹经三次鉴定,结论均证明系廖磊书写,且廖磊的前妻丁晓文对借款事实认可,并代为偿还部分借款,足以认定本案借款事实。高明伟作为一名商人拥有固定的资产,且与廖磊关系较好,完全具有交付10万元现金的能力。廖广友等三人作为廖磊的继承人,在廖磊去世后必然会继承廖磊的遗产,上述情况不需要当事人举证,且廖磊名下的车辆就保管在廖广友处,请求二审改判支持其一审全部诉讼请求。廖广友、龚文萍二审辩称:1、高明伟一审未到庭解释案涉借款的经过,属于对自己权利的放��,应当承担对己不利的法律后果。高明伟主张借款,但在诉状中将廖广友的年龄表述错误,廖一涵的性别表述为男性,又将已死亡的廖磊列为财产保全的对象等,表明高明伟与廖磊并不熟悉,案涉借款并不真实。2、本案上诉状、起诉状及收条上高明伟的笔迹明显不是高明伟一人所签。借条的廖磊的签字虽经鉴定系廖磊书写,但鉴定报告均存在瑕疵。高明伟主张借款10万元系现金交付,但不能提供相关银行取款凭证等证明,无法证明案涉借款系现金交付。3、廖广友及龚文萍并未继承廖磊任何遗产,高明伟要求两人在继承遗产范围内承担偿还责任不当。综上,请求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廖一涵的法定代理人丁晓文二审答辩称:本案借款属实,廖磊曾经告诉其借款事实,其已经偿还了廖一涵应当承担的部分,请求二审依法判决。当事人二审提供的证���与一审相同,相对方的质证意见同于一审,本院认证意见在下文中予以阐述。经审理查明:廖广友与龚文萍系夫妻关系,两人育有一子廖磊。2004年,廖磊与丁晓文结婚,婚后育有一女廖一涵。2011年11月10日,廖磊与丁晓文协议离婚。2012年11月7日,廖磊因病去世,丁晓文是廖一涵的法定监护人。2012年5月17日,廖磊向高明伟出具借条一张,载明:“今收到高明伟壹拾万元整,每月17号还利息肆仟元整”。廖文友、龚文萍认为上述借条上廖磊的签字并非本人所签,申请法院进行鉴定。一审法院委托中国刑事警察学院物证鉴定中心进行鉴定,该中心作出中警鉴字(2015)2143号鉴定书,认定借条落款处“廖磊”的签名字迹系廖磊书写。高明伟一审称10万元系现金交付,证人卜某、张某均作证称听说廖磊向高明伟借款的事实。廖磊前妻丁晓文对廖磊向高明伟借款10万元的事实表示认可,并于2013年11月20日偿还了部分借款35000元,高明伟出具了收条。另查明:1、廖广友、龚文萍及廖一涵一二审庭审均认可廖磊死后,遗产尚未进行分割。2、2012年2月28日,廖磊与丁晓文达成离婚协议,双方就婚姻存续期间购买的“本田CRV”轿车约定属廖磊所有,丁晓文再支付廖磊十万元。该份协议同时就女儿廖一涵的抚养权问题作出约定。该车辆现登记在廖磊名下,车牌号为皖L×××××号。归纳当事人诉辩意见,本案二审的争议焦点为:1、高明伟是否支付10万元现金给廖磊,即双方是否存在10万元的借款关系;2、如果借款属实,廖广友、龚文萍及廖一涵是否应当承担还款责任。本院认为:(一)关于焦点1,高明伟主张其出借10万元现金给廖磊,廖广友、龚文萍认为借条上并不是廖磊签字,并且借条载明的10万元并未实际给付。双方关于廖磊是否为债务人及借款是否履行交付产生争议。审理认为,1、关于借条是否系廖磊所签的问题。一审法院已经委托中国刑事警察学院物证鉴定中心进行鉴定,结论为借条上的签字系廖磊书写。该份鉴定结论系具备鉴定资质的鉴定机构及鉴定人作出,鉴定程序合法,本院对该份鉴定报告的证明效力予以确认。廖广友及龚文萍认为该份鉴定没有附鉴定机构及鉴定人员资质及鉴定人员签字系一人所为,但上述辩解与鉴定报告的内容不相符,本院不予采信。2、关于高明伟是否给付了10万元借款的问题。审理认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六条第二款规定,被告抗辩借贷行为尚未实际发生并能作出合理说明,人民法院应当结合借贷金额、款项交付、当事人的经济能力、当地或者当事人之间的���易方式、交易习惯、当事人财产变动情况以及证人证言等事实和因素,综合判断查证借贷事实是否发生。本案借款双方系高明伟和廖磊,现廖磊已经死亡,已无法就案涉借款是否实际给付作出抗辩。廖广友、龚文萍作为廖磊的父母,对廖磊是否收到10万元现金并不一定知情,两人作出的抗辩也仅是推测。判断本案10万元借款是否给付,根据书证、证人证言,结合当事人之间的关系,本院认定案涉10万元借款已经实际交付给廖磊,主要理由如下:(1)借条作为证明借款关系的书证,具有较强的证明力,本案借条已经明确载明“今收到现金壹拾万元整……”;(2)廖磊的前妻丁晓文明确认可该笔借款事实,并偿还了部分债务。廖磊在借款时虽然已与丁晓文离婚,但双方仍有婚生女廖一涵作为联系纽带,丁晓文称知道该笔借款亦符合常理;(3)廖磊生前的同事卜某、张��一审均到法院作证称听说廖磊向高明伟借款的事实,上述证据虽属言辞证据及传来证据,但与本案书证及丁晓文的陈述相印证,本院对上述证言的真实性予以确认;(4)高明伟一、二审审理期间,均到法院就借款原因、借款经过及款项来源进行陈述称,廖磊与其系朋友关系,称向其借款10万元用于做生意,其从家拿出10万元现金交给廖磊,廖磊出具了借条,上述借款经过及借款原因符合常理。综上,本案系民间借贷纠纷,且借款双方均系自然人,借款金额并非巨大,且发生在熟人之间,并非商事主体拆借资金,在审查判断事实应当综合判断证人证言和当事人陈述的效力,并结合廖磊出具的借条,能够认定高明伟已将借款10万元给付廖磊,故,高明伟的上诉理由成立,本院予以采信。(二)关于焦点2,廖广友、龚文萍及廖一涵一二审庭审均认可,在廖磊死��后,并未进行遗产的分配。根据高明伟一审提供的证据,廖磊生前名下仍有“本田CRV”车辆一台,上述车辆应当属于廖磊的遗产部分,故高明伟已经提供了廖磊遗产的相关证据,廖广友、龚文萍及廖一涵均未明确表示放弃继承廖磊的遗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三十三条的规定,廖广友、龚文萍及廖一涵应当在继承遗产的范围内就案涉债务进行清偿。丁晓文自愿偿还的35000元,本院从借款本金中予以扣除。关于高明伟主张的利息请求,因双方约定10万元借款,月息4000元利息过高,本院调整为按年利率24%计算,自廖磊出具借条之日起计算至付清款日止。综上,本院对高明伟的部分上诉意见予以采纳。一审认定事实及适用法律错误,本院予以纠正。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九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三十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六条第二款,《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第一款(二)项之规定,判决如下:一、撤销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人民法院(2013)宿埇民一初字第00504-1号民事判决;二、廖广友、龚文萍及廖一涵在继承廖磊遗产的范围内偿还高明伟借款65000元及利息(利息按年利率24%分段计算,本金10万元的利息自2012年5月18日计算至2013年11月20日;本金65000元利息自2013年11月21日起计算至付清款日止)。一审案件受理费1450元,二审案件受理费1450元,合计2900元,由廖广友、龚文萍及廖一涵负担。本判决为终审判决。审判长 马 杰审判员 欧阳顺审判员 李 军二〇一六年一月十四日书记员 吴惠惠附:本案适用的法律条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九十六条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贷款人借款,到期返还借款并支付利息的合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三十三条继承遗产应当清偿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缴纳税款和清偿债务以他的遗产实际价值为限。超过遗产实际价值部分,继承人自愿偿还的不在此限。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对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可以不负偿还责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六条第二款被告抗辩借贷行为尚未实际发生并能作出合理说明,人民法院应当结合借贷金额、款项交付、当事人的经济能力、当地或者当事人之间的交易方式、交易习惯、当事人财产变动情况以及证人证言等事��和因素,综合判断查证借贷事实是否发生。《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经过审理,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一)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的,以判决、裁定方式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决、裁定;(二)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错误或者适用法律错误的,以判决、裁定方式依法改判、撤销或者变更;(三)原判决认定基本事实不清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或者查清事实后改判;(四)原判决遗漏当事人或者违法缺席判决等严重违反法定程序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原审人民法院对发回重审的案件作出判决后,当事人提起上诉的,第二审人民法院不得再次发回重审。 微信公众号“”